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一章)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的含义统计一词通常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的总称;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即是通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种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它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一门系统地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统计工作的成果便是统计资料。
二、统计工作的产生与发展统计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中叶有:政治算术学派{代表人物:威廉·配第}国势学派(记述学派){代表人物:康令、阿亨瓦尔}。
配第为了让人们知道和确信“英国的事业和各种问题,并非处于可悲的状态”,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算术》(1671-1676年间写成)中用数字比较分析了英、荷、法三国的经济实力和造成这种实力差异的原因,并从贸易、税别、分工、资本和利用闲散劳动力等多方面提出了英国的强盛之道。
19世纪后半叶有:数理统计学派{代表人物:凯特勒}、社会统计学派。
第二节统计的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性质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四层含义:社会经济统计是一种武器,就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它是一种认识武器,是用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运动、发展、变化的武器;它是一种认识社会的武器,即它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的科学;它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
二、统计的特点数量性、具体性、总体性、社会性第三节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统计工作过程一、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有两条:一是服务,二是监督。
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分组法二、统计工作过程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讲,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可分为传统的三阶段:统计调查即根据统计任务所确定的指标体系,拟订调查纲要,搜集被研究对象的准确材料;统计整理就是对调查资料加以汇总综合,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统计分析就是将加工整理好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采用各种分析方法,计算各种分析指标,揭示被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规律性,必要时还要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
统计学第一章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数据存在密切关系,统计学阐述的统计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以致于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2.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答:统计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直接的数据: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实验,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主要通过统计调查方式来获得,如普查和抽样调查。
间接的数据:从报纸、图书杂志、统计年鉴、网络等渠道获得。
3.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答: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非抽样误差和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从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所产生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的。
4.答:(1)有两个总体:A品牌所有产品、B品牌所有产品(2)变量:口味(如可用10分制表示)(3)匹配样本:从两品牌产品中各抽取1000瓶,由1000名消费者分别打分,形成匹配样本。
(4)从匹配样本的观察值中推断两品牌口味的相对好坏。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思考题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答:分二个步骤:(1)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其每个具体的表现作为一个组,或者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可分为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单项式分组将每个变量值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2)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解释洛伦兹曲线及其用途答:洛伦兹曲线是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洛伦兹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收入分配公式绘制成的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可以观察、分析国家和地区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
3.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数据分布特征一般可从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偏态和峰度几方面来测度。
《统计学》试题库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统计这个专有名词的产生产生在17世纪后期,此时才形成一个学科来进行专门研究。
从统计学的发展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
一、古典统计学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中期,统计学的理论刚刚萌芽,当时分为记述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1、国势学派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
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尔曼·康令和阿亨华尔。
因在外文中“国势”与“统计”词义相通,后来正式命名为“统计学”。
该学派在进行国势比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对比和数量计算,但却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经济理论基础。
2、政治算术学派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
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
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是现代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又被称为统计学之父。
二、近代统计学1、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中叶,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而形成数理学派。
其奠基人是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他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古典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统计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凯特勒在研究过程中混淆了自然现象和本质区别,对犯罪、道德等社会问题,用研究自然现象的观点和方法作出一些机械的、庸俗化的解释。
但是,他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使统计学在“政治算术”所建立的“算术”方法的基础上,在准确化道路上大大跨进了一步,为数理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械论:能量和速度)2、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1821-1889),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尔(1821- 1896)、梅尔(1841-1925)等人。
第一章、总论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的含义与本质:用数字说明现象的本质1•统计活动2•统计数据3•统计学厂政府统计统计的含义及关系单位统计经营性统计匕其他原始数据:未加工价值更大-次级数据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古典统计学时期(萌芽——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描述为主国势学派:德国的康令和阿亨瓦尔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分析有名无实政治算数学派:英国的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主张以数字、重量和尺度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有实无名2•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统计推断方法体系基本确立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的凯特莱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并最先用大数定律论证了社会生活中随机现象的规律性,还提出了“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奠定统计学理论基础社会统计学派:德国的克尼斯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对总体进行大量观察和分析,通过研究其内在联系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德国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英国经济学家斯通等人研究的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现代统计学时期(19世纪末到现在)统计方法与应用全面发展显著特点:数理统计学由于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大量涌现。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数量性(用数字说明现象本质,包括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规律)、总体性(统计只研究总体不研究个体)、差异性(构成总体的个体必须存在差异) 2•学科范畴: 方法性、层次性、通用性 3•研究方式: 描述性、推断性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职能:信息职能(提供各种信息资料) 、咨询职能(提供信息整理)、监督职能(监督经济运行状况)、服务职能(服务社会) 1•统计学为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必须的方法和途径 2•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 4•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计量尺度不同: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型数据: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 —定类数据:对事物属性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 特点:只测度量事物类别差异,各类别地位相等。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统计学是关于的数据的科学,它是研究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的科学,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之一。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理解并识记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使学生掌握并应用该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时数本课程计划课时为45学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板书、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统计调查实践、上机实验、课堂讨论、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五)面向专业财经类各专业。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第四章抽样与抽样估计第五章假设检验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七章时间序列分析第八章统计指数(七)参考教材1、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
