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加深记忆1
- 格式:doc
- 大小:156.07 KB
- 文档页数:9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上)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1、分封制:(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高一历史快速记忆的方法学习高一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记忆基础的知识点,但是很多同学总是记不住,那怎么办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历史快速记忆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
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
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数字归纳记忆法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
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
如采用逐次连续数记忆:1919年"五•四"运动,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二•七"惨案……;采用间隔等差数字记忆: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战争……;采用一数多项联记: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联想比较记忆法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在高一上历史期末考试中,必须熟记以下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年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2.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农耕经济、等级制度、礼制思想等。
3.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科技发明;诗经、楚辞、论语、孙子兵法等文化经典。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百家争鸣思想的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学派的出现。
5. 先秦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等。
6.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
7.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封建制度。
8. 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9. 西汉末年的动乱:宦官专权,王莽篡位,东汉的兴起。
10. 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
1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国争霸的最终结果。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土地兼并,士族地主的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
这些历史知识点是高一上学期历史课程的重点,掌握并背诵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理解后续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期末考试时,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记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历史学考高一必背知识点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对过去的研究与分析,以增进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高中历史学的学习来说,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历史学考高一必背的知识点。
一、古代文明与古代历史1. 石器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人类开始使用石器,逐渐进入农耕社会。
2. 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的古代文明,建立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和金字塔等建筑工程。
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包括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等古代文明,发明了文字,建立了早期的城邦国家。
4. 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哲学思想;罗马帝国则统治了欧洲和地中海地区。
5. 中国古代文明: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历史,以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二、中国历史1. 三皇五帝时期: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等古代传说人物。
2. 周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封建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3. 秦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标准。
4. 汉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了汉族的主体地位,推行了科举制度。
5.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经历了三国分立、晋代、南北朝等阶段。
6.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秀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7. 宋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出现了科学技术、商业文化的繁荣。
8.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族政权,统治者是蒙古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全国性政府。
9.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较为稳定的王朝,实行科举制度,建造了长城,进行了郑和下西洋等重要事件。
10. 清朝: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行了满族的统治,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重大事件。
三、世界历史1.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刚刚升上高中,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必修一的历史要学什么,怎么学才能学好。
实际上,学习必修一的历史知识点是最不需要技巧的,只要加强记忆就可以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要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高一必修一历史笔记整理1. 古代文明的起源1.1 早期文明的雏形哎呀,说到古代文明,那可真是一段神秘又迷人的历史呢。
最早的文明就像是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
比如,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那可是文明的摇篮。
它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那里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简直是上天恩赐的宝地。
这种地方最早的定居者们,就像是得到了天赐的机会,开始建立自己的小社会,小国家,真的是人类历史的开端啊!1.2 早期文明的特征那时候的文明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来的。
首先,他们有自己的文字系统,这个可是大大的进步啊!再者,他们开始有了制度,比如官员、法律啥的。
这样一来,社会就有了规矩,大家也不至于像一盘散沙,得以更好地管理和发展。
像古埃及的金字塔,那个时候可是个大工程,不是一般的小打小闹哦!2. 中国古代的早期文明2.1 夏商周时期咱们中国的古代文明同样也是辉煌的。
首先就是夏朝,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尽管它的具体情况还没完全搞清楚,但足以看出早期社会的雏形。
接下来,商朝的甲骨文可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像是在给历史留下清晰的脚印。
然后就是周朝,它不光建立了封建制度,还制定了周礼,这些东西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真的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呢!2.2 诸子百家说到中国古代的思想,哇,那真是丰富多彩。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就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爱、礼仪,这是后来中国文化的核心。
老子的道家思想则主张“无为而治”,那种自然无为的理念真的是很有意思。
还有墨子的墨家思想,强调实用和节俭,这些思想流派,就像是春风化雨,滋养了整个古代社会。
3. 早期文明的交融3.1 文化交流的契机历史的发展就像是一场大舞台上的盛会,各种文明在这场盛会上相互交流、碰撞,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
古代丝绸之路就是这么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它把中国的丝绸、茶叶带到了中亚和欧洲,也让西方的各种东西来到中国。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思想、文化的传递,简直就是大大的好事儿!3.2 交流带来的影响这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带来了不少意想不到的好处。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历史展开,涉及到了从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的历史内容。
本篇文章将对该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笔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历史知识。
一、原始社会1. 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最早阶段,主要特点是人类处于采集和狩猎的状态,没有固定的定居地。
二、奴隶社会1. 奴隶社会是原始社会向定居的农业社会过渡的阶段,以奴隶制度为特征。
2. 其中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古代中国的奴隶制社会是世界上三大文明古国。
三、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特点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2. 中国封建社会有三个主要时期:夏、商、周。
其中,周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四、秦汉帝国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
2.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统一货币、建立标准文字——小篆、修建万里长城等。
3. 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汉朝进一步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如推行降租减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等。
