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内能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1
13.2 内能知识点扫描知识点一: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形式的能,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内能永不为零,也即是说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的影响因素有质量、材料、温度、状态。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3.在所有的表述中,只有说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和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是对的,其他的只能是不一定。
知识点二:改变内能的方式1.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将能量传给低温物体的现象。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
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特殊称呼,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通过压缩、摩擦、敲打等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重点难点解读一、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是难点也是重点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可能是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了。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描述.如果不发生热传递,也就不存在热量。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或“含有”来表示。
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二、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属于难点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机械能,但必定具有内能.三、改变内能的方式属于重点1.热传递: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高温物体将能量传给低温物体的现象。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称为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J。
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特殊称呼,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热量。
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内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钻木取火2.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只有内能的转移3.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4.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5.下列利用改变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是()A.洗衣机B.柴油机C.收音机D.电视机6.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7.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8.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二、多选题9.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少10.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3时刻物体内能比t2小D.t4时刻物体分子动能为零1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烧红的铁块会慢慢变凉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12.如图所示,有关这个小小蒸汽轮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燃烧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水吸热发生了汽化现象C.蒸汽的内能转化为轮子的机械能D.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可以用来做功13.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A.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对外做功B.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C.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烟雾D.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14.(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甲物体温度升高,乙物体温度降低,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那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物体的热量也增加了100JB.乙物体放出100J的热量,含有的热量减小100JC.乙物体的内能减小了100JD.热传递后甲乙两个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三、填空题15.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______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______ 方式改变的.16.金庸曾描述一种武功“寒冰掌”: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掌温度应______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5℃,按常理这种武功是 ______ (填“可能”或“不可能)练成的.四、实验探究题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热传导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下面来介绍传导.如图所示,用凡士林在金属棒上粘几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A端加热.可以看到,离A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然后其它几根火柴依次掉下,离A端越远的火柴掉下得越迟.这表明,热是从金属棒温度高的一端沿着金属棒传到温度低的一端.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不同.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瓷、木头、棉花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1)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______ 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______ 、对流和辐射.(3)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这是因为 ______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同步练习答案和解析【答案】1.B2.A3.A4.A5.B6.A7.B8.C 9.BD 10.AC 11.CD 12.BCD 13.D14.ABD15.增加;做功;热传递16.低于;不可能17.温度;传导;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解析】1. 解: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1)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2)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2. 解:在该过程中,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是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即消耗了水蒸气的内能,变成了瓶塞的机械能,故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故选A.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那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那种形式的能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能正确的判断出能量的转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 解:A、热水袋的温度高,用热水袋取暖,内能由热水袋转移到手,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锯木板时锯条发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4. 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用力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继续打气,当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瓶塞跳起,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出现水雾.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 解:A、洗衣机的主体是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柴油机属于热机,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故B正确;CD、收音机和电视机是利用电磁来工作的设备,不存在内能做功现象;故CD错误.故选B.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利用内能来做功就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6. 解: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正确;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错误;C、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知道内能改变过程中发生的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 解: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由于不知它们的初始温度,故无法判定温度的高低,故CD错误;则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A错误.故选:B.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区分温度、热量、内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表现来认识:宏观的温度的升高是指微观的分子运动更剧烈;宏观的物态变化是指微观的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内能是指二者之和.8. 解:A、用酒精灯加热使杯中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酒精灯给水传热,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使水温升高,这是将水运动的动能转化成了水的内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故B错误;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水的内能一定减小,故C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故D错误.