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下科学第一课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 格式:doc
- 大小:762.00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踪迹向人类的祖先“提问”一, 填空:1,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 靠(打猎)获得食物。
2, 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 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卫敌害, 选择了(群居)生活。
4, 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闻, 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闻。
5, 科学探讨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 (参观), (采访)和(调查)等。
二, 推断1, 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化成人的。
(错)2, 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 相互之间并不联系。
(错)3, 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
(错)4, 古人类为了便利学会了直立行走。
(错)5, 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
(对)6, 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错)三, 选择1,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 有共同的(C)A, 长相B, 生活习性C, 祖先2, 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渐渐学会了(B)A, 打铁B, 打猎C, 治病3, (B)的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 没有依据B, 合理C, 随意4, 类人猿和人类有很多相像之处, 如(B)A, 都能说话B, 都有耳廓和四肢C, 都能运用工具劳动四, 简答1, 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 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 (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化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针对上述的问题, 我的猜想是:(1)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运用自然火, 用石块, 木棒作为劳动工具, 吃野果, 生肉, 穿树叶, 兽皮, 住洞窟。
直立行走。
2, 你知道怎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答:这须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明。
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 必需先进行安排与组织, 充分做好专题探讨的打算工作。
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2 追寻人类祖先的踪迹一, 选择题1, 验证猜想是否与事实相符的途径是(D)A, 找事实B, 找证据C, 找理论依据D, 以上都对2、探讨人类祖先可依据(D)A, 化石B, 文物C, 资料D, 以上都对科学家探讨发觉, 人类与(B )有亲密的亲缘关系。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祖先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2. 探讨人类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影响;3. 思考人类的祖先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二、导学内容:1. 人类的祖先是谁?人类的祖先主要指的是早期的智人类,也就是直立行走的人类。
他们起源于非洲,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分布到举世各地。
2.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是怎样的?人类的祖先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在原始社会中。
他们居住在山洞或者简陋的棚屋中,应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他们的社会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没有明确的政治组织。
3. 人类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什么?人类的祖先是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他们的劳动和创造为后人的文明进步打下了基础。
他们发明了火,制作了简单的工具和武器,开创了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
这些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 人类的祖先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什么?人类的祖先生活在原始社会中,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威胁。
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缺乏稳定的食物来源和住所。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需要不息地适应和求生存,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和困难。
三、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类的祖先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室展示:请学生在教室上展示他们的讨论效果,分享对人类的祖先的理解和思考。
3. 作业安置:安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类的祖先的文章,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特点、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四、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人类的祖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思考和探讨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息地进修和进步。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祖先如何逐渐发展出有意识的思维和语言能力;2.理解科学家和动物语言学家研究动物语言的过程和方法;3.了解大象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方式;4.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大象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方式;2.教学难点:如何发散思维,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研究方法;三、教学准备1.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2.电子白板或投影仪;3.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探究人类的语言能力1.让学生回忆肢体语言,在表情、动作、声音、姿态等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交流?并请学生演示。
2.介绍人类的语言能力,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有何区别?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语言,人类会怎样生活?为什么刚出生的婴儿听得懂话,但说不出话来?4.分组讨论:假设你是一位史前人类,请你描述你们生活的场景,你们如何进行交流?如果要发明一种新语言,你会如何设计?5.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新语言。
2. 认识大象的语言能力1.引入:大象是智慧动物,它们能够通过肢体、声音和鼻子进行沟通,这些沟通方式中,哪一种最能接近人类的语言?2.学生阅读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1-P2部分内容,了解大象的日常沟通方式。
3.观看大象音频记录片段,听听大象的超声波和低音波,能否听懂大象说话?4.分组讨论:假如要跟大象进行交流,应该怎么做?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展示结果。
5.汇报讨论结果,寻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实施实地考察1.选择一个公园或动物园,观察大象的日常行为,记录大象的交流方式和能力。
2.分析数据,对大象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方式进行评论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人类的语言能力和认识大象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大象版六下科学堂堂清练习题1—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一、填空1、我们的猜想与假设是否符合事实需要大量的、来证明。
2、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关系。
3、科学家进行的大量人类化石的研究证实了达尔文的。
4、人类的进化是随着的改变而慢慢进化的。
5、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著名的“”就生活在周口店镇的龙骨山。
6、贾兰坡的“连中三元”为从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1——3探寻人类祖先的奥妙一、填空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我猜想人类的不同肤色可能与有着密切的关系。
2、我们研究人类祖先主要是对发现的进行研究。
3、地球上生活的人种有、、、等。
4、人类肤色的多样性是由于变化时自然选择造成的。
二、我的探索发现从世界人种分布发现,黑种人主要居住在,那里靠近、;白种人主要居住在,那里;黄种人主要居住在,那里光照……1——4展示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一、填空1、达尔文的科学巨著《》,他的生物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2——1 我心目中的绿色社区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一、填空1、“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要求的设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机制的文明社区。
2、“绿色社区”建设除了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和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等因素。
3、我居住的社区(村)的环境状况:(1)、(2)、2、我能为绿色社区建设所做的事情:(1)、(2)、2——2我的调查研究计划一、填空我们进行调查研究时应采取的步骤:1、选择调查内容;2、;3、;4、;5、;6、得出结论写出调查研究报告;7、展示研究结果。
2——3 调查小组在行动一、调查与研究1、到社区调查我们采用的方法:、、、、等。
2、我们到社区进行具体调查的内容有:、、、等。
3、社区利用新能源有:、等。
2--4 我们的绿色社区建议一、我的认识1、我心目中的“绿色社区”:二、我对“绿色社区”建设的建议(如:绿化、污染、节能、居民习惯等)1、;2、。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人类的祖先是谁,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2. 探讨人类的祖先对我们摩登人的影响;
3. 思考人类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二、导学内容:
1. 人类的祖先是指早期的智人类和其他人类物种,如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
2. 他们生活在野外,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居无定所;
3. 人类的祖先通过石器制作、火的利用等技术手段,逐渐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4. 人类的祖先具有社会性,形成小团体,合作狩猎、分享食物,建立社会规范。
三、导学问题:
1. 人类的祖先是如何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的?
