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范文:高雅与世俗
- 格式:docx
- 大小:15.73 KB
- 文档页数:6
世俗与高尚的作文800字如同当下正流行的“正能量”和“屌丝”一样,人的生活亦有低俗和高雅之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年仅二十五岁的诗人海子写下这句诗的时候,我想,他的脑海里一定和我一样,刹那间便被那诗句所描写的景色打动。
在我看来,这是太过惬意的生活;面朝大海,听海浪一起一伏的声音,一声一声仿佛在我的心上撞击。
那呼啸或是平静,那怒吼或是细语,那重击或是轻轻的爱抚,都给我无限的享受。
然后往外延伸,来到海边的一座民房,房外是成片的鲜花,知名的、不知名的,鲜艳的、淡泊的,竞相开放,铺在枝头上,仿佛一片花海,与不远处的大海、大海尽头的远山、头顶上的湛蓝天空、花朵掩映着的海边民居,形成一幅优美绝伦的画卷。
这是无比高雅的生活,在如此环境下生活的人,想必一定是从容而宁静的吧!在秋日的午后携友人在院子里品一杯香茗;或是在夏日捧一本好书,在躺椅上,任凭清凉的海风拂过脸庞,带着飞鸟和天空的味道,甚至就这样睡过去,仿佛也是值得原谅的。
与这种高雅的生活形成对比的,则是现代社会的金钱价值观。
“等我有钱了,买一辆公交车,停放在公交车站,等有人上来,我就说‘不好意思,这是私家车!’网络上这样的语言很多,被很多人当作笑话来看待,但它反映的问题却不容小觑。
金钱,成了这个社会行走的”交通工具。
有人做梦每天有数不完的钱;有人花费民工一年的工资买一双鞋;有人制假卖假只为节约成本多赚钱;有人贪污受贿收取不义之财……钱,保障了生活的继续和物质的充盈,却也在不知不觉间,掩埋了人们心中的快乐和满足。
使自私的人变得贪婪,使商人唯利是图……它似乎为人类构建了一层屏障,透明却无力挣脱开来,偶尔的一个小口,也被欲望填补,屏障内的人有苦苦挣扎,有自得其乐,也有徘徊犹豫,却最终仍是被卷入这道屏障中的洪流,无法自拔。
也许不能称其为低俗,仅仅被欲望和贪婪腐蚀的心,再也看不到无私的阳光和自由的大海。
也许我不能如此高雅而惬意的度过我的余生,但至少不会如此低俗,充满欲望的度过我并不长久的一生。
关于俗与雅的作文咱先唠唠啥是俗。
俗啊,就像那菜市场的大杂烩,啥都有,热热闹闹的。
你看那些大妈们扯着嗓子跟小贩砍价,为了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这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俗。
街头巷尾那些个扯闲篇儿的,唠的不是张家短就是李家长,什么“隔壁老王又咋咋的了”,听起来没什么高深的东西,特别接地气,也是俗。
就像网络上那些流行的土味视频,什么“老铁,双击666”,那真的是俗得不能再俗了。
但是你得承认,这种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它是大众的,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
它就像咱平时吃的家常菜,虽然没有山珍海味那么精致,但就是能让人吃得舒坦。
再来说雅。
雅就像是那摆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让人得小心翼翼地去观赏。
像那些古典音乐,什么莫扎特、贝多芬的曲子,高雅得很。
听的时候得正襟危坐,用心去感受那音符里的深邃情感和艺术造诣。
还有那些古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光是念出来就感觉有一股文雅之气扑面而来。
去看芭蕾舞剧的时候,那些舞者穿着白色的纱裙,在舞台上像天鹅一样优雅地舞动,那是一种极致的雅。
看画展的时候,站在那些抽象画或者古典油画面前,听着旁边的人轻声地讨论什么色彩的搭配、画家的风格之类的,感觉自己都变得高雅起来了。
可是啊,这俗和雅之间的界限有时候也挺模糊的。
就说现在流行的汉服吧,以前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很古老、很雅的东西,只有在特定的文化场合才能见到。
但现在呢,满大街都是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有些还会把汉服进行一些现代的改良,穿去逛街、吃饭。
这时候,你说它是雅还是俗呢?它原本是很雅的传统服饰文化,现在变得这么大众,好像有点俗了,但它又确实是在传播文化,这又让人觉得它挺雅的。
还有一些网络用语,原本是很俗的东西,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也能变得雅起来。
比如说“囧”这个字,以前就是个生僻字,结果被网络赋予了新的含义,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个字还挺有意思的,甚至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在里面。
其实啊,咱不用太纠结俗和雅。
在生活里,咱们既需要俗的热闹,也需要雅的宁静。
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作文在艺术的大舞台上,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就像两个风格迥异却又同样迷人的舞者,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的观众群体。
高雅艺术有时候也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它就像一瓶昂贵的美酒,不是所有人都能品得出其中的美妙。
它的门票价格可能比较高,表演场地也常常是那些高大上的剧院、音乐厅,这就使得很多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了。
而且它的表现形式有时候比较含蓄、抽象,对于一些没有经过艺术熏陶的人来说,就像看天书一样。
这时候,通俗艺术就像一个热情的邻家小伙伴蹦蹦跳跳地跑出来了。
通俗艺术就扎根在大众的生活里,接地气得很。
像流行音乐,大街小巷都能听到。
周杰伦的歌,歌词里有咱们的青春回忆,旋律又特别抓耳。
