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第一部分: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500字)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食堂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以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
食堂是学生们每日主要的就餐场所,保持食堂的卫生与食品安全是维护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卫生知识培训可以让食堂从业人员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预防食品污染和食品相关疾病的发生。
第二部分:培训内容及讲解(____字)1. 卫生知识培训1.1 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规讲解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食品的安全标准、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卫生条件要求、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等。
讲解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规的目的是为了让食堂从业人员了解相关法规的重要性,知晓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要求。
1.2 食品卫生与个人卫生讲解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包括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食品储存和运输的卫生要求、食品销售的卫生要求等。
同时,提醒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包括勤洗手、规范服装洁净、禁止吐痰等。
1.3 食品污染和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讲解食品污染的种类和危害,包括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同时,讲解食品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以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1.4 餐具和厨房设备的清洁与消毒讲解餐具和厨房设备清洁与消毒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包括清洁剂的选择和使用、清洗和消毒步骤、卫生常识等。
2. 操作技能培训2.1 食品原料的采购和存储讲解食品原料采购的基本要求,包括原料的选择、供应商的选择、原料的存储等。
同时,讲解食品原料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如外观、气味、口感等的检查,并提醒食堂从业人员遵守食品原料的新鲜度、质量和卫生安全要求。
2.2 食品加工的基本原则与过程讲解食品加工的基本原则,包括食品加工的清洁卫生要求、食品的烹饪温度和时间要求等。
同时,讲解食品加工的基本过程,包括食品的清洗、切割、烹饪、炒煮等。
2024年小学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学校必须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
为此,特制定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应坚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和安全法律意识。
二、学校每学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二次,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培训内容落实。
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积极认真参加培训,认真作好学习记录。
四、每次培训之后,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卫生知识考核,凡不及格者,进行补考。
如补考不及格,不予聘用。
五、学校应收集好培训资料,作好培训记录,将考试试卷收集好,整理存档备案。
2024年小学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二)1. 前言卫生是食堂从业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确保学生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小学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我们制定了2024年小学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以确保学生的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
2. 培训内容2.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
培训内容将包括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相关责任。
2.2 卫生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需要掌握食堂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食品原材料的采购与验收、食品储存与保管、食品加工与制作、餐具清洗与消毒等。
培训内容将包括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流程和操作规范。
2.3 食品安全知识食堂从业人员要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包括食物中毒的类型、症状和防范措施,食品中的化学物质污染和物理污染等。
培训内容将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预防措施和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2.4 个人卫生知识食堂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戴着口罩等。
培训内容将包括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
2.5 废弃物处理食堂从业人员要妥善处理食品垃圾和废弃物,确保食品垃圾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一、制度目的学校食堂是提供给师生员工供餐服务的重要场所,保障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卫生素养和食品安全意识,确保食品的健康安全,减少食品引起的疾病发生率,提高食堂服务质量。
二、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规》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员工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
2.食品卫生基础知识: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的定义、食品卫生的重要性、食品中微生物的分类和生长条件、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危害等,使员工了解食品卫生的基础知识。
3.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包括员工的健康检查、食品原料的选择和检验、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操作、存储和冷链管理、食品留样和追溯制度等,使员工了解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
4.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加工中的卫生操作规范,包括手部卫生的要求、食材的加工处理、食品的烹饪温度和时间控制、食品的卫生包装等,使员工掌握正确的食品加工操作技能。
5.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包括食品中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食品中毒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等,使员工具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能力。