故选C.(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3)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4)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热学的难点.9. 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A错误;B、正在沸腾的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B正确;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D、同一物体,质量相同,温度降低,所以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BD.(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因素有关;(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要特别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10. 解:A、由于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t1时刻温度比t2时刻温度高,所以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故A正确;BC、t2时刻物体内能与t3时刻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但是t3时刻比t2时刻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t3时刻的内能小,故B错误,C 正确;D、t4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AC.(1)首先掌握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做凝固点;(2)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有关;(4)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此题考查了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及图象的分析,同时考查了对内能的理解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11. 解:A、烧红的铁块会慢慢变凉,铁块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压缩燃气做功,使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反复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故选C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注意二者的区别:传递过程属于能的转移,做功属于能的转化,属于基础题目.12. 解:A、酒精燃烧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传给水,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水吸热温度升高,发生了汽化现象.故B正确,符合题意;C、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符合题意;D、内能应用可以是加热物体,也可以是做功,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CD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燃烧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蒸气对外做功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能的转化要知道一些常见的例子,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是完全等效的.13. 解: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塞子迅速冲出管口,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故选D.(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气体降低温度可以液化.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就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14. 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增加”来修饰,故A说法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B说法错误;C、只有甲、乙两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说明乙物体的内能减少了100J,故C说法正确;D、不知道二者的温度与质量,无法判断热传递结束后,甲乙两物体的内能情况,故D说法错误.故选ABD.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增加”“减少”来修饰;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具有”“含有”来修饰,但不一般不能用“吸收”“放出”来修饰.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热传递过程的描述中,一些说法的规范性的判断,是我们平时不太在意的.我们应该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与规律,增加严谨性.15. 解: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故答案为:增加;做功;热传递.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6. 解: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的温度应低于-5℃,此时才能发生热传递,手吸收水的热量,使水结冰,按常理这种武功是不可能练成的,因为人的温度在37℃.故答案为:低于;不可能.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此题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17. 解:(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等时为止.(2)由材料可知,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3)钢是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所以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故答案为:(1)温度;(2)传导;(3)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1)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必须有温差.(2)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3)根据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的定义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的答案都在材料里面,只要认真阅读,不难解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热水倒入茶杯,茶杯的温度升高B.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C.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D.将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2.同学们在讨论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机械能增加,则内能一定增加B.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吸收热量D.减肥期间不宜吃大量巧克力,是因为巧克力含有的热量较多3.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同时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20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B.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C.在5~15min内,乙的内能增大D.在10~20min内,甲是固液共存状态4.学习物理要多动手实验,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B.加热试管内的水之后,瓶塞被冲开,说明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抽掉玻璃板,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用力迅速压下活塞后,玻璃筒内硝化棉着火,说明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了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B.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而不具有内能C.一个小球运动的速度越快,它的内能越大D.一块铁烧红时的内能比冷时大6.如图所示,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B.燃气灶烧水C.压缩空气升温D.锯木材锯子会发烫7.下列关于温度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8.下列与“热”相关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B.严寒的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强冷空气凝固形成的C.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D.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二、填空题9.“桂花飘香”是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一物体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能越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 内能》同步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摩擦能发热B.烧水水变热C.锯木材锯子发热D.钻木取火2.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入冬用暖气供热,使房屋暖和B.用天然气烧水,使水沸腾C.海鲜放在冰上,为海鲜降温D.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3.如图所示,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A.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实现的D.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D.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的水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水的内能B.如图甲所示,此刻温度计的示数是86℃C.水的沸点为97℃,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D.烧瓶口“白气”形成的过程需要吸热6.为比较塑料和泡沫的保温性能,小华用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制成大小相同的两只杯子,盒盖上开有插温度计的小孔,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个烧杯,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盖子,记录水温下降10℃所用的时间t1.然后将烧杯迅速移至泡沫盒内,盖上盖子,记录温度下降10℃所用的时间t2.多次实验,始终t2>t1,由该实验()A.无法比较塑料和泡沫的保温性能B.能得出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泡沫好的结论C.能得出泡沫的保温性能比塑料好的结论D.能得出塑料和泡沫的保温性能相同的结论7.在我国元宵节有吃汤圆、放孔明灯等习俗。