2、贾俊平:《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3、钱伯海、黄良文:《统计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4、陈珍珍,罗乐勤:《统计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版。
5、徐国祥:《统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6、董逢谷:《统计学案例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八)考试要求1、平时分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70%。
总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2、考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均为平时分的考察内容。
第一章绪论本章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统计学的涵义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4、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5、统计学的基本概念难点: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第一节什么是统计一、无处不在的统计2010年3月10日,笔者利用“百度” 对互联网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是:包含“统计”这一词汇的网页高达100,000,000项,包含“粮食”这一词汇的网页有82,900,000项,前者比后者多18,100,000项。
在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研究成果与统计和定量分析有关。
因此,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经典的教科书,《经济学》12版中特别提到:“在许多与经济学有关的学科中,统计学是特别重要的”。
美国杜邦公司的总经理理查德曾经指出“现代公司在许多方面是根据统计来行事的。
”(转引自《马夸德特谈统计学家的重要作用》,《统计教育》1994年第3期)。
美国总统布什的年薪已经达到40万美元,在各国元首中名列首位,但根据美国《工作等级年鉴》一书的排名,总统一职并未进入最好工作之列。
根据该书的统计,在美国,工作环境最好的工作是:统计学家。
(转引自2002年3月7日《扬子晚报》)1981年,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国召开,威斯康星大学讲师陈炳藻独树一帜,宣读了题为《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梦〉作者的问题》的论文。
他从字、词出现频率入手,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红楼梦》后40回系高鹗所作这一流行看法提出异议,认为120回均系曹雪芹所作。
大仲马的作品多曲折感人,而大仲马又多私生子,所以,取笑讥讽他的人,往往把他的作品比作他的私生子。
最使他头痛的是巴黎统计学会的秘书长李昂纳,这人是大仲马的朋友,每次举统计数字的例子,总是说大仲马的情妇和私生子有多少。
有一年该统计学会开年会,大仲马估计,李昂纳又要大放厥词,说他的坏话了。
于是他请求参加年会,获得了批准,果然不出大仲马所料,李昂纳又举他的情妇和私生子的例子。
李昂纳报告完毕,请大仲马致词。
一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讲的大仲马,这次却破例登台说:“所有统计数字都是撒谎的,包括有关本人的数字在内。
”听众哄堂大笑。
数学家的幽默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喜欢一个女孩,那么这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喜欢吧?数学家反问道: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由上可知,统计与数量有关,同时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和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统计无处不在。
那么究竟何为统计?统计是如何开展研究的?作为一门科学的统计学与其他学科有何区别与联系?这些正是本章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二、统计(Statistics)的涵义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日常生活中,“统计”的3种含义统计工作(又称统计实践)是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字资料工作的总称。
英文中的统计statistics与“国家” 同一词根,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统计实践活动。
统计数据是统计实践活动的成果。
如:经济增长速度、价格指数等。
对统计数据要求: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即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统计的研究对象的特点:(一)数量性。
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
(二)总体性。
统计的数量研究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
(三)变异性。
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着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四、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问题在统计学中居于重要地位。
主要包括: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一)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指在对事物了解的基础上,对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统计观察和登记并掌握与问题有关的全部事实的方法。
(二)统计分组法统计分组法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把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
统计分组法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统计整理阶段。
(三)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在大量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计算各种综合指标,对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的方法。
(四)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设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客观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统计预测法。
(五)统计推断法以一定的置信标准,根据样本数据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
五、统计研究的基本环节(一)统计设计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
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搞好统计设计不仅要有统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而且还要求设计者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本身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学科知识。
(二)收集数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
对于大多数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来说,有可能通过有控制的科学实验去取得数据,这时可以采用实验法。
对于社会经济现象来说,一般无法进行重复实验,要取得有关数据就必须进行调查观察。
(三)整理与分析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
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四)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对于已经公布的统计资料需要加以积累,同时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结合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和利用。
如何更好地将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应用于各自的研究领域是应用统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节统计学的种类及其性质一、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算术学派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世纪英国。
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illiam Patty,1623—1687年) 。
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术》书中,写到:本书“不用比较级、最高级进行思辨或议论,而是用数字……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借以考察在自然中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
” 政治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国势学派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德国国势学派。
国势学派虽然创造了统计学这一名词,但他们主要使用文字记述方法对国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差别。
(三)社会统计学派1850年,德国的统计学家克尼斯(K.G.A.knies)发表了题为《独立科学的统计学》的论文,提出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一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的科学,他主张以“国家论”作为国势学的科学命名,而以“统计学”作为“政治算术”的科学命名。
在德国、日本和前苏联,社会统计学派都曾有相当大的影响。
各国学者在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设定与计算、指数的编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经济社会的数量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恩格尔系数”,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使用。
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四)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Adolphe Quetelet,1796—1874年)。
他所著的代表作《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
认为统计学是一门通用的方法论科学。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提出并阐述了“相关”的概念;皮尔逊提出了计算复相关和偏相关的方法。
戈塞特建立了“小样本理论”,即所谓的“t分布”;费歇在样本相关系数的分布、方差分析、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20世纪中期,数理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数理统计学派成为英美等国统计学界的主流。
二、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历经300多年的发展,统计学目前已经成为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学科性的科学。
“统计学是有关如何测定、收集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从横向看,各种统计学都具有上述共同点,因而能够形成一个学科“家族”。
从纵向看,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各种实质性科学,同它们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统计学。
由此可见,现代统计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抽象的数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一般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方法的理论统计学。
另一类是以各个不同领域的具体数量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