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脂质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58
代谢疾病的实验诊断—血脂脂蛋白血脂和脂蛋白异常血症脂类代谢紊乱的疾病可以由遗传因素引起,可因环境因素导致,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
目前对脂质代谢紊乱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从脂质和脂蛋白水平进入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相关酶、基因等的研究。
多数血脂和脂蛋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
1、血脂测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等测定已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领域,但是必须了解这些项目只能用于评估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由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而不能对这类疾病如CHD作出诊断;但是对于遗传性异常脂蛋白血症等类疾病,则必须用这些试验作为诊断指标。
⑴危险因素的概念:人体的某些生理特征对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人们就称这些特征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现在都很重视血脂水平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实际上血脂就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只能用于估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而不能用做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以冠心病(CHD)为例,CH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血脂异常只是CHD的发病因素之一,不是所有CHD患者血脂都增高,也不是所有血脂增高者都必然患CHD,所以它对CHD来说不能做为一个诊断指标,只能作为一个危险因素看待。
其它脂质和脂蛋白测定如HDL-C、LDL-C、apoA、ApoB等也都是属于危险因素而非诊断指标。
⑵血脂检查的临床应用血脂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验指标之一,血脂代谢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血脂检测主要用于:①作为健康普查指标,预防和早期发现高脂蛋白血症,起监控作用;②协助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病情观察和指导治疗;③评价冠心病,脑梗塞等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危险度;④对少见的遗传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⑤对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疾病进行监测和评估;⑥监测和评价饮食和药物治疗效果;⑦其他。
⑶血脂试验项目的选择:血清中主要的脂质有TG、TC,脂蛋白有HDL、LDL、VLDL、Lp(a),临床上可以分别选择测定这几种脂蛋白。
临床医师《内科学》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
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发生急性代谢紊乱,例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一般以为遗传和环境均起作用。
临床上分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一)临床表现1.代谢紊乱症侯群"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Ⅰ型患者大多起病较快,病情较重,症状明显且严重。
考试大网站收集Ⅱ型患者多数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肥胖患者起病后也会体重减轻。
患者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
高血糖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至视力模糊。
2.并发症和(或)伴发病(1)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感染,常发生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反复发生,泌尿道感染以肾盂肾炎和膀胱炎最常见。
肾乳头坏死是严重的并发症。
(2)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主要是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LDL,VLDL正相关,与HDL2 ch水平负相关。
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导致肢体环疸。
2)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
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
山梨醇代谢增强,生长激素过多,血流动力学改变,2.3~DPG等与微血管病变有关。
①糖尿病肾病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Ⅱ型糖尿病,其严重性次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X1012/LRC 0.05HGB 7.5g/LHe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川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12RBC 4.80 W / L , HGB 140g/L ;MCV 96fl , MCH 30pg/L , MCHC 320g/L ;WBC 12.0 X09/ L ; Sg 0.72, St 0.08; L 0.19, E 0.01 ; PLT 320 >109/ 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川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WBC 计数增高(12.0 W9/L)•N 增高达0.80 ( Sg 0.72, St 0.08 ), L 相对减(0.19)•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 St 0.08 >5%)•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紊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不正常,分为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三种类型。
首先是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或等于6.5%也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肥胖等,建议定期检测血糖。
第二种类型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
诊断标准为:餐后1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0.0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1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
最后是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是指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和糖尿病之间,成为糖尿病前期。
诊断标准为: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
7.8mmol/L,但小于11.1mmol/L。
除了上述标准,诊断糖代谢紊乱还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病史、身体检
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维持正常的体重、饮食健康、规律的运动、戒烟限酒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代谢紊乱。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
根据个体特征、症状严重程度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
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诊断糖代谢紊乱需要注意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诊断标准,建
议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测血糖,预防和控制糖代谢紊乱有助于健康生活。
糖尿病的诊疗关键点包括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增高。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诊疗关键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
1. 病史采集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是非常重要的。
病史采集应包括以下内容:•症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状。
•家族史:了解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是否患有糖尿病。
•既往史: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并询问是否有过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史。
•生活方式: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吸烟和饮酒情况,这些因素对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影响。
2. 体格检查糖尿病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体重和身高测量:用于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BMI的增加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血压测量:高血压与糖尿病有很强的相关性,应检查患者的血压情况。
•腹部检查:观察腹部有无脂肪堆积,大多数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会出现中心性肥胖。
•神经系统检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
3. 实验室检查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手段。
•空腹血糖:用于糖尿病的初步筛查,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餐后血糖: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用于评估糖尿病肾病的程度。
•脂质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情况。
4. 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常用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采取适宜的饮食控制,包括限制总热量摄入、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等。
高血脂症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及治疗路径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异常升高。
高血脂症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还可能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病例的分析,探讨高血脂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路径。
一、病例介绍病例一:_____,男性,45 岁,公司经理。
因“头晕、乏力 1 个月”就诊。
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不规律,喜食油腻食物。
体检发现血压 140/90 mmHg,体重 85 kg,身高 175 cm,BMI 277kg/m²。
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TC)78 mmol/L,甘油三酯(TG)3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
病例二:_____,女性,58 岁,退休教师。
因“胸闷、心悸 2 周”入院。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
近2 周来出现胸闷、心悸症状,活动后加重。
体检:血压 150/95 mmHg,体重 70 kg,身高 160 cm,BMI 273 kg/m²。
实验室检查:TC 65mmol/L,TG 28 mmol/L,LDLC 40 mmol/L,HDLC 11 mmol/L。
病例三:_____,男性,32 岁,程序员。
因“体检发现血脂异常 1 年”就诊。
患者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经常熬夜。
体检:血压 130/80 mmHg,体重 90 kg,身高 180 cm,BMI 278 kg/m²。
实验室检查:TC60 mmol/L,TG 25 mmol/L,LDLC 38 mmol/L,HDLC 10 mmol/L。
二、临床特点分析(一)症状表现高血脂症患者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多数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
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的高血脂症还可能导致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等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