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学习数据库基础
- 格式:rtf
- 大小:50.13 KB
- 文档页数:1
河北省考研计算机复习资料数据库与SQL语言详解在河北省考研计算机专业的备考过程中,数据库与SQL语言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熟练掌握数据库的概念、原理和SQL语言的使用是考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应用,并深入探讨SQL语言的使用。
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结构模型建立起来的、可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仓库,是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核心。
数据库的特点包括数据的独立性、冗余度低、数据共享性高以及安全性等。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数据查询等功能。
常见的DBMS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DBMS,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3. SQL语言简介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是数据库常用的操作语言。
SQL语言分为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和数据查询语言(DQL)四类。
3.1 数据定义语言(DDL)DDL是用来定义和管理数据库结构的语言,主要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表、视图、索引等操作。
DDL不操作数据库中的具体数据,而是定义表的结构、属性、关系等。
3.2 数据操作语言(DML)DML是用来操作数据库中具体数据的语言,主要包括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
通过DML语句,可以实现对数据库中记录的增删改操作。
3.3 数据控制语言(DCL)DCL是用来控制数据库中数据访问权限和安全性的语言,主要包括授权、撤销授权、回滚等。
通过DCL语句,可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4 数据查询语言(DQL)DQL是用来查询数据库中数据的语言,主要包括SELECT语句。
通过DQL语句,可以实现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分析。
4. 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在数据库复习中,考生需要掌握常见的SQL语句和操作方法。
基础知识第一章1.下列关于个人计算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个人计算机的英文缩写是PCB.个人计算机又称为微机C.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个人计算机D.个人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计算机【正确答案:】C2.下列关于个人计算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个人计算机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B.计算机发展到第五代出现了个人计算机C.个人计算机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产物。
D.以Intel 4004为核心组成微型电子计算机叫MCS-4 【正确答案:】B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
A.Apple II是个人计算机B.IBM PC是个人计算机C.个人计算机一词由Apple II而来D.个人计算机一词由IBM PC而来【正确答案:】C4.下列关于个人计算机硬件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CPU可以看作是个人计算机的数据仓库B.主板芯片组可以看作是个人计算机的大脑C.主机箱是个人计算机各部分硬件相互连接的桥梁D.个人计算机的运行能力和运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和机器的内存有关【正确答案:】D5.下列关于硬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硬盘读写速度比光盘慢 B.个人计算机硬盘以IDE接口和SATA接口为主C.硬盘存储容量大 D.硬盘存储器系统由硬盘机、硬盘控制适配器组成【正确答案:】A6.下列关于光盘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光盘存储容量小 B.光盘位价格低C.光盘携带不便 D.光盘读写速度很低【正确答案:】B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输入设备的是_________。
A.键盘 B.光笔C.绘图仪 D.触摸屏【正确答案:】C8.下列关于鼠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鼠标分为机械和光电两大类B.机械鼠标容易磨损、不易保持清洁C.光电鼠标定位准确、可靠耐用D.光电鼠标价格昂贵、较少使用【正确答案:】D9.下列关于液晶显示器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河北数据库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数据库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创建、维护和查询,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等基本概念。
2.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步骤。
3.数据库的应用领域:介绍数据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和查询。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操作。
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数据库教材,作为主要学习资源。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设计实验,评估学生对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的掌握程度。
3.考试: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数据库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约瑟夫环问题(Josephus问题)是指编号为1、2、…,n的n(n>0)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成一圈,现从第s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报数,数到第m个人出列,然后从出列的下一个人重新开始报数,数到第m的人又出列,…,如此重复直到所有的人全部出列为止。
现要求采用循环链表结构设计一个算法,模拟此过程。