1.理论培训:通过讲座、培训课程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由专业人员或相关部门负责培训。
2.实践培训:通过实地参观、观摩等方式进行食堂工作流程的实践培训,由食堂主管或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3.答题测验:在理论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关知识的测验,以考核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培训频率1.新员工入职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的卫生知识培训,由食堂主管或相关部门负责培训。
2.年度复训:每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以更新员工的卫生知识和技能,由专业人员或相关部门负责培训。
3.不定期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新食品上线、食品安全事故等相关培训,由食堂主管或相关部门负责培训。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为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确保食堂的卫生安全,制定了以下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一、培训目标1.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使其掌握正确的卫生操作方法。
3.加强食堂从业人员对卫生安全的责任感,确保食堂的卫生安全。
二、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食品的传染性病原体、食物中毒的症状和防范措施等内容。
2.个人卫生知识包括手卫生、身体卫生、口腔卫生等内容。
3.食品加工卫生知识包括食品的存储、加工、烹饪和保温等环节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范。
4.食品销售卫生知识5.环境卫生知识包括食堂环境的清洁、消毒和垃圾处理等要求和方法。
三、培训方式1.课堂培训定期组织卫生专家进行课堂培训,讲解相关卫生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
2.实地考察组织从业人员到卫生状况良好的食堂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卫生管理经验。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卫生事故案例,引导从业人员认识卫生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
四、培训计划1.新员工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时,组织必要的卫生培训,包括基础卫生知识、卫生操作规范等内容。
2.定期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卫生知识培训,更新从业人员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卫生的重视。
3.不定期培训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不定期的培训,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卫生处理方法、新食品的卫生要求等内容。
五、培训考核1.知识考核组织卫生知识考核,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进行测试,确保培训效果。
2.操作考核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从业人员的操作过程,对其卫生操作进行考核。
六、奖惩措施对于卫生知识掌握良好、操作规范的从业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违反卫生要求、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
七、持续改进定期对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提升培训质量。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的实施,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确保食堂的卫生安全,保障员工和顾客的身体健康。
一、培训目的为了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确保食堂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特举办此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培训。
通过培训,使全体食堂工作人员充分了解并掌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提高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培训对象食堂全体工作人员,包括炊事员、服务员、采购员、保管员等。
三、培训内容1. 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概述(1)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2)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2. 食堂环境卫生管理(1)食堂环境整洁要求(2)食堂设施设备布局要求(3)食堂四害防治措施3. 食品采购与验收管理(1)食品采购要求(2)食品验收标准(3)食品储存要求4. 食品加工与制作管理(1)食品加工场所卫生要求(2)食品加工操作规范(3)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5. 餐饮具清洗与消毒管理(1)餐饮具清洗要求(2)餐饮具消毒方法(3)消毒剂使用规范6. 食堂人员卫生管理(1)个人卫生要求(2)工作服更换与清洗(3)病患员工管理7. 食堂食品安全事故处理(1)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程序(2)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3)食品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四、培训方式1. 讲座:邀请食品安全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解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观摩:组织食堂工作人员参观卫生管理先进的食堂,学习其卫生管理经验。
3. 实操:安排实际操作环节,让食堂工作人员掌握食品加工、餐饮具清洗消毒等技能。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食堂卫生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培训要求1. 全体食堂工作人员应认真参加培训,确保培训效果。
2. 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检验培训成果。
3. 培训期间,保持会场秩序,遵守培训纪律。
4. 培训结束后,食堂工作人员需按照培训内容,认真执行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六、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提前通知食堂工作人员,确定培训时间。
七、培训组织由食堂负责人牵头,成立培训小组,负责培训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
通过此次培训,希望全体食堂工作人员能够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执行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为全校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美味的饮食服务。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一、培训目的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的目的是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卫生操作技能,保障食堂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二、参与对象所有食堂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清洁工等。
