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产房仔猪腹泻的类别
- 格式:docx
- 大小:14.85 KB
- 文档页数:4
仔猪产生腹泻的不同类型表现!
仔猪在刚出生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照顾,多注意总是没错的,如果稍不注意便会发生腹泻等疾病,仔猪的腹泻又可分为不同和类型,引起腹泻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仔猪发生腹泻的具体原因。
1、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增生性胃肠炎。
其中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黄、白痢。
冬季,气温过低,仔猪腹部受寒冷的应激会导致黄、白痢的发病率增高。
夏季因高温和高湿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繁殖而使发病率增大。
由沙门氏菌导致的仔猪副伤寒,多因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而引起。
1、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毒。
3、寄生虫性腹泻:球虫病、蛔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多以20日龄以上的猪较易发生,一般患猪呈慢性经过。
多见仔猪肤色暗淡、被毛粗乱、消瘦、喜卧,粪便有恶臭。
4、非病原性因素:应激(断奶、转群、换料等)、温度(天气骤冷)、低血糖、日粮粗蛋白含量过高、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不平衡等。
临床上可从日龄、腹泻程度判断主要病原:1-2日龄仔猪腹泻大多为大肠杆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
7日龄后的仔猪腹泻,多由传染性胃肠炎、痢疾、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引起。
10日龄以上各种年龄猪急
性、严重的水样腹泻,一般由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引起。
如果发现仔猪群中有发生腹泻和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处理问题一定要找到根源。
引起猪腹泻的几种常见病作者:邢兰君来源:《兽医导刊》 2018年第7期猪腹泻又叫猪拉稀,是猪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疾病。
猪腹泻在猪生长的各个阶段均有可能发生,而在仔猪的哺乳期及保育期最为多见。
猪腹泻性疾病不仅影响了猪群的正常生长繁殖,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死亡,因而腹泻性疾病是威胁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
笔者就近年来邢台市兽医院接诊的病例诊治情况综合分析,发现引起猪常见的腹泻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病、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猪副伤寒及猪痢疾,现分述如下。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排水样便、呕吐、脱水为特征。
(一)病原学及流行特点病原为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被感染发病,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为15% ~ 90%,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
多发生于冬季,特别是12 月和1 月发生最多。
(二)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症状是病猪开始体温稍升高或仍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排水样便,呈灰黄色或灰色,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
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 周龄以内的仔猪常于腹泻2 ~ 4 d 后,因脱水死亡,死亡率50% 左右。
断奶猪、肥育猪及母猪持续腹泻4 ~ 7 d,逐渐恢复正常。
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
(三)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小肠。
肠管胀满,扩张,含有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小肠绒毛缩短。
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四)防控措施1.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哺乳猪舍温度到达要求。
2. 搞好免疫接种工作,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或灭火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3. 发生本病时,要隔离病猪,对症治疗,可减少死亡。
给病猪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并应用一些抗病毒及消炎的药物,如君杜(主要成分:环丙沙星、抗病毒因子等)、肠炎克(主要成分:培氟杀星、肠道修复剂等)、整肠舒(主要成分:白头翁、黄连等)等物。
浅析猪腹泻病的症状病理学变化和治疗
猪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
其主要病原体为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这些病原体能损伤猪的肠道黏膜,引起腹泻等症状。
下面将从症状、病理学变化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
症状方面,猪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发热等。
猪出现
腹泻时,粪便呈现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且量多质稀,有时伴有血便。