还有那些喜剧电影,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通俗艺术就像是快餐文化里的美味汉堡,能迅速地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
它不需要你有太多的艺术知识储备就能享受其中。
你看广场舞,大妈们随着简单欢快的节奏舞动,那就是通俗艺术最生动的体现。
它简单、直接,充满活力。
通俗艺术的受众那可就广泛多了。
不管是年轻人在KTV里吼着流行歌曲,还是小朋友们看着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笑得前仰后合,都是通俗艺术在发挥它的魅力。
它就像是一阵轻松的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呢,通俗艺术也因为太过于迎合大众口味,有时候会被批评缺乏深度。
有些流行歌曲可能就是一时的热度,歌词和旋律都比较简单肤浅。
在我们的生活中,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就像白天和黑夜,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它们都有存在的价值,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不管是在大剧院里沉醉于高雅的歌剧,还是在街头跟着流行音乐摇摆,我们都在享受着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
所以啊,让这两位舞者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共舞吧,这样的舞台才更加绚丽多彩。
关于俗与雅的优秀叙事作文《俗与雅》
哎呀呀,今天咱来说说俗和雅这回事儿。
上周末,我去参加了一个婚礼。
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大红色的地毯,五颜六色的气球,还有震耳欲聋的音乐,这可真是够俗的啦,但是呢,大家都特别开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新郎新娘站在那儿,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我看着这一切,就在想,这俗俗的场景咋就这么让人觉得温暖和快乐呢?这不就是生活中的俗嘛,但它却有着一种特别的魅力。
然后呢,周一去上学,我们上美术课。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特别高雅的艺术作品,什么油画啦、雕塑啦。
哇,那可真是精美绝伦,让人惊叹不已!看着那些高雅的艺术品,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时候我就琢磨了,这高雅的东西确实让人觉得很震撼,很有内涵。
可是俗的东西也不差呀,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快乐和温暖。
就好像我们平时喜欢吃的那些小吃,臭豆腐、烤串啥的,多俗呀,但就是好吃得让人停不下来,难道这不也是一种美好吗?而那些高雅的音乐会、芭蕾舞,虽然也很美妙,但总感觉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点远。
俗和雅,其实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两面。
它们都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不能说哪个就一定比哪个好。
我们既需要俗的快乐来填充生活,也需要雅的美好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所以呀,不要轻视俗,也不要盲目追求雅,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和谐共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呀!。
高中作文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议论文范文:雅与俗,供大家参考。
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雅与俗就像同生一根的花朵与绿叶,相伴融入历史、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史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从正史中了解君王的政治抱负,也可以从野史中读到后宫秘史;生活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出入咖啡馆、高档酒楼,也可以往来菜市场、大排档;音乐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听高山流水,也可以听玉树后庭花;文化中有雅与俗,你既可以探寻学术奥秘,也可能接触庸俗、低劣书籍……雅与俗的共存,可以说是无处不有,即使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有时也是雅俗兼备。
雅与俗的评判标准并不统一。
如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受到许多专家质疑,认为其形式不庄重,内容太肤浅。
对此,袁腾飞是这样认为的:“历史,本来就没那么神秘,作为老师,应该把课讲活,而不应该照搬教材,把学生都讲睡着了。
”我十分赞同他的看法。
把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讲得生动活泼,若这是“俗”的话,那也俗出了水平。
然而,不是所有的俗我们都应该接受。
芙蓉姐姐、凤姐蹿红络,让人怀疑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审丑时代”;大学校长严肃场合大秀流行歌曲、络词汇,虽说无伤大雅,但多少总有几分媚俗的嫌疑。
其实,一些低俗的东西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泛滥,已经不需要我们的文化人、我们的精英分子去推波助澜。
当然,有时候一味求雅也未必适宜。