13.2 内能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温度高时含有的热量多,温度低时含有的热量少B.发生热传送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C.搓手变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手的热量增加D.物体的内能增多,温度不一定升高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试管使水沸腾。
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小叶轮转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水沸腾时,会继续吸热,所以温度将继续升高D.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4.以下关于热量、温度、内能、比热容、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物体吸收了热量,其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大C.燃料不完全燃烧时,其热值一定变小D.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吸放热等因素均无关5.下列物理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不对物体加热也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B.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能够继续熔化C.对已经沸腾的水改用大火加热,水的温度不会上升D.冰可以不经过熔化过程直接变成水蒸气6.在“让笔杆热起来”的探究活动中,小彤通过感受笔杆前后温度,判断笔杆内能变化,下列四种方法中不够科学的是()A.把笔杆放在火焰上方烤一烤,马上用手触摸感觉笔杆变热了B.用手握住铅笔,来回摩擦,同时感觉到笔杆变热了C.把笔杆放在烈日下晒一段时间,用手触摸感觉到笔杆变热了D.把笔杄放在热水中泡一下,迅速用纸巾擦干并触摸感觉笔杆变热了7.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c铜<c铁),在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那么()A.热由铜块传给铁块B.热由铁块传给铜块C.铜块和铁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8.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C铝>C铜),相互接触后,则()A.内能由铜转移给铝 B.内能由铝转移给铜C.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9.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瑞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可以看到玻璃筒内的棉花燃烧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空气分子间没有斥力B.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内能不变C.棉花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D.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柴油机的做功冲程相似10.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棉花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题(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铝块和铁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接触,则()A.内能由铝块传向铁块B.内能由铁块传向铝块C.温度由铝块传向铁块D.温度由铁块传向铝块2.把一根长头发丝剪为两段,分别紧绕在外形相同的木条和铁条上,并用点燃的火柴分别同时对准头发丝烘烤,其结果和原因是()A.绕在木条上的头发丝后烤断,因为木条不易传热,使头发丝温度较低;B.绕在铁条上的头发丝后烤断,因为铁条容易传热,使头发丝温度较低;C.绕在铁条上的头发丝后烤断,因为铁条容易传热,使头发丝温度较高;D.两根头发丝同时被烤断.因为它们的温度相同,都等于火炊焰的温度.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B.0C的冰没有内能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别的物体对该物体做了功D.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内能一定增大4.如图所示的灌汤包是西安的一道传统小吃,它“皮薄如纸,筋韧柔穰,馅嫩含汤,佐汁鲜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还没有蒸的汤包没有内能B.蒸汤包的过程中,汤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汤包中的热汤含有较多的热量D.刚出锅的汤包“热”得烫嘴,“热”表示的是内能5.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加快C.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D.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一杯水温度从10℃升高到20℃的过程中,水的内能()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7.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温计使用后必须用100℃的开水中消毒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是液化现象D.0℃的冰没有内能8.小军喜欢喝咖啡,在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内能方式一【实验导入】图13-2-1演示实验:用自行车车胎气嘴自制瓶塞,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瓶内加入少量酒精,5 mL 左右即可,相当于常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的最大吸入量),或者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该实验视频。
启发学生猜想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与自己想象的情形相同。
实验结束后,教师适时导入新课:如何来解释这种奇妙的现象呢?学完本节的知识后,不难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内能。
方式二【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人类对“热"充满渴望的图片(旨在说明人类对“热”的认知过程).图13-2-2设问:热是一种能量吗?如果是,那它能做功吗?方式三【问题导入】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边放边问):图13-2-3导入语:冬天手冷时为什么搓手能取暖?为什么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钻木为什么可以取火?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我们自然可以找到答案。
1.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温度热量内能定义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映了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注意是“所有分子”)表述只能说“是”“降低"“升高”;不能说“吸收”“放出”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具有”“含有"只能说“有”“具有"“增大"“减小”性质状态量过程量状态量辨析物体温度升物体吸收热物体内能物体内能增2.讲解内能时可以借用的图片(详见光盘内容)对于图13-2-4中两只企鹅的对话,你有什么看法?图13-2-43.教学片断:内能改变方式的教学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看看谁的办法多.小组讨论:用火烧铁丝;用力弯折;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在地上或墙上摩擦……归类总结:方法有两种:(1)热传递(①用火烧铁丝,②放在太阳下晒,③放在热水中烫);(2)做功(①用力弯折,②在地上或墙上摩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测试题及答案1. 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 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C. 给试管加热,水温升高D. 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 2. 高空的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变成了雨滴,这说明A. 它的内能减小了B. 它的内能增加了C. 它的内能没有发生变化D. 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3. 在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 金属汤勺放进热汤后变得烫手B. 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 一块 0∘C 的冰全部熔化成 0∘C 的水D.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4.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D. 一块 0∘C 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5. 质量不同的物体,温度越高,说明物体 A. 热量就越多 B. 内能一定多 C. 分子热运动快 D. 体积一定大6.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海边昼夜温差比沙漠中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B.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 端午佳节煮熟的棕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7.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 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 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 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8. 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
