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3-湘西凤凰古城木构吊脚楼
- 格式:ppt
- 大小:5.21 MB
- 文档页数:17
关于传统建筑对中国现代建筑所具有的借鉴意义的调查报告—以凤凰古镇吊脚楼为例摘要:湘西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因其具有生态的功能性、形式的艺术性及文化的多样性的特征,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从实地考察、资料调研入手,探究凤凰古镇吊脚楼的特性及其形成,期望对中国现代建筑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凤凰吊脚楼建筑特色影响调查报告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ouses on stilts on the two river banks of the ancient city Fenghuang in western Hunan is well worth academic study because of its ecological function, art forms and cultural diversity. Based on field trips and data researches, we explore the reason why houses on stilts have such unique features in order that the result may have a good 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alKey words: Fenghuang County; houses on stilts; Architectural features; influence; survey前言:受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明的建筑和建设中,大量可见的是反映“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筑理念,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大量的建筑布局中,充分考虑当地地质、地理、地貌的特点,城墙不一定是方的,轴线不一定是直线,自由的外在形式下面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浅析湘西凤凰古城民居建筑特点摘要民居建筑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因素,又被称为石头的史书.民居形态多样,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湘西建筑受地理人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
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通过对吊脚楼、马头墙和木构架的解读,探寻传统建筑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关键字马头墙吊脚楼吞口屋木构架凤凰古城正文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全境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5O 公里,土地总面积1745平方公里。
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
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
湘西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布局、立体安排、空间序列、建筑装饰等,虽不是属于狭义艺术范畴的,但在满足一定实用性需求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湘西民族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生活理想、美学追求、艺术情趣、宗教信仰等。
凤凰县城沱江镇是于2001年12月27日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它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镇中解放前修建的民宅约占大半。
据专家统计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就有120栋之多①,其主导建筑年代应为清代至民国时期。
②湘西民居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河岸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另一种是房屋主体以中国传统的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山墙采用具有徽派特征的马头墙风格的建筑形式.一吊脚楼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大山之中,艰难复杂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建筑元素.湘西地区以土家族的吊脚楼为典型。
吊脚楼在建筑学上称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房屋下部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是防潮防兽以策舒适安全,而所谓的“半边楼”则是一种吊脚楼形式,房屋一部分架空,另一部分搁置于坡崖上,有的搁置部分也可以石支垫,小有抬起,高差一至二步。
美丽的凤凰古城作文美丽的凤凰古城作文(9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凤凰古城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凤凰古城作文1在八月五日的晚上十二点多钟,凤凰古城热闹非繁,人山人海。
我和爸爸妈妈拿着照相机来到了凤凰古城。
那里的楼上装满了许多彩色的灯,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粉的,各式各样,什么颜色都有。
我和爸爸妈妈照了几张照片,湖上还有许多只小船,仿佛正在睡觉明天更有力气干活,不过这些小船是早上玩的,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心想:明天不管怎么着,我都要坐上游船,因为湖水很美,我很想知道那水是不是清的?那湖里是否有鱼?湖里是否有小藻?我带着疑问回到了宾馆,明天一定要去探个明白,到宾馆,我就走进了梦想,还做了个梦,在梦里,我看见了许多鱼儿围着我在转。
一大早上,我就和爸爸妈妈来到沱江乘坐上了游船,在江上阿妹为我们唱着歌谣,鱼儿为我做伴,水藻向我招手,清凉的沱江为我趋走了炎热的阳光。
沱江两岸的人们过的是那么的美好,多么美丽的沱江!多么美丽的凤凰古城!美丽的凤凰古城作文2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美景,比如:黄果树瀑布、庐山、丽江古城等许多地方,可凤凰古城才是我心中的美景之王。
凤凰古城的江水不是很平静。
那一阵阵涌起的小浪花,就像一朵朵开放的鲜花,落水时“啪”的一声响了起来。
如果,从高空看江就好像是一条黄色的彩带,然后流入了大海。
