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失眠78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5.15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3 年第 9 卷第 8 期Vol.9, No.8, 2023瑶药水疗膏穴位贴敷疗法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于玉秀, 李民杰, 陈秀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中医医院 护理部, 广西 贺州, 542800)摘要: 目的 观察瑶药水疗膏穴位贴敷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40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瑶药水疗膏穴位贴敷,1次/d ,30 d 为1个疗程。
贴敷过程中配合中医护理干预。
1个疗程后评估干预效果,对比干预前和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及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 36)评分情况。
结果 总有效率77.50%(31/40)。
干预后PSQI 积分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SF -36评分(118.35±10.35)分,高于治疗前的(95.36±9.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 瑶药水疗膏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穴位贴敷; 失眠; 瑶药水疗膏;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 R 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8-0002-04Acupoint application of Yao medicine hydrotherapyointment in patients with insomniaYU Yuxiu ,LI Minjie ,CHEN Xiuchun(Department of Nursing , He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zhou , Guangxi , 542800)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Yao medicine hydrotherapy ointment on insomnia.Methods Totally 40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re treated with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Yao medicine hydrotherapy ointment once a day , 30 day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During the treatment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tervention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treatment.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 scores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 and the short -form 36 (SF -36) Questionnaire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77.50% (31/40). Scores of sleep quali⁃ty and sleep time subscal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The score of SF -36 after intervention was (118.35 ± 10.3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95.36±9.35) (P<0.01).Conclusion The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Yao medicine hydrotherapy ointment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and improving pa⁃tients ’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 acupoint application ; insomnia ; Yao medicine hydrotherapy ointment ; sleep quality ; quality of life 失眠主要是指睡眠质量差、时间少、无法入睡、睡后易醒,醒后难入睡,甚至一整夜不睡[1]。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双湧泉治疗失眠观察与护理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困扰。
中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内脏功能紊乱所致。
中药足浴和穴位贴敷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观察并分析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双湧泉治疗失眠的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
首先,中药足浴是通过足部经络与内脏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在治疗失眠时,可以选用一些有助于镇定安神的中药材,如远志、丹参等。
远志具有安神、安神定志的作用,丹参则有养血安神、静脉舒张的功效。
将这些中药材煮煮或用中药袋包好放入足浴桶内,加入适量的温水,让患者浸泡双脚15-30分钟。
其次,穴位贴敷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从而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治疗失眠时,可以选择贴敷双湧泉穴位。
双湧泉位于足底部,当人站立时,正好位于第二、三趾趾根的凹陷处。
通过在这个穴位贴敷艾叶或其他温热的中药材,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的症状。
艾叶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观察结果显示,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双湧泉治疗失眠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组10名失眠患者中,经过连续一个月的治疗,有8名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延长。
同时,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精力恢复也有明显的改善。
这些结果表明,中药足浴配合穴位贴敷双湧泉治疗失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护理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治疗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我们可以选择在室内放置一些绿植和舒适的家具,以及使用柔和的照明和音乐。
这些都有助于患者的放松和入睡。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失眠往往伴随着焦虑和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痛苦,并给予相应的安慰和帮助。
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失眠的病因复杂多样,每个患者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的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100例神经内科中风伴有入睡困难患者遵医嘱每天晚上睡前进行穴位贴敷护理技术操作及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观察其治疗失眠的效果。
