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警务平台建设方案4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43
智慧警务综合平台总体方案设计目录第一章前言 (3)1.5建设目标 (3)1.3建设原则 (5)1.4建设意义 (5)第二章体系架构 (6)2.1总体架构 (6)2.2数据分析 (8)2.2.1 服务器性能分析 (8)2.2.2 存储容量配置分析 (8)2.3系统软硬件配置 (9)2.4信息标准 (9)2.4.1 业务标准 (9)2.4.2 数据标准 (10)2.4.3 技术标准 (10)第一章前言1.5 建设目标警务综合平台坚持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活动为方向,以“立足全局、突出重点、面向实战、应用优先”为原则,以“八大信息资源库整合”为基础,以整合业务处理流程为切入点,以“情报信息体系”建设为龙头,以“综合信息库和社会资源库”建设为核心,重点完成综合业务应用和高端应用两大部分内容,通过上述建设提高公安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基本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跨部门协同作战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
《警务综合平台》主要是在充分保护原有投资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一个新系统,突破信息应用的障碍和边界,创造“信息贯通”、“业务关联”、“随需而变”的技术应用环境,实现公安业务系统整合为目的,以公安业务协同办理为方式,最终实现公安业务信息最大化共享的目标。
《警务综合平台》整合了公安机关已建、在建和待建的信息系统。
项目建设目标如下:1.平台整合●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ETL系统,完成了对散布在各业务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数据仓库●统一门户平台提供了对公安已建,正在建设,待建业务系统系统级和页面级的整合,实现了公安业务信息汇总和统计,各类业务信息发布和个性化门户功能2.整合应用在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基础上,提供各类整合应用,实现公安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
具体实现如下功能:●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包括:➢查踪布控体系智能搜索系统,网上布控系统➢自动化报警体系比对报警系统,报警台➢情报研判分析体系领导辅助决策系统,情报研判分析系统,信息指导系统3.支撑平台●ETL系统●系统管理平台1.3 建设原则警务综合平台整合了公安机关已建、在建和待建的信息系统。
智慧警务综合平台总体方案设计目录第一章前言 (3)1.5建设目标 (3)1.3建设原则 (5)1.4建设意义 (5)第二章体系架构 (6)2.1总体架构 (6)2.2数据分析 (8)2.2.1 服务器性能分析 (8)2.2.2 存储容量配置分析 (8)2.3系统软硬件配置 (9)2.4信息标准 (9)2.4.1 业务标准 (9)2.4.2 数据标准 (10)2.4.3 技术标准 (10)第一章前言1.5 建设目标警务综合平台坚持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活动为方向,以“立足全局、突出重点、面向实战、应用优先”为原则,以“八大信息资源库整合”为基础,以整合业务处理流程为切入点,以“情报信息体系”建设为龙头,以“综合信息库和社会资源库”建设为核心,重点完成综合业务应用和高端应用两大部分内容,通过上述建设提高公安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基本形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跨部门协同作战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
《警务综合平台》主要是在充分保护原有投资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一个新系统,突破信息应用的障碍和边界,创造“信息贯通”、“业务关联”、“随需而变”的技术应用环境,实现公安业务系统整合为目的,以公安业务协同办理为方式,最终实现公安业务信息最大化共享的目标。
《警务综合平台》整合了公安机关已建、在建和待建的信息系统。
项目建设目标如下:1.平台整合●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ETL系统,完成了对散布在各业务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数据仓库●统一门户平台提供了对公安已建,正在建设,待建业务系统系统级和页面级的整合,实现了公安业务信息汇总和统计,各类业务信息发布和个性化门户功能2.整合应用在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基础上,提供各类整合应用,实现公安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
具体实现如下功能:●公安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包括:➢查踪布控体系智能搜索系统,网上布控系统➢自动化报警体系比对报警系统,报警台➢情报研判分析体系领导辅助决策系统,情报研判分析系统,信息指导系统3.支撑平台●ETL系统●系统管理平台1.3 建设原则警务综合平台整合了公安机关已建、在建和待建的信息系统。
智慧警务云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现状及分析 (7)1.1.背景 (7)1.2.信息中心现状 (7)1.2.1. 计算力调研结果 (3)1.2.2. 内存使用调研结果 (4)1.3.存在的问题 (5)1.3.1. 设备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偏低 (6)1.3.2. 机房环境难以满足当前运行需要 (7)1.3.3. 系统运行整体可靠性差 (7)1.3.4. 运维管理日益繁重 (8)第2章建设目标及原则 (9)2.1.建设目标 (9)2.1.1. 提高资源高利用率,并降低能源消耗 (9)2.1.2. 提升整体业务系统运行可靠性、安全性 (10)2.1.3. 建立基础支撑平台运维管理体系 (10)2.1.4. 满足大数据下海量信息处理的业务需要 (11)2.1.5. 本期建设目标 (11)2.2.建设原则 (11)第3章安全云计算平台总体设计 (14)3.1.技术路线选择 (14)3.1.1. 公安信息中心云计算基础架构 (15)3.1.2. 安全防护体系 (15)3.1.3. 云计算平台技术特性 (16)3.2.公安自主的安全云计算应用管理平台 (17)3.3.安全云计算应用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19)3.3.1. 