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雪联句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91 KB
- 文档页数:2
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人一同聚集在屋内。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趁、乘。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3、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二、一词多义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名词,天)期日中(名词,太阳)三、特殊句式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2、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
(省略句)3、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宾语前置,是“白雪纷纷所似何”的倒装。
)四、问答题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温馨、欢快、轻松,其乐融融的场景。
七年级语文咏雪原文及翻译带拼音《咏雪》文言文篇一原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咏雪》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跟一个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字词解释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
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
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10首咏雪的诗句及赏析以下是10首咏雪的诗句及赏析:1、“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描绘了壮美的雪景,表现了诗人豪迈、慷慨的情感。
同时,也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以梨花喻雪,表现了雪花的洁白和美丽。
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向往。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唐·白居易《夜雪》)这句诗描绘了雪珠散落珠帘、渗透罗幕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深夜独处、思念亲人的情感。
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关注。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句诗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白雪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慨。
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荏苒的感慨。
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句诗描绘了风雪夜归人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
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感慨。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描绘了冰塞川、雪满山的壮美景色,表现了诗人豪迈、豁达的情感。
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晋·谢道蕴《咏雪联句》)这句诗描绘了黄云、白日、北风、大雪等元素组成的画面,表现了诗人豪迈、慷慨的情感。
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
8、“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这句诗以撒盐空中比喻白雪纷飞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关注。
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荏苒的怀念。
9、“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
《咏雪 / 咏雪联句》文言文鉴赏及译文《咏雪/ 咏雪联句》是由刘义庆所创作的,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咏雪/ 咏雪联句》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咏雪 / 咏雪联句》南北朝: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 咏雪联句》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 / 咏雪联句》注释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
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咏雪 / 咏雪联句》赏析一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并因此而流传千古,成为一段佳话。
白雪皑皑覆天地,纷纷扬扬舞晴空。
银装素裹山川秀,玉树琼花映日红。
寒风凛冽冰封地,皎洁月光照长空。
梅花傲雪迎春开,雪景如诗画图中。
译文及赏析:《咏雪》这首诗以冬季的雪景为主题,描绘了一幅雪后山川的美丽画卷。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白雪皑皑覆天地,纷纷扬扬舞晴空。
(翻译:洁白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天地,纷纷扬扬地飘舞在晴朗的天空。
)赏析:首句以“白雪皑皑”形容雪的洁白无瑕,覆盖了整个世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氛围。
次句“纷纷扬扬舞晴空”则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在晴朗天空中的飘舞,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银装素裹山川秀,玉树琼花映日红。
(翻译:山川被银白色的雪花覆盖,显得更加秀丽;玉树和琼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
)赏析:第二句“银装素裹山川秀”通过“银装素裹”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雪后山川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句“玉树琼花映日红”则通过“玉树琼花”和“映日红”描绘了雪中的树木和花朵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寒风凛冽冰封地,皎洁月光照长空。
(翻译:寒冷的北风凛冽,大地被冰雪覆盖;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广阔的天空。
)赏析:第四句“寒风凛冽冰封地”通过“寒风凛冽”和“冰封地”传达了冬季的严寒和雪后的寂静。
