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116.89 KB
- 文档页数:1
浅议电教手段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璀璨的宝珠。
在小学语文的教科书中,收录了为数不少的古诗,几乎每一册都有两到三首。
这些古诗简练含蓄,字字珠玑,读来琅琅上口,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很有帮助。
此外注重古诗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可是,古诗毕竟是久远的文学体裁,它讲解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我在古诗的教学中,尝试运用了一些电教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原来的古诗教学中,我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范读古诗,接着指导学生朗读,接下来是指导学生理解重、难点字词,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领会古诗的深刻思想。
教学之后总觉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许多内容都要自己讲授,学生自主学习不够。
后来我利用电教手段来教学古诗,学生们感到耳目一新,学习热情高涨。
如我在教学《竹石》一诗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现出郑燮所画的《竹石》这幅画,介绍这幅画的内容及其艺术价值,让学生初步有了欣赏艺术品的意愿。
接着提问:“谁对诗人郑燮有了解?”学生回答后,利用大屏幕作补充。
只见屏幕上出现了郑燮的画像,旁边是他的生平简介。
学生们对诗人的印象加深了。
接着大屏幕又出现梅、兰、竹、菊的图像,提问:“同学们知道它们被世人称作什么吗?”单讲竹,让大家畅所欲言竹的品质。
然后深情并茂地讲述郑燮和竹的故事。
来个小结:“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岩石缝的竹,是不是单单只写竹,诗人还有什么用意?”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职欲望已呼之欲出,带着疑问自己读诗去了。
二、利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可是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悠远。
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会对古诗的含义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领悟。
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摘要: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
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解题激趣二、运用电教手段,破难释疑。
三、运用电教手段,深情朗诵四、运用电教手段,创境悟情。
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
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教古诗激趣破难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广播、语音设备、电子计算机等,通过幻灯、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新载体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 f.电化教育以生动的形象,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说手动,使教学方法变得新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育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f的信息资料,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电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的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电化教育提供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范例,能缩小又能放大,能贮存,又便于反复播放,让学生对训练内容有反复认识、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电化教育是一种信息流程,它扩充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加快了知识更新的周期,扩大了教育教学阵地,一个教师可以面对无数个学生上逐渐掌握抽象概括的方法.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
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运用电教手段,解题激趣。
有人说:"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的奇迹."无数取得非凡成就的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沉浸于某个知识领域,潜心钻研,从而铸就辉煌.当然,人的兴趣也并非与生俱来,它在于自身的经历,周边人物、环境的熏陶、影响等各种因素.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把很多教育手段引入教学,从而促成学生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
古诗教学遇见多媒体——浅谈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改革也明确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改变外,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是广大教师的普遍做法,电子白板,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的添置,对于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无异于如虎添翼,让老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古诗文在我们文学中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丰厚的精神财富,教授古诗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本文主要就多媒体技术在古诗文中的正确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首诗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理解一首古诗,就要使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创作情感,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动画或一段段生动直观的视频,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性,根据每篇古诗文的意境和形象,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展示出来,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声像于一体的特点制作出优美的画面,并配上生动可感的声音,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官刺激,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由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绝句》这首古诗,我用古诗中所包含的大量信息:岸边垂柳,黄鹂啼叫,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飞翔,制作了一个FLASH动画,在颜色的运用上也特别注意了古诗中黄色、绿色、白色、青色的搭配,再配上黄鹂的叫声,这样一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就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视觉和听觉上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再如《小池》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前提下,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清澈的泉水、茂密的树阴、晴朗的天空、美丽的荷花、可爱的蜻蜓,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美景之中,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将诗中事物和景象形象化,让学生具体可感,使其油然而生愉悦之情,兴趣盎然地进入诗歌的学习。
浅析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电教手段是指利用电子设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
教师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教
学准备和展示。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电子手段让学生听、看一些名家朗诵的古诗词或是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可以选用一些动画、拍摄诗词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古诗
词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展现诗词原文、注释、翻译等教材或教辅中的图片或课件。
通过这些电教手段,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看清楚、听清楚,而且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到古诗词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还可以通过网络等电子媒介让学生进行在线阅读、写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设定课外作业和讨论板块,让学生在课外深入
阅读和思考,互相讨论和交流。
通过电子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
掌握和分享所学知识,做到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结合。
总的来说,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古诗词教育更加全面化、科
学化、信息化,有效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精彩纷呈的古诗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教好这部分从浩瀚的古诗中精选出来的艺术瑰宝,有利于我们传承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
迅猛发展的电教媒体技术犹如源源不断的活水为语文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方法。
在古诗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
使诗中的形、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诗情画意立体地凸现在课堂中,形成学生学习古诗的内驱力。
一、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诗境,激趣生情。
古人作诗很讲究音、画、意、韵、情、趣、平仄和对仗,在短短的数十字中,尽显其文辞、意境之美,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在古诗教学中尽可能地再现、复原或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切地从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人一起共鸣。
电教媒体技术在古诗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其音像视听效应。
