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理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76
在医药行业,DMPK和TOX是两个相关的术语,它们都涉及到药物开发和药物评价的领域。
DMPK(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是指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不同个体内的差异。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属性,为药物的剂量选择、给药方案制定以及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TOX(Toxicology)是指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质对生物体有害影响的科学领域。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毒理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是评估新药对人体的潜在毒性或副作用。
毒理学研究通常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生殖毒性、致突变性等方面的评估,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
因此,DMPK和TOX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的研究,科学家可以全面了解药物的性质和潜在风险,为新药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名词解释
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一系列特定的名词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名词解释:
1. 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转化过程,通过代谢作用,药物可以被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或无活性代谢产物,以及被清除出体外。
2. 代谢酶:代谢酶是参与药物代谢反应的酶类蛋白,负责催化药物分子的转化。
常见的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和UDP-葡萄糖转移酶(UGT)等。
3. 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是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反应的不同路径。
代谢途径可以是氧化、还原、水解、酯化、葡萄糖苷化等。
4.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是药物代谢反应的终产物。
代谢产物可以是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药理活性或毒性;也可以是无活性代谢产物,无药理作用或低药效。
5. 半衰期:药物的半衰期是指体内的半数药物浓度消失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通常用于衡量药物的清除速度和给药间隔。
6. 受体饱和:当药物在体内代谢酶的催化下发生代谢反应时,代谢酶可能会达到其最大催化能力。
当药物浓度超过代谢酶的饱和点时,药物的代谢速率将不再线性增加,而是逐渐趋于饱和。
这些名词和概念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物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药效学:全称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作用机制。
药动学:全称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体内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浓度变化的规律,即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用于预防(保健)、治疗、诊断疾病及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毒理学:药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药物毒性反应的表现、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临床药理学: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质反应:药理效应是阳性或者阴性,也称全或无反应。
量反应: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高低表示其作用强度。
局部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或在吸收入血循环之前)所发生的作用。
吸收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液循环后分不到机体各部位发生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反应性的不同。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对人体有防治疾病作用的一方面,又有引起病人不利反应的另一方面,即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内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不同,这种差异性称为个体差异。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指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毒性反应:指的是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不正常(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害,称为变态反应。
后遗反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经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最小有效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距离愈大反映药物愈安全,范围愈大。
治疗指数:LD50/ED50的比值称之为治疗系数,用于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比值愈大愈安全。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随着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代谢酶等参数,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用药方案的制定,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其中,药物代谢是指药物经过生物体内代谢酶的作用,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也可以在肾脏、肠道等部位发生。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的速度、代谢产物的结构、代谢途径、代谢酶的种类和活性等参数,可以为药物的药效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研究提供依据。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1. 个体化用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对同一种药物的代谢速度存在差异。
有些人代谢速度较快,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较快,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有些人代谢速度较慢,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较长,对药物的剂量要求较低。
因此,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2. 预测药物的药效和毒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预测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活性,可以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性发生的机制,指导用药方案的制定。
例如,一些药物经过代谢后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毒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提醒临床医生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还可以揭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代谢酶的活性和代谢途径,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药物浓度的变化和药效的改变。
因此,在临床用药中,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摘要:一、临床药理学简介二、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三、药物相互作用四、临床试验五、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六、临床药理学的意义和任务正文: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以及药物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它涉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影响。
临床药理学在药物研发、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药效学旨在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动学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优化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
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遗传、疾病状态、药物代谢酶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物在个体间的药效和药动学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
4.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药物疗效。
5.临床试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是关键环节。
通过临床试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剂量等方面的数据,为药物的上市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6.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毒性作用、毒性机制和毒性评价,为新药研发和上市提供安全性评价。
