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校史
- 格式:doc
- 大小:363.00 KB
- 文档页数:7
1997年-2010年太原理工大学重要事件回眸1997年★3月17日,国家教委颁发教计【1997】19号文件,批准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7月5日,太原理工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1998年★6月1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文批准机械电子工程等四个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批准应用数学等七个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至此,我校共有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29个,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博士点数量位居第二。
★9月2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我校为工程硕士授予权单位,我校成为全省唯一可以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高校。
★国家教育部发文同意我校与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合作的“中澳煤气化中氮化物的生成与抑制”等10个项目立项。
以谢克昌教授为主持人的这一合作项目是地方大学唯一获准的中澳政府间合作项目。
★12月9日,国家人事部批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改写了山西省无博士后流动站的历史。
★杨世春教授等完成的“滚磨光加工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和熊诗波教授等完成的“纵切割头掘进机振动特性研究”两项成果获国家科研进步三等奖。
★12月上旬,徐重教授等发明的“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获华人发明博览会金奖。
★12月3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联合行文,向国家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太原理工大学“211工程”立项申请,至此,我校的“211工程”国家立项工作已全部完成,首批1000万元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也全部到位。
1999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
★学校理论研究硕果累累,获奖或收编论文87篇,被授予“全国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对外报道工作成绩显著,一年来关于我校内容的对外电视报道90条,文字报道130余篇,图片新闻15幅,评论5篇,各种媒体还刊载我校图片252幅。
★12月9日,谢克昌教授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焊热解、气化和高温净化过程的基础性研究”首席科学家。
【大学介绍】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简介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国煤炭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教学资源,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进行多学科、高水平学科研究的重要基地。
现代科技学院充分发挥其智力、人才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检测和评估体系,有效保证了办学质量。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专业博物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雄厚的经济资源,负责提供部分教学设施并参与学院的管理、领导和监督。
学院自建立以来,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地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指导方针,恪守“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办学原则,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关键,使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现代科技学院实现“高起点,跨越式”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铺就了一条独立学院合作办学的成功之路。
现代科技学院生活设施优良,教学设备先进,学习环境幽静,办学综合条件优越。
学院可充分共享太原理工大学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和人文环境资源。
目前学院占地面积345亩,建筑面积178105平方米,在自己拥有总值5321.4多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44.45万册图书馆藏书的同时,还可共享太原理工大学所有的教学设备、文体活动设施和图书馆的藏书资源。
现代科技学院以太原理工大学现有优势专业为基础,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导向,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专业设置逐年增加,目前已开设了包括理工、文史和艺术在内的35个专业,在校学生11032人。
太原理工大学是211吗学校简介想要了解太原理工大学是不是211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太原理工大学是211吗学校简介”,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太原理工大学是211吗太原理工大学是211。
太原理工大学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由原太原工业大学和原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拓展阅读:学校简介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
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
