某桥梁勘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0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桥梁勘察报告桥梁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桥梁的勘察情况所编写的综合报告。
该桥梁位于市市区街道,是连接两个重要区域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交通和经济作用。
二、桥梁概况:该桥梁是一座单孔连续梁桥,总长100米,宽14米。
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箱型断面。
桥梁建设年份为20xx年,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
三、现场勘察情况:1.外观检查:对桥梁外观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桥梁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缝和麻面,部分混凝土有腐蚀现象。
同时,桥梁两侧的护栏也出现了生锈、断裂等问题。
2.结构检查:在进行了结构检查后发现,部分桥墩和桥台存在明显的裂缝,墩台之间的承台也出现了下沉现象。
此外,部分预应力钢筋出现了断裂。
3.水文检查:根据水文数据分析,桥梁所处位置是河流的交汇点,水流较为湍急。
此外,该河流在雨季的水位波动较大,并且冬季河冰会对桥梁结构造成压力。
四、结构评估:根据对桥梁的勘察情况,结构评估如下:1.外观问题:桥面的裂缝和麻面属于表面缺陷,对桥梁整体结构不构成严重威胁,可以通过修补和加固措施进行修复。
2.桥梁结构问题:桥梁的墩台裂缝和承台下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这些问题影响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可能导致桥梁倒塌的危险。
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工作。
3.预应力钢筋断裂问题:预应力钢筋的断裂会影响桥梁的整体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对断裂的钢筋进行更换和加固。
4.水文问题:由于桥梁所处位置的水文条件复杂,需要考虑水流和冰冻对桥梁的影响。
可以采取加固墩台和加高护栏等措施,提高桥梁的抗水流和抗冰冻能力。
五、结论:经过综合勘察和结构评估,发现该桥梁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及时维修和加固。
在维修和加固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进行定期巡检和养护以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六、建议:1.按照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标准进行桥梁维修和加固工作,确保加固效果和施工质量。
2.加强桥梁养护工作,定期巡检和检测桥梁结构和水文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1 概述1.1工程概况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
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
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
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
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
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第1篇一、前言桥梁作为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两岸、跨越障碍的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水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桥梁易受到冲刷危害,给桥梁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为了确保桥梁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冲刷灾害,本次对某桥梁进行防冲刷隐患排查,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桥梁概况某桥梁位于我国某省某市,全长1000米,桥梁宽度12米,为双向四车道。
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
桥梁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运营,桥梁结构基本完好,但受河流冲刷影响,桥梁基础存在一定隐患。
三、排查范围及方法本次排查范围为桥梁基础、桥墩、桥台及引道等部位。
排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外观检查:观察桥梁结构是否存在裂缝、剥落、变形等现象。
2. 地质勘察:对桥梁基础附近地质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条件。
3. 水文观测:观测河流流量、流速等水文条件。
4. 内部检测:利用探地雷达、超声波等设备对桥梁内部结构进行检测。
5. 访谈调查:与桥梁管理部门、当地居民等进行访谈,了解桥梁使用情况和周边环境。
四、排查结果1. 桥梁基础(1)外观检查:桥梁基础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剥落、裂缝,部分基础存在变形现象。
(2)地质勘察:基础附近地质主要为砂土层,地下水丰富,对桥梁基础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3)水文观测:河流流量较大,流速较快,对桥梁基础冲刷作用明显。
2. 桥墩(1)外观检查:桥墩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剥落、裂缝,部分桥墩存在倾斜现象。
(2)地质勘察:桥墩附近地质条件较差,基础稳定性不足。
(3)水文观测:河流流量较大,流速较快,对桥墩冲刷作用明显。
3. 桥台(1)外观检查:桥台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剥落、裂缝,部分桥台存在倾斜现象。
(2)地质勘察:桥台附近地质条件较差,基础稳定性不足。
(3)水文观测:河流流量较大,流速较快,对桥台冲刷作用明显。