五、中国古代文化1.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人物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2.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君子道德修养,大力弘扬社会和谐。
3. 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主张追求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注重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4. 另外,先秦时期还有多种流派,如墨家、法家、兵家等,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六、历史上的重要事件1. 夏朝的建立和夏禹治水;2. 商朝的商汤灭夏、纣王的暴政,以及武庚起义等;3. 周朝的建立和周公制礼;4.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5. 汉朝的王莽新政和王莽的灭亡;6. 其他重要事件,如项羽和刘邦的争霸、三国鼎立、北周的改革等。
七、历史人物1. 古代中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夏禹、商汤、周公、孔子、秦始皇、刘邦、曹操、诸葛亮等。
总结: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笔记,我们对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高一历史上知识点速记口诀历史是一门需要记忆大量知识点的学科,而在高一时,我们将接触到更加深入和复杂的历史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历史知识点,我总结了一些有趣且实用的速记口诀,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轻松记忆,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1. 夏商周,维纲常。
《尚书》《易经》,古文风。
这个口诀主要是用来帮助记忆中国历史的最早三个朝代,分别是夏、商、周。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夏商周的记忆顺序为「维纲常」,其中「维纲」指的是《尚书》,而「常」指的是《易经》。
这两部古文书籍是我们学习古代历史重要的参考资料。
2. 春秋战国教育兴,孔老夫子智慧明。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中国历史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及孔子的重要地位。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而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圣人,他的智慧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秦汉三国风云变,匈奴骑兵一统天。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中国历史的秦汉三国时期,以及匈奴的入侵。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而三国时期,指的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局面。
此外,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骑兵部队曾一度威胁到中国的统一。
4. 隋唐五代文艺兴,科举制度凌云飞。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中国历史的隋唐五代时期,以及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而唐朝则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五代时期,是指五个较短的王朝相继出现和更替的时期。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为选拔官员而设立的考试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宋元明清封建制,科技发展创先河。
这个口诀帮助我们记忆中国历史的宋元明清时期,以及科技的发展。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大一统王朝,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
这四个时期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时期。
高一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史前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重点理解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的生活状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夏商周时期:了解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掌握青铜文化的特点,认识封建制度的起源。
- 春秋战国时期:掌握诸侯割据的局面,理解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重点记忆儒家、道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2. 世界古代历史概述- 古埃及文明:了解法老制度、金字塔的建造及其意义。
- 古希腊文明:认识城邦制度,理解希腊哲学、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 古罗马文明:掌握罗马法的概念,了解罗马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过程。
二、近现代历史1. 中国近现代史- 明清时期:理解封建社会的衰落,掌握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近代列强侵华:了解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认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 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掌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了解北洋政府的统治特点。
2. 世界近现代史-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 两次世界大战:掌握一战的导火线、主要战役和凡尔赛体系;二战的起因、主要战场和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 冷战时期: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掌握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
三、历史思维方法1.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 历史人物评价- 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理解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3. 历史资料的鉴别与运用- 学会辨别历史资料的真伪,运用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进行历史研究。
四、历史学科素养1. 历史知识的系统整合- 学会将分散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整理,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2. 历史事件的多角度理解- 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3.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通过对高一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能够培养历史思维方法和学科素养,为高二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故事古代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我们的历史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点。
为了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下面我将用故事的形式来介绍高一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希望这些历史故事能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领悟历史知识。
一、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在远古时代,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杰出的领导者,他统一了各个部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然而,最初的统一并不是很稳定,蚩尤作为一个强大的战士,希望取得统治权。
于是,蚩尤率领诸多部落对黄帝进行了多次进攻。
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黄帝勇敢地领导自己的军队与蚩尤的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最终,黄帝战胜了蚩尤,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重要的一次战役,也是我们学习的历史中不可忘却的一部分。
二、商汤和太甲的对峙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与商汤的领导和努力密不可分。
然而,在商汤统治的时候,他的弟弟太甲,却对他的统治提出了异议。
太甲以自己的军队对抗商汤的统治,并组织起与商朝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盟。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国家的安全,商汤决定与太甲进行一次决战。
在这次战斗中,商汤力大胜,太甲败走他国,最终失败结束。
商汤战胜太甲,巩固了商朝的地位,并制定了许多重要政策和制度,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周武王的伐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周武王的伐纣就是周朝建立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个时期,商纣王的统治非常暴虐,百姓们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为了维护正义和人民的幸福,周武王带领自己的军队发动了伐纣之战。
这场战斗中,周武王通过智谋和勇气,成功地打败了商纣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这次战斗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标志着周朝新的篇章的开始。
四、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大是总有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秦始皇统一六国这段历史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六国之间一直存在着争斗和竞争。
