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 格式:doc
- 大小:195.00 KB
- 文档页数:6
c6361玉米种审定公告根据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经过严格的试验和评估,c6361玉米种已经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现予以公告。
一、品种名称:c6361玉米种二、审定编号:国审玉XXXXXX三、选育单位:XX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品种来源:以优良自交系为基础,通过杂交选育而成五、特征特性c6361玉米种属于中早熟品种,生育期适中,植株健壮,抗倒伏能力强。
果穗长筒形,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较高。
经测定,该品种具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和良好的饲用品质。
六、产量表现在多点试验中,c6361玉米种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8%以上。
在生产示范中,也获得了农民朋友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七、适宜种植区域c6361玉米种适宜在我国北方地区种植,具体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等省份。
在种植时,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密度,以达到最佳种植效果。
八、栽培技术要点1.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晾晒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能力;2. 播种时应保证土壤墒情适宜,避免过干或过湿;3. 在施肥方面,应注重基肥和追肥的结合,保证玉米生长所需养分的供应;4.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九、审定意见审定委员会认为,c6361玉米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表现突出,符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建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在此,我们对参与c6361玉米种选育和试验工作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欢迎广大农民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
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 主任:贺建奎
2. 副主任:王晓明
3. 秘书长:李维
4. 委员:肖文祥、张晓林、陈雪峰、李晓辉、赵晓慧、张志华、邓晓娟、刘建平、马伟平、王慧玉、张晓东、陈新勇、赵玉明、李军、黄晓玲、袁伟、胡晓峰、赵斌、黄英、杨晓芳、陈冬梅、马军、贾红、贾丽萍、李瑞峰、邱静、陈洁、黄继红、李海燕、杨晓燕、黄红梅、孙春梅、谢晓燕、王玉梅、李丹、刘艳玲、李晓燕、唐玉红、赵秀玲、刘晓燕、许芳、张
晓玲、陈晓燕、赵新燕、李艳玲、黄秋英、汤晓燕、陈静、张燕、蔡娜、杨晓霞、刘宝玲、王艳红、陈晓萍、陈秀英、马艳玲、王晓燕、李燕、张晓萍、王秀英、陈晓玲、陈玉梅、
汪晓燕、王艳梅、陈玉红、陈晓红、李晓丽、陈静玲、郑玉红、邓玉英、黄秀英、李玉英、陈秀玲、陈秀梅、黄玉梅、魏玉梅、赵玉梅、李玉红、黄玉红、陈玉英、黄玉英、马玉英、黄晓玉、李玉玲、陈玉玲、赵玉玲、黄玉玲、张玉玲、陈玉霞、陈秀红、袁玉红、刘晓霞、李玉霞、陈秀霞、赵玉霞、陈秀萍、黄玉萍、黄秀萍、赵秀萍、马秀萍、马玉萍、陈玉萍、陈秀芳、黄玉芳、黄秀芳、马玉芳、马秀芳、陈玉芳、陈秀燕、黄玉燕、黄秀燕、赵玉燕、赵秀燕、马玉燕、马秀燕。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审(认)定通过的品
种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1 小麦品种 1.1 鄂恩1号 1.1.1 品种登记号:GS02001—1991 1.1.2 品种来源:(洛夫林10×761)F_1×苏麦3号 1.1.3 特征特性:为半冬性、偏春性的中早熟
品种,生育期200天左右。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
【总页数】3页(P46-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322.1
【相关文献】
1.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三)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J],
2.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四):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J],
3.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九) 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J],
4.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十) 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J],
5.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五) 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19462/ki.zgzy.20231129005国审小麦新品种扬辐麦14的选育朱 莹1 曹金霞1 朱俊凯1 张艳琼1 王汝琴2 杨德祯1何震天2 朱艳港1 陈士强2 刘晓斌1(1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扬州225012;2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225007)摘要:扬辐麦14(原名扬辐麦4188)系采用辐射诱变与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结合方式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
2017-201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6254.55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5.75%;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748.5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78%;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3.00kg,比对照扬麦20增产6.01%,3年试验均为极显著增产。
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12),在审定试验中表现出早熟、高产、中抗赤霉病、高抗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等优点,品质达优质中筋小麦标准。
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协调群体生长,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等。
关键词:小麦;高产;扬辐麦14;辐射诱变;选育Breeding of a New National Authorized Wheat Variety Yangfumai 14 ZHU Ying1,CAO Jinxia1,ZHU Junkai1,ZHANG Yanqiong1,WANG Ruqin2,YANG Dezhen1,HE Zhentian2,ZHU Yangang1,CHEN Shiqiang2,LIU Xiaobin1(1Jiangsu Kingearth Seed Co.,Ltd.,Yangzhou 225012,Jiangsu;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or Lixiahe Region in Jiangsu,Yangzhou 225007,Jiangsu)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区是我国第二大麦区,也是我国中筋和弱筋红皮小麦优势种植区。
粒收1号玉米种审定公告摘要:一、引言二、粒收1 号玉米种简介1.品种来源2.特征特性3.产量表现三、审定情况1.审定通过时间2.审定编号3.审定单位四、适宜种植区域五、推广应用及前景六、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玉米品种选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粒收1 号玉米种凭借其优良的特性,在众多品种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关注的玉米新品种。
本文将对粒收1 号玉米种进行详细介绍。
二、粒收1 号玉米种简介1.品种来源粒收1 号玉米种是由我国著名农业科研机构经过多年努力,运用现代育种技术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合在全国各地种植。
2.特征特性粒收1 号玉米种具有以下特点:生长势强、植株整齐、叶片浓绿、抗病性强、抗逆性好、果穗大、结实性好、籽粒品质优、产量高。
3.产量表现粒收1 号玉米种在各类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该品种平均亩产可达1200-1500 斤,高产地块可达1800 斤以上,比传统品种增产20% 以上。