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A. 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B. 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C. 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D. 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9.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热运动时具有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甘肃·武山县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时,一定要吸收热量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2.(2022·黑龙江·虎林市实验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靠近暖气,感到暖和B.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C.锯木头,锯条发热D.气体膨胀,气体温度降低3.(2022·河南信阳·九年级期末)质量相等,温度都为100℃的水和水蒸气,它们的内能()A.相等B.水的内能比水蒸气的内能大C.水蒸气的内能比水的内能大D.无法确定4.(2022·湖南·新田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下列生活实例中,与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不同的是()A.铁锤锻打工件,工件受热B.用锯条锯木头,锯条变热C.双手互相摩擦,双手变热D.冬天用热水泡脚,脚变得暖和5.(2022·重庆潼南·九年级期末)内能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C的水不具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C.静止的物体不具有内能D.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6.(2022·安徽安庆·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B.衣服在太阳下被晒热,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C.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7.(2022·重庆涪陵·九年级期末)以下情景都涉及到内能的改变,其中与另外三种情景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不同的是()A.小明一边走一边搓手,小手很快就变得热乎乎的B.小刚站在江边,一阵江风让他感觉浑身凉飕飕的C.小丽把棉被挂在室外阳光下,不一会儿就变得暖烘烘的D.小杰去炼钢车间参观熔炉,没一会儿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8.(2022·吉林长春·九年级期末)桌面上有一个电热杯,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热杯的内能减小的是()A.往电热杯里装热水B.往电热杯里装冰块C.用纸反复摩擦电热杯D.把电热杯通电加热9.(2022·江苏徐州·九年级期末)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两个物体的()A.内能相等B.热量相等C.温度相等D.温度变化大小相等10.(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筒的底部放有硝化棉,手用力下压活塞,硝化棉烧着了,此过程()A.手对硝化棉做功,硝化棉内能增大B.手对筒中的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C.活塞对硝化棉做功,硝化棉内能增大D.活塞对筒中的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二、填空题11.(2022·上海·天山中学玉屏分校八年级期末)一般物质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第二节内能课标要求: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了解热量的概念。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的关系。
导学重、难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是等效的。
导法:演示法、谈话法、创造导学法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导学准备:导学案、实验器材教案来源:自撰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导学环节:探究一内能的概念小组讨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那么物体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具有动能吗?物体因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那么物体内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
请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物体的内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结论是热传递改变内能1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觉暖和了,而热水袋会渐渐凉下来(2)夏天晒被子,棉被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3)冬天,人们往手心上呵气取暖小组交流、归纳,回答下列问题(1)叫热传递。
(2)热传递的实质是。
(3)热传递的条件是。
(4)叫热量,单位。
《内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描述的现象中,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D.钻木取火2.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只有内能的转移3.下列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C.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4.如图所示,瓶内有一些水,用带孔的橡皮塞把瓶口塞住,向瓶内打气一会儿后,瓶塞跳起,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瓶内气体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B.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C.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5.下列利用改变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是()A.洗衣机B.柴油机C.收音机D.电视机6.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温升高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C.从滑梯滑下,臀部发热D.迅速压下活塞,筒内气温升高7.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两物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则有()A.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B.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C.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D.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8.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二、多选题9.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会减少10.如图是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B.t2、t3时刻物体内能相等C.t3时刻物体内能比t2小D.t4时刻物体分子动能为零1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烧红的铁块会慢慢变凉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D.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12.如图所示,有关这个小小蒸汽轮机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燃烧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水吸热发生了汽化现象C.蒸汽的内能转化为轮子的机械能D.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可以用来做功13.如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活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水蒸气在这个过程中()A.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对外做功B.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热空气C.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在试管口变成白色的烟雾D.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14.(多选)甲乙两个物体发生热传递,甲物体温度升高,乙物体温度降低,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那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物体的热量也增加了100JB.乙物体放出100J的热量,含有的热量减小100JC.乙物体的内能减小了100JD.热传递后甲乙两个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三、填空题15.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 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 ______ 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 ______ 方式改变的.16.金庸曾描述一种武功“寒冰掌”: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掌温度应 ______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5℃,按常理这种武功是 ______ (填“可能”或“不可能)练成的.四、实验探究题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热传导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下面来介绍传导.如图所示,用凡士林在金属棒上粘几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给金属棒的A端加热.可以看到,离A端最近的火柴先掉下,然后其它几根火柴依次掉下,离A端越远的火柴掉下得越迟.这表明,热是从金属棒温度高的一端沿着金属棒传到温度低的一端.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叫做传导.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不同.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瓷、木头、棉花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1)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着 ______ 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是: ______ 、对流和辐射.(3)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这是因为 ______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同步练习答案和解析【答案】1.B2.A3.A4.A5.B6.A7.B8.C 9.BD 10.AC 11.CD 12.BCD 13.D14.ABD15.增加;做功;热传递16.低于;不可能17.温度;传导;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解析】1. 解:A、天冷时,人们通过相互搓手让手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冬天,用热水泡脚变得暖和,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C、将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D、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加了物体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B.(1)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2)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是能量的转化过程.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的判断,知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2. 解:在该过程中,水蒸气把软木塞冲开,是水蒸气对木塞做功,即消耗了水蒸气的内能,变成了瓶塞的机械能,故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故选A.