电教媒体技术,用声像描摹诗文,用形象诠释抽象,把古代切换到现代,让有声替代无声,把苍白变得精彩,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生情的作用。
脍炙人口的宋诗《题西林壁》,诗中涉及的许多景像是大部分学生未曾见过的。
即便到过庐山的人,也未必有诗人对事物的那种洞察力和想象力。
仅凭书上的一幅插图,难以唤起学生的感觉美,更难领悟诗人的立意。
因此,有必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庐山”真面目”,把学生带进庐山的真实情景中。
于是,教师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时,运用了多媒体具有真实再现、具体可感的特点,通过荧屏的切换去拓宽界面,使远景、近景、全景、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色交替出现,并选择若干个相互连接、前后呼应的镜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象。
学生可以从屏幕上远望庐山,山岭绵延起伏,近观庐山,但见座座危峰兀立。
从各个不同的视角看庐山,都会有异样的景象和视觉效应呈现在学生眼前。
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教媒体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古诗教学的背景、电教媒体的类型和特点以及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古诗教学的背景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古诗的高度凝练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很多学生对于古诗的教学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
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课堂讲解、课外阅读和背诵等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较低,容易导致学生对古诗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电教媒体的类型和特点电教媒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呈现和传播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
常见的电教媒体包括PPT、网络视频、教学软件等。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电教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媒体融合性:电教媒体可以同时使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能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得到刺激,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2.学习资源丰富性:电教媒体可以通过引擎和网络资源库等渠道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深入和及时的学习素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3.个性化定制性:电教媒体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进度进行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课前导入:通过电教媒体进行课前导入,可以利用多媒体融合性和学习资源丰富性的特点,给学生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为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古诗解读:传统的古诗解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效果有限。
而通过电教媒体,可以将古诗的解读与图片、音频和视频进行结合,以视觉和听觉的方式跨越时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手段优化古诗词课堂教学摘要:唐诗、宋词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民族文化的宝藏,凝聚了一代代大文豪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美更是现代文所无法比拟的。
本文就如何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探讨一二。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电教媒体一提到媒体,有人就认为只有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才符合时代需求。
然而各个地方经济条件不同,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费时、复杂的影响,经常性使用多媒体课件是不现实的,且各科又有自己的特点。
因此,采用电教媒体必须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及学科特点,像幻灯投影、录音机、vcd等仍不失为常用的、有效的电教媒体,目前仍应充分有效、合理使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意境优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语言含蓄、凝练。
可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古诗词教学,侧重于学生的机械记忆。
反正考试也只考默写,学生成了背诵的机器。
谈何欣赏诗词的意境美?谈何情感熏陶?灵活、恰当地运用常规电教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形象,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一定的支撑,利于激发学生的诗歌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确立目标,明确学习方法凡上古诗课,课前教师都要做一番准备,须自制好投影胶片,导语引入新课后,便揭示出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依据目标,拓展学习路子,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引起启示和牵引作用。
多年的实践告诉笔者,学生在这种教法上,学起来都比较轻松,师生配合也比较协调,课堂气氛比较浓,比起只用口头粗略带过,学生脑子一闪便消失,的确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趣导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就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利用vcd先让学生欣赏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歌曲。
音乐,富有优美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将他们的情感带入某种境界之中。
运用电教媒体教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的古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
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现代电教媒体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它的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让古诗教学轻松自如。
一、解题激趣古诗的题目简洁凝炼,概括全诗的内容,破题方能入诗境,古诗的解题一定要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教古诗时,恰当运用声像媒体,从解题入手,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紧扣题眼--“望”,可借助录像创设情境,那凌空飞下、气势磅礴的瀑布,使学生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在红日映照下,庐山上紫烟缭绕,宛若仙境;瀑布飞流直下,轰然作响。
那色彩、那声响、那形态、那气势、那魄力无不撼人心魄。
这样用录像生动地再现庐山飞瀑,让学生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诗境,题目不解自破,为进一步学习古诗、领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氛围中,及时引导,破题释疑。
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先播放录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要在这一天全家一起登高远眺。
而此时作者独自漂泊他乡,身边又没有一个亲友,不能和家人团聚,悠长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只好独自一人眺望远方,那深邃的目光,流露出的是绵绵的思念,此时此刻,也许兄弟们已经登上山巅,头上都插上了茱萸,在一起尽情地谈笑,那爽朗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不知不觉,两行热泪便滚落下来。
一组组动人的画面,使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和气氛之中,带着感情去理解课题,加深了对“忆”字的理解。
二、品词析句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谈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时使用的工具和形式。
教师使用的工具越先进,形式越丰富,教学效果就越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教手段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作为思想性和艺术性极强的语文学科,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更能有利于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蕴。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字句凝练,意境深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能把高度凝练的诗词语言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引导学生领会古诗词的意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配乐朗诵,以情感人优美的音乐可以淘冶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联想。
在教古诗词时,根据诗词的内容、情感,配上符合感情基调的音乐教学生朗读,能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愉悦。
古诗词是十分讲究音韵的文体,诗歌与音乐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渊源,为了让学生真正领悟古诗词的情韵,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可以借助音乐把他们带到诗词所创设的意境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我在上北朝民歌《敕勒歌》时,为了使学生领悟到这首民歌的大意,领悟到大草原的美好风光,我一边播放《草原牧歌》改编的轻音乐,在银幕上投放绿草如茵,牛羊满地的草原风光幻灯片,一边让学生和着音乐充满感情地朗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配乐录音朗诵,一边想象大草原的奇丽风光,然后,把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绘制一幅“草原风光图”,下课后,学生们纷纷交来了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想象各异,情境有别,但都能基本反映诗歌的意义。
又如,我在上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体会曲径幽深,花木掩映,鸟儿欢悦,杂念顿消的意境,我在范读时播放了用古筝演奏的民乐《空山鸟语》,音乐的轻盈、悠扬、婉转,极好地帮衬着诗歌表现了禅院极静极美的境界,从而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旨趣和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