三、审定情况1.审定通过时间粒收1 号玉米种于2019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审定编号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9011。
3.审定单位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四、适宜种植区域粒收1 号玉米种适宜在我国黄淮海、东北、西北等玉米产区种植。
五、推广应用及前景粒收1 号玉米种自审定以来,已在各地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该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抗病、抗逆性强,籽粒品质优,深受农民朋友喜爱。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粒收1 号玉米种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六、结语粒收1 号玉米种作为我国玉米育种的一项重要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玉米品种资源,也为农民朋友提供了更多的种植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674号川麦60、福油508等52个小麦、油菜品种业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2011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小麦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2品种名称:中原6号选育单位:河南谷得科技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兰考8679/陕农7859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周麦18同期。
幼苗半匍匐,叶窄长、浅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较好。
春季发育稍慢,起身拔节较迟,两极分化后发育速度加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
株高83厘米,株型偏松散,旗叶较宽长,下披,干叶尖重。
秆质偏软,抗倒性中等。
穗层整齐,穗长,小穗排列稀,结实性一般。
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稍偏高。
亩穗数40.8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45.6克。
抗病性鉴定:高感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
2010年、2011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785克/升、794克/升,硬度指数53.2(2011年),蛋白质含量13.42%、12.38%;面粉湿面筋含量27.8%、27.0%,沉降值22.0毫升、19.7毫升,吸水率53.8%、54.2%,稳定时间2.4分钟、2.7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50E.U、159E.U,延伸性139毫米、122毫米,拉伸面积30平方厘米、28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7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2010~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4.6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
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8.4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高水肥地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6万苗,中水肥地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20万苗。
2.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通知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新形势对品种审定工作的要求,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以下简称《审定标准》)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审定标准》(见附件)已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修订《审定标准》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提出新要求,品种审定工作要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种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高品质为方向,以鼓励创新为根本,把绿色优质、专用特用指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品种选育方向,加快选育能够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新品种,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二、准确把握修订《审定标准》的主要原则品种审定标准按照以下三项原则进行分类管理。
(一)保障粮食安全。
有利于高产、稳产品种审定。
满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新品种的要求,为实施“藏粮于技”提供支撑。
(二)突出绿色发展。
有利于节水、节肥、节药品种审定,有利于优质、适宜机械作业品种审定,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品种的要求。
(三)符合市场需求。
有利于加工专用型、特殊用途及有有市场需求的特殊类型品种审定,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
三、科学掌握品种分类标准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高产稳产、绿色优质和特殊类型三类,分别制定相应的审定标准,各专业委员会按相应审定标准对不同用途的作物分别开展审定。
(一)高产稳产品种。
现代959玉米品种的国审公告一、概述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种植技术的提升,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新品种选育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959玉米品种的国审公告,将对农业生产和玉米种植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现代959玉米品种的国审公告进行深入解读,为广大农业从业者和种植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二、现代959玉米品种的特点1.适应性强:现代959玉米品种适应性广,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种植。
2.抗病性好:现代959玉米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有效减轻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压力。
3.产量稳定:现代959玉米品种的产量稳定,适合大面积种植和规模化经营。
三、国审公告内容1.审定单位:国家农业品种审定委员会2.审定品种:现代959玉米3.审定结果:通过国家审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抗病性和产量稳定性。
4.适用地区:全国适用5.推广推荐:现代959玉米品种将被推广和推荐种植,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选择。
6.备注:现代959玉米品种的国审公告将对全国范围的农业生产和玉米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现代959玉米品种的意义和影响1.提高玉米产量:现代959玉米品种具有稳定的高产特点,有望帮助我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2.促进农业现代化:现代959玉米品种的推广将有力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
3.增加农民收入:现代959玉米品种的国审公告将为农民种植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收益机会。
4.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现代959玉米品种的推广将有助于调整我国的种植业结构,提高粮食生产力。
五、建议和展望作为现代959玉米品种国审公告的产生单位,我们建议:1.加强宣传推广:积极宣传现代959玉米品种的优势和特点,引导农民种植者广泛采用。
2.加强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关于现代959玉米种植、管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充分发挥优势。
3.加大科研投入:继续加大对现代玉米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的科研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