判断清楚该过程中消耗了那种形式的能,进而产生了那种形式的能是解决该题的关键.能正确的判断出能量的转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 解:A、热水袋的温度高,用热水袋取暖,内能由热水袋转移到手,属于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锯木板时锯条发烫,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两手互相摩擦时手发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其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4. 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在瓶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一部分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用力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继续打气,当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瓶塞跳起,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出现水雾.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 解:A、洗衣机的主体是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柴油机属于热机,是利用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故B正确;CD、收音机和电视机是利用电磁来工作的设备,不存在内能做功现象;故CD错误.故选B.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利用内能来做功就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6. 解:A、对试管加热,管内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正确;B、冬天搓手,手会变暖,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B错误;C、从滑梯滑下,臀部与滑梯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臀部发热,摩擦生热这是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错误;D、迅速压下活塞时,对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筒内气温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故选A.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判断,知道内能改变过程中发生的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能量的转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 解:将一高温物体与一低温物体接触达到相同温度,由于不知它们的初始温度,故无法判定温度的高低,故CD错误;则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放出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A错误.故选:B.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区分温度、热量、内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表现来认识:宏观的温度的升高是指微观的分子运动更剧烈;宏观的物态变化是指微观的分子间作用力变化;内能是指二者之和.8. 解:A、用酒精灯加热使杯中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酒精灯给水传热,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使水温升高,这是将水运动的动能转化成了水的内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故B错误;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慢,水的内能一定减小,故C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杯中的剧烈,故D错误.故选C.(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3)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有关;(4)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本题是一道热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热传递的条件及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的理解,是中招的热点,热学的难点.9. 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A错误;B、正在沸腾的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故B正确;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D、同一物体,质量相同,温度降低,所以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BD.(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4)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因素有关;(3)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要特别注意: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是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10. 解:A、由于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有关,t1时刻温度比t2时刻温度高,所以t1时刻物体分子动能比t2时大,故A正确;BC、t2时刻物体内能与t3时刻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但是t3时刻比t2时刻放出的热量更多,所以t3时刻的内能小,故B错误,C正确;D、t4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AC.(1)首先掌握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不断放热,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做凝固点;(2)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有关;(4)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此题考查了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及图象的分析,同时考查了对内能的理解及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11. 解:A、烧红的铁块会慢慢变凉,铁块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B、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压缩燃气做功,使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D、反复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故选CD.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注意二者的区别:传递过程属于能的转移,做功属于能的转化,属于基础题目.12. 解:A、酒精燃烧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通过热传递传给水,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水吸热温度升高,发生了汽化现象.故B正确,符合题意;C、蒸气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符合题意;D、内能应用可以是加热物体,也可以是做功,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CD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燃烧是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蒸气对外做功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能的转化要知道一些常见的例子,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是完全等效的.13. 解: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塞子迅速冲出管口,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在试管口液化成小水滴.故选D.(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气体降低温度可以液化.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就是内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转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14. 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增加”来修饰,故A说法错误;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修饰,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故B说法错误;C、只有甲、乙两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甲物体内能增加了100J,说明乙物体的内能减少了100J,故C说法正确;D、不知道二者的温度与质量,无法判断热传递结束后,甲乙两物体的内能情况,故D 说法错误.故选ABD.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增加”“减少”来修饰;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具有”“含有”来修饰,但不一般不能用“吸收”“放出”来修饰.本题主要考查了在热传递过程的描述中,一些说法的规范性的判断,是我们平时不太在意的.我们应该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与规律,增加严谨性.15. 解: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故答案为:增加;做功;热传递.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6. 解:发功时伸出手掌,罩在杯口,杯中水即可结成寒冰(假设降到-5℃).根据物理知识,此时手的温度应低于-5℃,此时才能发生热传递,手吸收水的热量,使水结冰,按常理这种武功是不可能练成的,因为人的温度在37℃.故答案为:低于;不可能.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此题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17. 解:(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等时为止.(2)由材料可知,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3)钢是热的良导体,善于传导热,瓷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导热,所以把钢勺和瓷勺同时放在热汤里面,钢勺柄很快就烫手,瓷勺柄很久也不烫手.故答案为:(1)温度;(2)传导;(3)钢是热的良导体,瓷是热的不良导体.(1)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必须有温差.(2)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3)根据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的定义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本题的答案都在材料里面,只要认真阅读,不难解答.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