猪的食欲明显减退,
不爱吃食物,导致体重下降。
猪在发病初期常伴有发热现象,体温升高。
病理学变化方面,猪腹泻病主要病变集中在小肠和大肠等部位。
病理学变化表现为肠
道黏膜受损、充血、水肿和出血等。
肠道黏膜受损后,猪的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导致食物
不能有效吸收,进而引起腹泻。
病原体的侵袭还会引起肠道的充血、水肿和出血等变化,
进一步加重病情。
治疗方面,预防和控制是猪腹泻病的主要方法。
一方面要加强卫生管理,保证饮水和
饲料的卫生安全,避免猪暴露在有病原体的环境中。
另一方面要注重饲养管理,合理搭配
饲料,保证猪的营养均衡。
可以使用抗生素和病毒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控制病原体的繁殖
和侵袭。
猪腹泻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发热等,病理学变化主要集中
在肠道黏膜受损、充血、水肿和出血等方面。
治疗方面,预防和控制是关键,包括加强卫
生管理和饲养管理,同时使用药物治疗。
这将有助于控制和治疗猪腹泻病,减少经济损
失。
临床兽医100 ·2022.110 引言在现代化的规模化猪场生产中,母猪出现的急性腹泻是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是肠道黏膜系统的正常机能的失调等所直接引起腹泻的,也可以是肠炎感染及猪肠内分泌代谢系统功能的紊乱失调等而间接引起腹泻的,病原细菌、动物生理、日粮、环境条件的异常改变、饲料的管理问题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腹泻。
在养猪业的生产过程中,仔猪急性腹泻病的临床发生率也较高,尤其是对产后1周龄 ~ 3月龄的断奶母猪来说尤为常见。
断奶1个月后,仔猪腹泻死亡的发生几率将超过30%,病死率在10% ~ 15%。
病后生长十分缓慢,饲料收入下降,因腹泻导致仔猪的体与免疫功能下降,对疫病的抗性下降,易发生其他传染病,如果不及时处理与治疗,将导致大量的生猪死亡,使养猪行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1 仔猪腹泻的危害与特征仔猪腹泻是生猪养殖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大批仔猪脱水而死亡。
当前,我国仔猪死亡率一般在15% ~ 20%,病死的仔猪有80%是因腹泻而死亡的,而断奶后的仔猪则是最常见疾病就是腹泻。
仔猪腹泻发病具有三个特征。
一是发病率高,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年均可发生。
二是发病原因多、复杂、死亡率高,多数仔猪腹泻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尤其是大型猪场的交叉感染、混合感染,防治难度较大。
三是病程快,传播速度快,一般1周龄的仔猪就会感染上传染性腹泻,这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都很快,患病5 d 内的仔猪死亡率很高,即使治疗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还会增加养殖费用。
收稿日期:2022-10-24作者简介:李俊乐(1989-),男,汉族,广西贵港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仔猪腹泻的原因、类型及防治措施李俊乐1,覃彬桃2,张锦芬3(1.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贵港 537100;2.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广西 贵港 5371003.广西贵港市樟木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 贵港 537127)摘要:腹泻是我国生猪养殖户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危害性是最为常见也最严重的一种病症。
26常见仔猪腹泻疾病及鉴别诊断王彦丽/河南省南乐县农牧局 卓卫杰/河南省濮阳县农牧局仔猪腹泻是猪场常见的一类疾病,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但比较常见的主要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腹泻。
其中由病毒所引起的仔猪腹泻常见的为传染性胃肠炎(TGE)、流行性腹泻(PED)以及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由细菌所引起的仔猪腹泻常见的为仔猪黄、白痢和仔猪血痢;另外猪球虫病也是常见的仔猪腹泻疾病。
一、常见仔猪腹泻疾病1.传染性胃肠炎(TGE)。
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各阶段的仔猪都容易感染,但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明显,病死率甚至可以达到100%,本病易发生在冬春季节,一旦发病,传染迅速。
其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仔猪发生呕吐,水样腹泻,逐渐脱水消瘦,多在1周内死亡,仔猪粪便多呈现白色、灰色或黄绿色。
3周龄以上的仔猪常常耐过,但是此类仔猪常伴有发育缓慢等症状1。
解剖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病死仔猪的肠绒毛膜呈现卡他性炎症变化,同时伴有小肠绒毛的萎缩。
2.流行性腹泻(PED)。
流行性腹泻(PED)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各阶段仔猪都容易感染,但10日龄以内的仔猪更容易感染,该病相对于传染性胃肠炎而言病死率较低,7日龄内发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50%。
本病多发生于冬季,一旦发病,传播也比较迅速。
本病的临床特征和解剖学特征与传染性胃肠炎均类似,只是症状相对较轻2。
3.猪轮状病毒腹泻。
猪轮状病毒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
其可以感染各个阶段猪只,但以2~5周龄仔猪容易感染,感染仔猪多为隐形感染,只有当仔猪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才呈现相应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或早春等寒冷季节;本病临床特征主要呈现排黄色或灰白色粪便,腹泻症状较温和,发病率较高,但是病死率较低。
病死仔猪大小肠壁常呈现弥漫性出血,小肠内充满大量液体。