结果:70例患者主诉能入睡,睡眠质量得以改善。
结论:中风伴有入睡困难患者实施穴位贴敷为主的全面身心护理,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还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关键词】穴位贴敷;失眠;中风;护理【中图分类号】r 2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37- 0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女100例,年龄60-70岁,住院天数14—20天,所有病例均为中风患者并伴有入睡困难的症状。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护理技术操作及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整体、全面护理。
1.3 结果70例患者主诉能入睡,睡眠质量得以改善。
2 护理2.1 穴位贴敷每天晚上为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护理技术操作。
作用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及药物渗透吸收,起到疏通经络、散寒祛湿、消肿化痰、理气活血、调整脏腑、补养阳气的作用,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1]。
2.1.1 选穴遵医嘱选取涌泉穴。
涌泉穴是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2]。
定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
主治:头痛、头昏、失眠、目眩等,适用于神经内科患者。
《黄帝内经》中对其描述为“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即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涌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
这也是涌泉穴名字的由来。
2.1.2 穴位贴敷的药物遵医嘱选用吴茱萸、肉桂这两味中药并将其碾磨成粉末,按3:1混合,倒入适量食用陈醋调成糊状,每穴用药膏5克,用医用胶布贴敷于患者双足部的涌泉穴上。
方中的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刚止泻;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两者合用能助阳补火、温脾益肾、助阳止泻、辛散温通,通行气血经脉,达到镇静安神之效[3]。
回医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症180例护理观察目的观察回医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4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0例,采用回医药(《回回药方》”马主里宰木呢方”)穴位敷贴于神阙穴,1次/d,30 min/次,14 d为1疗程,同时实施回医特色护理,观察局部发疱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照组160例,采用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2 mg/次,1次/d,14 d为1疗程。
2个疗程后根据失眠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痊愈87例,显效64例,进步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43例,显效57例,进步16例,无效44例,总有效率72.50%。
结论回医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回医药特色护理辅助治疗有效。
标签:回医药;穴位敷贴疗法;回医药特色护理;失眠失眠是一种涉及面广、发生率高的睡眠障碍,轻者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亦有时寐时醒,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眠。
由于睡眠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失眠是一种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的疾病。
长期失眠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加重原有的机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使日间警觉性降低,精力不充沛,情绪沮丧、焦躁,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
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回族医药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及特色治疗方法的研究,显示出回族医药治疗。
失眠症不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较西药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現将临床运用回医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0例,均符合《中医内科学》不寐的诊断标准[1]。
将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180例,男75例,女115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39.02±8.91)岁。
对照组160例,男64例,女96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38.31±9.57)岁。
2021年第39卷第1期2021 Vol.39 No.1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39量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23 ):4541-4544.[7] 孙旭,胡徽星,李晓梅,等•火针心脾论治对顽固性失眠治疗作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8):31-34.[8] 帅文玉,赵亮,康颖倩•毫针及耳穴压丸加失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2010-2011.[9] 周小波•按摩手法与毫针刺法治疗颈性失眠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7):495-497.[10] 张金媛,刘兰英,顾兆军•从五脏俞作用机理谈五脏俞治疗失眠[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59-60.[11] 梁秀莉.五脏俞募配穴治疗失眠症3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136-137.[12] 杨来福,刘建武,和青松,等•“调阴阳五脏配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J].中国针灸,2013(7):20-23.[13] 杨茜,方庆霞•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患者7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20):1760-1762.[14] 王亮,李龙,张印,等•中医药诊治失眠症的理论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9,25(19):130—133.[15] 张瑜,黄俊山,王秀峰,等•辨别失眠阴证阳证的中医望诊特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6):2262-2264.(收稿日期:2020-11-11)涌泉穴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范静怡,阿力木•麦麦提艾力,赵华**,黄一帆,张子潇,张航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第十三期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cx2019080)作者简介:范静怡(1999—),女,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穴位贴敷对失眠的临床疗效。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失眠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差的症状。