到了下午,凤凰古城最平静了。
在平静的江河中,渐渐的一股股白雾从江上升起,把一部分江水盖住了。
后来,小船在白雾中行驶着,白茫茫的雾慢慢地慢慢地盖住了在雾中的小船,此时只剩下小船的黑影在行驶。
到了晚上就最漂亮了。
看那些江河两岸的三层木屋,就像一座宝塔。
两岸的木屋一个个的都连接在了一起。
在木屋的上面其时还挂着彩灯。
彩灯在晚上一亮一亮的五颜六色的,十分美丽。
湖南*凤凰*古城——中国最美的小城基本简介景点简介著名人物手工艺品凤凰美食建筑特点旅游禁忌个人总结——简介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
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
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
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1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
沈从文先生《边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凤凰:“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有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里,安顿下三五千人口……”这就是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
凤凰古城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
回龙阁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如今更加生机勃勃。
——景点简介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
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
建于清光绪28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
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
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
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
一、建筑传说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
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
张天王到了东海龙宫,见到龙王就直说了。
龙王心想:我的殿宇又大又重,量你也搬不动。
于是就答应了。
张天王来到一座吊脚三柱二骑的殿宇前,用手轻轻一提,就把殿宇提起来了。
龙王一见,后悔不该答应。
只好勉强地说:“用后还回来。
”张天王说:“七天就还回来。
”张天王提着殿宇来到土家山寨,叫土家族人仿造了一座三柱二骑(即三根柱落地,两根柱子悬空)湘西吊脚楼房。
七天过去了,龙王就来找张天王还殿宇。
张天王说:“你要,我还你。
”提起殿宇顺手一丢,就把殿宇丢在一条河边,横搁在河的两岸。
“你自己去搬吧!”龙王自知搬不动,只好气冲冲地回龙宫去了。
从此以后,每逢雨水季节,龙王都要发怒涨洪水,让水将河上的殿宇冲掉。
人们也在涨水季节不能从殿宇中过河。
于是人们又在桥下安上斩龙刀,龙再也不敢直闯殿宇楼房了,人们不但有房住了,来去过河也方便了。
二、历史发展土家族在其居住形式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古代,土家祖先使用粗笨的石器,过着十分简单的采集经济和渔猎生活。
他们长期生活在穷山恶水之中,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其典型民居———湘西吊脚楼,既是土家先民长期同大自然斗争的结晶,又是他们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
土家湘西吊脚楼的起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唐宋以前;唐宋至清末;民国时期;建国以后。
唐宋以前这一时期,封建王朝对土家地区基本谈不上管束,土家先民还处于半原始时期。
生产靠刀耕火种,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相当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狩猎状态。
其“住房”是由树枝树叶搭建的“三稳叉”,又名“窝屎棚”,遮风避雨功能很差,如遭遇豺狼虎豹的袭击,只能坐以待毙。
当时,他们与自然抗争的能力还很差,尤以野兽蛇蝎对他们构成的威胁最大。
为了摆脱它们的威胁,土家先民便在深山老林中用树的枝叶和藤条在大树腰上扎结为屋,上可以利用树叶遮风避雨,下可以脱离地面,以躲避野兽侵袭。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凤凰古城游记作文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凤凰古城游记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凤凰古城游记作文1去年暑假里,我们全家去凤凰古城旅游。
那里真美!山清水秀,一排排虽古老但不失高雅的吊脚楼立在凤凰城的“母亲河”——沱江边。
江中间,原本是跳岩的地方搭建了一座小桥,许多游客坐在小桥上用脚泼水,享受水带来的凉爽和舒适。
江上还有一座大桥,名叫虹桥,远远望去,真的像一道绚丽的彩虹。
岸上,还有一些游客穿戴着美丽的苗族服饰,让摄影师拍照……凤凰古城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而且有古老的苗族文化——篝火晚会。
晚会把苗族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苗家第九代巫魔传人表演上刀山下火海;一位脱了衣服的男人拿着火把根据观众的要求火烧面部以下的任何部位;舞蹈《抬新娘》给现场观众展现出苗族结婚风俗……最值得一提的是湘西的三大古谜,就是湘西毒盅、赶尸、辰州符。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赶尸。
古时候,有人在外地意外死亡或战死或被官府处死,丧家会请赶尸匠去外地将尸体赶回。
到时,赶尸匠会施展一些巫术,使尸体能够行走、跳跃。
经过长途跋涉,将尸体赶回丧家,让人感到既神秘又恐惧。
除了风景和当地文化,当地小吃也是非说不可的。
正宗姜糖甜味中保留着生姜的辣味;自酿的糯米酒香味浓郁,还带点甜味;冰甜酒就像冰酒酿,美味绝伦……好吃的东西说也说不完。
这次游凤凰古城,让我领略了凤凰优美的风光,感受了湘西文化的古老与神秘,同时从游览中学到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知识。
这次旅游真开心!凤凰古城游记作文2若为一缕清风,我愿到凤凰古城看看。
随着河流一路向前冲荡,进入长江支流——湘江。
跃出水面的鱼儿,溅起水花,洒向空中,转瞬即逝的美丽定格在我的眼帘。
我穿过现代化的都市,一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街道上车水马龙车,如野兽般的车辆可将我吓得不轻,我一路狼狈的逃到街上,可又被那浓妆艳抹的女子熏的喘不上气……天是灰蒙蒙的,城市也是灰蒙蒙的。