我看了《非诚勿扰》节目,虽说马诺“坐宝马”的言论和闫凤娇“厕所门”事件饱受友诟病,但这档节目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糟糕,至少没有特意去渲染“拜金”或“炫富”,只是很生活很真实地表达出部分人的金钱观或经济状况而已。
所以,骂归骂,收视率仍居高不下,百姓爱看才是硬道理。
这让我想起一部曾经热播而一直被友拍砖的新《红楼》剧,所有台词一律遵从原著,并配有文言旁白。
照李少红所说这样一部“制造精良”的电视剧应该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结果却出乎她的意料。
李少红爱岗敬业、遵从原著的精神确实令我佩服,但她忽略了一个问题:你是拍给谁看的?是拍给高级知识分子、文化名人、红楼学家看的,还是给计较柴米油盐价格的普通百姓看的?这一点,罗贯中做得好。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高雅”与“世俗”》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点评【作文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俗,相对于神圣的境界,它指人间或尘世;相对于高尚的境界,它指平凡或平庸;相对于高雅的境界,它指流俗或庸俗。
但换一种思维,世俗还指接地气、有烟火气,算得上是一种别样的精彩或生活的妩媚。
在世俗的维度里,也许神圣不过是一种虚幻,高尚的外衣下掩藏着虚伪,高雅可能意味着距离。
在生活的万花筒中,你如何看待“高雅”(“神圣”“高尚”)與“世俗”?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联想、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解】这段文字材料的内容分三层。
第一层,从三个不同维度(“神圣的境界”“高尚的境界”“高雅的境界”)揭示出“世俗”的内涵,其中暗含着三组词语的正反对举(世俗一神圣/世俗一高尚/世俗一高雅),意在引导考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
第二层,用“亮点”思维看世俗,揭示了世俗的正面意义和价值——接地气、有烟火气,是一种别样的精彩或生活的妩媚,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看问题,树立思辨意识。
第三层,站在世俗的维度中审视“神圣”“高尚”“高雅”,那“神圣”可能变成“虚幻”,“高尚”可能掩藏着“虚伪”,“高雅”意味着“距离”,引发写作者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问题,更多带有哲理意味。
三个层次,也意味着思维的三级跳跃:多角度看问题一思辨意识一哲理意味。
从整体来看,这道作文题虽然没有审题障碍,但很能考查写作者的素材积累、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
从立意的层面来说,这道作文题关涉二元话题(世俗一神圣/世俗一高尚/世俗一高雅),所以,即使写作有所侧重,也应该是在二元关系前提下的“侧重”,这是一个隐含的写作指令。
文体选择方面,这道题目体现了较大的自由度,除了规范的议论文,也给记叙文、散文和小小说等文体留下了较大空间。
【佳作赏析】真正的风雅初读苏东坡之作,并不觉晦涩难懂,反而觉得简单深刻。
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的作文《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之我见》在我看来,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就像两个性格迥异却又各有魅力的朋友。
先说说高雅艺术吧。
高雅艺术就像一位穿着精致礼服的绅士,总是在特定的场合里展现自己的风采。
我有一次去看芭蕾舞剧,那可真是一场高雅艺术的盛宴。
一进剧院,氛围就和外面的喧嚣截然不同。
舞台上的灯光柔和而又恰到好处,像一双看不见的神奇之手,渲染着每一个角落。
那些芭蕾舞演员啊,就像一群优雅的天鹅。
她们迈着轻盈的脚步,每一个脚尖的跳动都像是在琴键上跳跃的音符。
手臂的挥动如同风中的柳枝,轻柔且婀娜。
服装也是精美无比,那些白色的纱裙随着舞者的转动飘飘欲仙,让我仿佛看到了真的天鹅在湖边翩翩起舞。
看一场这样的芭蕾舞剧,感觉自己也变得优雅了起来,不过事实上,要想真正看懂这里面蕴含的所有技巧和背后的深意,还真得下点功夫。
不是光看着美就行了,那些指法、表情管理,还有编排的奇妙之处,都得细品。
就像我旁边坐的那个大叔,一边看一边小声跟他老伴说什么“这个旋转角度的难度真是超高的”,而我那时候还在感叹演员长得真漂亮。
再看看通俗艺术,通俗艺术就像是住在隔壁的热情小伙伴,可以随时拉过来一起玩。
比如流行音乐,大街小巷都能听到。
我家附近有条商业街,每到傍晚的时候,就会有年轻的街头艺人在那里弹着吉他唱歌。
那场面可热闹了。
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有,有唱民谣的,整个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和对远方的憧憬。
歌手的嗓音带着一点沙哑,就像是被生活轻轻打磨过。
还有唱摇滚的,那声音就跟开了挂似的,整个人像着了火,周边的人群也跟着兴奋起来。
跟着节奏摇摆的,大声合唱的,一堆人围在那里,就像一场大派对。
大家不用正襟危坐,随意得很。
我上次在那里的时候,就跟着一个唱周杰伦歌曲的小哥哥合唱了几句《稻香》,感觉特别开心。
也没人会在意你唱得好不好。
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其实没有高低之分。
高雅艺术有它的深邃和精致,能把人引入一个充满诗意和智慧的世界;而通俗艺术能让人快速放松,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
高考模拟作文“雅与俗”例文(整理精校版)雅与俗人的行为有何为俗,XXX一直是一个思考的问题。
但是在谈到雅与俗的话题时,我们往往感到困惑。
在一次醉酒后,我不受束缚地思考这个问题,模糊中记下所思所想,或许这些想法能够帮助我找到答案。