农业部公告第2073号――第八批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正文:---------------------------------------------------------------------------------------------------------------------------------------------------- 农业部公告(第2073号)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经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决定停止推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24个小麦、油菜品种,现予公告。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上述品种种子停止生产;自公告发布满一年起,上述品种种子停止经营、推广。
附件:第八批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农业部2014年3月6日附件第八批停止推广国家审定农作物品种目录一、小麦品种18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豫麦41(温县四号)国审麦980005河南省温县农科所2豫麦49号(原名温麦6号)国审麦20000006河南省温县祥云镇农技站3淮麦18(原名淮阴9628)国审麦2001005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4豫麦69号(原名新麦9号)国审麦2003008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5泰山21号(原名泰山241)国审麦2003015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洛旱2号国审麦2003016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7垦九9号(原名:九三93-3u92)国审麦200302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8川农16号(原名:98-1231)国审麦2003023四川农业大学9新麦11号国审麦2003028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0周麦17国审麦2004008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1郑农16国审麦2004009河南省郑州市农科所12泰山22(原名:泰山269)国审麦2004013山东省泰安市农科所13长4640国审麦2004018山西谷子所14巴优1号(原名:巴96-4870)国审麦2004023内蒙古临河市巴盟农研所15徐麦29(区试代号:徐州954)国审麦2005016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16衡7228国审麦2005017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17哲麦10号国审麦2005021内蒙古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8北麦一号(区试代号:钢99-1029)国审麦2005022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二、油菜品种6个序号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1华协1号国审油2001008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改良分中心2陕油8号国审油200100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院3黔油15号国审油2003018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4华油杂11号国审油2004010华中农业大学5宁油14号国审油200402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6华油杂3531国审油2005006华中农业大学——结束——。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23号)《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章程》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已于1997年10月9日经农业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部长刘江一九九七年十月十日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农作物品种(以下简称“品种”),发挥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境)外企业或个人在中国申请品种审定,应由具备中国法人资格的机构代理。
二、申报条件第三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品种,可向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品审会”)申报审定:1.主要遗传性状稳定一致,经连续两年以上(含两年,下同)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一年以上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交叉进行),并达到审定标准的品种;2.经两个以上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的品种;3.国家未开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作物,有全国品审会授权单位进行的性状鉴定和两年以上的多点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经鉴定、试验单位推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或特用价值的品种。
三、申报材料第四条凡申请审定的品种,均应提交《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申请书》包括以下内容:1.申请单位(个人)名称;2.育种单位(个人)名称;3.作物种类、品种名称;4.品种的选育过程(杂交种含亲本来源);5.品种标准:包括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详细介绍;6.品种特征标准图谱,如株、茎、根、叶、花、穗、果实等的照片(五寸彩色相片);7.适用范围及栽培技术要点;8.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杂交种含亲本)。
近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并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
全文如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相关规定,为科学指导、规范同一适宜生态区省际间品种引种工作,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制定了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详见附件),并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主任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
现将国家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16年7月16日附件:国家审定稻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依据我国水稻种植区划和各种植区域的气候类型、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品种特性及生产实际等因素,国家审定稻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划分如下。
一、华南早籼类型区该区包括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
本类型区品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
二、华南感光晚籼类型区该区包括广东省(粤北稻作区除外)、广西桂南、海南省、福建省南部的双季稻区。
本类型区品种全生育期115天左右。
三、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类型区该区包括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贵州省(武陵山区除外)、云南省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市(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地区、陕西省南部稻区。
本类型区品种全生育期155天左右。
四、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籼早中熟类型区该区包括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的双季稻区。
本类型区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
五、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籼迟熟类型区该区包括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广西桂北、福建省北部、浙江省中南部的双季稻区。
本类型区品种全生育期113天左右。
六、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类型区该区包括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