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一百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办学传统,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赵宗复、“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曰伦、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草原公仆”云布龙等,深刻诠释着百年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太原理工大学有几个校区太原理工大学有3个校区,分别是迎西校区、虎峪校区、明向校区,迎西校区地址为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虎峪校区地址为太原市新矿院路18、明向校区地址为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209号。
太原理工大学宿舍分为六人间和八人间,六人间是上铺下床,八人间是上下铺格局。
山西大学校史诞生背景、教学章程山西大学堂创立于1902年,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英国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抚岑春煊共同创办,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和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山西大学堂最初分为中学专斋(山西大学前身)和西学专斋(太原理工大学前身),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中西教学共为一体之先例。
历经多次调整更名在1953年,山西大学堂分为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学院(今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学院(1961年并入此前于1959年新建的山西大学)。
中学专斋:1898年的“百日维新”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后,清王朝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迫于国内外各种压力,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初宣布实行所谓“新政”,兴办学堂为其教育改革之主要内容。
同年,清政府下诏,“除京师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牞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
”当时山西省太原设有“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两所书院。
“百日维新”期间,“令德堂”曾改为山西省会学堂,进行过一定改革,在此基础上,1902年初,山西巡抚岑春煊即遵朝廷谕旨将令德堂改设为山西大学堂。
委派山西候补道姚文栋为首任督办(相当于校长),高燮曾为总教习,谷如墉为副总教习,以太原文瀛湖南乡试贡院作为临时校址,接收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学生,正式开学。
由此山西大学堂正式成立。
教学:中学专斋初办时,设有高等科和三年制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承袭了令德堂旧制。
所上课程分经、史、政、艺四科,谷如墉讲《战国策》,高燮曾讲《近思录》,贾耕(前上党书院山长)讲《禹贡》,田应璜(举人出身)讲《明史》,成连增(翰林出身)讲算术,胡瀛(贡生出身)讲地理,学生不分班次,集中于大堂听课,教习按品职依次列坐正中,学生分坐两侧。
考试于每月初八统一举行,成绩优异者按等级发给奖金。
1904年,新任提学使宝熙对山西大学堂进行了整顿。
太原理工大学校史(82—92)•太原理工大学:1981年合并山西煤炭化工大学。
•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历任校长:刘梅(不详~1983年底任太原工学院院长)•杨桂通(1984年4月7日~1995年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杨桂通介绍:(1931—)杨桂通,力学家,塑性动力学专家。
我国最早倡导并从事生物力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在计算塑性动力学和生物固体力学领域开展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研究。
勤奋耕耘,培育了大批人才。
•1984年以来,杨桂通一直担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他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他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指出“一所好大学要有领先学科、杰出学者和优良学风。
所以办大学要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全力做好三件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
”对于太原工业大学来说,他认为不能单一学科,要在众多学科交融中培育出高水平的、有自己特色的龙头学科;他大胆地破例为青年学者创造工作生活条件;他从总体上倡导“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原来的6系1部的单一工科院校变成了一所拥有14个系、4个中心、8个研究所的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大学。
学校的校舍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合理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目前,全校9000名师生员工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正在为振兴山西经济和教育而奋斗。
纪馨芳:1989年12月至1992年5月任太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89年5月9日、10日,山西太原发生了大批游行示威的学生冲击省委、省政府,冲击当时正在举行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民间艺术节的事件。
包括太原工业大学的学生在内的请愿团要求省委解释省委盖豪华办公大楼和六名省委常委300平米住宅。
事件平息后,太原工业大学被省委列为清查清理工作的重点。
在这次风波中,太重向北京学生发了致敬电;太钢也有大批工人上街。
2023年太原理工校历2023年太原理工校历是太原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太原理工”)为了方便师生管理和日常生活所制定的一份时间表。
准确而整洁的校历是学校组织管理和学生安排时间的重要依据。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2023年太原理工校历的各个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
一、入学和注册2023年太原理工校历将于8月27日开始,这是新生入学的日期。
学校将组织各类迎新活动,为新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资讯。
接下来几天,新生需要完成身份注册和学籍办理等手续,以确保他们正式成为太原理工的一员。
二、学年和学期2023年太原理工校历共划分为两个学期,分别是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从9月11日开始,持续到次年1月14日;春季学期则从2月26日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6月30日。