4. 引道(1)外观检查:引道表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剥落、裂缝,部分引道存在下沉现象。
(2)地质勘察:引道附近地质条件较差,基础稳定性不足。
勘察报告-补充报告PAGEPAGE 2泉州晋江大桥市区连接线鹏青路至省道308线段东线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补充报告一、前言详细勘察期间因房屋未拆迁及未征地等问题,导致17个钻孔无法到位施工,钻孔编号为XDK17、XDK18、XDK21、XDK28~XDK30、XQK15、XQK17、XQK19、XQK20、XQK22、XQK27~XQK30、XQK32、XQK33。
随着场地的拆迁及征地问题得以解决,我院于20xx年10月26日进场,于20xx年11月10退场,投入XY-100型钻机共3台,对以上17个钻孔进行了补充勘察。
由于钻孔XDK21 、XQK15仍在未拆迁的建筑物内及钻孔XDK28~XDK30位于部队用地内导致无法施工。
因此本次二、本次完成的工作量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项目数量单位备注钻孔总数量17孔按回次钻进连续取芯的方法已完成钻孔数量12孔总进尺529.2m现场标准贯入试验次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取土样原状样102组粘性土采用厚壁取土器取样、扰动土样23组土工试验常规试验91组颗分试验81组固结试验6组渗透试验6组有机质含量试验6组水位观测24初见、稳定水位观测各一次三、地基土特征及分布情况3.1、地层岩性拟建道路东线(K0+000~K4+000)分布有农田、树林、渔塘、道路、沟渠等,地形地物较为复杂。
穿越的地貌单元为海岸冲淤积阶地,地势较平缓、起伏不大。
根据本次野外钻探揭露情况、结合原位测试,沿线自上而下的场地主要岩土层分述如下:(1)、填土①(Q4ml):浅灰、灰褐色,稍湿,松散,成分较杂,均匀性很差,以粘性土为主,含中粗砂、碎石、生活垃圾等硬杂物10~35%,堆填时间3-10年左右(未经专门压实处理),局部为耕土①1,沿线均有分布,厚度为0.70-1.00 (2)、淤泥②(Q4m):深灰、灰色,饱和,流塑状,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砂质成分较多,含大量腐蚀物质等,有臭味,易污手,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慢,切面较光滑,局部为淤泥质土,海积成因,局部为池塘淤积土;此层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的特性,属高压缩性土,沿线均有分布,层厚为15.60-(3)、粉质粘土③(Q4al-pl):浅黄色,浅灰色,灰白色,可塑-硬塑状,成分以粘粒、粉粒组成,局部含砂质成分较多,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低,冲洪积形成,沿线大部分钻孔有分布,本层厚度为2.10-6.2(4)、中砂④(Q4al-pl):灰黄色,浅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状,局部为中密状,饱和,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为51.3-71.4%左右,分选不均,局部相变为粗砂或粉砂。
桥梁勘察规范篇一:某桥梁勘察报告目录1概述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1.3 依据技术标准1.4 勘察工作内容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2.2区域性气候概况2.3地层岩性3 水文地质条件3.1勘察时实测水位3.2历年最高水位标高3.3拟建场区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3.4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4地震效应评价4.1 地震设防烈度4.2 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4.3液化判别5结论与建议6地基基础方案7. 有关说明附件附件1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附件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件3 勘察点一览表附件4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件5工程地质剖面图附件6 其它技术资料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概述1.1工程概况位于。
由负责工程设计,基础型式见设计图,桥台桩径1.5m,桩顶反力360T;桥墩桩径1.5m,桩顶反力585T。
拟用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受的委托,我公司对该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1.2勘察目的1.2.1.查明桥涵位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并对建桥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结论性评价。
1.2.2.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的水位标高、类型,分析其对桥涵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的影响,并判定地下水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1.2.3提供桥址区内各墩(台)处的岩土物理力学数据和地基承载力(容许承载力、桩侧极摩阻力、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和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
1.2.4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作出评价。
1.2.5应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构筑物基底的稳定条件,隐伏基岩面斜坡和陡坡沟底桥涵的不均匀沉降及变形的可能性。
1.2.6过现场测试及技术资料分析,确定拟建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判定地基土液化的可能性,提供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条件。