第五句“皎洁月光照长空”则描绘了夜晚雪景的宁静,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天空。
梅花傲雪迎春开,雪景如诗画图中。
(翻译:梅花在雪中傲然开放,迎接春天的到来;雪后的景象如同诗画中的美景。
)赏析:最后两句“梅花傲雪迎春开”以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雪中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而“雪景如诗画图中”则将雪后的美景比作诗画,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郑板桥咏雪的诗句解释郑板桥咏雪的诗句解释《咏雪》是清代诗人郑板桥所写一篇古诗。
本诗是使用数字文学来表达脍炙人口诗歌,描写极为清楚简单,通俗易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郑板桥咏雪诗句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咏雪郑板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诗文释义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创作背景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
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赏析这首诗歌主要表达意思是雪花多、白和美。
诗句之中一三五等,这些数字都是一个虚数,并不是真只有那么几片雪花,郑板桥使用数字,主要是通过这样方式来告诉人们,雪景美妙以及美好,在人们眼前展现一幅大雪纷飞美好景象。
在郑板桥使用数字作出《咏雪》这样朗朗上口数字诗之后,这种简洁表达方式也渐渐被人们所喜爱,在郑板桥之后也有着很多人模仿着郑板桥这首《咏雪》来作诗,如在后来比较出名由乾隆皇帝所作《咏雨》还有不知道是谁做作《数星星》,以及后来《咏书》《咏林》等。
可以说是郑板桥开创了数字诗鼻祖,不过虽然在后来有很多人模仿郑板桥咏雪诗,但是在数字诗上成就,却没有一个人达到郑板桥高度。
因此那些所作诗歌流传程度,更是不及郑板桥咏雪。
作者简介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咏雪》谢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王献之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谢安问:“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王献之回答说:“就像是空中撒盐,勉强可以相比。
”谢安又问:“那还不如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
”赏析:《咏雪》是一篇简短而意境优美的文言文,出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谢安。
此文通过对话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生动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在这段对话中,谢安以“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一问句开篇,巧妙地引出了对雪的描绘。
王献之的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用比喻的手法,将雪的洁白与空中飘洒的盐粒相类比,形象地表现了雪的轻盈与洁白。
然而,谢安对此并不满意,他认为这样的比喻还不够贴切,于是提出了“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补充。
“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将雪的飘舞与柳絮随风飘扬的景象相结合,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
柳絮在风中轻盈地舞动,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宁静、柔和的感觉。
谢安的这一比喻,既突出了雪的轻盈,又体现了雪的柔美,使人对雪的欣赏更加深刻。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同时,这篇文章也体现了东晋文人清逸、高洁的品格。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咏雪》一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比喻生动: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等,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雪的美丽。
2. 意境深远: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使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3. 语言简练: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咏雪》一文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言文。
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展现了东晋文人清逸、高洁的品格。
这篇文章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
《咏雪》青冥覆宇,素裹银装。
风掣玉屑,舞姿翩跹。
冷月孤照,冰花似锦。
凭栏望雪,情思悠悠。
注释:青冥:指天空,青色深邃。
覆宇:覆盖宇宙。
素裹:覆盖一层白色。
银装:如银一般的光泽。
风掣:风卷起。
玉屑:如玉的细末,形容雪花。
舞姿:舞动的姿态。
翩跹:轻盈飘逸的样子。
冷月:寒冷的月亮。
孤照:孤独地照耀。
冰花:指雪花。
似锦:如同锦绣一般美丽。
凭栏:靠着栏杆。
望雪:观赏雪景。
情思:情感思绪。
悠悠:深远的样子。
《咏雪》天空如青色深渊般覆盖宇宙,大地被一层白色的雪花覆盖,如银装素裹。
风吹起,卷起如玉的细末,雪花舞动,姿态轻盈飘逸。
寒冷的月光孤独地照耀,冰花般的雪花如同锦绣般美丽。
我倚靠在栏杆上,凝望着雪景,情感思绪深远。
在这篇《咏雪》中,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人生感慨的沉思。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雪的美丽和寒冷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青冥覆宇,素裹银装。
天空如青冥之深,覆盖了整个宇宙。
大地被洁白的雪花所覆盖,如同银装素裹,一片洁白无瑕。
风掣玉屑,舞姿翩跹。
风吹过,卷起如玉的细末,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轻盈飘逸,宛如仙子。
冷月孤照,冰花似锦。
寒冷的月光孤独地照耀着大地,冰花般的雪花如锦绣般美丽,让人心生赞叹。
凭栏望雪,情思悠悠。
我倚靠在栏杆上,凝望着雪景,心中涌起无尽的情感思绪,深远而悠长。
整首诗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雪景图,同时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令人陶醉其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咏雪》译文:忽然间,就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树万树都仿佛开满了梨花。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湿润的罗帐,狐皮裘衣也不再能温暖,锦缎被子也显得单薄。