#include<stdlib.h>typedef int datatype;typedef struct node{datatype data;struct node *next;}listnode;typedef listnode *linklist;void jose(linklist head,int s,int m){linklist k1,pre,p;int count=1;pre=NULL;k1=head; /*k1为报数的起点*/while (count!=s) /*找初始报数起点*/{pre=k1;k1=k1->next;count++;}while(k1->next!=k1) /*当循环链表中的结点个数大于1时*/{ p=k1; /*从k1开始报数*/count=1;while (count!=m) /*连续数m个结点*/{ pre=p;p=p->next;count++;}pre->next=p->next; /*输出该结点,并删除该结点*/printf("%4d",p->data);free(p);k1=pre->next; /*新的报数起点*/}printf("%4d",k1->data); /*输出最后一个结点*/free(k1);}main(){linklist head,p,r;int n,s,m,i;printf("n=");scanf("%d",&n);printf("s=");scanf("%d",&s);printf("m=",&m);scanf("%d",&m);if (n<1) printf("n<0");else{/*建表*/head=(linklist)malloc(sizeof(listnode)); /*建第一个结点*/head->data=n;r=head;for (i=n-1;i>0;i--) /*建立剩余n-1个结点*/{ p=(linklist)malloc(sizeof(listnode));p->data=i;p->next=head;head=p;}r->next=head; /*生成循环链表*/jose(head,s,m); /*调用函数*/}}2、冒泡排序算法是把大的元素向上移(气泡的上浮),也可以把小的元素向下移(气泡的下沉)请给出上浮和下沉过程交替的冒泡排序算法。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SQL的查询语句中,group by选项实现的功能是()。
A.选择B.排序C.分组统计D.求和答案:C2.在SQL的建立基本表操作中,定义主码约束所使用的保留字为()。
A.CHECKB.PRIMARYC.UNIQUED.FOREIGN答案:B3.在SQL的建立基本表操作中,定义外码约束所使用的保留字为()。
A.CHECKB.PRIMARYC.UNIQUED.FOREIGN答案:D4.在带有保留字VIEW的SQL语句中,其操作对象是()。
A.基本表B.查询C.视图D.索引答案:C5.在SELECT查询语句的ORDER BY子句中,若需要按照指定列的升序排列表,则使用的保留字是()。
A.DECB.ASCC.ABCD.DESC答案:B6.在SQL的SELECT语句中,不包含的功能子句是()。
A.投影B.连接C.选择D.删除答案:D7.当在SELECT查询语句的from选项中,实现对表的中间连接功能时,使用的保留字为()。
A.INNERB.LEFTC.JOINAD.RIGHT答案:A8.当在SELECT查询语句的from选项中,实现对表的右连接功能时,使用的保留字为()。
A.INNERB.JOINCC.LEFTD.RIGHT答案:D9.利用SQL语言所建立的基本表在数据库中属于()。
A.视图B.实表C.索引D.虚表答案:B10.若两个基本表是通过对应的主码建立联系的,则该联系的类型只能是()。
A.1对多B.1对1C.多对多D.多对1答案:B11.以一个基本表中的主码同另一个基本表中的外码建立联系,则这种联系的类型为()。
A.1对1B.多对多C.多对1D.1对多答案:D12.在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第三个阶段是()。
A.逻辑设计B.需求分析C.概念设计D.物理设计答案:A13.在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第四个阶段是()。
其他系统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数据库基础与应用所有答案使用查询向导,不可以创建。
A、带条件的查询B、不带条件的查询C、单表查询D、多表查询答案是:A、带条件的查询在Access2022的表设计中,不属于字段属性设置的是A字段大小B、有效性规则C、默认值D、字段类型答案是:D字段类型在SQL的查询语句中,grouARYB、UNIQUEC、CHECKD、FOREIGN答案是:参考答案: A5设一个关系为RA,B,C,D,E,它的最小函数依赖集为FD={A→B,C→D,A,C→E},则该关系的候选码为()。
A、A,BB、A,CA,E答案是:参考答案: B5在SELECT语句的ORDER BY子句中,若需要按照指定列的升序排列表,则使用的保留字是()。
A、DESCB、ASCC、ABCD、DEC答案是:参考答案: B关系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每一行称为一个()。
A、元组B、表C、结构D、文件答案是:参考答案: A在SELECT语句的WHERE子句中,与所使用的保留字ANY等效的是()。
A、C、IND、LIKE答案是:参考答案: A在SQL的查询语句中,order by选项实现的功能是()。
A、投影B、求和C、排序D、分组统计答案是:参考答案: C5关系数据模型属于()。
A、概念数据模型B、逻辑数据模型C、存储数据模型D、对象数据模型答案是:参考答案: B存储模式B、逻辑模式C、数据模式D、应用模式答案是:参考答案: C5设D1、D2和D3定义域的基数分别为2、3和4,则在D1×D2×D3的运算结果中,每个元组具有的分量个数为()。
A、2B、3C、4D、答案是:参考答案: B在Access 2022中,建立表之间的关系时,需要使用的“关系”命令所在的选项卡是()。
A、数据库工具B、文件C、创建答案是:参考答案: A5在功能和用途上与其他命令有显著区别的命令是()。
A、报表设计B、报表向导C、标签D、空报表答案是:参考答案: C设一个集合A={3,4,5,6,7},集合B={1,3,5,7,9},则A和B的交集中具有的元素个数为()。
1、已知有向图G=(V,E),其中V={V1,V2,V3,V4,V5,V6,V7},E={<V1,V2>,<V1,V3>,<V1,V4>,<V2,V5>,<V3,V5>,<V3,V6>,<V4,V6>,<V5,V7>,<V6,V7>}
写出G的拓扑排序的结果。
G拓扑排序的结果是:V1、V2、V4、V3、V5、V6、V7
2、对二叉树的某层上的结点进行运算,采用队列结构按层次遍历最适宜。
int LeafKlevel(BiTree bt, int k) //求二叉树bt 的第k(k>1) 层上叶子结点个数
{if(bt==null || k<1) return(0);
BiTree p=bt,Q[]; //Q是队列,元素是二叉树结点指针,容量足够大
int front=0,rear=1,leaf=0; //front 和rear是队头和队尾指针, leaf是叶子结点数int last=1,level=1; Q[1]=p; //last是二叉树同层最右结点的指针,level 是二叉树的层数
while(front<=rear)
{p=Q[++front];
if(level==k && !p->lchild && !p->rchild) leaf++; //叶子结点
if(p->lchild) Q[++rear]=p->lchild; //左子女入队
if(p->rchild) Q[++rear]=p->rchild; //右子女入队
if(front==last) {level++; //二叉树同层最右结点已处理,层数增1
last=rear; } //last移到指向下层最右一元素
if(level>k) return (leaf); //层数大于k 后退出运行
}//while }//结束LeafKLevel
3、二部图(bipartite graph) G=(V,E)是一个能将其结点集V分为两不相交子集V 1和V2=V-V1的无向图,使得:V1中的任何两个结点在图G中均不相邻,V2中的任何结点在图G中也均不相邻。
(1).请各举一个结点个数为5的二部图和非二部图的例子。
(2).请用C或PASCAL编写一个函数BIPARTITE判断一个连通无向图G是否是二部图,并分析程序的时间复杂度。
设G用二维数组A来表示,大小为n*n(n为结点个数)。
请在程序中加必要的注释。
若有必要可直接利用堆栈或队列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