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5学年必修三单元基础过关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后附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归纳新人教版必修
3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思想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标志性会议同盟
会成立
中共七大: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
想
中共十五大: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
实事求是、独立
自主、群众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
侧重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
民主共和、
民众生存
民主革命道路
及社会主义改
造和建设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建设怎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
发展1924年发
展为新三
民主义
人民解放战争、
向社会主义过
渡
建设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构建
和谐社会。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复习提纲)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背景: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⑵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⑶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⑷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三民主义的提出:⑴1894年11月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⑵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⑶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内容关系来源具体主张评价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积极:局限:(见下面)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补充发展平均地权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4、三民主义的评价:⑴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①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②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三民主义实践及结果:⑴实践: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③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学习总结新人教版必修3一、四大理论成果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重大作用1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
这个“理论”是指( )A.人民民主理论B.新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符合题干中“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
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对中国社会巨变的影响1.三民主义(旧、新)指导下的民主革命实践及影响(1)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覆灭。
(2)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以失败告终。
(3)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同时,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运动掀起高潮。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影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形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⑴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含义: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暗含反帝的要求)⑵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内容:建立民国地位:三民主义的核心(因为从理论上解决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⑶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内容:平均地权:核实地价,增价归公;性质: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二)理解新三民主义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⑵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
⑶内容: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的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毛泽东思想(一)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1)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新民主主义理论: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文章:《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等(二)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六单元知识点归纳1.三某某义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某某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背景:① 19世纪末,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②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救国主X均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④孙某某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某某某某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作用:①三某某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某某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某某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某某革命运动的发展②三某某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某某革命任务。
2.新三某某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背景:①孙某某的挫折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某某看到了希望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④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某某重新解释三某某义。
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主义”强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授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作用: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某某义的核心②新三某某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3.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概述其主要内容、思想精髓和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科学内涵:①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③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④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图片,① 《新民主主义论》②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④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提纲的手迹关于毛泽东发表以上理论文章所属的历史时期,表述正确的是()A.①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 B.②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C.③发表于解放战争时期 D.④发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2.孙中山提出的“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旨在A、把夺取政权和民族独立相结合 B、把反帝斗争和民族独立相结合C、把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独立相结合 D、把实现共和与消除贫富悬殊相结合3.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
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
下列关于材料中“一次革命”与“二次革命”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没有“一次革命”就没有“二次革命”B.“二次革命”与“一次革命”没有任何关系C.“二次革命”是“一次革命”的继续D.“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都是为了民主共和4.“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
……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
”下列属于毛泽东直接论述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创造和扩大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论著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5.抗战胜利前,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共开展了以批判《中国之命运》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
这个“理论”是指A.维新思想 B.新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6.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B.实事求是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7.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体感知“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突出一条主线和三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实践,创造了三次了历史性巨变,从学习西方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近现代中国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升华,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实现历史性的飞跃。
三个重点是一是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对实现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导中国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三是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与“三个代表”有着重要的理论渊源。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预习导引】一、学业水平要求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新三民主义;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革命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二、本课导学(一)整体建构【智慧课堂】一、重难点突破1.全面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1)民族主义是前提,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但是忽略了革命主要的敌人──帝国主义,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满洲贵族时,也忽视了另一股反对势力──汉族地主和官僚。
后来帝国主义对革命阻挠破坏,封建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派实施进攻,成为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重要作用。
但民权主义没有把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作为斗争的对象,对汉族地主阶级存在一定的幻想。
(3)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它要实现的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湖北省仙桃中学2014-2015学年必修三单元基础过关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其共同之处是( )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③强调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和同盟军问题
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3.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4.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其理论上的重大成果被写入党章的会议有( )
①七大②八大③十五大④十六大
A.①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D.科学与民主
6.毛泽东的下列思想和主张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②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的主张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④③7.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系统概括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8.建国之后,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②对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总任务的论断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分析
④对社会主义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
9.“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 A.七届二中全会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四大D.十五大
10.邓小平理论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 )
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问答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伟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考查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采取分析归纳的方法指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共同之处。
答案是C。
而③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的主张。
2.C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民族觉醒的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从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已经走上振兴之路;2009年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使国际地位提高,是民族崛起。
答案是C。
3.B
解析: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核心内容的认识。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资产阶级通过政治革命来实现。
答案是B。
4.A
5.B
6.A
解析:依据历史时间的发展顺序,正确地分析判断。
①“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②“民主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的主张”是抗日战争时期;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是解放战争时期;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是社会主义时期。
答案是A。
7.C
解析: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概括是中共十三大。
8.D
解析:考查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以答案是D。
9.B
10.B
解析:对邓小平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认识。
主要体现在解决香港和澳门的问题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客观分析。
答案是B。
二、问答题
11.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位伟人的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
结合具体史实分析三位伟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做到史论结合。
(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