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这颗“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到城内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
北城门下宽宽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斜阳西下,桥边岸畔不少妇人正在用木槌洗衣,啪啪声随着水波荡漾开来。
顽童脱个精光,在水中嬉戏,也有姑娘家把身子浸在浅水处享受流水轻柔的抚摸。
岸边更有不少写生的学生,也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风景。
凤凰古城最有名的是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吊脚楼,但河畔的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沈从文的故居位于古城内中营街的石板小巷深处,共两进两厢,颇像北京的小四合院,整个故居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
经风雨桥,过东城门,路上是行色匆匆挑担的乡民、老屋、挑担的乡民与红伞,形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图画。
就像沈从文早已仙去,凤凰古城并不是一幅完整的水墨丹青画卷,但你还是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一现的魅力。
凤凰古城也适合一两个人在一个小雨的天气在老城中的老街、小巷、河畔慢慢地走,用心去品味那曾有的过去。
凤凰旅游指南凤凰可看的地方不少,人文和自然景观处处皆是;凤凰旧城主要是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但已经被改建得差不多了,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还有些残留,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来的风景,沈从文笔下的白脸汉子和窗户内的女人都已不再。
东门有桥名“虹”,桥下是沱江拐弯的一个深潭,叫“回龙潭”,潭边除了吊脚楼,还有一座颇为精巧别致的“夺翠楼”,遥对着潭对面的万民塔和遐昌阁,据说这里的“龙潭渔火”和“梵阁回涛”是凤凰八景中的两景。
湘西凤凰古城观后感一脚踏进凤凰古城,就像闯进了一幅活着的古画里,那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旧时光,还带着一种莫名的兴奋劲儿。
刚到的时候,我眼睛都看直了。
古城的建筑那叫一个有特色,一排排的吊脚楼就像一群乖巧又奇特的小怪兽趴在沱江边。
这些吊脚楼的脚啊,一半踩在水里,一半踩在岸上,感觉摇摇欲坠的,可人家就是稳稳当当站了不知道多少年。
木头柱子上有些斑驳,就像一位位老者脸上的皱纹,每一道都藏着岁月的故事呢。
我站在那儿就想,这楼里是不是曾经住着一位绝世高手,或者是一位有着很多传奇故事的美丽姑娘。
沿着沱江边的石板路走,那真是一种享受。
脚下的石板路坑坑洼洼的,像是在给我的脚做按摩,每一块石板都被磨得滑溜溜的,估计被无数的脚丫子踩过。
沱江水绿得像一块大翡翠,清澈得能看到水底的水草在扭着小腰跳舞。
偶尔有小船慢悠悠地划过,船桨搅起的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就像水在画画似的。
我忍不住坐上了一艘小船,船家是个皮肤黝黑的大叔,他一边划船一边哼着当地的小曲儿,那调调我也听不懂,但就是觉得特别好听,就像这古城的背景音乐一样。
大叔还跟我唠嗑,说这沱江的水啊,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凤凰人,是古城的母亲河。
我看着江水,心里想着这江水可真不容易,还兼职当镜子呢,因为岸边的吊脚楼和天上的白云都在水里照着影儿呢。
古城里的小巷子就像迷宫一样,曲里拐弯的。
我就像个探险家似的,一头扎进去,然后就晕头转向了。
不过这小巷子里可藏着不少好东西,到处都是特色小店。
有卖银饰的,那些银镯子、银项链在灯光下闪闪发光,看得我眼睛都花了,感觉每一件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还有卖姜糖的小店,刚走到门口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姜香味儿,那糖扯起来就像长长的丝线,我吃了一块,甜辣甜辣的,就像凤凰古城给我的感觉一样,有点甜又有点刺激。
到了晚上,凤凰古城就像换了一副模样,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舞台。
沱江两岸的吊脚楼都亮起了红灯笼,那些灯笼把江水都映得红彤彤的。
酒吧里传出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和白天的宁静完全是两个世界。
湘西凤凰民居风格研究作者:易红杏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4期[摘要]民居是一种普通平凡,但又十分重要的建筑类型,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极富生命活力;民居形态多样,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文章通过对吊脚楼、马头墙和木构架的解读,反映了湘西凤凰古城内的民居建筑风格。
[关键词]凤凰吊脚楼马头墙穿斗式木构架[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45-02凤凰县城沱江镇是于2001年12月27日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10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它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镇中解放前修建的民宅约占大半。
据专家统计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就有120栋之多①,其主导建筑年代应为清代至民国时期。
②凤凰古城内的民居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是沿河岸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二是沿街铺面及各街巷房屋主体以典型的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为主,山墙多采用具有徽派特征的马头墙风格。
一、独特的“半边吊脚楼”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房屋下部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是防潮防兽以策舒适安全,而所谓的“半边楼”则是一种吊脚楼形式,房屋一部分架空,另一部分搁置于坡崖上,有的搁置部分也可以石支垫,小有抬起,高差一至二步。
这样形成半楼半地的特殊形式,又有楼居高敞的特点,又具地居方便的特点。
它的主要目的除防潮之外,更重要在于适应地形,利用坡地空间,这种半干栏形式较之全干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③最迷人的湘西凤凰县的建筑就是这种吊脚楼,由于临沱江而居的苗族和土家族人的居住空间有限,为了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家家户户都想法将房屋向江面伸展,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吊脚楼。