将军的角弓因为寒冷而无法拉弓,都护的铁甲冷得难以穿上。
浩瀚的沙漠边,百丈厚的冰层横亘,愁云惨淡,万里长空凝结成一片。
中军设宴款待归来的客人,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响,欢声笑语。
傍晚时分,大雪从辕门纷纷落下,狂风卷起红旗,却因寒冷而冻结,无法翻动。
轮台东门,我送你离去,离去时雪漫天山路。
山回路转,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马蹄踏出的痕迹。
此诗通过对大雪纷飞的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中情景交融,以雪喻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
以下是逐句的详细翻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突然之间,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棵树上都好像开满了梨花。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散进入珍珠般的帘幕,湿润了罗帐,狐狸皮做的裘衣也不再能保暖,锦缎被子显得单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的角弓因为太冷而无法拉开,都护的铁甲冷得难以穿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浩瀚的沙漠边,百丈厚的冰层横亘,愁云密布,万里长空凝结成一片。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中军设宴款待归来的客人,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响。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时分,大雪从辕门纷纷落下,狂风卷起红旗,却因寒冷而冻结,无法翻动。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轮台东门,我送你离去,离去时雪漫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回路转,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马蹄踏出的痕迹。
文言文《咏雪》的翻译讲解《咏雪》描写的是东晋谢安一家人赏雪的欢乐对话情景。
里面用词用句很简短,但是非常形象生动。
不但把飘飘洒洒的雪景形象地在对话中显示出来,而且也把谈话者的才智及品性进行显示,是一篇饶有生趣的生活画面,更是一幅品味高格的文人气象图。
《咏雪》的翻译如下:一天,谢太傅(就是谢安)叫家人一起谈论诗文写作。
突然天空下起纷纷扬扬的大雪,看着这些白色的雪景,谢太傅很高兴,很有兴致。
他问他的家人,主要是他的子女儿媳,这些雪看起来像什么?他的哥哥的大儿子胡儿回答说:这些雪就像在把盐洒在空中一样。
他的哥哥的女儿却说:“这些雪花像是柳絮在风中飘荡一样。
”谢太傅听后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个用柳絮比拟的女人就是谢太傅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本文用词简洁形象,只要表现在:内集:家庭成员相聚一起。
儿女:子孙儿女。
论文义:说文讲今。
俄而:不一会儿。
骤:下得紧而快。
欣然:开心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东西。
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未若:比不上。
因:凭借。
即:就是。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
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
2.凝阶:凝结于台阶。
3.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
4.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5.零泪:落泪。
白话译文微微的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她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而台阶上凝积着如花美丽。
我无法看到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发白,但那只是空荡的树枝而已。
伤心泪下,此情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而,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也因动乱而寄情山水风光,此诗即是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而作。
且此诗名为咏雪,实为伤怀,诗人此时因盼春春不至而感伤,亦是由诗人此前受多方排挤、自身机遇难逢而致。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这首诗以咏雪为题,实际上是观雪感怀。
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墨客对雪景多有咏叹,其中以《咏雪》最为著名。
此诗由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以其豪放洒脱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山川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对《咏雪》一诗进行文言文翻译,并探讨其文学常识。
《咏雪》原文如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译文:北风卷起地上的白雪,草叶被折断;胡地八月的天气,雪花纷飞。
忽然间,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梨花竞相开放。
文学常识:1. 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被誉为“诗史”。
2. 诗歌主题:本诗以咏雪为主题,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同时,诗人借雪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遭遇。
3. 诗歌结构:本诗共两联,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
首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为起,描绘了雪景的壮丽;颔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承,通过梨花开放的景象,突出了雪后山川的生机;颈联“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为转,以细节描写展现了雪后寒冷的气氛;尾联“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为合,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4. 诗歌语言:杜甫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本诗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北风之猛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形象。
5. 诗歌影响:杜甫的《咏雪》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咏雪诗中的佳作。