1.2.7根据本次勘察的成果,提出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方案及在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和设计参数。
某桥梁勘察报告范文
桥梁勘察报告
不得重复
桥梁勘察报告
报告日期:2023年12月31日
报告单位:XX工程勘察单位
报告编制人:XX技术人员
一、勘察任务
本报告是对XX建设工程中的桥进行勘察的报告,该桥位于XX省XX 市XX路,主要任务是勘察桥梁结构状况,提供相关施工技术指导。
二、勘察内容
1.勘察桥梁结构
对桥梁结构进行勘察,包括基础桩、桥墩、桥身、桥面、桥面材料、桥墩砼等的检查,综合考虑桥梁的型式,材料的数量及质量,检查桥梁结构是否具有稳定性,是否存在损坏、裂缝或其他隐患。
2.勘察桥梁设计
勘察桥梁的设计数据,检查桥梁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实桥梁的荷载、几何尺寸及受力情况,核实设计及施工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等。
3.桥梁安全性评价
根据桥梁检查情况,进行对桥墩、桥面及结构的安全性评价,并按照标准进行分级,分析各部位的受力状况,以确定结构的安全性状况。
4.建议施工技术指导
根据勘察结果,提出建议的施工技术指导,包括桥梁拆除二次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桥梁修复工程的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可行性最优方案评审,施工要求等。
天津市市政工程竣工质量验收报告工程名称:天津市中心城区快速路工程XXX立交桥梁工程单位名称:天津市XXX研究院验收日期:2009年8月6日一、工程概况天津市快速路项目北横线XXX立交是快速路网的一条重要联络线,其东西向为快速路系北横的一部分,起点为北横子牙河大桥,终点接外环线。
二、勘察遵循和参考的规范标准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单:2003-05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三、勘察目的、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勘察目的(1) 查明桥梁范围内是否有不良地质现象。
(2) 提供能满足桩基承载力计算的成果,及相应持力层位置的选取的意见。
建议桩的类型、长度,估算单桩极限侧摩阻力。
(3) 提供能满足桩基沉降计算的成果。
(4) 查明地下水的埋深及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情况。
(5) 提供场地土的类别及对地震的分析评价以及地基土的液化判别。
(6) 提供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2、勘察方法为全面了解地基土分布规律及特征、对场地进行综合评价,采取原状取土、标准贯入试验等勘探手段。
以达到最佳的评价效果,为设计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3、勘察完成的工作量本工程勘察过程中所有勘察孔在设计的指导下,参考国家及市有关规范布孔,共布置勘察孔82个,孔深分别为40米、50米、60米。
室内试验进行了物理性1296组,颗分113组,水质分析4组,压缩384,固结快剪143组,固结72组。
试验成果真实可靠。
根据钻探和室内土工试验,场区60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层按成因主要分为九层,以粘性土为主,夹砂性土,地层分布比较复杂,具体情况可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报告反应了场区地质情况,提供了有关岩土计算所需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合理建议。
峨眉河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学号姓名专业地质工程年级2013级指导教师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07/17-目录1.前言 ..................................................... - 3 -2.桥梁工程地质条件 ......................................... - 3 -2.1地形地貌 ............................................ - 3 -2.2地层岩性 ............................................ - 4 -2.3地质构造及地震参数 .................................. - 5 -2.4水文地质条件 ........................................ - 5 -2.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 - 6 -2.6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 6 -3.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 - 6 -3.1岸坡稳定性分析 ...................................... - 6 -3.2桥渡冲刷分析 ........................................ - 7 -3.3地基稳定性评价 ...................................... - 7 -3.4建桥适宜性评价 ...................................... - 8 -4.措施建议 ................................................. - 8 -4.1 基础设计............................................ - 8 -4.2施工建议 ............................................ - 9 -5. 结论及建议.................................................. - 9 -附图14:峨眉河大桥工程地质平面图附图15:峨眉河大桥工程地质纵断面图1.前言本次勘察实习的峨眉河大桥属于铁路桥梁,位于川主—龙门洞铁路线的北线(AK10+250-AK10+450)处。