XXX不是指杯中美酒、广阔天空、博得美人微笑;也不是指猎人在森林中猎杀动物、射杀鹰隼;更不是指在台上高唱工作干劲,而在台下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XXX也不是指官员在星级酒店里与情妇共度浪漫的夜晚。
XXX是一种纯洁的心灵和善良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雅。
如果不通过努力和艰苦的工作去营造一种所谓的雅,那么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品味雅,需要有雅的心灵,否则,就是一种俗。
比如,用平凡的心去打造美丽的氛围。
即使经过多次努力,甚至为此付出很多,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认为仍然是一种雅。
另外,在简陋的小屋里,品味一壶茶、静坐几个小时,端详一朵花的开放,用心品味万物的生长,也是一种雅。
正视生活,体验人生,征服困难更是一种雅。
在这个大千世界上,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千差万别的。
雅与俗的区别在于人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境界。
这是判断何为俗、何为雅的关键。
无论如何,不能把俗的东西当做雅的去发扬,把XXX的东西当做俗的去抛弃。
最近,我重读了《水浒传》和《儒林外史》,文中人物的口头俚语仍然让人忍俊不禁。
他们骂人时真的很痛快,逗人时也很开心,哭泣时也让人感到悲伤。
语言表达的到位,口语的表现力是无法超越的。
这些口语看起来很俗,但却非常有趣、感人、耐人寻味。
无论是多么高雅的人,都不会拒绝欣赏俗文化和俗语言。
相比之下,《三国演义》的语言则显得更加典雅。
句式工整,用词雅致,炼字经典,可以说是字字珠玑。
这样的书,我想读书的人都会喜欢。
听音乐和读书有着相同的感受。
XXX的《命运交响曲》让人心悸,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让人感到超凡脱俗,而民歌中的《走西口》也能让人热情澎湃。
即使是农村丧葬仪式中的送葬曲,也能让人感到悲伤。
2021高三作文“高雅与通俗”原题及优秀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高雅的艺术作品,凝重而丰厚,能叩击人的心灵,开阔人的心胸与眼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但往往不易被大众所接受。
通俗的艺术作品,自由而随性,能够让人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但也常常因为缺乏深度,易遭淘汰,难成永恒。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精选】1.高雅与通俗毕淑敏曾说过:生命之高下并不在于绵长或短暂,而在于丰美和深邃。
以命之长短来衡量生命的意义,确实庸俗。
若用高雅与通俗来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却是无知的。
在我看来,能读出点味道的就是高雅的,与形式无关。
以俗写雅,大有人在。
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人物白居易,用他的笔杆子写出了盛世,道出了衰败;他的诗通俗易懂,但凡读过几首诗词的人都能看懂他的诗。
你说他高雅吧,他的诗中却无宝石点缀;你说他通俗吧,他却写出了大半个世纪,写出了百姓疾苦,诗中散发出高雅的淡香。
以通俗之词道出高雅之意,这就是雅。
能让不少文人学者奉为圭臬,让诗人墨客引为至交,让历史学家研究唐宋沧桑的诗,就是高雅。
通俗的作品,能让人尝出高雅之味,品出高雅之精髓。
然而,高雅的作品想写得人人都“通俗易懂”,却未必行得通。
曹雪芹的那句“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真真说出了不少读者的心声啊。
初涉《红楼梦》,只觉得人名还未记清,故事已发展到高潮。
或许吾辈皆浅陋,但不要忘记,现代城市水泥林场里的,可都是些“浅陋”的人啊。
白居易的诗他们或许能哼上一两句,但让他们说出“黛玉葬花”这句,可真谓难如登天。
现代社会有过一般的人是普通知识水平分子,让这些人来读懂被社会学家们作为解释明清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的红楼梦,简直是天方夜谭。
《红楼梦》不仅高雅,而且高深,高深得让人望而却步。
一步作品的成功,不在于他写得有多高雅,或多通俗,能让人读懂,爱读,想读,才是高雅,能读出点味道,那就是雅。
关于优雅与世俗的作文世俗流尽了优雅,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迎迎合了庸俗。
大江东去已成为千古绝唱,娱乐明星成为世俗焦点,当优雅流于尘埃,被世俗所弃,是否意味着一个文化时代的泯灭?漫步大杨树街头,本想放松一下的我,被嘈杂的摇滚音乐弄得心烦意乱,我多希望音箱中播放的是舒缓的钢琴曲,动听的古筝曲啊!我终于受不了这种扰人的,无用的“噪音”,飞一般地跑回家去,继续练习古筝。
“来,宝见儿,给妈妈弹一曲,好久没听你弹琴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偷懒啊? ”妈妈倚着门框,眼里满是期待的光芒。
我欢喜一笑,长袖一挥,弹了一首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一曲完毕,我得意地望向妈妈,却发现她上扬的嘴角僵住了,眼中期待的星光陨落了,我读懂了她本满心欢喜,却在此时,期盼落空。
我又弹了一曲她最爱的《凉凉》,这次她听得如痴如醉,对我赞不绝口,我尴尬一笑,无奈又难过。
为何妈妈不喜欢我弹的《高山流水》呢?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这样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爱情佳话,被“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样的爱情土话,毫无文采的语言所代替时,我终于明白,原来人们所喜爱的,所追求的东西,已经发生了改变。
