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37
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是指一组在细胞内合成和调控次级代谢产物的基因序列。
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类细胞内产生的化合物,不同于细胞的生存所必需的主要代谢产物,而是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或生物活性。
这些次级代谢产物包括抗生素、抗肿瘤物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等,对人类和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通常由多个连续排列的基因组成,这些基因按特定的顺序编码了合成次级代谢产物所需的酶和调控蛋白等。
基因簇的存在使得细胞能够高效地合成次级代谢产物,并保证其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被产生。
在细菌中,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的存在非常普遍。
细菌通过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合成了许多重要的化合物,如抗生素。
抗生素基因簇通常由多个基因组成,这些基因编码了合成抗生素所需的酶和蛋白质。
这些基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细菌的染色体上,形成基因簇。
通过对这些基因簇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抗生素的合成机制,并可以通过调控基因簇的表达来提高抗生素的产量或改变抗生素的结构,从而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抗生素。
除了细菌,植物中也存在许多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
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的研究对于揭示植物次生代谢的合成机制和调控网络非常重要。
通过对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植物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途径和关键酶,进而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来提高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或改变其结构,从而获得具有更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对基因组的分析来预测和鉴定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
通过对不同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找到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基因序列,并判断其是否属于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
这为研究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机制和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的研究不仅对于药物开发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虫等生物活性,对人类健康和生物体的生存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技术分析作者:宫克飞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8期[摘要]微生物产生众多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是药物创新和产量提高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生物合成技术中图分类号:[Q5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8-0296-01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方面多种多样,主要的产生菌类群包括放线菌、芽孢杆菌、粘细菌、假单胞菌、蓝细菌、真菌等,其中已知抗生素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以链霉菌为代表的放线菌产生的。
根据结构特点可以基本上将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氨基糖苷、核苷、四环素、多肽、糖肽、大环内酯、安莎、聚醚和类萜等种类。
以上多种多样抗生素的结构特点也决定了它们生物活性的多样性,除了可以抑菌杀菌外,还可以作为抗癌药、抗寄生虫药、除草剂、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受体拮抗剂、低血胆固醇治疗剂等等,在医疗、工业、农牧渔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大量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从自然界直接分离具有新结构、新活性化合物变得越来越困难,已知结构化合物分离的重复性很高。
另一方面,临床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伴随着多耐药性、高耐药性病原菌以及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新型疾病不断出现,如何利用已有资源,定向创造新结构、新活性化合物以及提高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成为当务之急。
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组合生物合成(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和代谢工程(metabolic engineering)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但是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与功能鉴定是这两项技术实施的必要前提。
一、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组成特点自从Malpartida等1984年克隆了放线紫红素的全部生物合成基因,以及随后克隆的榴菌素、红霉素、泰乐星等生物合成基因,揭示了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成簇排列的特征,即与特定产物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调节基因、耐药性基因和转运蛋白等集中位于染色体的一段连续区域。
