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会尊重》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0人教部编道法最新改版
- 格式:doc
- 大小:11.26 KB
- 文档页数:4
学会尊重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了解尊重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尊重的概念;
•理解尊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他人,养成良好的尊重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尊重的含义;
•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尊重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优点和表扬别人。
2.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几个案例,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
3. 集体讨论
教师号召全班同学共同发表对“尊重”的看法。
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例如: - 你认为什么是尊重? - 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有哪些表现方式? - 如果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应该怎么做?
4. 观看视频
教师放映关于尊重他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从中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5. 小组活动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在15分钟内,贴出尊重他人的表现方式,并呈报给全班同学。
每组呈报过后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评价。
课堂作业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 你最近有哪些尊重他人的表现?- 如果你遇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应该怎么办? - 你认为尊重他人有哪些重要意义?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尊重的含义,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以及尊重他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尊重习惯,让我们身处在一个和谐、文明的社区中。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以“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为主题,帮助学生树立完善自我的理念。
本课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尊重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
学生通过对尊重这种道德规则的践行并引导学生不断塑造完善人格和品德,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使学生融入社会公共生活之中。
本课先从学生的已有生活感受入手,调动学生已有感受讨论分享自己尊重的人物,进而帮助学生知道值得尊重的人既有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在此基础之上引出了两个平行话题——“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第二个话题“尊重自己”,先通过刘菲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是尊重向己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具体情境说明何谓“受伤的自尊”,让学生认识到尊重自己应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
借助“好脾气”先生的故事和情境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被冒犯和侮辱时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同时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
第三个话题“尊重他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被尊重的心理体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从而推己及人学会尊重他人。
由此,教材进一步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尊重他人的。
“不尊重他人快照”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
为下面如何尊重他人做铺垫。
最后,教师通过情境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语言和行动等表达尊重,懂得尊重他人还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感觉舒服。
二、学生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筛选和整理资料。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对于“尊重”有一定了解,能初步感受尊重对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 《学会尊重》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学会尊重》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尊重他人,得到他人的尊重。
这一课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所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够理解和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于尊重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表现出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3.情感目标: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增强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表现出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于尊重他人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共同学习和进步。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4.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基础。
3.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
4.总结: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并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5.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课《学会尊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学会尊重》第二课时单元一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尊重自己的表现,学会尊重自己,适度维护自己的尊严。
能力目标:学会尊重自己,能够适度维护自己的尊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养成自尊自爱的健康心态,克服自卑心理。
重点学会尊重自己,养成自尊自爱的健康心态难点懂得适度维护自己的尊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思考: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如何才能做到尊重?思考问题承上启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第二课时尊重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问:尊重自己包括哪些方面?尊重自己包括自尊、自重、自爱和自我接纳等方面。
活动园:刘菲见课件思考:(1)刘菲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的?(2)你觉得刘菲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吗?为什么?(3)你有什么好建议能帮助刘菲走出困境,让她发现更好的自己吗?尊重自己的表现:1、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不自卑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的生命个体,我就是我自己,我不可能成为别人,也没有必要成为别人,悦纳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材料:俞灏明、莫言、马云见课件视频《你能行》材料:不恰当的行为,会让我伤痕累累……缺乏公德,让我形象受损。
抄袭作业被发现,让我颜面扫地。
问:这些行为仅仅使我们颜面扫地、形象受损吗?思考并回答用刘菲的事例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
尊重自己应该怎么做呢?2、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
材料:“好脾气”先生见课件思考:(1)“讲道理”先生说“好脾气”先生的做法是不尊重自己,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好脾气”先生总是这样做,你觉得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3)面对“好脾气”先生的为难情绪,你能给他一些建议吗?面对冒犯和侮辱,我们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误;要求对方道歉;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温馨提醒: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排斥他人给予你的正确的建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学会尊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学会尊重第二课时》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尊重他人的意识,但可能在具体的行为表现上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与同伴、师长交往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尊重他人的问题。
因此,本节课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在交往中的尊重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培养学生在与同伴、师长交往中的尊重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尊重他人的重要性2.如何在与他人交往中表现出尊重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交流: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在交往中的尊重经验。
3.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2.设计情景模拟活动3.准备讨论交流话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行为,讨论尊重他人的表现。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交往中如何表现出尊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他人。
活动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巩固(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明确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交往中表现出尊重。
5.拓展(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表现出尊重他人,并将思考结果与父母、老师、同学分享。
学会尊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尊重的定义与内涵;•了解常见的不尊重行为;•学会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益;•通过小组合作,明白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1.2 过程与方法•导入即兴表演及讨论;•案例分析与解决;•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和认识正确认识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会尊重,培养关爱他人情感。
2.2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思考和识别不尊重行为,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和改进。
3.1 导入(10分钟)学生进入教室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比如模拟校园内的争吵、冷嘲热讽等不尊重行为的场景,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曾经经历过哪些不尊重行为?•不尊重行为的后果有哪些?我们能够怎么避免这些不尊重行为?3.2 讲授(30分钟)•了解尊重的定义与内涵;通过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探讨尊重的真正含义:“尊重就是以一个人的感受与意愿为主,理解和照顾他的一切权利和利益,并给予必要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了解常见的不尊重行为,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分组,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列出常见的不尊重行为。
比如:冷嘲热讽、羞辱人、不尊重生活环境等。
•学习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益。
教师提示学生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尊重,通过让学生们思索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他人,你希望拥有哪些权益?然后带领学生探讨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权益,并明确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
•通过小组合作,明白合作的意义与重要性。
教师会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们自由组队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完成小组任务,学会相互的尊重与信任,建立合理的规则与秩序。
然后,教师总结小组任务的过程,引导学生们思考合作的意义及重要性。
3.3 案例分析与解决(30分钟)教师让学生们围绕学校实际,分组讨论并解决案例。
比如:学校食堂排队现象,老师与同学打断同学发言等情况。
3.4 小结(10分钟)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对本课内容做归纳。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第一课《学会尊重》第2课时教学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课题: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1.学会尊重(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的意义,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
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学会尊重,懂得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平等对待处境不利的人,并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能力目标学会尊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以礼待人,让文明之花播撒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每一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学会尊重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以礼待人,学会尊重,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对不讲礼貌的行为感到羞耻。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以礼待人吗?(生回答)师:是的,就像你们所说,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等等都是是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良好表现。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一下第1课《学会尊重》。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学会尊重,懂得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平等对待处境不利的人,并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体验游戏“照镜子”1.首先,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照镜子”。
2.从刚刚那个小游戏中,同学们有何感悟呢?3.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
正如一句话所说:“若要人敬已,先要己敬人!”4.小结:被别人尊重让我们感到愉快、满足、充满价值感。
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5.自读8页小故事,感受被别人尊重带来的舒服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