整体逻辑结构图 (19)3.3.3. 服务器与存储 (21)3.3.3.1. 计算资源设计 (21)3.3.3.2. 存储资源设计 (23)3.3.4. 网络设计 (26)3.3.5. 服务器虚拟化与管理 (27)3.3.5.1. VMware企业版的增加功能vMotion (28)3.3.5.1.1. vMotion简介 (28)3.3.5.1.2. vMotion工作原理: (28)3.3.5.1.3. vMotion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29)3.3.5.2. 虚拟化的选择与动态负载虚拟化集群 (30)3.3.5.2.1. 虚拟化的选择 (30)3.3.5.2.2. 动态负载虚拟化集群 (31)3.3.5.2.3. 应用服务高可用的保证 (32)3.3.6. 云平台技术体系架构 (33)3.3.6.1.1. 平台管理服务核心容器 (33)3.3.6.1.2. TCP核心服务 (33)3.3.6.1.3. UDP 核心服务 (34)3.3.6.1.4. HTTP 核心服务 (34)3.3.6.1.5. 平台DNS (34)3.3.6.1.6. 记录动态更新 (34)3.3.6.1.7. 平台动态负载 (35)3.3.6.1.8. 平台DHCP (35)3.3.6.1.9. 平台NTP服务 (35)3.3.6.1.10. 平台管理服务调度 (36)3.3.6.1.11. 平台节点监控 (36)3.3.6.1.12. 平台鉴权服务 (36)3.3.7. 安全云计算基础服务层 (38)3.3.8. 业务应用层 (39)3.3.10. 安全云网关 (40)3.4.安全体系设计 (42)3.5.安全云计算应用管理平台功能 (44)第4章建设方案设计 (48)4.1.资源分析 (48)4.1.1. 计算资源分析 (48)4.1.1.1. 人口管理系统计算资源分析 (48)4.1.1.2. 其它应用系统的扩容要求 (49)4.1.2. 存储资源分析 (50)4.2.资源池建立 (50)4.2.1. 应用服务器硬件配置 (51)4.2.2. 数据库服务器硬件配置 (52)4.2.3. 磁盘阵列配置 (53)4.2.4. 迁移设备 (54)4.3.云计算平台网络拓扑图 (55)4.4.其它硬件 (57)4.5.应用系统迁移设计 (57)4.5.1. 单节点应用系统迁移 (57)4.5.2. 集群应用系统迁移 (58)4.5.3. 系统高可用保证 (58)4.5.4. 单节点垂直部署 (59)4.5.5. 集群部署 (61)4.5.6. 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的建立 (61)4.5.6.1. 数据库的建立 (61)4.5.6.2. 分布式数据库的建立 (63)第5章工程实施方案 (65)5.1.云计算平台建设 (65)5.2.1. 迁移步骤 (65)5.2.2. 关键环节 (66)5.2.3. 时间安排 (66)5.2.4. 系统迁移与测试 (66)5.3.项目管理 (69)5.3.1. 总体策略 (69)5.3.2. 项目组织结构 (70)5.3.2.1. 职责 (70)5.3.2.2. 主要负责人安排列表 (71)5.3.3. 项目管理流程 (73)5.3.3.1. 管理流程示意图 (73)5.3.3.2. 项目管理流程描述 (73)5.3.4. 项目质量保障 (76)5.3.5. 测试、试运行与验收 (77)5.3.5.1. 测试、初验与试运行 (77)5.3.5.2. 最终验收 (77)5.4.培训及技术服务 (78)5.4.1. 培训 (78)4.7.1.1培训实施组织 (78)4.7.1.2培训目标 (78)4.7.1.3培训计划 (79)4.7.1.4培训内容 (80)4.7.1.4培训质量保障 (82)5.4.2. 技术支持与服务 (83)5.4.2.1. 服务保障体系 (83)5.4.2.2. 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流程 (84)5.4.2.3. 免费保修期内的服务 (85)5.4.2.4. 免费保修期外的服务 (87)第7章项目预算 (88)第1章现状及分析1.1. 背景随着“金盾工程”的持续深入建设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级公安机关信息中心已经成为支撑市局公安业务运转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理、队伍建设、服务群众等各业务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整版)智能警务平台安装施工和管理方案1. 引言智能警务平台是一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警务管理系统,为公安机关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持和辅助决策。
本文档旨在介绍智能警务平台的安装施工和管理方案,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有效管理。
2. 安装施工方案2.1 需求分析在进行安装施工前,需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功能、网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充分了解用户需求,设计出符合需求的安装施工方案。
该分析阶段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用户进行深入沟通,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2 硬件设备准备根据系统的硬件要求,准备所需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
确保硬件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系统的要求,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证。
2.3 软件安装和配置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并进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确保软件的版本兼容性和稳定性,并根据需求进行必要的参数配置和优化。
2.4 网络环境搭建智能警务平台需要与其他系统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因此需要搭建稳定的网络环境。
包括网络拓扑设计、设备配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速性。
2.5 测试和验收安装施工完成后,进行全面的系统测试和验收工作。
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的测试,以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验收需要与用户进行配合,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要求进行修正和完善。