4.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红痢秋末临近,气温逐渐下降,让人头疼的产房腹泻问题逐渐凸显,本文摘自教科书整理出产房常见的仔猪拉稀的三种类型,简单、全面的概括出发病机理,原因,应对措施,希望对养殖户有一定帮助。
仔猪黄痢(一)综述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和迅速脱水。
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粘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粘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粘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
发病日龄早,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发病急、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一个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源。
(二)临床症状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
病猪口渴,吃乳减少,脱水、消瘦、昏迷、衰竭。
(三)病理肠粘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
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重要,肠内容物呈黄色,有时混有血液。
心、肝、肾有变性,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四)预防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管理;加强新生仔猪的护理。
药物预防(初生后12小时内口服敏感抗菌素)。
微生物制剂预防(如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康大宝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五)治疗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应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补液等综合措施。
抗菌:安普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
止泻:鞣酸蛋白。
助消化吸收:食母生、小苏打、胃蛋白酶等。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
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解析仔猪腹泻的原因、类别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王倩倩,邹晓宇,许晨旭,吕春子(江苏省扬州市畜牧兽医和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扬州225009)猪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易遭受各类疾病困扰。
腹泻是仔猪生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造成仔猪腹泻的原因众多,例如,营养缺乏、饲养管理不当、病原体感染等。
仔猪腹泻严重危害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本文针对仔猪腹泻病因、腹泻类型进行分析,介绍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期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病率。
猪腹泻;原因;类别;治疗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2.12.008仔猪腹泻是仔猪常见的疾病之一。
仔猪腹泻具有群发性特点,多发生于1~3月龄的仔猪。
仔猪肠道发育不完善,自身抵抗力较差,病原体感染、断奶后饲养环境和饮食结构等因素的改变导致应激反应的发生,均可引发腹泻[1]。
该病会严重损害仔猪肠胃健康,导致仔猪胃肠道功能减弱、营养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对生猪养殖极为不利。
1仔猪腹泻的类型和常见病因1.1传染性仔猪腹泻仔猪传染性腹泻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
1)细菌性腹泻。
细菌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C 型魏氏梭菌等常见病原菌感染导致。
大肠杆菌性腹泻主要是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引起,可导致仔猪患黄痢和白痢。
出现黄痢和白痢的仔猪会迅速脱水、消瘦、发育不良,甚至死亡[2]。
仔猪黄痢高发于1~3日龄仔猪,夏季发病率高。
病猪粪便多为乳黄色水样粪便。
发病后仔猪还表现为食欲下降、身体无力,甚至昏迷、死亡。
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
病猪粪便呈现灰白色且伴有腥臭味,病程后期仔猪还会表现失禁症状。
沙门氏菌感染导致的仔猪腹泻会伴随体温升高、皮肤发紫、肠炎、粪便异味、生长发育迟缓等。
C 型魏氏梭菌感染可以引发仔猪红痢,多发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
病猪排血色稀便。
病原体主要通过母乳或病猪粪便进行传播。
仔猪红痢具有发病急、死亡速度快的特点。
2)病毒性腹泻。
18 2022年第7期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措施长沙县路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410142) 罗宇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南方生猪养殖的特点,总结了规模化养殖条件下仔猪腹泻的原因、症状和防治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规模化养殖场仔猪腹泻的发病规律1.自繁自养模式 自繁自养规模场仔猪腹泻的发病规律:仔猪0~5天内易发仔猪黄痢;8~15天因贫血易发仔猪白痢;15~21天,仔猪易因补料过食而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规模化养殖场多在21~28天断奶,仔猪断奶后1~2周内易发断奶应激性腹泻;28~60天,规模化养殖场仔猪进入保育舍后,若管理不当易发生腹泻。