ANTISMASH的原理和应用介绍ANTISMASH是一种用于分析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在细菌、真菌和植物中的存在和特征的工具。
它可以通过分析基因组序列来预测和注释这些基因簇,帮助科研人员理解次级代谢产物在生物体中的合成和功能。
原理ANTISMASH利用计算机算法来分析基因组序列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
它首先会使用预训练的模型来识别基因组中的潜在基因簇,然后利用多种算法对这些基因簇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注释。
这些算法包括拟合HMM(隐马尔可夫模型),识别保守的主要酶基因,预测次级代谢物的结构类型等。
最后,ANTISMASH会生成详细的报告,其中包含关于基因簇中基因的功能注释、预测次级代谢物的结构类型和潜在活性等信息。
应用ANTISMASH在生物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生物药物研发:ANTISMASH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发现潜在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从而开发新的生物药物。
通过分析基因组序列,ANTISMASH可以预测次级代谢物的结构类型和潜在活性,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信息。
2.农业和食品科学:ANTISMASH可以帮助农业科学家和食品科学家研究植物中的次级代谢产物。
通过分析基因组序列,ANTISMASH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植物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和功能,从而改良农作物和提高食品质量。
3.微生物生态学:ANTISMASH可以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微生物基因组序列,ANTISMASH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微生物群落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多样性和功能。
这对于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4.天然产物研究:ANTISMASH可以用于研究和发现天然产物。
通过分析基因组序列,ANTISMASH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潜在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这对于发现新的天然产物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ANTISMASH是一种用于分析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的工具,通过分析基因组序列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预测和注释基因簇,并理解次级代谢产物在生物体中的合成和功能。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创新一、概述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除了进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初级代谢外,还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次级代谢产物。
这些物质通常具有多样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包括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对微生物自身并无明确的生理功能,但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体可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者们开始从分子水平深入探索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
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生物合成基因簇是指一组在染色体上连续排列的基因,它们共同负责某一特定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这些基因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耐药性基因和转运蛋白等,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调控关系,共同构成了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
在药物创新方面,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为药物的设计和合成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改造和优化,可以实现次级代谢产物的定向生产和产量提高,为药物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可能。
利用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多样性,还可以发掘新的次级代谢产物,为药物创新提供更多的候选物质。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创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还可以为药物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在药物创新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概述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且多样的生命形式,它们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不仅限于维持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主要代谢过程,还包括一种称为次级代谢的过程。