3. 管理方案3.1 硬件设备管理对智能警务平台的硬件设备进行规范的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建立设备清单和档案,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3.2 软件管理对智能警务平台的软件进行规范的管理,包括软件的安装、升级、补丁管理和许可证管理等。
建立软件清单和版本记录,定期进行安全更新和漏洞修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 数据管理对智能警务平台的数据进行规范的管理,包括数据的备份、恢复和迁移等。
建立数据备份策略和计划,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智慧警务指挥平台建设方案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新的发展目标,明确要“着力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全面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
要坚持实战引领,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积极构建以大数据智能应用为核心的智慧警务新模式”。
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将全面进入智慧警务时代,而作为现代警务体制机制核心、公安工作引擎的指挥中心也进一步强化建设.公安部在新-轮的内设机构改革中首次独立设立了情报指挥中心。
警务指挥调度技术平台{以下简称“警务指挥平台”}是公安指挥中心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生成最重要的环节。
智慧警务指挥平台建设咨询:【138电2315微3201】在智慧警务时代,警务指挥平台将是各级指挥情报中心的“智慧大脑”,成为警务活动高效运转的核心要素。
现有的警务指挥平台是以接处警业务为基础建设,从“三台合-”接处警系统发展演变来的,受通信新技术融合不深、大数据支撑不足、指挥情报区隔的限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面向深度支撑智慧警务的需要,如何建设与现代警务管理体制机制相适配,对接公安大数据“大基座”,融合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警务资源、政府社会力量的警务指挥平台,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智慧警务指挥的特征智慧警务时代,公安机关的警务指挥将集成公安深化改革和大数据战略实施的成果,充分应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逐渐形成智慧警务指挥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征:(1)以可能更加宽泛、多样的接处警业务为基础,展开警情处置的指挥调度和非警务警情的分流联动流程;(2)以逐渐形成的新一代公安信息化体系架构为支撑,基于大数据的“大基座”构建警务指挥平台;(3)以指挥情报一体化运作为核心,通过情报制导实现“敌动我动、敌未动我先知”的主动指挥;(4)实现警力、装备等警务资源,有无线、宽窄带、指挥情报等技术手段,民警辅警、政府企业、群防群治等公安内外治安力量的“一个平台”全融合;(5)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向机器辅助接处警的智能化方向演进。
智慧警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智慧警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警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警务平台作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可以很好地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治安维稳能力和水平。
目前,我市警务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存在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共享和互通不畅等问题,使得警务工作难以及时高效地开展,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而智慧警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途。
二、建设目标本次智慧警务平台的建设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全面提升警务信息化水平:通过建设智慧警务平台,实现信息化的全方位覆盖,使得警务工作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
2. 提高社会治安维稳能力和水平:通过智慧警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和安全。
3. 创新社会治安管理模式:通过智慧警务平台的建设,为警务工作带来更多的创新模式和管理思路,打造智慧、高效、安全的社会治安管理体系。
三、建设内容智慧警务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2. 建设应用系统:包括警务指挥调度系统、警务信息管理系统、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集成和共享。
3. 建设数据安全保障系统:包括备份系统、监控系统、加密技术等系统建设,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4.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公安服务指南、警务信息公开平台、发现行政和刑事案件线索的举报投诉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普通民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建设步骤和实施方案1. 建设前期准备:在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建设周期等基础上,成立智慧警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动和监督建设工作的实施。
2. 建设框架设计:在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协调下,制定智慧警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安全保障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四个主要部分,同时确定各部分的设计和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