后世诗人多有模仿,如宋代诗人陆游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总之,《咏雪》一诗以其豪放洒脱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山川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翻译和文学常识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杜甫的诗歌艺术,还能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白居易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瑞雪兆丰年,瑞气盈乾坤。
天地一片白,江山尽染银。
雪似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带雨,犹抱琵琶半遮面。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雪舞风旋,如梦如幻。
白雪皑皑,瑞气盈门。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江山如画,雪中藏景。
瑞雪纷飞,天地皆白。
柳絮飘飞,如烟似雾。
银装素裹,瑞雪飘飘。
松柏傲雪,挺拔苍翠。
雪压青松,青松挺立。
雪舞风旋,如梦如幻。
瑞雪兆丰年,瑞气盈乾坤。
飞雪连天,白茫茫一片。
天地间,银装素裹。
江山如画,雪中藏景。
瑞雪纷飞,瑞气盈门。
松柏青青,雪压不倒。
瑞雪兆丰年,瑞气盈乾坤。
雪舞风旋,如梦如幻。
白雪皑皑,瑞气盈门。
翻译及讲解:《咏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描写雪景的诗歌。
诗中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雪的美丽和它所蕴含的吉祥寓意。
首联“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用“银装素裹”形容雪覆盖的景象,而“玉树琼枝”则比喻雪中的树木和枝条,如同玉石一般洁白无瑕。
“纷纷扬扬,漫天飞舞。
”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给人以轻盈飘逸之感。
“瑞雪兆丰年,瑞气盈乾坤。
”表达了雪的吉祥寓意,认为瑞雪预示着丰收和好运。
“天地一片白,江山尽染银。
”再次强调了雪的覆盖范围之广,使得整个天地和江山都变成了银白色。
“雪似梨花,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雪比作梨花,形容雪的洁白和美丽,如同梨花盛开一般。
“梨花带雨,犹抱琵琶半遮面。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梨花拟人化,表现出梨花在雨中的娇美和哀愁。
“雪舞风旋,如梦如幻。
”描绘了雪花在风中旋转飞舞的景象,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松柏傲雪,挺拔苍翠。
雪压青松,青松挺立。
”通过对比雪压青松的坚韧,突显了松柏的坚强不屈。
“飞雪连天,白茫茫一片。
天地间,银装素裹。
”再次强调雪的覆盖范围,使得天地间一片银白。
“江山如画,雪中藏景。
瑞雪纷飞,瑞气盈门。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雪后景色的赞美,认为雪后的江山如画,充满了吉祥之气。
关于雪的诗句——《咏雪联句》《咏雪联句》原文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咏雪联句》赏析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
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
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
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
)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
”(《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
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
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犹似梅花带雪飞。
翻译:
这首诗以雪花为主题,描绘了雪花的美丽景象,并借雪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首先,诗人用“白雪纷纷何所似”开篇,表达了对纷纷扬扬的雪花的赞叹。
这里的“何所似”意味着雪花像什么,诗人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通过比喻来引发读者的想象。
接着,“撒盐空中差可拟”一句,诗人将雪花比喻为撒在空中的盐,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雪花在空中飘舞的情景。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比喻,紧接着“未若柳絮因风起”,他进一步将雪花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柳絮轻柔,随风起舞,与雪花的飘逸相得益彰。
最后,“犹似梅花带雪飞”一句,诗人将雪花与梅花相提并论,梅花在雪中更显清雅,而雪花在风中飞舞,仿佛带着梅花的香气,增添了雪花的韵味。
整首诗通过对雪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以下是全文的详细翻译:
雪花纷纷扬扬,像是怎样的景象呢?它们像是在空中撒下的盐,那散落的盐粒,飘散在空中,仿佛是雪花的影子。
但这还不够,雪花更像是随风飘舞的柳絮,那柳絮轻盈,随风而动,与雪花的飘洒相映成趣。
而雪花,又仿佛是带着雪的梅花在空中飞舞,梅花在雪中绽放,清雅宜人,而雪花在风中飞舞,如同梅花般,带着雪的香气,更加迷人。
这首诗通过对雪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慢舞轻飞随意意。
【翻译】这首诗以咏雪为主题,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及解析:1.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雪花,究竟像什么?大概就像空中撒盐一般。
解析:诗人以“撒盐”来形容雪花的轻盈和洁白,形象生动。
同时,“何所似”表达了对雪花形态的赞叹,而“差可拟”则是对雪花形态的概括。
2. 未若柳絮因风起,慢舞轻飞随意意。
翻译:不如那柳絮随风飘起,轻盈地舞动,随意地飞舞。
解析:诗人将雪花与柳絮进行比较,柳絮随风飘舞的形态更加优美,更富有诗意。
这里的“慢舞轻飞”描绘了柳絮随风舞动的姿态,而“随意意”则表达了柳絮无拘无束的自由。
【练习笔记】1.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美感。
例如,在翻译“撒盐空中差可拟”时,可以采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与撒盐相比较,以突出雪花的轻盈。
2.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词语的选用。
例如,“纷纷”一词,可以翻译为“flurry”或“drifting”,以表现出雪花的纷飞之态。
3.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对诗句结构的理解。
例如,“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是一个对比句,通过对柳絮的描绘,来衬托雪花的美丽。
4.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对诗句情感的把握。
例如,“慢舞轻飞随意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翻译时应体现出这种赞美。