三、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了解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
2.食品安全知识:–掌握食品的基本安全知识,包括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等;–了解各类食品的保存和加工要求;–学习有关食品安全管理的知识,包括卫生标准、卫生控制点、风险评估等。
3.厨房卫生操作规范:–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操作规范,包括个人卫生、食品接触表面清洁和消毒、食品存储等;–学习安全使用和保养厨房设备的方法;–掌握垃圾分类和处理的要求。
4.餐具和场所卫生管理:–掌握餐具清洗、消毒和储存的卫生要求;–学习食堂场所清洁和卫生管理的方法;–了解害虫防治知识和控制方法。
四、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组织专业培训机构或卫生监管部门进行面对面培训;–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邀请专家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模拟操作演练,提高操作技能;–进行理论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2.在线培训:–开设在线培训平台,提供培训课程和学习材料;–食堂从业人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自主学习;–设立在线考核机制,达到一定分数才能完成培训。
五、培训频次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保持与食品安全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更新同步。
六、培训记录和档案1.培训记录:–每次培训进行签到记录,包括培训日期、参与人员名单等;–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的问题反馈。
2.培训档案:–建立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培训记录、培训成绩等;–定期更新和维护培训档案。
七、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后效果评估:–针对培训内容进行测验,评估培训效果;–收集培训后食堂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2.培训长效性评估:–定期进行食堂卫生检查,评估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操作情况;–对食堂卫生问题进行整改,并记录整改情况。
二中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范本一、培训目的二中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旨在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管理能力,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培训内容1. 法律法规知识:a. 食品安全法相关法规b. 餐饮服务管理条例c. 食品安全标准d. 卫生许可和监管制度2. 食品卫生知识:a.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b.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c.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方法和技巧d. 食品存储、加工和烹饪卫生要求e. 食品中毒的症状和预防措施3. 个人卫生常识:a. 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洗手方法b. 食堂从业人员的着装要求c. 员工进食、使用卫生间等注意事项4. 应急处理能力:a. 食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b. 食品中毒事件的处理流程c. 投诉处理流程5. 知识测试: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卫生知识测试,确保培训效果。
三、培训方式1. 理论讲授:通过专家讲座、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卫生知识的传授。
2. 实操演练:在食堂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包括手卫生、食品加工和烹饪等环节。
3. 视频教学:制作相关培训视频,供从业人员自主学习和回顾。
四、培训计划1. 初次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后,需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定期培训: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每年至少1次,及时更新和提醒员工卫生知识。
3. 突发事件培训: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紧急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培训效果评估1. 知识测试:对参与培训的从业人员进行知识测试,通过达到一定分数才能取得合格证书。
2. 实操考核:针对食堂实际操作环节,进行实操考核,确保员工掌握相关技能和操作流程。
3. 培训反馈:定期收集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六、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1. 培训记录:对每一次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讲师等进行详细记录。
2. 培训档案:建立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培训记录和证书等。
幼儿园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一、培训目标1.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2.学习食品卫生保健原理及其在食堂操作中的具体应用。
3.掌握食品的贮存、加工和配送过程中的卫生管理要求。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操作技能。
5.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
二、培训内容1.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学员需重点掌握相关法规和标准,并了解其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中的具体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规及标准》、《食品流通管理条例》等。
2.食品卫生保健知识介绍食物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讲解食物传播病原和卫生破坏因素的种类和影响,掌握相关卫生保健知识和预防措施。
3.食品安全管理学习食品加工和配送过程中的卫生管理要求,包括选址、设计、设施和设备的要求,卫生保洁和个人卫生的要求等。
培训成果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考核标准。
4.食品质量管理培训学员了解食品贮存、加工和配送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求,包括进货查验、入库处理、贮存保管、处理和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
5.突发事件处理培训学员了解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包括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等。