2. 人类的祖先的社会性体此刻哪些方面?
3. 人类的祖先的生活方式对我们摩登人有何启迪?
四、导学任务: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人类的祖先的生活状态和演化过程;
2. 讨论导学问题,思考人类的祖先对我们摩登人的影响;
3. 总结人类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智慧,写出个人感想。
五、导学总结:
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人类的祖先是如何在野外生存、适应环境的,以及他们的社会性和合作精神。
人类的祖先为我们摩登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我们要珍惜这些传承下来的智慧,不息进修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愿我们能够从人类的祖先身上汲取力量,不息追求进步,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向人类的祖先“提问”一、填空: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森林)里,靠(打猎)获得食物。
2、古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3、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群居)生活。
4、我国古代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国家则有(上帝造人)的传说。
5、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和(调查)等。
二、判断1、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变成人的。
(错)2、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
(错)3、人类的祖先为了遮丑学会了用树叶遮体。
(错)4、古人类为了方便学会了直立行走。
(错)5、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
(对)6、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错)三、选择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C)A、长相B、生活习性C、祖先2、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学会了(B)A、打铁B、打猎C、治病3、(B)的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没有根据B、合理C、任意4、类人猿和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如(B)A、都能说话B、都有耳廓和四肢C、都能使用工具劳动四、简答1、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针对上述的问题,我的猜想是:(1)人类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2)人类祖先最初使用天然火,用石块、木棒作为劳动工具,吃野果、生肉,穿树叶、兽皮,住洞穴。
直立行走。
2、你知道怎样来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答:这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
在搜集事实与证据之前,必须先进行计划与组织,充分做好专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是:要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一、填空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3、(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教学内容:教材2,3页,围绕“人类的祖先”这个专题提出并选择问题,进行合理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2(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开展评价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教学准备: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课件资料教学模式:引学、引探、引练、引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 0 -教师提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那你的爷爷奶奶呢,……”学生说一说,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猜想。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他们存入“问题银行”。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
学生分小组整理和评议所提出的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两个既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指导:选择好主题后,要大胆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集体交流。
1(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师生评议.四、课外延伸:在课下的时间里通过阅读图书或上网了解人类的进化史。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呢,六、教学反思:- 1 -2.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合作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研究计划表、教师搜集相关知识并制成资料卡。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教师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猜想谈话导入: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这就需要我们开展研究进行验证。
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知识瞭望:1、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2、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一、填空1、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里,靠()获得食物。
2、古人类为了有效地防御敌害,选择了()生活。
3、我国古代有()的传说。
二、选择1、验证猜想是否与事实相符的途径是()A、找事实B、找证据C、找理论依据D、以上都对2、研究人类祖先可根据()A、化石B、文物C、资料D、以上都对3、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A、古代类人猿B、现代类人猿C、猴子D、猩猩三、判断1、类人猿是通过上帝演变成人的。
()2、人类的祖先独居生活,相互之间并不联系。
()3、人类的祖先在劳动中学会了语言。
()四、简答对于人类的祖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请简单说一说。
答:2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知识瞭望:1、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接连发现三具“北京人”的头盖骨,被称为“连中三元”的奇迹。
2、衡量我们的猜想与事实需要用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
一、填空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2、早期猿人发现,闪电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摸索并逐渐学会用()烤熟食物。
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
3、在我国北京()猿人遗址发现了早期猿人用火的遗迹。
二、选择1、验证猜想是否与事实相符的途径是()A、找事实B、找证据C、找理论依据D、以上都对2、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A、古代类人猿B、现代类人猿C、猴子D、猩猩3、传说中()造了人类。
A、女娲B、后羿C、精卫D、刑天三、判断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年前。
()2、现在的黑猩猩将来也会变成人类。
()3、只有化石才可研究人类祖先。
()4、长臂猿生活在东南亚。
()5、经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祖先的老家在亚洲地区。
()四、简答古猿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直立行走的?3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知识瞭望:1、黑种人主要居住在非洲,白种人主要居住在欧洲,黄种人主要居住在亚洲。
大象版六下科学
第一课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一、填空题:
1、科学探究活动室从(问题)开始的。
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对人类祖先的研究,我的猜想
研究的主题
我的猜想
与假设
二、简答题:
1、我是从哪里来?
2、人类祖先是从哪里来?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住在什么地方?怎样获取食物的?吃什么?穿的是什么衣服?
3、人类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
4、对人类祖先研究,我的猜想和假设?从中选出1--2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搜集、整理数据,填写资料卡。
6、搜集证据的方法途径是什么?(采访法、观察法、实地考察法)
7、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 ---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
8、科学探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