总之,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应用,旨在为药物研发、合理用药和提高药物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应用与前景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PK),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等过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药物在人体内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药效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现代药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在药物的研发、剂量设计、安全评估以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药物在体内的药效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除了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外,诸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等过程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进而影响其药效。
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正是考察了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
药物代谢动力学不仅重要在药物研发领域,还在临床用药、药物剂量调节、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差异个体化用药、毒理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应用(一)药物研发与剂量设计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和剂量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都有可能对药效和药物安全性产生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对药物生物学特性进行跟踪和量化,为药物研发和剂量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二)临床用药临床用药时,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更加精准的管理。
在掌握病人的基础病情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医生可以合理用药、定量用药,通过测定药物浓度和药物剂量的关系来指导用药调整,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代谢产物,一些代谢产物可能存在毒性,成为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通过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分析,可以确定药物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主要代谢产物,进而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为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四)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药效或者毒性的改变,这就是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临床前研究的内容药物临床前研究是指在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前所进行的研究工作,旨在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药物临床前研究主要包括药物化学、药物代谢、药物药理学、药物毒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一、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药物临床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特性,直接影响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合成药物、分析药物、纯化药物和鉴定药物等方面。
二、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在生物体内药物被机体所代谢的过程,它是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降解的关键环节。
药物代谢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鉴定、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和代谢酶的识别等方面。
药物代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规律和作用机制,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三、药物药理学药物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它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药理效应和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药物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的作用途径、药物的作用效应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等方面。
药物药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为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四、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科学,它研究药物毒性的发生机制、药物毒性的评价和药物毒理学特征。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毒性作用、药物的毒理途径、药物的毒理效应和药物的毒理学特征等方面。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风险性,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五、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动力学、药物的分布动力学、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的排泄动力学等方面。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
简述简述药物毒理学的定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如何与生物体内的分子、细胞和组织相互作用,并导致毒性效应的发生。
药物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机制:研究药物的毒性效应产生的机制,包括药物与生物体内分子的相互作用,如药物与受体、酶、核酸等的结合和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方式,可以预测和解释毒性效应的发生机制。
2.毒性评估:评估药物的毒性潜力和安全性。
通过实验和研究方法,评估药物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和发育毒性等。
毒性评估有助于确定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和监测毒性效应的发生。
3.毒性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在不同器官组织的分布情况,以及药物与生物体内相关及代谢酶的相互作用,可以预测药物的毒性效应和副反应。
4.毒性流行病学:研究药物的毒性效应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学特征。
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影响因素等。
毒性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确定个体和群体对不同药物的毒性反应风险。
5.毒理学测试:开发和应用各种实验、动物模型和细胞实验等,用于评估药物的毒性效应和预测新药的安全性。
毒理学测试有助于筛选潜在的毒性药物和改进药物的设计。
药物毒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药物设计和药物监测密切相关。
它在新药开发、药物治疗、毒物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保证人类和动物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确定药物的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的依据,是该药在它的作用部位能否到达平安有效的浓度。
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受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而动态变化。
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局部。
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和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1、药物去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2、去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去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去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去除。
使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去除药物的总和。
3、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 d〕,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到达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4、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即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药物的相对量。
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体内过程即药物被吸收进入机体到最后被机体排出的全部历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其中吸收、分布和排泄属物理变化称为转运。
代谢属于化学变化亦称转化。
机体对药物作用的过程,表现为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体内过程规律,特别是研究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是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本文将对该领域的实验方法进行介绍。
1. 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是指对药物在体内产生的代谢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体内样品收集、样品处理和检测等方面。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药开发、药物治疗和毒理学等领域。
2. 实验方法2.1 体内样品收集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中,体内样品收集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实验工作。
体内样品收集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体内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以及其他生物学指标。
