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2章 第2节离子反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5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2.2 《离子反应》教案(第2 课时)【温故知新】1.( 回顾、思考 ) 什么是电离?请分别举例说明酸、碱、盐的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能生成酸根离子与金属阳离子( 含 NH4+) 的化合物叫做盐。
3.( 回顾、思考 ) 举例说明影响溶液的导电性的因素是什么?①离子浓度,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大的导电能力强。
②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离子电荷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③电解质强弱,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电荷浓度 ) 。
【课堂生成】强弱电解质的复习在后面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需要拆分成离子形式时要用到。
【课堂研讨】1.( 自学、思考 ) 什么是离子方程式?完成下表,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以 FeCl 3溶液和 AgNO3溶液反应为例①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②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 ( 即、拆、) 改写成离子形式③把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删④检查方程式两端的和是否相查等【练一练】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将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写:删:拆:查: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写:删:拆:查: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写:删:拆:查:④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写:删:拆:查:2.( 自学、讨论 ) 阅读课本P3 2的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回答问题:①该四个反应能说明什么问题?②请你举例说明是否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用 H + OH=H2O来表示?2.(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自学、讨论 ) 观察实验,完成表格:溶液混合实验现象CuSO4+ BaCl2NaOH+HClNa2CO3+ HCl通过上述反应总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生成气体、沉淀或弱电解质【课堂生成】举出醋酸钠可以与盐酸反应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有弱电解质生成的原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分化点,大家通过学习来突破它。
【学习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学习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学习易错点】离子反应条件的识记。
第二学时【基础知识】一、离子反应的概念:叫做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离子方程式: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正确的,并配平。
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2)拆或改:把写成离子形式,把、难电离的、以及单质、金属氧化物等物质仍用分子式表示。
应记住哪些类物质不能拆!碳酸钙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拆写为:(3)删:删除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用简短的“ 、、、”四个字来描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OH溶液和H2SO4溶液:(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3)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4)Fe与CuSO4溶液反应:(5)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6)Fe与HCl溶液的反应:(7)Na2CO3溶液与HCl溶液的反应:(8)CaO溶于水得到澄清石灰水:3、中和反应的实质:(1)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而Na+与Cl-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说反应的实质为:。
结论: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或,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的离子反应。
5、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改写错误;配平错误。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精品教案第一讲: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教案方案(设计)课题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解课型新课授课教师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讲修)Ⅰ学生情况(分析)在初中化学(第十章)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溶液导电原因有一定得了解。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结合这些固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这两个特点,就可以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刚刚学过物质的分类这一节课,对分类的方法有了一定得了解,这样子就能够更为清楚得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同时可以认识物质除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外,还有其他类型,使电解质之概念了解更为完整,进而对之后电解的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得接受。
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通过相关途径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处理)本节内容节选自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力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本节课介绍前者。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实验。
再次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氯化氢、硫酸、硝酸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电解质的概念;难点是: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析方法。
第二节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案(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获得的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具准备Na2SO4溶液、 BaCl2溶液、 KCl溶液、 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酚酞指示剂教学方法:试验探究法,讲述法,假设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猜字谜:父母外出打工——猜一化学专用名词。
谜底:离子。
导入新课——离子反应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关离子间的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推进新课] 好,现在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写出(1)Na2SO4和KCl;(2)Na2SO4和BaCl2,(3)NaOH和HCl(4)Na2CO3和HCl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反应方程式.每组物质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写出方程式.[新课推进] 那么这四同学写对了吗?好,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请大家认真观察.[实验演示]很好,大家看看Na2SO4溶液和KCl溶液能不能反应呢?现在老师往Na2SO4溶中滴入KCl溶液,振荡.好,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没有什么现象.[实验演示]好,我们再来做做Na2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好,往Na2SO4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振荡,好,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出现白色混浊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 ↓ +2NaCl[实验演示]向NaOH溶液中首先滴加酚酞指示剂,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先变红后褪色方程式:NaOH+HCl=NaCl+H2O[实验演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呢,生:有气泡冒出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师:看来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教学推进]那么第一个实验没有什么现象产生,第二个实验出现了白色沉淀.第三实验先变红后褪色,第四个实验有气泡冒出。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思路】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的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时学生对化学课程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已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用语,而本节课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化学用语,所以必须牢牢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去建构新概念。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离子方程式作为化学用具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讲解得通俗易懂、有趣味性。