为了统一中国,秦始皇执意发起战争,通过一系列的征战,成功地征服了六国。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这是我国民间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下列中国古代制度中,与这些社会现象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2.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奴隶制 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 D.嫡长子继承制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4.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角度看,春秋时期“楚王问鼎”的故事从根本上反映了A.楚王公开向周王挑战 B.分封制遭到破坏C.宗法制受到公开挑战 D.当时政局非常混乱5. 古代中国皇帝制度首创于A.夏朝B.周朝C.秦朝D.汉朝6.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发生在秦朝的哪一基本政治史实A.政治上四分五裂 B.出现了造纸业C.实行了郡县制度 D.用泥制陶7.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8.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分散相权而加强君权C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9.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其中汉武帝和宋太祖的做法是A .强干弱枝B .内实京师,外销奸猾C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 .加强地方10. 中国古代创立的一种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评价有:①发展了秦汉的郡县制度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③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④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一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封国制C .内阁制D .行省制 11.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设“三司”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阁制度形成于明成祖时期 ②与六部同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③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④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A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 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往往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经驿马传递直达地方督抚。
这种做法A.加强了内阁的权力B.加强了皇帝的权力C.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1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15. 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A .面积狭小 B.小国寡民 C.互相攻伐 D.主权在民 16.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17. 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A .五百人议事会B .公民大会C .十将军委员会D .执政官制皇 权年代A 皇 权年代B皇 权年代 C 皇 权年代D度18.下列属于梭伦改革内容的是①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9.把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顶峰的是A.梭伦 B.克利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柏拉图20.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21.《十二铜表法》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A.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B.平民利益的保护伞C.最早限制贵族特权的法律 D.内容最全面的法律22.“无论是为了罗马人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之外。
”为此,罗马人A.颁布了成文法 B.完善了公民法 C.实施万民法 D.提出自然法23.罗马法制定的根本目的是A.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提供法律依据B.为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C.为了保护私有财产 D.为了扩大帝国的势力24.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以下哪种观念?A.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B.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丈夫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君权至上25.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传统相比,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传统的最大不同是A.小国寡民 B.民主法治 C.城邦混战 D.地跨欧亚非26.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或改革完成后,英、法、美、德各国先后建立了形式各异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 外交权27.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商人的权力B.国王的权力C.平民的权力D.教会的权力28.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革命”。
这是因为A.工人阶级和下层民众获得了选举权 B.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力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29.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国政府提出一系列救市法案,如果这些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布朗首相可以①强迫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②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③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④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3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总统掌握的权利是A.最高立法权 B.最高司法权C.最高行政权 D.最高财政权3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同意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经大总统批准。
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通过之。
”该条文体现的原则是①民主与法治②中央集权③分权与制衡④平等自由A. ①②B.③④C.②③D. ①③32. 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曲折艰辛原因的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A.法国封建势力强大,封建制度发展充分B.欧洲封建势力与法国封建势力达成了反资产阶级革命的同盟C.法国共和派力量长期较弱D.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缺乏群众基础33.近代欧洲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这些规定表明该国A.皇帝统而不治 B.首相没有任何权力C.实行君主立宪制 D.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34.以下关于近代英、德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君主为国家元首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35.“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
这说明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36题12分,第37题18分,共30分) 36.(12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最重要的内容。
据此回答:(1) 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3分)(2)从上图我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3分)(3)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积极影响。
(6分)37.(18分)列宁在谈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时说:“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制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
”(列宁《论国家》)以17世纪的英国为开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逐渐建立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各国建立的资本主义政体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国家 途径 法律(标志)国家政体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美国 1787年宪法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 民主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2)即使是政体相同的国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试以英德政体为例从君主和议会权力方面说明其差异性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0分)(3)根据以上内容,指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
(2分)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外朝高一历史中段考试题答题卷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一.选择题(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共70分)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共12分)(1)(3分)中外朝(2)趋势:(3分)(3)影响:(6分)37.(共18分)(1)(6分)国家途径法律(标志)国家政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制共和制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2)差异:(6分)原因:(4分)(3)趋势:(2分)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B C C C B A D D C B B B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C D A C B C B A B B D C 题号31 32 33 34 35答案 D D C A B二、非选择题(36题12分,37题18分,共30分)36.(1)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军机处(3分)(2)总体发展趋势: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巩固。
(3分)(3)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封建政府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