试想一下,眼前有两种电视节目:一个是我们的国粹,中华文化的经典——京剧;一个是你侬我侬,甜情蜜意的爱情剧,你选哪个?“咿咿呀呀”的京剧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晦涩难懂,枯燥无趣,早就过时了!还是爱情剧更贴合实际,那种俊男靓女的爱情,多叫人痴迷向往呀!”我想这会是很多人的答案。
周迅离我们越来越近,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比尔,起来越少的人了解保尔。
《财富》的销量遥遥领先,《红岩》在书店的一角蒙上了尘灰……在此,我想请大家想象一下:当人们的生活没了书籍,没了诗词,丢了传统文化,如果社会被抖音,火山的小视频所充斥时,那么社会或许将没有“阳春白雪”的佳话,有的只是“下里巴人”的现实。
当优雅被世俗所弃,当井冈山的星火被城市的霓虹灯淹没,这个时代也就没有了灵魂,被遗忘的文化在角落里悄悄哭泣。
俗与雅看法作文咱今儿个来唠唠俗和雅这俩玩意儿。
先说说俗吧。
在好多人眼里,俗那就是接地气过头了,有点“土味”。
就像那些个网络流行的土味情话,什么“宝,我今天去种地了,种的什么地,对你的死心塌地。
”听着的时候吧,可能会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觉得这也太直白、太简单了吧,没有一点含蓄的美。
还有一些很俗套的电视剧情节,什么失忆啊,车祸啊,女主总是傻白甜,男主总是霸道总裁,看多了就觉得毫无新意,俗不可耐。
但咱也得说,俗有时候也有它的可爱之处。
比如说大集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廉价小饰品,虽然看着不高档,可它能让小姑娘们高兴得不行。
过年的时候,家里贴的那些大红大紫的年画,上面画着胖娃娃抱着大鲤鱼,这画面够俗吧,可它就透着一股浓浓的喜庆劲儿,那是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质朴向往。
还有那些街头巷尾的小吃,像煎饼果子、烤冷面啥的,论摆盘、论环境,那可真俗,但咬上一口,香得不得了,这就是俗的魅力,贴近咱的生活,实实在在的。
再聊聊雅。
雅这东西啊,就像是天上的月亮,看着高高在上,很是圣洁的感觉。
像古典音乐,莫扎特、贝多芬的曲子,那音符流淌出来的时候,就像有一群优雅的精灵在翩翩起舞。
还有那些个古代的诗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光是读着就觉得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意境,高雅得不得了。
再看那些穿着汉服或者晚礼服的人,举止优雅,走在路上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不过呢,雅有时候也会有点小毛病。
有些人为了追求雅,搞得特别做作。
就像有些所谓的“文艺青年”,喝咖啡非得强调是手磨的,看书必须得在那种有阳光洒在身上的角落里,还得是一本小众的、别人都没听过的书,写个东西也非得用些生僻的词,让人看了云里雾里的,这就有点过了,感觉像是在故意显摆自己的高雅,反倒让人觉得不自在。
其实啊,俗和雅并没有那么绝对的界限。
就好比周杰伦的歌,刚出来的时候,好多人觉得他吐字不清,歌词很怪,很俗。
可现在呢,人家那是中国风音乐的代表啊,歌词里用了好多古典的意象,编曲融合了传统乐器,一下子就变得雅起来了。
俗与雅看法作文俗和雅这俩词啊,就像一对欢喜冤家,老是被人们拎出来说道说道。
咱先说说俗。
一提到俗,好多人就撇嘴,觉得这是个不咋高级的词儿。
其实啊,俗这东西无处不在。
就拿流行音乐来说吧,那些大街小巷都在放的口水歌,歌词直白得很,旋律也是简单到一听就会哼。
像什么“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这歌够俗了吧?但是呢,它却能火遍大江南北,男女老少都能跟着扭两下。
为啥呢?就是因为它俗得接地气啊。
俗在某种程度上,那就是贴近大众的生活,反映老百姓最直白的情感。
谁还没个想简单快乐、轻松一下的时候呢?就像咱们平时吃的家常菜,什么西红柿炒鸡蛋,俗不俗?太俗了,但它就是能让人吃得舒坦,百吃不厌。
可是呢,俗要是过了头,那就变成低俗了。
有些人为了博眼球,搞一些下三滥的手段,那可就招人厌了。
比如说那些在网上故意扮丑、说些荤段子的网红,刚开始可能有人围观,觉得新鲜,可时间长了,大家就会觉得恶俗,打心底里瞧不起。
再说说雅。
雅这玩意儿,就像是摆在博物馆里的古董,透着一股高贵冷艳的劲儿。
像古典音乐,莫扎特、贝多芬的曲子,那旋律高雅得很,就像是天上的仙乐。
还有那些古诗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光读着就感觉自己变得有文化了。
雅往往代表着一种高层次的审美,一种经过岁月沉淀和文化熏陶的东西。
欣赏雅的东西,就像是品一杯香茗,得慢慢咂摸滋味。
但是啊,雅有时候也容易让人觉得有距离感。
比如说去看一场高雅的芭蕾舞演出,很多人可能看半天都看不懂那些动作是啥意思,感觉自己就像个局外人。
而且有些人呢,故意装雅,搞得自己好像多有品味似的,其实就是附庸风雅。
我就见过那种人,买了一堆看不懂的书摆在书架上,就为了给人看,实际上自己根本就没翻过几页。
在我看来呢,我们不用太纠结是俗还是雅。
该俗的时候就俗,享受那种简单的快乐;能雅的时候就雅,提升一下自己的格调。
生活嘛,就是一个大杂烩,有俗有雅才够味儿。
要是整天都只追求雅,那得多累啊,就像一直穿着高跟鞋走路;可要是一直都在低俗的圈子里打转,那也显得没品。
俗或雅作文《俗或雅作文篇一:俗或雅》在作文的世界里,俗和雅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家伙,老是在那儿较着劲。
俗呢,就像是街头巷尾的麻辣烫,热辣辣、香喷喷,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比如说,那些写自己日常生活琐事的作文,什么今天和老妈吵架了,老妈像个喷火的恐龙一样,对着我就是一顿数落,我就像个小鹌鹑一样缩在角落里。
这种描写特别直白,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让人感觉特别真实,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
我自己有时候写作文也特别俗,有一回写我的小伙伴,我就直接写他长得像个土豆,矮墩墩的,脸也是圆乎乎的,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就像两道弯弯的月牙儿被云彩遮住了一半。