学期之间有寒暑假,以供师生们休息和补充精力。
三、放假和节假日太原理工校历中设有一些重要的放假和节假日,以保证师生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能够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其中,国庆节、中秋节和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太原理工会根据国家规定给予师生节假日。
此外,元旦、清明节、劳动节和端午节等也是放假的重要节点。
四、考试和假期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前,太原理工会安排期末考试,以检验师生们在学期内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3年秋季学期的期末考试将在1月15日至1月21日期间进行,春季学期的期末考试则在6月15日至6月30日期间进行。
考试结束后,学校将给予师生一段时间的假期,供他们休息和恢复。
五、学校活动和庆典除了常规的学习和考试,太原理工校历中还安排了一系列学校活动和庆典,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
这些活动包括学术报告、科技竞赛、文化节、运动会等,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心。
六、校历返校和毕业典礼2023年太原理工校历的最后一个重要节点是毕业典礼。
根据校历规定,毕业典礼将在6月30日举行,届时学校将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举办庄重的毕业仪式和颁发毕业证书。
此后,学生可以选择返校继续深造,或是投身社会开始新的工作。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太原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之一,是全国首批设立体育学院的高校之一。
学院下设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运动训练系、武术系、舞蹈系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和一流的办学条件。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门人才为宗旨,致力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较高。
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学院还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学院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武术、舞蹈等多个本科和硕士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科选择空间。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机会,使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
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比赛,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院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训练场地和设施,为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院还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体育队伍,曾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学院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学业之余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总之,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雄厚实力的学院,为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将继续秉承“健康、阳光、拼搏、奋斗”的校训,努力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为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原理工大学一百一十年大事记第一部分(1901-1902)1901年3月26日英人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由上海到北京,会晤李鸿章手下要员,呈《上李傅相办理山西教案章程七条»,在第三条中提出用教案罚款在山西设立中西大学堂。
李鸿章即表赞同,并把学校筹办工作交李提摩太负责,让他与山西巡抚岑春煌面商具体办法。
1902年4月30日李提摩太抵太原,建议将中西大学堂与山西大学堂合并办理,岑春煌派沈敦和与李提摩太协商,经40天商讨,双方同意,订立了合同23条。
中西大学堂改为西学专斋,专教西学,由李提摩太主持,以十年为期,到期后,交由中方经理,而原奏成立山西大学堂改为中学专斋,专授中国学问,由华人负责。
两斋并立,教务分属,统称之为山西大学堂。
5月13日山西巡抚奏准在原令德堂基础上开办山西大学堂。
6月9日岑春煌下令拨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为西学专斋校址。
中学专斋设在太原文漏湖南的乡试贡院内。
6月26日西学专斋正式上课,巡抚岑春煌和省城重要官员出席了开学典礼,注册学生98名。
由李提摩太任西学专斋总理并聘请英国人敦崇礼任总教习。
9月山西大学堂在太原市侯家巷购民地200 亩,由敦崇礼负责,建设新校址。
本年,李提摩太从西学专斋办学经费中,每年拨出一万两白银,在上海江西路惠元里口开办了山西大学堂译书院。
第二部分(1949-1957)1949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庄严雄伟的北平入城仪式,迁移至北平的国立山西大学师生列队在北平前门大街欢迎解放大军人城。
2月5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主持召开了在平国立院校座谈会。
国立山西大学校长徐士瑚出席了座谈会。
2月22日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代表张宗麟和联络员文安、苏哲等同志,正式接管了国立山西大学。
4月24日太原解放。
4月26日根据北平军管会指示,国立山西大学民主青年工作先锋队支部立即发动师生做返回太原的组织准备工作,工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师生,于5月上、中旬先后返回太原,5月中旬复课,郑文华教授任工学院院长。