(图1-1)因为将生活层中很重要的一半如火塘、厨房和储藏间安置于夯土面,只将卧室安置于江边架高的木地板上,所以也叫“半边吊脚楼”。
(图1-2)半边吊脚楼的做法是在坡地上向后挖填土并夯实,将房子部分搭建于夯土整平后的平台上,部分以木架撑高悬挑于江面之上。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湘西土家族吊脚楼是我国南方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之一,它受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上它自身缺少创新和有效的人为传承,民族文化正走向文化衰减的恶性循环,对其抢救保护、开发利用和研究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结合张家界土家风情园保护案例,探讨对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
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概况1.湘西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湘西吊脚楼的成因应该从人的基本实践活动说起。
然而建筑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它与当地的文化是放不开的。
其形成是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建筑与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生态环境对土家族吊脚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水源、土地,地势和资源都是其主要因素。
湘西地区山峦重叠,河流众多,又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带,雨水充足,空气湿度大,冬暖夏热。
此外山中常有野兽毒蛇出没,因此以木构架的吊脚楼不仅进退灵活,适宜高低错落的地理环境,而且适宜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建筑诞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土家人在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中,有效地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融合得十分自然和谐调,透映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
起伏错落的木构吊脚楼群,流动的河水,丰富的山林资源,不仅形成鸟语花香、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理想“生态环境”,而且建立了人与天、地的和谐性,保证了土家人生产生活的需要,如山泉汇流的河水,有利健康,同时促进水运交通商贸的发展和生活灌溉用水的力便;两岸河堤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茂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温湿度。
在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力一面,注重与视觉艺术有密切关系的景观质量,同时重视与居住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环境质量。
历史文化:在原始社会,古代巴人的居住方式是是穴居和巢居,而随着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居住方式逐渐演变成干栏式建筑。
传统民居吊脚楼作者:张晓鹏易亚运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1期摘要: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建筑艺术集中体现在丰富多样的传统民居当中,作为一种独特民居形式的吊脚楼,是民间美术建筑中的代表,也是民间文化的有形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的民间美术特征,它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从民间美术的角度来考查研究民间建筑吊脚楼的特征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吊脚楼;特征吊脚楼在我国的华南和西南地区最为常见,尤其是湘西、鄂西、四川、重庆等地区,我们经常在古镇里能见到吊脚楼的影子,如凤凰古镇、贵郎德上寨古镇、龚滩古镇、中山古镇、忠县石宝寨古镇等。
以民间美术的角度重新来认识传统民居吊脚楼,对于延续传统建筑文脉,保护民族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民间美术”,具体而言,是伟大的劳动人民采用当地的常用材料、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创作,并一代代传承和发展下来的艺术形态。
它表达的是人们质朴的审美观念。
因此,民间美术具有原发性、集体性、传承性、区域性和工艺性的基本特征。
民间美术的特征正反映在传统民居吊脚楼上。
一、原发性特征吊脚楼保留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实用性的造型和材料的选择上。
首先它是在巢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特点是善于适应地形,利用地形,占用较少的地面而能有较大的使用空间。
在炎热多雨潮湿的山区,它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
充分体现了吊脚楼的“好用”。
吊脚楼的建造材料主要是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要材料,通常用杉木作为其屋架构件,室内铺设竹木楼板,墙壁用竹编夹壁墙,双面或单面抹灰,也有的用竹编墉或木板墙。
捆绑材料一般用竹蔑条、铅丝或棕绳。
体现了吊脚楼的“省料”与“就地取材”的特点。
“好用”“省料”“就地取材”便高度概括了吊脚楼的原发性特征。
二、集体性特征吊角楼这种建筑形式凝聚了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的创作成果。
凤凰古城景点介绍及建筑特点凤凰古城是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古镇,位于湘鄂赣交界处的凤凰山上,素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称誉。
凤凰古城建于明代,历史悠久,保存着丰富的古文化和建筑特色。
这里有石板街、明清古楼、民居、碑碣等丰富的古建筑,以及凤凰河、沱江等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凤凰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且典型,主要包括明清两代的古建筑。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明清两代的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古建筑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吊脚楼以悬空支撑的方式建造,主体建筑搭建在木柱上,使得整个建筑能够有效地躲避水患,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通风、方便作业的空间。