这描写虽然俗,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有趣的呢。
雅就不一样了,雅就像是高级餐厅里的法式大餐,精致、优雅,充满了仪式感。
那些充满了诗词典故、优美辞藻的作文就属于雅的范畴。
我看过一些同学写的作文,那简直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一样。
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的句子信手拈来。
写个春天,那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风轻拂,似佳人之柔荑”,听起来就特别高大上。
我有时候就特别羡慕那些能写出雅作文的人,感觉他们就像是住在文学殿堂里的贵族,而我自己就像个在文学田野里打滚的小泥猴。
但是呢,我又觉得俗和雅也不是那么绝对的。
也许有时候俗到了极致就是一种雅。
就像赵本山的小品,那里面都是特别俗的东北方言,什么“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可是这些话却成了经典,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作文里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我觉得可能行吧。
比如说我写自己的奶奶,就写她那些俗得不能再俗的唠叨,什么“多穿点衣服,别冻着,吃饭别挑食”,要是能把这些俗的东西写出感情来,是不是也能变成一种雅呢?我还想过,那些看起来雅的作文会不会也有它俗的一面呢?就像那些堆砌辞藻的作文,可能就像一个外表华丽但是内里空虚的花瓶。
华丽的辞藻就像是花瓶上的花纹,看起来漂亮,但是却没有什么内涵。
而那些俗的作文,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却像一块朴实的石头,有着自己的重量和温度。
【导语】每个人都追求高雅,厌弃世俗,然而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高雅,什么才是世俗呢?高雅与世俗真的就水火不容吗?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篇关于高雅与世俗的作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知世俗而不世俗》人总是要长大的,要成熟的,就像树上的苹果,褪去那层青色与青涩,熟了落地,走自己该走的路,看自己想看的风景。
可外面的世界却和果园不一般,不是每个人都如园丁一样精心呵护着你,所遇之人所遇之事千奇百怪,可我们却总是充满着好奇与兴奋去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闯荡。
可最后,我们都到了我们想到的年纪,可惜却都没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事不如人愿,我们总是为了完成某件事情,达到某个目的而牺牲某些我们本该保有珍惜的纯朴品质,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被一种叫做“世俗”的东西染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初入社会,大人们总是给我们许多劝诫,什么“社会复杂”,“人心险恶”,“和别人打交道切记多一个心眼,别被人骗了”。
起初,我们带着这样的警惕去接触遇到的每一个人,处理手上的每一件事,循规蹈矩,丝毫不敢怠慢,可有的事却因为世俗的存在而生出变故。
这种潜规则无处不在,仿佛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风俗,有关系的人机会比单靠自己努力的人要更多,在利益面前其它的一切显得无比渺小,人在各种各样的人面前戴着不同颜色的面具,说着不一样的鬼话.......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成熟,是畸形的,太过浓艳,华而不实,失去了人最本质的纯真。
然而,这样的社会并不会因为小众人的改变而发生质变,社会既然存在,就有它的阳光一面,也必定有它阴暗的一面。
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黑暗,而不植根于黑暗。
唐代有个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见山之是山,见水只是水。
”于简单中看出复杂,是成熟,可能于复杂中再看出简单,那便最善良的成熟了。
知道世俗是怎样,而不随世俗浊流,保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赤子初心,便十分难得了。
清楚知道自己是谁,不再证明自己是谁,不去改变别人是谁,不因染缸里的颜色而失了自己最初的本色。
以俗和雅写作文俗和雅这俩词啊,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在咱们的生活里玩着一场有趣的捉迷藏。
咱先说说俗吧。
俗这东西啊,特别接地气,就像那街边的麻辣烫,闻着味儿就特实在。
你看,大妈们在菜市场为了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这就是俗。
俗是那些直白的、不加修饰的东西。
咱们平常聊天,说些家长里短,什么“老张他家孩子又考砸了”“隔壁王婶做的红烧肉可香了”,这都是俗事儿。
可别小瞧了俗,它是生活的底色。
没有俗,就像画儿没了纸,没地儿去施展那些高雅的笔墨了。
就说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吧,那些搞笑的段子,什么“小伙儿踩香蕉皮摔个狗吃屎”,特俗吧,但大家就是爱看,为啥呢?因为这能让咱在忙碌的生活里哈哈一乐,把压力都给笑没了。
俗是大众的,是咱老百姓每天都在经历的事儿。
再来说雅。
雅就像是那摆在精致架子上的青花瓷瓶,看着就透着一股高贵劲儿。
雅是在音乐厅里听交响乐,那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就像涓涓细流流进心里,高雅得很。