校庆活动策划书15篇校庆活动策划书1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丰富多彩、快乐的节日,给孩子们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了展示我校校园文化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经学校决定,我校将举行主题为“金色童年,放飞梦想”庆六一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金色童年,放飞梦想”二、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20xx年5月18日—5月26日下午课间活动时间(不占用上课时间),27日上午,28日上午,29日上午。
活动一:阳光体育活动(跳长绳、乒乓球、跳远、羽毛球、)活动二:书画展览欣赏活动活动三:1、参观常行窑洞保卫战遗址,缅怀革命先烈。
2、到乡敬老院开展“美德少年一日行”义务劳动。
20xx年5月29日上午活动四:庆“六一”表彰总结会三、活动地点:操场四、活动组织活动总指挥:活动协调:活动总策划:各项活动场所学生秩序维持负责人:政教处活动安全:各班主任活动器材:各项活动负责人自备五、活动要求:1、全体队员穿着夏装校服,佩戴好红领巾。
2、外出活动时,学生保持安静,秩序井然、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3、活动负责老师负责发放奖品并做好记录。
4、每项活动具体由2至3位老师共同协作组织完成,负责老师要组织好各项活动在室内顺利开展的同时,更要负责室外等侯学生,让学生有组织讲秩序,根据时间地点及现场情况做出合理安排和协调。
六、注意事项:注意个人环境、卫生、不乱扔废弃物。
xx学校20xx年5月18日校庆活动策划书2一、活动主题:展望未来,喜迎校庆二、活动目的:为迎接母校七十周年校庆,组织部分同学为母校生日献上祝福语,增进同学对党员服务站的了解三、活动宗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志愿为原则;表达同学内心对母校真切的祝福。
四、活动时间:20xx年3月底五、活动地点:方舟文化广场六、活动形式:在方舟文化广场设点,让同学们在气球上写下对母校生日的祝福语,七、工作安排:1:活动需要六名人员2:两名学干提前购买若干气球(不少于100个),记号笔若干只,三卷玻璃绳,全开卡纸一张3:另两名学干准备好桌子两张4:两名学干提前画好以迎校庆为主题活动海报5:活动当天将绳子系在广场的两根灯柱上,将吹好的气球系在绳子上,呈垂帘状,张贴好活动海报6:向路过的同学宣传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并邀请同学用准备好的记号笔在气球上写上对母校七十校庆的祝福语,7:活动时间长两个小时,活动后将气球挂在原处,作为我们对母校生日的一份礼物八、活动注意事项:1,活动中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创新,打造党员服务站的特色,在宣传方面找到更好的方法。
太原理工宋建成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TYUT)是一所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综合性大学,是山西省重点支持的高校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2年,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优势明显,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太原理工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太原理工大学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教育为宗旨,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教师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专家、省级名师等。
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级专业建设和全国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在学科建设上,太原理工大学拥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特色学科,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学术成果。
学校还与企业、政府等部门积极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太原理工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注重学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包括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领域,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融合发展。
学校积极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太原理工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学校还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注重社会责任和服务的高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与政府、企业等部门积极合作,推动校地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校续编校史过程的编纂原则作者:白薇吕明吕兴宇李树伟来源:《编辑之友》2012年第12期摘要:为弘扬学校精神,传承办学理念,必须抓好高校续编校史工作。
笔者结合学校简史续编的工作过程及体会,总结出高校校史续编中的几个编纂原则。
关键词:高校校史续编编纂原则高校续编校史,目的是为弘扬学校精神,传承办学理念,在已有校史或简史的基础上,记录学校新的发展历程,展示新的办学成果,总结新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积累、整理重要办学资料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也是高校面向未来,凝心聚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结合学校简史续编的工作过程及体会,总结出高校校史续编中的几个编纂原则。
一、编务工作的专业性原则续编校史的编务工作由专门的业务单位组织协调落实,如档案馆或校史研究所。
在机构、人员、时间、程序、大纲、质量等各个方面,都要以专业标准严格要求。
编委会、主编,要熟悉学校全局工作态势和发展脉络。
编务人员,应是学校某一领域工作中独当一面的资深、业务骨干,特别是能够驾驭文字,是单位和部门出思路、出经验、出材料的写手,最好是有出版社专业编辑参与其中。
撰稿人要脱产、用专门时间写作。
确定编纂思路和编纂原则,制订编纂大纲,资料征集、与出版社沟通、校改、印刷等等,都需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的专业出版物要求。
很多高校校庆时,把编纂校史作为校庆时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已有校史基础上续编校史时,更应注重续编简史的专业性,避免因时间仓促,放松专业要求,出现质量问题。
二、编纂体例风格的延续性与统一性原则续编校史必须立足于承接前史,把已有校史或简史,作为续编新史的前提和基础,把《简史续编》作为学校前史的延伸发展。
具体到编纂大纲时力求体例统一、风格相近、时间相衔,减少续史给读者的突兀感、生疏感,提高简史续编的文化底蕴和受众的认同度。