体内样品的收集方式有多种,如静脉采血、组织活检、尿液收集、呼出气收集、唾液收集等等。
静脉采血和尿液收集是最为常见的体内样品收集方式,它们能够反映药物的整体代谢和排泄情况。
组织活检是对某些组织特异性代谢酶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
2.2 样品处理对获得的体内样品进行处理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关键步骤之一。
样品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分离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并除去与分析无关的物质。
样品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沉淀、萃取、纯化等,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2.3 检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最后一步是对分离出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检测方法的种类繁多,选用何种方法需要考虑实验目的、样品特性、所需检测精度等因素。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毛细管电泳(CE)、质谱分析(MS)等。
3. 注意事项在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样品的采集、放置、处理以及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操作环境和相关因素,以尽量减少误差。
3.2 样品处理需要在不影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剔除与分析无关的物质,以提高检测精度。
药理学复习要点一.前言药理学是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及临床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它是在修完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等基础学科以及专业基础后进行系统学习的一门桥梁科学。
它密切关系着药品研发、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
一、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作用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改变;2.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3. 药物毒理学(DrilgTOXiCoIOgy)研究药物治疗疾病时伴有的不良反应。
二、药理学的基本任务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开发新药,发现药物作用新用途,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
为新药研制开发中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并指导临床开展合理用药。
三、学习的基本要求:1 .学习各类药物作用的共同特点、构效关系和不良反应等内容,掌握代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熟悉药理实验常用设备,包括设备性能、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等知识。
3 .熟悉药理学学科的研究新成就、新进展。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目的要求】熟悉药理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了解药物和药物发展史,药理研究在新药开发和研究中的作用和新药研究的大体过程。
【复习内容】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课。
它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制。
阐明药物的药效学与药动药,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药物的概念,药物和毒物的界限。
了解我国“本草”的贡献。
药理学的发展史, 近代药理学的发展史。
药理研究是新药开发和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新药研究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售后调研等过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目的要求】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药物作用机制,受体与配体的概念,受体类型及跨膜信息传递机制。
药物毒理学(drug toxicology)是研究在毒性剂量下,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是指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致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疾病。
毒物代谢动力学(toxicokinetics,TK)是指运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地研究在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零级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指血中药物按恒定速率(单位时间消除药量)进行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也称恒量消除。
一级动力学(first order kinetics)药物在任何时间的消除速率与该时间药物在体内的量成正比,即恒比衰减。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ne of distribution Vd)体内药物总量达到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药物浓度计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即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占有的体液容积)。
半衰期(half 1^2)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指标。
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 CL)指肾脏在单位时间(一般用每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就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也称药物成瘾,是精神活性物质与机体长期相互作用下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表现为强制性地连续不间断地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目的是要去感受该药物所产生的欣快性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停用该药物引发的戒断症状所带来的严重不适感。
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指使用某药物后能使人产生一种愉快和满足的欣快感觉,并在精神上驱使该用药者形成一种周期性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另一方面研究药物在体内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 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3. 代谢:药物在体内被代谢酶转化为活性或非活性代谢产物的过程。
4.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肝脏、肠道等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合理用药、新药研发、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可以了解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的毒性等信息,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同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及作用随着世界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系统地综述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和意义,并详细介绍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药理学、毒理学、中药现代化、药理学以及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标签:药物研发;药物代谢动力学;意义一般来说,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对药物或者其他外源性的物质在人体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然后进一步的硏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所产生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意义,它是利用数学处理的方法[1]。
U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已经渗入到了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毒理学等多门学科中,贯穿于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现今药物深度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
1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中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作用部位期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例如速尿利尿剂,其作用的强度和Na+排出量、尿流量、血药浓度有着线性关系;水杨酸在体内达到50〜100mg/L时具有镇痛作用,浓度大于250mg/L 时具有抗风湿的作用,浓度在350〜450mg/L时具有消炎作用;当浓度大于500mg/L 时会岀现毒性副作用;当浓度在1600mg/L~ 1800mg/L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地研究,从而知道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
药物必须要到达靶部位,并且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的部位结合产生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应有的药理效应。
1.2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新药发现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药物结构可能会对参数产生哪些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能找出代谢和结构之间的规律,进而为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药物在具备低毒副作用以及良好药效的同时应该具备较好的药动学的性质,比如:生物利用度和吸收好;中度的蛋口结合率;良好的洛解度;在体内的代谢物毒性低或者无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