种业导刊,2017年第11期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稻1 基本条件1.1 抗性(病、虫、冷、热)每年南方稻区(不含武陵山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年度≤6.5,同时,长江上游稻m/区品种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每年武陵山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每年北方稻区品种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
且稻瘟病抗性(稻瘟损失率最高级)不低于对照。
南方稻区的单季晚粳品种、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最高级≤5级。
除达到上述要求外,不同稻区还应对以下抗逆性状进行鉴定。
南方华南稻区:白叶枯病、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晚籼)。
南方长江上游稻区:褐飞虱、耐冷性、耐热性。
南方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耐热性(中籼)。
南方武陵山区:耐冷性。
北方早粳区:耐冷性。
北方华北中粳区:条纹叶枯病。
1.2 生育期不超过安全生产和耕作制度允许范围。
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其他类型早籼和晚籼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华南晚籼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中熟早粳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5.0天;其他类型品种全生育期不长于对照品种7.0天。
当国家区试对照品种进行更换时,由稻专业委员会对相应生育期指标作出调整。
1.3 结实率中稻品种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试验点≤3个,晚稻品种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试验点≤3个。
1.4 旱稻品种抗旱性抗旱级别≤5级。
2 分类品种条件2.1 高产稳产品种审定品种与对照同为常规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品质,每年区域试验产量比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每年区域试验增产、生产试验≥0.0%试验点比例均≥65%。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2016)【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6年第4号【发布部门】农业部【发布日期】2016.07.08【实施日期】2016.08.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6年第4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已经农业部2016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2016年7月8日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第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品种审定工作监督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品种选育、审定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种子样品、审定意见和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23人的单数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本辖区种植面积小的主要农作物,可以合并设立专业委员会。
第九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粮山108小麦品种审定公告
近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粮山108小麦品种的审
定结果。
经过专家团队的多年研究和试验,该品种终于通过了审定,
成为我国小麦品种中的佼佼者。
粮山108小麦品种不但拥有卓越的农艺性状,而且在抗逆性方面
也表现出色。
在实际生产中,这种小麦品种不仅能够适应各种气候环境,而且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非常强。
此外,它还有着高产、抗倒伏、抗寒、抗早衰等优点。
对于农民来说,种植粮山108小麦品种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
可以帮助他们在粮食生产中面对各种灾害和病虫害。
因此,在实际操
作中,我们应尽可能地提高粮山108小麦品种的种植品质,从而更好
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次粮山108小麦品种的审定结果也证明了我国小麦品种研究领
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
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育种方法,尝试让各种农作
物拥有更好的抗性和适合本地气候的特性,为我国农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粮山108小麦品种的审定结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们应该在农业生产中更加注重品种选择和优化,以促进我国农业生
产的发展和提高。
西农865小麦品种审定公告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的西农865小麦品种审定公告:西农865小麦品种审定公告西农大咸865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现正式公布。
该品种的审定是基于充分的试验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的,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高产、高抗性和优质的小麦品种选择。
一、品种特征1. 产量表现:西农865小麦品种在多个试验田的大面积种植中,经过多年的观察与数据收集,平均亩产量超过500千克,相较于其他同类型的品种,其产量具有明显优势。
2. 抗性表现:西农865小麦品种对常见的小麦病害和虫害表现出较高的抗性。
经过充分的抗性鉴定和实地观察,该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种植中,病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品种。
3. 品质表现:西农865小麦品种的小麦粒质量优秀,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和面团发酵力较好,适合用于面食加工。
经过多次食用品质评定,其小麦面粉加工成的食品口感良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推广与应用1. 推广范围:西农865小麦品种将优先在西部地区推广种植,以满足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进一步研发和生产,该品种有望向全国范围推广。
2. 生产建议:对于种植者,推荐采取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控,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调整水肥管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品种的优势特征。
三、科学监管1. 品种保护:西农865小麦品种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任何未经授权的繁殖或销售行为都将受到法律追究。
2. 产地溯源:为了确保消费者的权益,相关部门将建立小麦产地溯源体系,加强品种的管理,在市场中追溯品种的来源和质量。
四、潜在挑战与展望1. 适应性风险:虽然西农865小麦品种在多个试验田中表现出色,但其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能力尚需进一步验证。
种植者在推广和种植该品种时,应注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进一步创新: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作物品种繁多,种植者和科研人员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伟科812玉米品种审定公告
根据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结果,伟科812玉米品种已经通过审定,并在公告中公布。
伟科812玉米品种是一种经过多年选育和技术改进的优质玉米品种,具有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
该品种的审定结果表明,其在种子繁育、种植技术和产量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并达到了农业生产的要求。
该公告的发布,将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可靠的种子选购参考,并为该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权威认证。
伟科812玉米品种的审定公告将在农业部门和相关媒体上进行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