目录1概述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1.3 依据技术标准1.4 勘察工作内容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2.2区域性气候概况2.3地层岩性3 水文地质条件3.1勘察时实测水位3.2历年最高水位标高3.3拟建场区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3.4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4地震效应评价4.1 地震设防烈度4.2 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4.3液化判别5结论与建议6地基基础方案7. 有关说明附件附件1 土工试验成果报告附件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附件3 勘察点一览表附件4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件5工程地质剖面图附件6 其它技术资料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概述1.1工程概况位于。
由负责工程设计,基础型式见设计图,桥台桩径1.5m,桩顶反力360T;桥墩桩径1.5m,桩顶反力585T。
拟用基础形式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
受的委托,我公司对该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1.2勘察目的1.2.1.查明桥涵位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并对建桥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结论性评价。
1.2.2.查明拟建场区地下水的水位标高、类型,分析其对桥涵基础设计和基础施工的影响,并判定地下水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
1.2.3提供桥址区内各墩(台)处的岩土物理力学数据和地基承载力(容许承载力、桩侧极摩阻力、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和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
1.2.4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作出评价。
1.2.5应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构筑物基底的稳定条件,隐伏基岩面斜坡和陡坡沟底桥涵的不均匀沉降及变形的可能性。
1.2.6过现场测试及技术资料分析,确定拟建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判定地基土液化的可能性,提供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条件。
1.2.7根据本次勘察的成果,提出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方案及在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和设计参数。
1.3依据技术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甲方提供的总平面图1.4勘察工作内容本次勘察孔布置按桥墩位置布置钻孔,控制孔深度95米~100米,一般孔深度80米;勘察手段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波速试验、室内土工试验。
外业工作于2009年5月14日~17日进行,钻探孔总数为4,总进尺为233.00m,标准贯入试验126次,取原状土试样76件,扰动土试样46件, 取水试样1件,波速1个。
内业整理工作于5月18日~26日结束。
详见建筑物和勘察点位置图及勘探点一览表。
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上较平坦,地面标高13.87m ~16.73m。
2.2区域性气候概况2.2.1拟建场地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季冻区(Ⅱ区)的海滦中冻区(Ⅱ4),临近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Ⅲ区)的雁北张宣副区(Ⅳla),北京平原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0.80m。
2.2.2阜阳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秋季短促。
年平均气温为10℃~12℃,最高气温达40℃以上,年最低气温为零下18℃~20℃,一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 4.7℃,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6℃,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30mm,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集中在七、八2个月。
降水季节性变化很大,由于降水量高度集中,即使旱年,局部地势低洼地区也容易积水成涝;多年降雪资料记录,全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0日,平均积雪日数为14.5日,最大积雪深度为23cm。
年平均蒸发量为1800mm 左右,年平均风速4.0m/s左右,风向频率多为北风,平均地面温度13.7℃,最高为29.7℃,1月份最低为4.5℃。
本市平原区最大冻结深度为0.80m,冻结期自十一月下旬至来年三月。
2.3地层岩性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100m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由人工填土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冲洪积层组成。
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分为10层,分层描述如下:2.3.1.人工填土层(Q4ml)该层分布于地表(标高10.39m~13.62m)人工堆积之粘质粉土为主的①层素填土层,黄褐色,包含砖渣、砖块、灰渣、氧化铁、植物根,结构性差。
2.3.2.新近沉积土层(Q4al+pl)该层分布于(标高-3.41m~10.43m) 新近沉积土层。
②层粉质粘土:褐黄色~褐灰色,软塑~可塑,湿,包含氧化铁、云母、植物根、细砂,土质不均,切面无光泽。
③层细中砂:黄灰色,稍密,湿,包含云母、石英、长石,颗粒均匀,级配不良,局部为粘质粉土夹层。
2.3.3.第四纪冲洪积层(Q4al+pl)该层分布于(标高-1.38m~-63.39m) 第四纪冲洪积。
④层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硬塑,湿,包含氧化铁、云母、姜石,土质不均。