5.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对诗句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例如,原诗的韵律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在翻译时也要尽量保持这种韵律。
通过这次翻译练习,我对文言文的翻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人的文学佳作。
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卷起地上的白雪,将白草吹得折断,胡地的天空在八月就飘起了雪花。
忽然间像是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不再温暖,锦被也显得单薄。
将军的角弓因寒冷无法拉弓,都护的铁甲冷得难以穿上。
广阔的沙漠结成了百丈厚的冰,愁云阴沉,万里天空都凝结了。
中军设宴款待归来的客人,胡琴、琵琶和羌笛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傍晚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辕门前,狂风扯动红旗,却因冰雪而冻结,无法翻动。
轮台东门送你离去,离去之时,天山路上的雪花纷纷扬扬。
山路蜿蜒曲折,再也看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痕迹。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对北风卷雪、胡地飞雪、春风梨花、雪花散落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的严寒和壮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的开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极富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边塞的寒冷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突如其来的春风比作梨花的盛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边塞冬日里突如其来的温暖。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写出了寒冷中人的感受,即便是狐裘和锦衾也无法抵挡严寒。
这里的“湿罗幕”和“锦衾薄”不仅描绘了寒冷,也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以广阔的视角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寒冷,瀚海和愁云的描绘,更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氛围。
诗的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以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雪地上马蹄的痕迹,既是友人离去的痕迹,也是诗人心中留恋的印记。
咏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意思《咏雪》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的意思是: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注释:- “俄而”:不久,一会儿。
这个词简洁地表示了时间的短暂过渡,体现了文言文用词的精炼性。
- “雪骤”:雪下得急、大。
“骤”字生动地描绘出雪的动态,让读者能够想象到雪越下越大、越来越密的场景。
- “公”:在文中指谢太傅(谢安)。
- “欣然”:高兴的样子。
这个词展现了谢太傅在看到雪下大后的一种愉悦心境,为下文的咏雪之问做了情绪铺垫。
赏析:这简短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个生动的场景。
首先是环境描写,雪由初下到下得很急,营造出一种清冷又灵动的氛围。
谢太傅“欣然”发问,则体现出魏晋文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诗意情怀。
他的这一问,引出了后文兄子和兄女精彩的比喻回答,不仅展现了家庭氛围的融洽和谐,也反映出当时文人阶层注重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社会风气。
作者介绍:刘义庆(403 - 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义庆著有《世说新语》,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运用片段:例子1我和朋友在公园里赏雪。
刚开始雪还星星点点地飘着,就像老天洒下的盐末儿,没一会儿“俄而雪骤”,大片大片的雪花如同白色的蝴蝶在空中狂舞。
我兴奋地跳起来,脑海里突然就浮现出《咏雪》里的场景,我学着谢太傅“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朋友笑着说:“像棉花糖呗,又大又软。
”我撇撇嘴反驳道:“你这也太俗了,哪有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有诗意。
”朋友不服气地哼了一声:“那你说像什么?”我想了想,眼睛一亮说:“像白色的羽毛,从天上轻轻地飘落,你看这漫天的雪,不正像羽毛在飞舞吗?这可比棉花糖高雅多了吧。
”朋友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们就在这纷纷白雪中继续争论着这雪到底像什么。
古诗咏雪联句翻译赏析
【前言】《咏雪联句》是一首七言诗,由谢安、谢朗、谢道韫三人一人一句组成。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原文】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赏析】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
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
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
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
“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
)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
”(《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
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
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据《晋书》本传,谢道韫的联句不仅得到她叔父的称赏,而且还受到在场嘉宾的一致赞许。
这次联句,遂传为一时佳话,谢道韫从此也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
后来南朝梁刘孝绰写过一首《对雪诗》,其中有“桂华殊皎皎,柳絮亦霏霏。
讵比咸池曲,飘飖千里飞”。
也许是受到谢道韫的启发。
须要说明的是,谢道韫的出色联句。
并不是一时之功,刹那灵感,而是有她平时深厚的文学修养作基础的。
《世说新语·言语》篇引《妇人集》称她“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
可惜绝大部分没有保存到今天。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