在凤凰古城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这样的吊脚楼,构成了古城独特的风貌。
另外,凤凰古城还有许多明清时期的民居,这些民居大多是木质结构,色彩斑斓,风格独特。
每一幢民居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木雕、石雕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中,砖雕是凤凰古城的一个独特特色,凤凰古城的许多建筑上都镶嵌着精美的砖雕,如龙凤、吉祥纹等,给人一种古朴、瑰丽的感觉。
此外,凤凰古城还保存着大量的碑碣,这些碑碣大多立于古街古巷之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些碑碣记录了凤凰古城的历史沿革,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采,也是对古城文化底蕴的一种见证。
除了建筑物,凤凰古城的自然景观也同样迷人。
凤凰古城位于凤凰山之上,周围环水,有凤凰河和沱江两条江河穿城而过。
河水清澈见底,沿岸长满了芦苇和水草,与古城建筑交相辉映,美得令人心醉神往。
此外,周围还有许多小山丘,山上树木葱茏,花草繁盛,是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说到凤凰古城的景点,就不能不提到石板街。
凤凰古城的石板街修建于明清时期,是古城的主要街道,也是游客最喜欢的地方之一、石板街全长近一公里,宽约3米,两旁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宅院和店铺,这些建筑不仅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还保留了古代街巷的民风民俗。
此外,凤凰古城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天空之境、皇官居等。
湖南苗族“吊脚楼”是什么样的?“吊脚楼”简介>湘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传统民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朴素的地方文化特色,这里的传统民居不拘一格,最能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湘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是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和生存空间的必然结果。
同时由于深受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及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湘西传统民居在城镇的布局上不求方正规矩,而是依山就势、灵活变化,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其中尤以苗族土家族吊脚楼独领风骚。
“吊脚楼”是湘西民居最典型也是最独特的建筑型式,一般建于山坡或河岸边,主要因为这些地方平地不多,为了扩充屋场,扩大使用面积而为之,竟产生了一番意外的审美效果,山间、水边随处可见,它是苗族、土家族居所的代表建筑,这其中要以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最为典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间,在河岸外悬挑建屋,下用大木构架支撑而形成吊脚,有些下面还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极具地域特色。
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大都为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
上层宽大,下层依地形变化,占地并不一定呈规则形状。
上层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
下层不作正式房间,由于湘西地区属山地地形,地表潮湿,且常有各种爬行毒物侵入居室,架空的底层既可通风防潮、避暑防寒,又可保证居室生活的安全。
吊脚楼无论是在结构、装饰还是布局上,都能不同程度地适应土家人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等。
土家人正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巧妙利用自然空间进行布局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家先民便在“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造了吊脚楼的建筑类型。
湖南传统建筑——湖南湘南传统民居的建筑景观特点湘南位于湖南南部地区,主要包括永州、郴州地区以及邵阳益阳部分地区,此处主要是汉族及少数瑶族和苗族的聚集地,其传统民居相对较多,保存的也相对完整。
湘南的民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位魅力清秀的少女,一直保存着它的神秘面纱。
中国地方民居-湘西凤凰吊脚楼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与预算》
【年(卷),期】2011()5
【摘要】湘西风凰古城的吊脚楼起源于唐宋时期,为土家族人的建筑住房。
随着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建筑在日月轮回中不断翻新更替,目前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多是保留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
沱江边的吊脚楼群系凤凰古城定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重要建筑景观。
沱江傍古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
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在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与感的美。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凤凰古城;吊脚楼;湘西;民居;中国;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名城;唐宋时期【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探究中国木构民居中建构思想的运用--以湘西吊脚楼为例 [J], 张雪
2.湘西的风土民居——吊脚楼 [J], 于薇;解本娟
3.湘西吊脚楼民居建筑形态探微 [J], 何津
4.乡村复兴下大湘西地区传统民居吊脚楼的保护与更新认知 [J], 杨福翠;姜德心;王兆涵;向俊米;谢文海
5.依顺自然诗意栖居——从吊脚楼看湘西民居的美学诉求 [J], 陈素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