④1层砂质粉土:褐黄色,中密,湿~饱和,包含氧化铁、云母、姜石,土质不均。
局部为粘质粉土。
⑤层中砂: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包含云母、石英、长石、砾石,颗粒均匀,局部为细砂夹层。
⑥层细中砂:灰色,密实,饱和,包含云母、石英、长石、砾石、贝壳,颗粒均匀,局部为粉砂夹层。
⑥1层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硬塑,湿,包含氧化铁、云母、有机质,具韧性,切面有光泽。
⑦层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硬塑,湿,包含氧化铁、粉砂,具韧性,切面有光泽。
⑧层粉细砂:灰色,密实,饱和,包含云母、石英、长石,颗粒均匀。
⑨层粉质粘土:黄灰色,硬塑,湿,包含氧化铁、姜石,具韧性,强度中等,切面有光泽。
⑨1层粉砂:灰色,密实,饱和,包含云母、石英、长石,颗粒均匀。
⑩层中粗砂:灰色,中密,饱和,包含云母、石英、长石,局部为粉砂夹层,在本次勘察未见该层层底以上各土层参数详见剖面图和土工试验综合成果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3水文地质条件3.1、勘察时实测水位: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见一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4.00m~5.50m,稳定水位埋深3.90m~5.00m,标高为9.21m~12.73m。
3.2、历年最高水位标高:根据《1959年北京丰水期潜水等水位线图及埋藏深度图》,拟建场区丰水期水位接近地表。
3.3、拟建场区近3~5年最高水位标高:据北京市有关地下水观测资料表明,场区潜水水位升降幅度约 1.0~1.5m,水位标高为12.00m~12.50m。
3.4、地下水水质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1号孔取水样1份,结果经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而在干湿交替状态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见表。
4地震效应评价4.1地震设防烈度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2场地类别与场地土类型钻孔4#钻孔的波速资料,场地自然地面下20.00m深度范围内覆盖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为197.4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及《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相关规定判定,拟建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相关规定判定:拟建工程场区属于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4.3液化判别依据本次勘察所取得的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和粘粒含量(p c)数据,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及《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的相关规定判定:当地震烈度达到8度、d w按历年最高水位取值时,拟建场区范围内的天然沉积地基土不会产生地震液化。
5、结论及建议通过本次勘察及对地基条件的分析,拟建场区不存在影响建设场地及桥梁工程整体稳定性的宏观不良地质条件。
根据以上设计条件和地基土层工程条件分析,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经过综合的计算、分析,并结合工程经验,建议采用如下的地基基础方案及相关建议供设计参考。
6、地基基础方案6.1 建议考虑钻孔灌注桩方案设计单位可结合桥梁工程设计特点、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制桩材料供应条件、场地环境和工程造价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桩型。
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中列出的各层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τi值和各土层的容许承载力[σ0]值仅限均质地基条件........。
设计单位在考虑桩基础承载力设计取值时,应针对不同的地层组合作具体的分析,必须充分考虑相对软弱土层存在的不利影响。
当桥台周围有路基填土时,须考虑受路基填土影响对桩基础产生的负摩阻力的问题,必须进行桩基础沉降计算分析。
(1)有关各层桩端土的容许承载力[σ0]值及桩周土极限摩擦力值参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2)有关钻孔灌注桩设计参数、承载力随深度修正系数k2、λ值及清底系数m0值参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的有关要求执行。
(3)建议进行压桩试验和采用动测法按规范进行抽样检测,以验证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验。
在施工计划中应为试桩、压桩、动测桩试验留有充分时间。
(4)应严控成孔、成桩质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孔底沉渣厚度,若施工难于控制或需要提高基底承载力时,建议采用桩底或包括桩侧压浆工艺。
(5)采用水下钻孔灌注桩方案时,废泥浆及沉渣处理量大,须妥善做好基桩施工所产生的泥浆的排运与消纳的组织安排和协调,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6.2场地标准冻结深度为0.80m。
7. 有关说明7.1 土的分类及岩性定名土的分类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执行,分为碎石土、砂土、粘性土三大类。
碎石土和砂土的岩性定名分别按照《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 01-501-92)中碎石土和砂土的分类标准执行;粘性土的岩性定名按照下表中的标准执行:7.2 压缩模量E s本报告中的压缩模量E s100、E s200、E s300系分别对应于自重压力(P0)至最终压力(P0+100kPa)、(P0+200kPa) 、(P0+300kPa)段的压缩模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