为此,系统学习、准确把握原简史的内涵、特点,对于编纂者是在所必然,大部分高校在简史编纂中遵循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史料一般编纂原则,虽然依照时间顺序叙述描写,但因时间跨度较长,时间节点时断时续,基本根据学校的历史沿革分篇逐篇记载。
校庆活动策划10篇校庆活动策划10篇校庆活动策划篇1 一、活动主题征集祝愿,献礼校庆二、活动背景 110 年风雨兼程,110 年薪火相传;110 年栉风沐雨,110 年春华秋实;110 年励精图治,110 年追求卓越。
110 年来,太原理工大学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太原理工大学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成就辉煌的奋斗史…值太原理工大学110 周年校庆来临之济,我班特此展开以“理工风云,祝福长大”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希望通过此次团日活动,增进同学们间的友谊, 激发大家的奋斗热情。
增强大家对我校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表达同学们对母校的美好祝福。
同时为大家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对象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农业水利工程11-01 班全体学生四、活动时间 20xx 月10日——20xx 月25日下午3:00 集中全班全体成员召开团日活动动员大会,宣布团日活动开幕;结合实际,共同商讨选出有意义且合适的主题,确立活动口号,并考虑活动的可行性。
月25日晚上7:00 集中全班班委召开会议,提出班会时初步决定的方案,让班干部讨论活动方案。
然后公告全班全体成员,若有异议的,就再作讨论。
最后确定方案。
月26日上午由全班班委讨论活动流程,并分工合作完成策划书,最后由团支书整理。
月26日晚上7:00 召开全班会议陈述活动的具体流程,落实每位同学的具体分工及相关注意事项以及让同学们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
六、人员安排及筹备工作:(一)人员安排总负责人:张鹏,郭式雨特别顾问:薛东导员(二)筹备工作(1)活动现场的布置及建工风火轮竞速大赛路线的勘察。
(2)活动物资的准备工作,包括宣传板横幅,内容为“建工风火轮,祝福长安大”。
(3)相关材料的整理与打印。
(4)购买相关物品,马克笔签字笔小礼品彩带孔明灯等。
(5)提前借好所需桌椅电脑音响相机等相关物品。
(6)展板签字横幅的看管,活动结束后,场地的清理。
(7)动员全班同学积极参加和配合活动的相关工作,强调在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太原理工大学学校简介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一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传统精神,努力构建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业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栋梁之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590名,博士研究生667名、硕士研究生4642名;设有75个本科专业,126个硕士点,49个博士点,1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20个工程领域,10个高校教师领域有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3个山西省重点学科,6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0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山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1个山西省教学示范中心, 3个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6个省级品牌专业,23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950名,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917名,博士生导师147名,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0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名;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3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9名,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3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1名,省级教学名师30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27名,15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首批留英生成就考作者:孟秀梅来源:《兰台内外》2024年第11期摘要: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于1907年派出了第一批25名学生留学英国。
通过校史档案史料及各类地方志等相关材料,梳理了这批留英生所学专业、归国时间以及归国后所从事的行业等信息。
这批留英生充实了山西大学校工科的教学力量,推动了近代山西的文化教育、工业生产及经营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留英生;成就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山西大学堂是我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1902年由山西巡抚岑春煊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共同创办。
学校分中、西两斋,中学专斋教授中国传统经史之学,西学专斋则由李提摩太聘请外籍教授(英国人为主,也有少数美国人、瑞典人),同时聘请精通英语的华人担任随堂翻译,在山西首开物理、化学、采矿、土木、法律、西洋史、世界史等课程。
“中华民国”成立后,山西大学堂改名为山西大学校,西学专斋发展为山西大学校工科。
西学专斋开设的课程,为身处闭塞环境中的山西学子打开了新奇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了之前未曾见闻的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山西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型知识分子。
办学十年间,西学专斋共毕业学生335人。
本文关注的是西学专斋于1907年派赴英国留学的25名学生,包含23名官费生,2名自费生。
这批留英生在学成归国后,进入了山西文化教育、工业生产与经营等各个行业领域,成为所在专业领域的翘楚精英,他们运用留学所学专业知识,积极推动了山西近代教育、工业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本文拟利用档案史料、地方志、科学技术志等各类文献资料,着重对这批留英生在山西文化教育、工业生产与技术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影响展开梳理,以求对首批留英生的社会贡献形成一个清晰的图景。