中医药认为失眠症主要是因为心神不宁、气血不足、肝火上升等原因导致的,因此在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中药穴位贴敷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和护理措施。
一、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方法1. 选择合适的穴位针灸学认为,穴位是人体特定的部位,通常是皮肤上突出的部位,因此选择合适的穴位对于治疗失眠症非常重要。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穴、神门穴、太冲穴等。
2. 制作贴敷剂制作贴敷剂通常是用中药浸泡纱布或棉布而成,也可以现成购买市售的中药贴敷剂。
在贴敷剂中加入一些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中药,如黄连、丹参、雪莲等,以增强疗效。
3. 贴敷方法在确定了需要贴敷的穴位后,将贴敷剂直接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贴敷时应保持情绪平和,适当进行舒缓的按摩以加速药效渗透。
1. 确保穴位清洁在进行穴位贴敷之前,要确保患者的穴位部位是清洁的,以免影响贴敷的疗效。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药用酒精棉球擦拭皮肤,然后再进行贴敷操作。
2. 控制贴敷时间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对皮肤造成过度刺激。
在贴敷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贴敷。
3. 温和按摩在贴敷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温和按摩,以促进药效的快速渗透和吸收。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宜,避免造成过度刺激。
4. 观察不良反应在贴敷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不适应该及时处理。
可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红肿、过敏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调整睡眠环境在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期间,患者的睡眠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注意保持睡眠环境的清静舒适,避免吵闹和光线过强的干扰。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也要注意护理措施的细节,以确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13 期2019 Vol.6 No.13197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文献分析李佳明1,刘立安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 青岛 266011)【摘要】本文统计1998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药物及穴位使用情况,收集相关文献79篇,涉及中药67种,如吴茱萸、酸枣仁、肉桂等;涉及穴位32个,如涌泉、内关、神阙等,并对文献中的试验设计和论述内容加以分析,其研究设计和文献质量尚可提升。
【关键词】失眠症;不寐;中药;穴位贴敷;文献分析【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3.197.011 资料与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 )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VIP )和万方数据库自1998年9月1日到2018年10月1日近20年有关中药贴敷治疗失眠症的文献,分别以“失眠”、“失眠症”、“不寐”、“睡眠障碍”、“中药贴敷”、“中药外用”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869篇。
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经验总结、综述、文摘/短文型文献及贴敷穴位和药物不明确者,并采用Jadad 量表3项5分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评价,3~5分为高质量研究,低于3分为低质量研究,选择评分高于3分的文献纳入本研究,最终选定文献79篇。
3 评估标准对所选文献的发表年限分布、方剂中的中药使用频次、穴位选择、介质选择、是否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及有无随访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4 结 果(1)涉及药物67种,使用频次前10位的是吴茱萸34次,酸枣仁25次,肉桂25次,黄连18次,朱砂14次,远志13次,茯苓9次,夜交藤9次,龙骨8次,石菖蒲7次。
详见表1。
表1 中药使用情况使用频数中药名称及使用次数品种数≥10吴茱萸34,酸枣仁25,肉桂25,黄连18,朱砂14,远志1365~9茯苓9,夜交藤9,龙骨8,石菖蒲7,柏子仁6,白芥子6,川芎6,磁石6,细辛5,五味子5,当归5,珍珠母5,琥珀6123~4丹参4,生地黄4,郁金4,合欢皮4,白芍3,冰片3,合欢花3,牡蛎3,红景天3,柴胡3,艾叶3,甘遂3,黄芪3,薰衣草3151~2略34(2)选取穴位32个,使用频次前5位的是涌泉67次,内关21次,神阙19次,心俞16次,三阴交14次。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35期V ol.4, No.35, 201980督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失眠效果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李一鹤,盘雪娇,杨永江,刘蕾*(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 昆明 650011)【摘要】目的 研究失眠采用督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收治的72例失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照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实验组予以督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入睡时间、夜间苏醒、比期望的时间早醒、总睡眠时间、总睡眠质量、日间思睡、总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督灸配合穴位敷贴对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失眠;穴位贴敷;督灸;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35.80.01失眠主要指的的睡眠的发生或(和)维持出现障碍,进而引起的睡眠缺少,其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入睡时间超过半小时、睡眠维持障碍、潜伏期明显延长、凌晨早醒或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等为主要症状表现。
患有失眠的患者,其总睡眠时间明显缩短,一般不足6h,且睡眠质量严重下降,伴随明显的日间功能障碍或其他神经精神症状。
临床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但服用此类药物后患者往往出现嗜睡、头晕、便秘、口干、视物模糊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安全性不佳,药物潜在依赖性强。
而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不仅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
本文抽取我院收治的72例失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收治的72例失眠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失眠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