读书也是雅事儿,捧着一本古籍,逐字逐句地品味那些千百年前古人的智慧,仿佛自己也跟着变得文质彬彬了。
雅人呢,说话都不一样。
人家不说“吃饭”,说“用膳”;不说“走了”,说“告辞”。
雅是一种修养,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比如说品茶,那可讲究了,什么茶具啊,水温啊,茶叶的种类啊,一板一眼的。
这和咱平常牛饮一杯茶可大不一样,那是在享受一种雅趣。
不过啊,俗和雅有时候也不是分得那么清楚。
就像大俗即大雅。
赵本山的小品,那里面好多都是农村的俗事儿,可人家演得妙啊,俗中带雅,让全国观众都爱看,还上了春晚这么大雅之堂呢。
还有一些民间艺术,像剪纸,材料简单得很,就一张纸,可剪出的那些花样,精美绝伦,那也是从俗里诞生出来的雅。
咱的生活就得俗雅兼备。
要是光有俗,那就跟个糙汉子似的,没点精致劲儿;要是光有雅呢,又像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离咱老百姓太远。
咱得学会在俗事里找雅趣,在雅事里不忘俗根。
就像在家里,咱可以穿着拖鞋大裤衩在沙发上俗得自在,也能摆上一束鲜花,泡上一壶香茗,享受一下雅的氛围。
关于俗和雅写一篇作文篇一《俗雅之间,生活的趣味》俗和雅这两个字,就像生活中的两个小伙伴,常常在我们周围晃悠。
有时候你觉得雅是那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俗就是街边撸串大喊大叫的糙汉。
但实际上,它们在生活里的界限远没有那么清晰。
就说我那次去看京剧吧。
京剧,这可是公认的高雅艺术。
走进剧院,那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就透着一股雅气。
戏台上演员们穿着精美的戏服,举手投足间都是韵味。
我旁边坐着一位老伯伯,穿着老式的中山装,正襟危坐,一看就知道是老戏迷。
我呢,纯粹是好奇来凑个热闹。
戏开场了,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刚起来的时候,我真有点懵,这唱的啥啊。
心里嘀咕着这就是高雅的艺术?我咋欣赏不了呢。
这时候我就觉得这京剧“雅”得有些距离感,简直像隔着一层纱。
可是那位老伯伯呢,摇头晃脑,沉浸其中,还时不时跟着小声哼唱。
突然演到一个武戏片段,演员们闪转腾挪,兵器碰撞得叮当作响。
这一下可把我吸引住了,原来京剧没有我想的那么无聊嘛。
就在我津津有味看的时候,我发现老伯伯突然小声骂了句“这小子,差点出错”。
我有点惊讶,这么高雅的场合,怎么还冒脏话呢?后来才知道他是太入戏了,在他眼里台上的演员就像是他们戏班子内部的人,看到小失误就忍不住念叨一下,这种直接又朴实的反应,让我觉得很有趣。
从剧院出来后,我就在想,京剧本身雅得很,可戏迷老伯伯偶尔冒出的俗世之感也没破坏这雅,反倒让我看到一种融合。
在生活里,俗雅可能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往往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生活的趣味所在啊。
篇二《俗雅的大杂烩——旅行的发现》提到俗和雅,旅行中最能体现个明白。
旅行是件看似挺雅的事儿,游山玩水嘛,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升华自己的灵魂,听起来就高大上。
有一次我去了一个古镇,那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刚到的时候,哇,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潺潺的流水,我立马就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充满雅的世界。
街边那些文艺的小店,门口挂着精致的手工艺品,店里飘出淡淡的香薰味。
可是呢,再往前走一会儿,就看到一个烧烤摊,那烟雾缭绕的,旁边一群人光着膀子在那撸串喝啤酒,大声地聊天说笑,特别热闹。
高雅,世俗,低俗作文
高雅啊,就跟那湖面似的,静静的,不咋咋呼呼的,但你能感
受到那种深沉,那种文化底蕴。
就像琴声在月光下飘过来,悠悠的,每个音都像是古代的故事,让人听着就舒服。
说到世俗,那就是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呗。
热闹、嘈杂,但
也真实。
街头的叫卖声,夜市的灯火,还有家里聚餐时的笑声,这
些才是咱们的生活啊。
没那么多华丽,但都是实实在在的。
低俗?哎呀,那可就让人头疼了。
就像踩进了泥潭,浑身都脏
兮兮的。
网络上的喷子,生活中的小人,还有那些不讲道德的事儿,都让人看着就烦。
这种低俗,真的得远离,别让它污染了咱们的心灵。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高雅与世俗范文一:
《知世俗而不世俗》
人总是要长大的,要成熟的,就像树上的苹果,褪去那层青色与青涩,熟了落地,走自己该走的路,看自己想看的风景。
可外面的世界却和果园不一般,不是每个人都如园丁一样精心呵护着你,所遇之人所遇之事千奇百怪,可我们却总是充满着好奇与兴奋去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闯荡。
可最后,我们都到了我们想到的年纪,可惜却都没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事不如人愿,我们总是为了完成某件事情,达到某个目的而牺牲某些我们本该保有珍惜的纯朴品质,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被一种叫做“世俗”的东西染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初入社会,大人们总是给我们许多劝诫,什么“社会复杂”,“人心险恶”,“和别人打交道切记多一个心眼,别被人骗了”。
起初,我们带着这样的警惕去接触遇到的每一个人,处理手上的每一件事,循规蹈矩,丝毫不敢怠慢,可有的事却因为世俗的存在而生出变故。
这种潜规则无处不在,仿佛成为各行各业的一种风
俗,有关系的人机会比单靠自己努力的人要更多,在利益面前其它的一切显得无比渺小,人在各种各样的人面前戴着不同颜色的面具,说着不一样的鬼话.......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成熟,是畸形的,太过浓艳,华而不实,失去了人最本质的纯真。