一、留英生基本情况山西大学堂是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两所高校的前身,对西学专斋留英学生的记载见于两校的各类校史研究著作中。
例如,在太原理工大学前身太原工业大学史料中提到,西学专斋“选派优秀学生到英国各大学深造,学习铁路、采矿、机械等工程科目。
山西大学,一个特殊的“小三”——公选课“山大校史”有感05法学院陈彬彬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山西大学,一个特殊的“小三”——公选课“山大校史”有感05 法学院陈彬彬还记得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回抵家里,亲戚朋友们问我在哪儿读大学,我随口答道“山大”,朋友一听“山大”都露出钦佩的羡慕的表情:“哦,山东大学啊!真厉害!”我纠正道“不是,是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在哪儿,没听说过啊,是不是就是山里的大学?”这是真事,我想很多同窗都有和我一样的遭遇,“山大”在外人眼里指的就是山东大学,而不是那个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的山西大学。
另外今年我在做一个关于山西省高校校名校徽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课题的时候,在山西大学资产经营公司了解到山东大学曾经给咱们山西大学发来过公函,山东大学已经对“山大”进行了商标记录,要求咱们再也不利用“山大”及相关标示。
我不由叹然:一样是山大,为何不同如此之大?山西大学究竟是哪儿不行了?在那个学期我选上了由校档案馆开的“山大校史”一课,通过校档案馆的两位老师的讲解,我真正的感受到山西大学真的很优秀,是一所办学历史悠长、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学府!但同时也感觉山西大学是一个“小三”,或许这么说不太适当,但山西大学就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小三”。
第一、山西省只有一所“211”高校,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不是“211”工程,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
很多人也都以此为话题,说山西大学不是“211”高校,就不是什么勤学校。
为此我专门查找了一下关于“211”高校的资料。
所谓的“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校史(82—92)•太原理工大学:1981年合并山西煤炭化工大学。
•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历任校长:刘梅(不详~1983年底任太原工学院院长)•杨桂通(1984年4月7日~1995年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杨桂通介绍:(1931—)杨桂通,力学家,塑性动力学专家。
我国最早倡导并从事生物力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在计算塑性动力学和生物固体力学领域开展了系统的、富有成效的研究。
勤奋耕耘,培育了大批人才。
•1984年以来,杨桂通一直担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他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他十分注重学科建设,指出“一所好大学要有领先学科、杰出学者和优良学风。
所以办大学要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全力做好三件事: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
”对于太原工业大学来说,他认为不能单一学科,要在众多学科交融中培育出高水平的、有自己特色的龙头学科;他大胆地破例为青年学者创造工作生活条件;他从总体上倡导“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
在他的带领下,学校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原来的6系1部的单一工科院校变成了一所拥有14个系、4个中心、8个研究所的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工业大学。
学校的校舍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合理的学术梯队已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目前,全校9000名师生员工团结一致、振奋精神,正在为振兴山西经济和教育而奋斗。
纪馨芳:1989年12月至1992年5月任太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1989年5月9日、10日,山西太原发生了大批游行示威的学生冲击省委、省政府,冲击当时正在举行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和民间艺术节的事件。
包括太原工业大学的学生在内的请愿团要求省委解释省委盖豪华办公大楼和六名省委常委300平米住宅。
事件平息后,太原工业大学被省委列为清查清理工作的重点。
在这次风波中,太重向北京学生发了致敬电;太钢也有大批工人上街。
只有太化平安无事,大受省委好评。
其实太化的工人们并非与众不同。
纪馨芳在第一时间就掌握了部分工人跃跃欲试的情况,马上下令机车队非特批一律停驶。
原来与太重,太钢近水楼台不同,太化离市区很远。
纪馨芳同时下令加强考勤,提高出勤奖。
釜底抽薪,双管齐下,保障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省委于是决定派纪馨芳出任太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固体力学专家杨桂通教授担任太原工业大学校长。
不久,纪馨芳向省委汇报,闹事的大多数是社会青年冒充的。
纪馨芳的棒子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虽然有背省委的初衷,却深受教职员工的一致好评。
随后,纪馨芳的主要精力投入211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是由原《太原工业大学学报》和《山西矿业学院学报》于1998年合并而成。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山西矿业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两刊均在全国期刊整顿后的1988年3月获得国内统一刊号,合并前两刊均为中文核心期刊。
1998年2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颁发国内统一刊号:CN14-1220/N;1998年2月23日,ISDS中国国家中心颁发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432;1998年4月22日,清华大学图书馆颁发CODEN号:TLDXF3;• 1.《太原工学院学报》创刊至文革期间1957年11月,经上级批准,《太原工学院学报》创刊号出版,赵宗复(院长)为《学报》撰写了创刊词。
创刊号刊登了机械、化工、土建、数学等方面的论文19篇。
《学报》的出版反映了学院科学研究工作有了良好的进展。