微生物代谢分析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微生物代谢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包括了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理解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这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食品工业等方面,因此,对于微生物代谢分析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方法微生物代谢分析实验方法涉及到的步骤和技术相当多。
但是,无论实验的种类如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
1.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是代谢分析的第一步。
在实验之前,必须制备好含有基础培养物的培养基,并将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培养。
这个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气氛条件下进行。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影响代谢途径,从而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产。
2.代谢阳极反应代谢阳极反应是微电极法的一种变化。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实现微生物代谢物的动态监测,不仅可以实时追踪微生物代谢物的变化,还可以在微生物代谢物验证反应机理时帮助确定代谢途径。
3.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目前微生物代谢分析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实验中,通过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分子的质量,可以确定含有不同碳同位素的代谢产物的数量。
质谱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如时间飞行质谱、电子喷雾质谱等。
数据分析微生物代谢分析的数据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代谢产物的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微生物内部代谢途径的运行情况。
数据分析的过程包括数据整理、数据挖掘和数据解释等环节。
1.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
对于代谢产物的数据,研究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数据整理包括消除数据质量问题、处理缺失数据、变换数据极值和数据标准化等。
2.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代谢产物的数据挖掘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将数据经过预处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差异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帮助他们理解代谢途径的变化。
3.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数据分析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分析代谢产物的数据之后,研究人员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
科学技术创新2020.26OSMAC方法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朱美林王皓天(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1概述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已被认为是药物发现和开发中新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传统的微生物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发酵液和菌丝体中提取和分离具有结构活性的化合物。
然而,由于已知次生代谢物的高重新发现率,这些过程正变得低效[1]。
人们普遍认为,在标准发酵条件下,很大一部分微生物基因簇是沉默的。
通过挖掘微生物基因组和针对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人员可以更客观地挖掘微生物的潜力,如击倒、引入或异源表达微生物基因,调节启动子,诱导突变,或改变培养条件来刺激次生代谢物基因的表达[2],见图1。
改变培养条件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策略,被Zeeck教授和他的同事称为"一株多化合物(OSMAC)"[3]。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应用OSMAC策略的重要和成功的例子,包括改变培养基、改变培养条件、与其他菌株共培养、添加表观遗传修饰剂或生物合成前体[4]。
图1激活微生物沉默基因簇的策略2OSMAC常见方法2.1改变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方式培养基不仅对微生物生长有较大影响,而且对新陈代谢也有较大影响。
据报道,C/N比、盐度和金属离子可以调节MSM基因表达的程度和模式,导致各种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
一株海洋来源的Asteromyces cruciatus763菌株在仅含精氨酸的查氏培养基中培养时,产生了一种新的五肽lajollamide A(1),见图2,而不是在正常的查氏培养基中缺失的NaNO3[5]。
图2部分代表化合物的结构式一株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在富氘查氏肉汤上培养时,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生物碱类化合物,而该菌株在PDB培养基中培养时,能代谢一种新的戊烯化吲哚生物碱waikialoid A(2),该生物碱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4μM[6]。