对于食品中毒事件、食物变质和污染等突发事件,学员需要学习处理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三、培训方式1.讲座式培训通过专业讲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讲解相关法规和标准,讲解食品卫生保健知识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培养学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2.现场演示培训组织学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观摩和操作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和判断能力。
3.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促进学员交流和思考,增强培训效果。
四、培训考核1.理论考试设置理论考试,对学员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确保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
2.技能操作考核设置技能操作考核环节,对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判断能力进行考核,确保学员具备必要的操作能力。
3.培训总结报告学员需撰写培训总结报告,总结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和心得体会,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改进提案。
2024年小学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为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食品卫生相关知识。
为此,特制定本校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规程。
一、食堂工作人员应持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相关卫生知识,以提升个人卫生意识及食品安全法律意识。
二、学校应确保每学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培训时间、参与人员及培训内容的落实。
三、食堂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培训,并认真记录学习情况。
四、培训结束后,应组织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安排补考。
若补考仍不合格,则不予录用。
五、学校需妥善保存培训资料,详细记录培训情况,并将考核试卷整理归档,以备查证。
2024年小学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二)
为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掌握食品卫生相关知识。
为此,特制定本校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规程。
一、食堂工作人员应持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相关卫生知识,以提升个人卫生意识及食品安全法律意识。
二、学校应确保每学期对食堂工作人员开展不少于两次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培训时间、参与人员及培训内容均得到妥善安排。
三、食堂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培训,并认真记录学习情况。
四、培训结束后,应组织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安排补考。
若补考仍不合格,则不予录用。
五、学校需妥善保存培训资料,详细记录培训情况,并将考核试卷整理归档,以备查证。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一)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效的健康证上岗。
发现有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职业禁忌人员不得参加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聘用新的从业人员和临时聘用的从业人员上岗前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卫生机构发放的健康证明后方可聘用上岗工作。
(三)从业人员有患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职业禁忌人员不得参加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发现从业人员有腹泻、手外伤、皮肤湿疹或化脓、疥疮、咽喉疼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暂时调离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岗位。
(五)健康检查必须到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
(六)从业人员上岗前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七)每年组织从业人员两次以上食品卫生知识、卫生制度、技能、职业道德培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熟练掌握岗位的操作规程,遵守岗位卫生制度。
(八)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培训档案资料。
档案资料包括健康检查花名册、培训时间、地点、授课内容、授课人员和考试或考核资料等。
(九)健康证实行统一管理,并随时接受卫生监督机构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洗刷、消毒制度
1、餐具、茶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
净、消毒。
熟食用具每日消毒,公用餐具餐次消毒、定
位存放、保洁良好。
2、餐具、感官检查要求达到光、洁、涩、干,洗净度各达
到80℅以上。
3、消毒方法可使用煮沸、蒸气、红外线、紫外线或制剂。
4、冷库间、糕点裱花间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灯应距
台面一米高以内。
消毒时间应在操作前后各30分钟。
5、用于餐具、用具消毒的氯制剂浓度为105—250㎎∕㎏,
用于果菜的浓度为50—100㎎/㎏,使用时间为5分钟。
消毒后必须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6、水果、凉拌菜消毒必须设一个池子,坚持洗、消、冲三
道工序。
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1、领导重视,由安全部负责食堂食品卫生工作,设有专职
并指专人为或食堂卫生管理人员。
2、由办公室组织安全部、财务部配合每月对食堂食品卫生
卫生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整改。
卫生检查内容包括:(1)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出售个环节。
(2)餐饮用具:生熟分开、消毒、保洁、防尘、洗净度。
(3)冰箱、冷库:生熟分开、除霜、保洁。
(4)厨房、餐厅:洗涤池、地面、门窗四壁、柜架、案板、炉台、冷库间、机械、通风、照明。
(5)库房:主、副食、杂品分库存放、防虫、防潮、防尘、防腐、防鼠、防蝇措施。
(6)个人卫生:“二要、四勤、六不准”,体检办证。
食品质量签定制度
1、设有兼职食品质量签定员。
2、采购食品应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素取检验合格证
或化验单。
3、感官检查各类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
4、对肉、蛋、鱼、油、熟食品、包装食品等有签定验收
记录。
5、签定记录包括:采购日期、采购地点、品名、数量、
质量、处理、签定人签字。
6、库房食品要经常检查;检查先进出的原则,过期、变
质食品及时处理、不得食用。
7、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8、剩余食品不超过总销量的1/10,并妥善保管和冷藏,
经过签定,加热处理后食用。
9、不买,不加工、不储存、不出售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
营的食品,杜绝食物中毒。
炊事员个人卫生制度
“二要、四勤、六不准”
二要:衣帽要穿戴整齐:工作前与便后要沏底洗手。
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勤剪指甲。
六不准:(1)不准穿工作服去厕所:
(2)不准光脚、赤背:
(3)不准在工作场所吸烟:
(4)不准在工作中戴戒指等有碍食品卫生的装饰品。
(5)不准在食品加工操作过程中有挖鼻、掏耳等有碍食品卫生的动作:
(6)不准用抹布与工作服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