经查证,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学报》1966年4月停刊,当时共出版了21期。
本刊为不定期刊物,16K,页码120页左右。
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双百方针,报道科研成果,探讨学术见解,交流先进经验。
刊登范围:机械、化工、土建、电机、数理化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 2.复刊、更名期间a.1979年4月《太原工学院学报》复刊。
季刊,16K,页码120,无定价;发行范围:内部交流;主办单位:太原工学院;主编:程高楣b.1980年10月15日,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省出版局批准,颁发山西省期刊登记证第32号。
刊名:太原工学院学报;刊期:季刊;开本,16K;页码:120页;定价:0.50元,发行范围:国内公开发行,并与国外有关院校交流,发行量:2500本。
主编:程高楣主办单位:太原工学院主管单位:山西省高教厅办刊宗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四个现代化服务的方针,报道科研成果,探讨学术见解,交流先进经验。
主要内容:主要刊载电子、机电、机械、化工、土木、水利以及基础理论、应用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以及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实验研究、专题论述和综合评述。
1980年总共第22~25期。
c.1984年7月,《太原工学院学报》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学报》,其他事项不变,主编:陆文雄。
3.期刊整顿a.1985年7月25日,《学报》通过分口审核,总口审批,由山西省出版事业管理处颁发,山西省期刊登记证第32号,其它项目不变。
b.1987年9月20日,由山西省报刊整顿办公室审批,山西省新闻出版局颁发:报刊登记证(临时):(SX)第1014号,发行范围公开。
c.1988年3月28日,由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核发,国内统一刊号:CN14-1170。
d.1988年6月20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调整变更为,国内统一刊号:CN14-1104。
4.稳定发展期间a.1991年5月22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颁发刊号:ISSN:1000-1611 , CN14-1104/T;定价2.00元,其它项目不变。
•.《山西矿业学院学报》历史演变情况(1983—1997)1.创刊1982年12月16日,由山西省高教厅[1982]晋高教科字第18号批准,《山西矿业学院学报》为内部交流刊物。
1983年3月,《山西矿业学院学报》创刊号出版发行。
主办单位:山西矿业学院主管单位:山西省高教厅主编:尹清泉编辑出版:山西矿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本刊为16K,半年刊,100页,发行量1000册,内部发行,无定价。
2.第一次办理正式刊号1984年4月2日,由山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省教育厅审批,山西省文化厅颁发:山西省期刊登记证第74号。
本刊为16K,半年刊,100页,限国内发行,发行量1000册。
主编:尹清泉。
办刊宗旨:重点反映我院教学科研及基础理论研究水平,报导我院学术活动新动向以及教学科研新成果.刊载内容:煤矿工程,工业企业管理,矿井建设,矿井通风,矿山测量,煤田地质勘查,矿山机电,工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及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读者对象:本刊以国内外中高级煤炭科技人员,煤炭院校师生以及有关高校师生、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3.1985年通过分口审核,总口审批1985年7月28日,由山西省出版事业管理处颁发:山西省期刊登记证第74号。
本刊为16K,半年刊,100页,发行范围限国内,发行量1200册,定价1。
00元。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单位:山西矿业学院主编:尹清泉编辑方针: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进我国煤炭事业的繁荣。
重点报道我院煤炭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成果,传播国内外煤炭科技新动向。
进行学术交流,为“四化”做贡献。
主要内容:刊登我院煤矿工程,工业企业管理,矿井建设,矿井通风,矿山测量,煤田地质勘查,矿山机电,工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提出新理论,介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发现,评述某门学科的新进展。
1987年3月《学报》改为季刊。
4.期刊整顿1987年9月20日,由山西省报刊整顿办公室审批,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颁发(整顿后重新登记),报刊临时登记证(临时):(SX)第1029号。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委主办单位:山西矿业学院季刊,16K,100页,定价1.00元,发行范围公开,发行量1500册,发行方式自办。
主编:尹清泉办刊宗旨:重点报道我院在煤炭科学、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
读者对象:高校师生,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1988年3月29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核发,国内统一刊号:CN14-1172。
1988年6月22日,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调整变更为,国内统一刊号:CN14-1106。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委主办单位:山西矿业学院主编:尹清泉季刊,16K,100页,定价1.00元,公开发行,发行量1500册,自办发行。
办刊宗旨:繁荣我院学术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发现和培养人才,加速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促进我国煤炭事业大发展。
主要栏目:煤矿工程,工业企业管理,矿井建设,矿井通风,矿山测量,煤田地质勘查,冶金地质普查,矿山机电,工业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理论等。
1989年3月,《学报》编委会换届,主编:盛剑桓。
5.稳定发展时期1991年6月17日,根据山西省新闻出版局(91)新出期字第259号文,山西省新闻出版局颁发刊号:ISSN 1000-1603 ,CN14-1106/TD 定价:1.50元。
其他不变。
1996年12月,《学报》编委会换届,主编:贺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