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距离挑战-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5.50 KB
- 文档页数:29
第2讲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和向“距离”挑战一、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①法国工程师巴本,1690年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纽可门蒸汽机。
③1769~1782年,英国工人瓦特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使用率。
(3)影响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②这是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③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第一辆蒸汽机车。
④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图解识记“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和影响2.“科”“技”结合的典范(1)成就(2)意义:由于电力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问题思考材料图一法拉第(1791~ 图二19世纪巴黎1867)和电磁感应的电力铁路实验装置模型思考(1)图一的人物及其贡献对电气革命的出现做出了怎样的贡献?(2)以图二为例,谈一谈电气技术的应用对人们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电车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二、向“距离”挑战1.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②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推动了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①陆上交通: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3-7-2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一、选择题1. (2011·晋中二模)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解析】解题时注意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
【答案】B2.(2011·临沂)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
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均在诺瓦利斯之后,故首先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显然A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A3.(2011·临沂)“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A.研制彩色电视B.发明电灯C.研制内燃机D.改良蒸汽机【解析】瓦特发明了改良型蒸汽机,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答案】D4.(2011·福州)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
“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A.原子能工业的兴起B.遗传工程的发展C.因特网的发展D.航天事业的发展【解析】因特网的发展极大增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
【答案】C5.(2011·临沂)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
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 ()A.传播信息的功能B.学习、办公的功能C.娱乐的功能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鼠标一点廉价美”反映了因特网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
3-7-2人类文明的引擎和向“距离”挑战一、选择题1. (2011·晋中二模)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解析】解题时注意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
【答案】 B2.(2011·临沂)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
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均在诺瓦利斯之后,故首先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显然A项更符合题意。
【答案】A3.(2011·临沂)“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A.研制彩色电视B.发明电灯C.研制内燃机D.改良蒸汽机【解析】瓦特发明了改良型蒸汽机,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答案】 D4.(2011·福州)当今世界不分国家、不分地区,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公民。
“地球村”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最重要条件是() A.原子能工业的兴起B.遗传工程的发展C.因特网的发展D.航天事业的发展【解析】因特网的发展极大增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
【答案】 C5.(2011·临沂)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
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 ()A.传播信息的功能B.学习、办公的功能C.娱乐的功能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鼠标一点廉价美”反映了因特网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
第2讲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和向“距离”挑战考点内容要求层级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b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b电气技术、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b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 c 向“距离”挑战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b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c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 c汽车、飞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的发明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c一、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万能的原动机”(1)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过程①法国工程师巴本,1690年发明带有活塞的实验型汽缸。
②1705年,纽可门等人合作制造出纽可门蒸汽机。
③1769~1782年,英国工人瓦特对蒸汽机汽缸进行两次改造并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和使用率。
(3)影响①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②这是人类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工厂的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③有力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1803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一艘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成第一辆蒸汽机车。
④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英国人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车床,使刀具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化。
19世纪初,一个以机器制造机器的新工业部门——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
图解识记“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和影响2.“科”“技”结合的典范(1)成就人物时间成就意义电的发明和使用法拉第(英) 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雅可比(俄) 1838年制成第一台实用电动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西门子(德) 1866年制成发电机格拉姆(比) 1870年制成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爱迪生(美) 1882年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德)19世纪80年代前期各自独立地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对交通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汽车、飞机出现)(2)石油化学工业产生狄塞尔(德) 1887年发明了柴油机(2)意义:由于电力的广泛运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成才之路】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7-4 向“距离”挑战强化作业人民版必修3基础巩固1.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着人类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的是( )A.改良蒸汽机B.内燃机C.远洋轮船D.汽车、飞机【答案】 D【解析】要看清楚时间及涉及内容,特别是空中交通工具飞机是20世纪初(1903年)才出现的。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通信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
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信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世界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答案】 B【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无线通信技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3.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
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答案】 B【解析】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它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4.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
像“喜欢”叫做“稀饭”、“哥哥”简称“GG”、“我”叫做“偶”。
下面对此有关的评价错误的是( )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B.网络语言别具特色C.材料体现了对网络持完全否定态度D.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使用需谨慎”的原则【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对网络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评价,C项不正确,故符合题意;从“喜欢”叫做“稀饭”、“哥哥”简称“GG”、“我”叫做“偶”等语言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确别具特色,这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A、B两项的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但这种语言只能在网络中流行,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以被接受,所以对此的使用需持谨慎的态度,D项评价正确,也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