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研究进展王苗;王倩【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8(042)007【总页数】3页(P803-805)【关键词】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异源表达;生物合成【作者】王苗;王倩【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贵州省微生物资源及药物开发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3;遵义医学院/贵州省微生物资源及药物开发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遵义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天然活性物质的合成、调控和抗性基因都是成簇的排列在微生物基因组内,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不同的宿主菌内异源表达,不仅能够激活沉默基因簇,且可将异源表达体系作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通过生物合成或组合生物合成的方法生产出更多结构新颖且功能独特的实用天然产物或其衍生物[1-2]。
本文针对近年来在链霉菌体内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介绍了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非核糖体肽酶(NRPSs) 、聚酮合酶(PKSs)和杂合NRPS/PKSs基因簇异源表达研究的方法及研究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而对近些年异源表达天然产物的新研究思路进行汇总及展望,以期为新药的研发及合成药的高效表达提供良好的来源和途径。
1 微生物异源表达体系功能介绍及应用近年来,微生物来源基因簇异源表达的研究逐步成为医药、生物和化学界长期的研究内容。
随着对微生物基因簇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一些不可培养微生物基因或沉默基因的激活表达研究,技术水平上迫切需要强大的功能齐全的异源表达体系来生产这些化合物,从而获得更多结构新颖且功能独特的实用新型活性物质 [3-4]。
将整个或部分抗生素的基因簇插入与其原始产生菌不同源的适宜宿主菌内表达,使其产生该抗生素完整结构或部分结构的过程,主要策略包括:生物信息学预测、克隆基因簇、修饰基因簇、转移基因簇、功能性表达基因、比较分析代谢产物图谱等,这种研究手段称为异源表达,生产这些活性化合物即建立基因簇异源表达体系 [5]。
拮抗水稻病原菌假单胞菌AH菌株的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胡逸群,沈文杰,陈晴晴,张爱芳∗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01)摘要㊀[目的]探究菌株AH的生防潜力和基因组序列信息,以解析其防病机制,挖掘次级代谢产物基因资源㊂[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水稻的叶际微生物,筛选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根据形态学㊁16SrDNA和gyrB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其种属;利用平板抑菌试验明确其抑菌谱;大田喷施菌悬液明确其防治效果㊂继而,利用第二代Illumina与第三代PacBio结合的测序方法对生防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㊁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㊁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分析㊂[结果]AH是一株短杆状恶臭假单胞菌株,对稻瘟病菌㊁茎点霉菌㊁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黄单胞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田间施用AH菌液可显著降低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病害等级㊂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揭示菌株AH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敏感㊂AH基因组全长为5889125bp,编码5215个基因,GC含量为63.74%,有19个rRNA㊁77个tRNA和78个nRNA,antiSMASH预测得到8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㊂[结论]AH菌株具有良好生防潜力,深层机制解析可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㊂关键词㊀恶臭假单胞AH;生物防治;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中图分类号㊀S435.1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20-0138-09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20.034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dentificationandWholeGenomeAnalysisofPseudomonasputidaAHStrainAntagonistictoRicePathogensHUYi⁃qun,SHENWen⁃jie,CHENQing⁃qingetal㊀(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andAgro⁃productsSafety,Anhu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Hefei,Anhui230001)Abstract㊀[Objective]BiocontrolpotentialandgenomeinformationofstrainAHwereanalyzedtorevealmechanismofdiseasepreventionandexploregeneresourcesofsecondarymetabolites.[Method]Themethodofspreadingplateswasusedtoscreenantagonisticstrainsfromriceleaves.Thespecieswasidentifiedbymorphological,16SrDNAandgyrBsequencingandphylogeneticanalysis.Theflatstandofftestandspra⁃yingbacterialsuspensioninfieldclarifieditsbiocontrolpotential.Subsequently,thegenomesequenceofAHstrainwasobtainedusingathirdgenerationPacbioSMRTsequencingplatformandsecond⁃generationIlluminasequencingtechnology.Then,genomeassembly,geneprediction,functionannotation,andsecondarymetabolitebiosyntheticgeneclusterpredictionwereperformed.