离子方程式是在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1. 通过课前练习、知识回顾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的过渡,能积极自主地利用已学知识大胆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根据“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以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实验现象,带着问题去分析讨论离子反应的实质。
3. 通过抢答竞赛形式,让学生最快最准确地找出离子方程式的错误书写,最终评出“找茬小能手”,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基于上述教学思路所构建的教学流程图如下:二、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实质【展示交流】分组展示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实验1:现象:无明显现象。
②实验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学习的离子反应是不是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呢?够灵活地运用。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我们来找茬”的小比赛,对刚学习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考察。
活动三一起来找茬[过渡]同学们在比赛中都积极参与,表现非常不错,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基本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能举一反三,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要继续加油。
我们学习了离子方程式,但是你们能说出它说表示的意义吗?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现在来观察实验2-2的现象。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离子反应2.2 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
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的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构建酸碱盐的概念。
课时2的重点是: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通过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1、教学目标(1)通过从物质角度和离子角度分别认识发生在溶液中的反应,认识离子反应的定义。
(2)通过实验事实结合离子数目的变化,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对已认识的离子反应的认识和归纳,学会初步判断不共存的离子。
2、评价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本质的分析和交流,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认识的层次(宏观物质水平、微观离子水平)。
(2)通过对具体实验现象的辨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操作及化学反应辨识能力水平(宏观现象、微观原因)。
(3)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事实认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水平(物质水平,微粒水平)。
重点:1.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发生的条件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印发学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药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率领的汉军误饮了“哑泉”。
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
后来,汉军将士经地方隐士指点,饮了万安溪的“安乐泉”水方才转危为安。
【思考】喝了泉水的人为什么说不出话来?他们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故事解读】误喝了泉水的士兵们个个说不出话来。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士兵喝的水中含有CuSO4,造成了重金属中毒。
后经一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后转危为安。
因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碱与CuSO4发生了离子反应Cu2++2OH-==Cu(OH)2↓使原来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不会被人体吸收。
【板书】二、离子反应【实验探究】实验1-3【投影】【归纳整理】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2SO4+ BaCl2== BaSO4↓+ 2NaCl反应的实质是Ba2++ SO42-==BaSO4↓【板书】1、离子反应概念::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⑵知道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⑶通过电解质的电离掌握酸、碱、盐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⑵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硫酸铜和氯化钡溶液是否发生反应,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出发,探寻反应本源;⑶通过交流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的导电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⑵通过实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严谨求实,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学法指导】⑴“指导学生有序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描述实验现象。
⑵“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认识,得到正确结论。
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发表独立见解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钻研教材,尝试攻克难点,培养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离子反应(第1课时)【温故知新】1.(自学、讨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盐?它们在组成上各有什么特点?2.(自学、讨论)NaCl溶液为什么能导电?什么是电离?【课堂研讨】1.(自学、思考)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练一练】⑴下列哪些物质能导电?铁能氯化钠晶体不能盐酸能铜能氯化钠溶液能稀硫酸能锌能硝酸钾晶体不能烧碱固体不能铝能硝酸钾溶液能烧碱溶液能金能葡萄糖溶液不能硫酸钡不能结论与原因:①金属单质能 (填能、不能)导电,原因:金属单质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②氯化钠固体及酒精不能 (填能、不能)导电,原因:无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③表格中的氯化钠晶体、硝酸钾晶体、烧碱固体、硫酸钡有什么方法能使其导电?为什么?前三者配制成溶液或在熔融状态下,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
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并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正误判断,初步掌握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问题【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引入】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擒拿南王孟获,率军南征至云南西洱河,遇四口泉水,其中一口为哑泉。
时逢天气炎热,人马饮用了哑泉水后,全都中毒,将士们都说不出话来。
后来幸得一智者指教,复饮安乐泉水,终于转危为安,渡过难关。
哑泉为什么能致人变哑呢?安乐泉水又是什么灵丹妙药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揭示它的答案。
二、讲授新课【板书】第2课时离子反应【实验探究】【讲述】通过上述现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Na2SO4溶液与KCl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Na2SO4电离出来的Na+、SO2-4与KCl电离出来的K+、Cl-的混合。
而当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时,Na2SO4电离出来的SO2-4与BaCl2电离出来的Ba2+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