2.贩运外购仔猪部分只做育肥的规模化养殖场和部分是“公司+农户”的合作养殖场,多是购买6~10千克的断奶仔猪。
仔猪经过长途贩运,易患贩运仔猪腹泻综合征,在进场后5~10天开始出现腹泻、拉稀,生长停滞;因个别猪没有打疫苗,易并发猪瘟等多种疫病。
二、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1.仔猪生理性因素 仔猪因生理发育机能不全,如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不高,易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母乳含铁量低,仔猪自身造血需铁量增加,易患生理性贫血,抗病力下降,易致各种感染造成腹泻;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全,对环境温度要求高,保温不当,易致腹泻。
2.传染性病因 临床上多种病毒感染会引起仔猪腹泻,如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等都会出现腹泻。
临床上常见的特异性致病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非特异性致病菌(大肠杆菌等)感染均可引起腹泻。
致病菌随着饲料、饮水、空气等进入仔猪体内生长繁殖,在胃、肠黏膜定植,导致胃黏膜受损,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
此外,寄生虫也可引起发病。
3.非传染性病因 主要与饲养管理不到位、环境管理不良、饲料不卫生等有关。
仔猪本身消化机能不全,抵抗力不强,母猪营养不良或营养缺乏,母猪日粮如缺硒、缺少维生素A等,可引起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哺乳仔猪顽固性腹泻,甚至死亡。
另外因哺乳母猪的疾病和炎症,或食用霉变的饲料,也会引起仔猪腹泻。
猪易购,中国唯一的生猪交易平台。
/(一)细菌性腹泻1.仔猪红痢:仔猪红痢病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
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黏膜坏死为特征。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血红色痢便,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恶臭。
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患猪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急性病例5—7天死亡,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
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肠黏膜充血、出血、易脱落,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2.仔猪黄痢:仔猪黄痢病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渴,迅速消瘦,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腥臭。
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驰,排粪失禁,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
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3.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病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
气候剧变,阴雨潮湿,母猪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等均可引起该病的发生。
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病程一般2—7天,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
病猪拱背,被毛粗乱,肛门周围粘满粪便。
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呈乳白色或灰白色,部分粘附于黏膜上,不易完全剥离,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4.猪痢疾: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
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
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排黄色或灰色软便,不久减食,后期粪便呈水样,常混有血液、粘液和黏膜,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
病猪拱背吊腹,迅速消瘦,食欲减退,渴欲增加,最后患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猪拉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猪拉稀用什么药治疗猪拉稀这个问题,是养殖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
那么猪拉稀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该怎么治疗?本文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猪拉稀的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一、猪拉稀是什么原因猪拉稀是养猪场中的常见病害,原因也较复杂,如果从疾病防治的角度考量,一般主要有以下三种疾病导致:1、细菌性腹泻:主要由大肠杆菌、为使梭菌性肠炎、沙门氏菌、猪增生性胃肠炎等引起,虽死亡率较低,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2、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为发病高峰期。