然而,这样的社会并不会因为小众人的改变而发生质变,社会既然存在,就有它的阳光一面,也必定有它阴暗的一面。
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黑暗,而不植根于黑暗。
唐代有个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见山之是山,见水只是水。
”于简单中看出复杂,是成熟,可能于复杂中再看出简单,那便最善良的成熟了。
知道世俗是怎样,而不随世俗浊流,保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赤子初心,便十分难得了。
清楚知道自己是谁,不再证明自己是谁,不去改变别人是谁,不因染缸里的颜色而失了自己最初的本色。
同为纯,一个白,一个黑。
同为豁达,一个最无知,一个最智慧。
因为简单,一个一无所有,一个什么都有。
要达到“知世故而不世故”,更善良的成熟,须经过人生之大修行。
范文二:
《真正的风雅》
初读苏东坡之作,并不觉晦涩难懂,反而觉得简单深刻。
因为根植生活,所以简单通俗;因为感情深刻,所以高尚风雅。
这让我想到“非世俗无以致高雅”这句话,在案牍劳形之外,有一点可以探究的雅人情致——这便是真正的风雅。
杜甫被称为“诗圣”,大概就在于此。
因为他有一双洞察世俗的眼,一颗体察世俗的心。
因为“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真切生活体验,所以心有苍生,道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
将满腹才情融入世俗,于是成就了杜甫之“圣”。
比起李白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我更爱杜甫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正是平凡的世俗生活,撑起了苏东坡作品的高度和厚度。
被贬蛮荒之乡,过着迁谪的生活,但不管多么不堪或困窘,苏东坡总是不改乐观旷达的性格,写出境界高妙、文采风流的作品。
剥落世俗的外表,苏东坡的生活非常丰富。
他结识了不少世俗朋友,“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连小孩子都喜欢与他交往;他还能书擅画,懂得饮茶,喜欢美食,善于烹饪……
心有所托,才能从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暂时脱身,留一点转身的余地。
在《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情节让人感叹,说的是杜慎卿几个人游金陵雨花台见到的情景,其中写道:“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
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
”这是令人感慨的风雅。
不济的时代,出一两个特立独行的读书人不稀奇,可是,这“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的风雅,却不是哪里都见得到的。
所以,真正的风雅,定然体现在平头百姓口中和日用伦常里面,这样的风雅才更为生动鲜活。
缺乏风雅的时代,是一个鄙俗粗劣的时代,也是文化和情趣消退的时代。
在世俗中保持一份高雅的情操,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向着心之所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即是生命中最有滋味的境界。
风雅一词,在各行各业都应如此。
但世人多把金钱、地位、名利等背负在身,将风雅变得庸俗,并沾沾自喜,浑然不觉,以至于“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若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能在闲暇之佘,想“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那该多么美好!、
范文三:
《低俗与高雅》
如同当下正流行的“正能量”和“屌丝”一样,人的生活亦有低俗和高雅之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年仅二十五岁的诗人海子写下这句诗的时候,我想,他的脑海里一定和我一样,刹那间便被那诗句所描写的景色打动。
在我看来,这是太过惬意的生活;面朝大海,听海浪一起一伏的声音,一声一声仿佛在我的心上撞击。
那呼啸或是平静,那怒吼或是细语,那重击或是轻轻的爱抚,都给我无限的享受。
然后往外延伸,来到海边的一座民房,房外是成片的鲜花,知名的、不知名的,鲜艳的、淡泊的,竞相开放,铺在枝头上,仿佛一片花海,与不远处的大海、大海尽头的远山、头顶上的湛蓝天空、花朵掩映着的海边民居,形成一幅优美绝伦的画卷。
这是无比高雅的生活,在如此环境下生活的人,想必一定是从容而宁静的吧!在秋日的午后携友人在院子里品一杯香茗;或是在夏日捧一本好书,在躺椅上,任凭清凉的海风拂过脸庞,带着飞鸟和天空的味道,甚至就这样睡过去,仿佛也是值得原谅的。
与这种高雅的生活形成对比的,则是现代社会的金钱价值观。
“等我有钱了,买一辆公交车,停放在公交车站,等有人上来,我就说‘不好意思,这是私家车!’网络上这样的语言很多,被很多人当作笑话来看待,但它反映的问题却不容小觑。
金钱,成了这个社会行走的”交通工具。
有人做梦每天有数不完的钱;有人
花费民工一年的工资买一双鞋;有人制假卖假只为节约成本多赚钱;有人贪污受贿收取不义之财……钱,保障了生活的继续和物质的充盈,却也在不知不觉间,掩埋了人们心中的快乐和满足。
使自私的人变得贪婪,使商人唯利是图……它似乎为人类构建了一层屏障,透明却无力挣脱开来,偶尔的一个小口,也被欲望填补,屏障内的人有苦苦挣扎,有自得其乐,也有徘徊犹豫,却最终仍是被卷入这道屏障中的洪流,无法自拔。
也许不能称其为低俗,只是被欲望和贪婪腐蚀的心,再也看不到无私的阳光和自由的大海。
也许我不能如此高雅而惬意的度过我的余生,但至少不会如此低俗,充满欲望的度过我并不长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