【老师】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4+BaCl2=BaSO4↓+2NaCl反应的实质是:SO2-4+Ba2+===BaSO4↓;【过渡】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因此,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1.离子反应概念: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过渡】如何表示离子反应呢?离子反应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2.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设问】如何正确书写一个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呢?【板书】(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氯化钡和硫酸钠在溶液中反应为例:①写:化学方程式(必须根据实验事实)BaCl2+Na2SO4===BaSO4↓+2NaCl;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的形式:2Na++SO2-4+Ba2++2Cl-===BaSO4↓+2Na++2Cl-;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SO2-4+Ba2+===BaSO4↓;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第2章_第2节离子反应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的概念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有一类反应大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请大家回忆是哪类反应?并思考参加这类反应的物质的组成特点。
新知学习新知学习实验探究一.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投影:1.Cu 、NaOH 、KNO3 、蔗糖在下列三种情形下能否导电,为什么?①固体__________②水溶液(Cu除外)_______③熔化_________2.HCl 、H2SO4 、酒精在下列情形下能否导电,为什么?①液态(纯净物)___________②水溶液_____________回忆初中所学物质导电性实验,针对题组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并小结发言:Cu在固态或熔化时都能够导电,因为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
NaOH、KNO3在固态时不导电,因为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因为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HCl、H2SO4作为液态纯净物时,全部由分子构成,不能导电;当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而能够导电。
而蔗糖和酒精在上述情形下都不能够导电,因为二者既不存在自由电子又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归纳思考1.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思考:Cu和NaCl溶液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归纳整理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指的都是化合物,应为纯净物⑵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新知学习思考交流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电离及电离方程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6有关NaCl电离的介绍内容及图2-9投影:⑴能发生电离的物质类别:______________⑵电离的条件(与通电有无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电离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电离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电离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后填写投影中的空白:酸、碱、盐或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与通电无关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溶于水或熔化时离解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思考交流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情况是怎样的呢?其电离方程式如何书写?每位同学分别列举酸、碱、盐各三种,小组交流之后分类汇总,然后选三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一组写所列举的酸、一组写所列举的碱、一组写所列举的盐。
检查小结将分类错误的予以更正,并从每类中选取三种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让学生书写电离方程式分别书写三种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互批互改更正学生板演电离方程式中的不当之处思考交流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有无共同点?归纳整理⑴. 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⑵. 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⑶.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应用实践可让学生判断右题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已知NaHSO4=Na++H++SO42-,据此判断 NaHSO4属于哪类物质?学习探究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与其它溶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投影:今有100mL1mol/L Al2(SO4)3溶液①写出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溶液中阳离子数目为_________,阴离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为___________,负电荷总数为_______________归纳整理4. 电解质溶液的特点⑴导电性(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⑵电中性(电荷守恒)板书设计第二节离子反应一.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 电解质:非电解质:2. 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电离:电离方程式: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⑴. 酸:⑵. 碱:⑶. 盐:4. 电解质溶液的特点⑴导电性(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⑵电中性(电荷守恒)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2.初步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3.将实验探究与讨论交流密切结合,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加深对离子反应概念及其反应条件的理解4.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书写三组电离方程式:HCl、H2SO4、HNO3 NaOH、KOH、Ba(OH)2 KNO3、NaCl、AgNO3新知学习新知学习学习探究引导分析混合液中的离子数目有无增减,并引导讨论原因1.若将100mL 1mol·L-1 KNO3溶液与100mL 1mol·L-1NaCl溶液混合,求混合液中的离子种类及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将100mL 1mol·L-1 AgNO3溶液与100mL 1mol·L-1 NaCl溶液混合,求混合液中的离子种类及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归纳第1种情况中,混合液里含有K+、NO3-、Na+、Cl-四种离子各0.1mol,说明这些离子在溶液中是共存的,相互之间没有反应;而第2种情况中,溶液里仅存在NO3-、Na+两种离子各0.1mol,原因是0.1mol Ag+与0.1mol Cl-恰好结合生成了难溶的AgCl沉淀思考讨论提出问题:什么是离子反应如上述2中在溶液中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指导阅读提出问题: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思考讨论实验探究实验现象1.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NaCl溶液无明显现象2.向盛有5mL 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总结归纳CuSO4溶液与NaCl溶液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CuSO4电离出来的Cu2+、SO42-与NaCl电离出来的Na+、Cl-的混合;而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沉淀:CuSO4+BaCl2=CuCl2+BaSO4↓学习探究进行学法指导CuSO4=Cu2++SO42-BaCl2=Ba2++2Cl-CuSO4+BaCl2=CuCl2+BaSO4↓Cu2++SO42-+Ba2++2Cl-=Cu2++2Cl-+ BaSO4↓SO42-+Ba2+=BaSO4↓总结归纳当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时,Cu2+和Cl-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SO42-和Ba2+之间则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就是SO42-和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如上式)思考讨论提出问题: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学习探究要求写几个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试写它们的离子反应方程式NaOH+HCl=NaCl+H2OKOH+HCl=K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2KOH+H2SO4=K2SO4+2H2O离子反应方程式都是:H++OH-=H2O总结归纳上述四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离子方程式却都是相同的,酸碱中和的实质是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H2O学习探究从上例四个中和反应引导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①Na2SO4溶液+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2++SO42-=BaSO4↓②Na2CO3溶液+HCl溶液放出气泡CO32-+2H+=CO2↑③NaO H溶液(酚酞)+盐酸溶液红色消失 H++OH-=H2O归纳总结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板书设计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