3、猪流行性腹泻:是由流行性病毒引起的一种猪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水状腹泻、呕吐、脱水等。
二、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拉稀如何治疗1. 小猪的拉稀小猪阶段的拉稀,如果是发生在哺乳期间,那么一般都是黄白痢,也就是大肠杆菌造成的。
如果是断奶的仔猪,则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者是细菌导致的。
对于小猪拉稀的治疗,我们一般直接灌服:利克太保,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地搞定。
2. 育肥猪的拉稀育肥猪我们一般是指体重达到100斤以后的猪,一般拉稀的情况不多。
最常见的导致育肥猪拉稀的原因,有细菌和病毒两种。
一般大猪拉稀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它使用恩诺沙星、硫酸小檗碱一类的针剂进行打针,拌料的时候可以添加阿莫西林和硫酸粘菌素,如果是病毒性的腹泻,则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拌料添加:清温太保,这样就可以解决大猪的拉稀和腹泻问题。
3. 母猪的拉稀母猪的拉稀与育肥猪的拉稀比较相似,我们在给母猪治疗的时候也可以这样来做。
但是有一些母猪的拉稀,是因为自身比较虚弱,肠道消化能力差导致的。
对于这些母猪,建议我们给它拌料添加:母畜太保+多维太保,这样可以改变母猪体弱多病的问题。
我们只要把母猪的免疫力提高,那么就可以预防母猪的这些拉稀、身体虚弱的情况。
三、猪拉稀用什么药最快1、细菌性腹泻对病猪喂服天蓬硫酸粘菌素、板青颗粒、速补21饮水两天,之后拌料喂食5天。
浅谈常见产房仔猪腹泻的类别
近几年来,产房仔猪腹泻的发生率越来越多,而且发生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这也就给我们的猪场的技术人员和临床兽医工作人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带来很多确定性,同时也造成许多养猪场在产房仔猪已腹泻这个问题上带来很大的损失。
笔者是从事三十年临床兽医工作的执业兽医师,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结累了许多产房腹泻的案倒,今天给大家分享交流学习一下,有不足之处请同行朋友高抬贵手多多批评指教。
一。
营养性和保温不足的腹泻:主要是母乳中的营养过浓或过稀导致的腹泻,常见于哺乳初期和后期,这种腹泻一般不会造成仔猪死亡,只要调整饲料配方或母猪饲喂量,仔猪会自痊。
另外也有仔猪因保温不够引起的腹泻,但只要保温工作做好仔猪腹泻也会自痊。
二。
细菌性腹泻:
1.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的腹泻,又分早发性大肠杆菌和迟发性大肠杆菌。
早发性大肠杆菌毒力很强,主要致出生三天内的仔猪拉黄色稀便,俗称黄痢。
毒素强的如治疗不及时时,往往造成仔猪迅速死亡。
另外,断乳后仔猪水肿病的致病源也是早发性大肠杆菌。
所以它的毒力很强。
迟发性大肠杆菌毒力相对弱,主要发生在仔猪出生十天后拉乳白稀便,也俗称白痢。
基氨糖类、四环素类、沙星类等抗菌药对大肠杆菌都敏感。
2.魏氏梭菌:大部分发病在出生3至5天时拉红带点黄色稀便,而且死亡迅速,毒素强损失大。
治疗重点放在母猪的净化,投药和疫苗防疫。
该病遇到较少。
林可类、氨基糖类合用效果不错。
此病发病较少。
二。
球虫感染:球虫感染腹泻较常见,一般发生在仔猪出生8至10天后,多发生在潮湿的春夏季,拉淡黄色稀便同时带有气泡,有的粪便的带血丝,仔猪一直消瘦死亡率低,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磺胺类有效果,但还是推荐用百球清保健与治疗。
三。
附红细胞体感染:经常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主要与母体的感染程度来进行水平传播。
主要拉黄青色稀便或水便,粪便很粘,体温会升高到40.5至41度,会压窝睡,有些仔猪皮肤上有渗血点。
治疗迅速时死亡率也不高,用三氮咪十穿心莲肌注效果不错。
四。
病毒性感染:
1.伪狂犬病:主要发生出生3天至7夭的仔猪,又拉又吐白色象蛋花样稀便,伴有发热,迅速脱水和神经症状,到后期后肢无力站立至死亡。
毒力越强死亡率越高。
迅速接种伪狂犬疫苗效果错。
母猪做好伪狂犬基础免疫、仔猪出生三天滴鼻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
2.蓝耳病感染:蓝耳病感染一般与黄痢并发,常见仔猪在出生三至七天后拉黄绿色粪便,体温升高,仔猪耳朵、乳头、淋巴结发绀肿大,母猪会同时出现无乳症,有时也会有伴有呼吸困难症状的,这样会加快感染仔猪的死亡,造成猪场损失严重。
做好母猪的基础免疫预防和定期的净化工作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3.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是轮状病毒诱发的腹泻,传染性胃肠孩是冠状病毒诱发的腹泻。
二者都是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主要侵害出生10天前的仔猪,迅速脱水,迅速死亡的特点,病程在7天左右,并有全场母猪、保育猪、育肥猪都有先发热后腹泻的症状。
做好母猪的疫因免疫工作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
4.霉菌中毒性腹泻:霉菌中毒性腹泻是由玉米和麸皮中的呕吐毒素和赤霉醇毒素超标时导致母猪在肝脏积蓄性中毒,表面上母猪没有明显症状,然而母猪通过母乳水平传播给仔猪,造成仔猪发生中毒性肝炎或多器官衰竭和中毒性腹泻,而且后果是不可朔的,会导致大批次仔猪死亡,且发病时间长。
发病季节多在新玉米上市后的几个月,还有在麸皮易变质的闷热潮湿的季节。
发病症状:仔猪在出生3到5天开始腹泻,并有呕吐症状(所以有时怀疑是伪狂),先拉黄色稠粘稀便,后期拉水样蛋清样水便,病程在2至5天整窝死亡。
然而这种病情发生时会与猪场
存在的其它病原体继发或混合感染,这就更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困难和难度。
临床上需解剖、原料检查、检测、原料使用周期等综合因素及手段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来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仔猪中毒性腹泻目前本人还没有找到有效果的药物,但用在母猪的体内解毒的方案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是用黄连解毒、维生C、抗菌肽、葡萄糖等产品。
同时要立即停止使用霉菌毒素超标的原料。
总之,把控好了饲料的原料,才是真正的主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