[Result]AHwasashortrodstrain,belongedtoPseudomonasputida,andshowedbroad⁃spectrumantimicrobialactivityagainstMagnaportheoryzae,Phomasp.,Rhizoctoniasolani,andXan⁃thomonasoryzae.SprayingAHsuspensionsignificantlyreduceddiseasegradecausedbybacterialblightandblastdisease.Antibioticsusceptibili⁃tytestingrevealedthatAHshowedhighsensitivitytoaminoglycosideantibiotics.ThetotallengthofAHgenomewas5889125bp,encoding5215geneswith63.74%GCcontent,including19rRNA,77tRNAand78nRNA.And,eightsecondarymetabolitesynthesisgeneclusterswerepredictedbyantiSMASHplatforminAHgenome.[Conclusion]BasedongoodbiocontrolpotentialofAHstrain,theanalysisofdeepmechanismcan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Keywords㊀PseudomonasputidaAH;Biocontrol;Riceblast;Ricebacterialblight基金项目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0227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08085QC117)㊂作者简介㊀胡逸群(1992 ),女,安徽灵璧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水稻病原菌致病机制和病原菌与生防菌互作研究㊂∗通信作者,研究员,从事水稻抗病性鉴定与病原菌致病机制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5-12㊀㊀为缓解农药过度施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微生物来源的生防菌剂或制品有较好的开发前景㊂假单胞菌属㊁芽孢杆菌属和木霉属来源的微生物,对多种植物或动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因此被广泛用作生物防治剂[1-4]㊂假单胞菌属具有代谢多样性的特点,可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如吩嗪类物质(phenazines)㊁硝吡咯菌素(pyrrolnitrin)㊁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2,4-diacetylphloroglucinol)㊁黄绿菌素(pyocyanin)和环脂肽(cycliclipopeptides,CLPs)等㊂此外,假单胞菌属细菌也能通过诱导系统抗性的方式,抑制病原菌定殖或生长,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5-8]㊂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UPMP3菌株合成的吩嗪粗提物,可显著减轻狭长孢灵芝引起的油棕榈茎基底感染[9]㊂从苹果花上分离的P.orientalF9菌株表现出对火疫病菌的良好拮抗特性[10]㊂此外,大多数假单胞菌属菌株可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分泌生长调节剂来增强植物防御病原菌的能力㊂从印度青蒿根际分离的P.aeruginosa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且对植物病原菌链格孢㊁黄曲霉和尖孢镰刀菌表现出很好的生防活性[11]㊂恶臭假单胞P.putida与近缘物种P.fluorescens和P.bras⁃sicacearum可作为生物防治剂和植物生长促进剂[12-13]㊂P.putida与其他有益微生物复合施用时,显著增加了水果营养元素的含量[14-15]㊂P.putidaB2017菌株通过产生铁载体pyoverdine来抑制植物病原菌[16]㊂在有益于植物的同时,生防菌也需要使自己免于如活性氧爆发之类的快速且强烈的植物防御反应所导致的损伤㊂P.putidaRRF3通过改变根部基因的转录表达来刺激植物产生防御反应,并通过改变根际的化合物组分来保护自身[17]㊂一直以来,我国稻米主产区的真菌㊁细菌病害频发,稻瘟病菌可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侵染叶片导致叶瘟,在生殖生长期侵染稻穗导致穗颈瘟,严重降低稻米产量和品质[18]㊂镰孢菌Fusarium的复合侵染,如藤仓镰孢菌F.fujikuroi㊁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㊁拟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oides等,会降低种子发芽率,或引起水稻恶苗病[19]㊂此外,黄单胞菌Xan⁃thomona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细菌,可侵染400多种植物,包括稻㊁棉㊁豆等粮食作物和柑橘㊁香蕉和木薯等经济作物[20]㊂其中,X.oryzaepv.oryzae和X.oryzaepv.oryzicola是稻黄单胞的2个致病变种,分别引起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3,51(20):138-146斑病,危害严重[21-22]㊂面对防病增产与生态保护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广谱抑菌菌株的开发利用是减少化学制剂使用㊁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策略㊂叶际微生物的生境更为复杂多变,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多种生防机制㊂基于此,笔者通过分离水稻叶片微生物㊁平板对峙筛选拮抗菌株㊁多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得到一株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恶臭假单胞P.putidaAH菌株,田间试验明确其对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具有防治效果㊂利用第二代Illumina与第三代PacBio结合的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㊁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㊁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分析,为AH菌株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分子遗传信息㊂恶臭假单胞P.putidaAH菌株的研究可为水稻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供试菌株和培养条件㊀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㊁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㊁茎点霉菌Phomasp.㊁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㊁尖孢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㊁层出镰孢菌F.proliferum㊁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sp.,均保存于笔者所在实验室㊂细菌培养用LB培养基,白叶枯病菌培养用NA培养基,培养条件为28ħ,保存介质为50%甘油㊂真菌培养用PDA培养基,培养条件为28ħ,无菌滤纸对菌丝块进行低温保存㊂1.2㊀稻瘟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㊀为从水稻叶际分离稻瘟病菌的拮抗细菌,用无菌剪刀将水稻叶片组织切成小块,在无菌水中浸泡30min,6000r/min离心3min获得上清液㊂将悬浮液进行梯度稀释(10-2㊁10-3㊁10-4㊁10-5),取不同浓度的稀释液50μL涂布于3个LB板上,平板于28ħ培养2d㊂挑取形态差异的单菌落进一步纯化保存,用于拮抗菌的筛选㊂稻瘟病菌孢子液稀释至2ˑ107个/mL,涂布PDA平板后,28ħ培养3d㊂取2μL上述细菌菌液滴于上述平板,28ħ培养3d,周围有抑菌圈的细菌即为目的菌,纯化并保存㊂1.3㊀拮抗细菌的形态观察㊀取20μL新鲜菌悬液滴到碳膜铜网,静置5min后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㊂将2%磷钨酸滴在碳膜铜网,静置染色2min后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室温干燥㊂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采集图像分析㊂1.4㊀细菌分类鉴定㊀利用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㊂使用细菌通用引物[23]扩增16SrDNA基因(27F,5ᶄ-AGAGTTTGATCATGGCTCAG-3ᶄ;1492R,5ᶄ-ACG⁃GTTACCTTGTTACGACTT-3ᶄ)㊂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gyrB序列(F,5ᶄ-GAGCAGACCTACGTCCACGGTGTG-3ᶄ;R,5ᶄ-GTCGATCATCTTGCCAACGACCGC-3ᶄ)㊂PCR扩增产物经过纯化后送生工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测序㊂测序结果与BLAST(https://www.ncbi.nlm.nih.gov/)中核酸数据进行比对,选择同源性较高的近缘物种序列,利用MEGAX软件使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㊂1.5㊀平板对峙试验㊀5种植物病原菌(M.oryzae,R.solani,F.oxysporum,F.proliferatum,X.oryzaepv.oryzae)和2种附生菌(Phomasp.,Curtobacteriumsp.)作为拮抗测试的靶标菌㊂将上述分离得到的拮抗细菌在液体LB中培养至生长对数期(OD600nm=1.0),用于平板对峙试验㊂拮抗真菌试验:将新鲜菌丝块放置在PDA平板中央,将2μL拮抗细菌菌悬液滴在平板边缘㊂平板于28ʎC培养箱培养3 7d,拍照并记录数据㊂拮抗细菌试验:将靶标菌的菌悬液(OD600nm=1.0)稀释100倍,涂布于LB平板,28ʎC培养1d后再将2μL拮抗细菌的菌悬液滴在上述平板边缘㊂平板放置在28ʎC培养箱培养3d,拍照并记录数据㊂1.6㊀田间防治试验㊀籼稻常规稻品种WH26作为参试材料,评价拮抗细菌对水稻3种病害(稻瘟病㊁水稻白叶枯病㊁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㊂1月龄的水稻苗用于接种病原菌㊂病原菌接种前1和3d,分别用拮抗菌的菌悬液(OD600nm=0.5)均匀喷施水稻幼苗,以叶片布满微液滴为限㊂水稻白叶枯病菌接种:用无菌剪刀沾取X.oryzaepv.oryzae的菌悬液(OD600nm=0.5),在距离叶尖边缘约2cm处剪下叶片㊂选取10株水稻,每株取3片叶片进行接种处理㊂接种14d后进行病斑长度测量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接种:用无针头的1mL注射器将X.oryzaepv.oryzicola菌悬液(OD600nm=0.5)注入水稻叶片的细胞间隙,注意避免对植物造成另外的机械损伤㊂选取10株水稻,每株取3片叶片进行接种处理㊂接种7d后进行病斑长度测量㊂稻瘟病菌接种:将M.oryzae孢子悬液浓度调整为2ˑ105个/mL,均匀喷施于水稻叶片,以叶片布满微液滴为限,接种7d后观察统计发病情况㊂1.7㊀抗生素敏感性试验㊀采用平板加药法测试拮抗细菌对庆大霉素(Gm)㊁卡那霉素(Kn)㊁氨苄霉素(Amp)和利福平(Rif)的敏感性㊂固体LB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上述抗生素,配制终浓度分别为20.0㊁10.0㊁5.0㊁2.5μg/mL的抗生素平板㊂将拮抗菌的菌悬液(OD600nm=1.0)稀释100倍,均匀涂布于上述平板,28ħ培养1d,拍照并计数菌落㊂1.8㊀细菌全基因组测序㊀第二代Illumina与第三代PacBio结合的测序方法进行全基因组测序㊂离心收集新鲜的AH菌体,试剂盒法提取基因组DNA(GenomicDNAIsolationKit,TaKaRa)㊂使用G-tubes(Covaris)剪切基因组DNA,EXOVII处理DNA并进行DNA末端修复,制备SMRTbellDNA文库㊂基因组的从头组装基于三代数据,使用falcon进行原始数据的自我矫正及基因组初步组装,得到一致性序列㊂使用GenomicConsensus软件对原始数据再次矫正,使用sprai对一致性序列进行环化处理,得到环化的细菌基因组[24],Circos软件构建基因组圈图[25]㊂使用Prodigal软件预测编码基因[26],Rfam预测非编码RNA[27]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生防细菌的分离㊀通过稻瘟孢子液平板的筛选方法,分离得到5株具有抑菌作用的细菌菌株,其中抑菌作用最显著的一株命名为AH,对其进行后续研究㊂在PDA培养基上培养2d后,AH菌落形态为黄白色,表面粗糙,边缘凹陷(图1A㊁B)㊂在LB培养基上,AH菌落形态与PDA培养基相似,菌体更为致密(图1C㊁D)㊂透射电镜观察到AH呈短杆菌(图1E㊁F)㊂93151卷20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胡逸群等㊀拮抗水稻病原菌假单胞菌AH菌株的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注:使用平板划线法(A,C)和菌液悬滴法(B,D),分别在PDA培养基(A,B)和LB培养基(C,D)培养菌株AH㊂透射电镜观察菌体形态(E:5.0μm;F:500nm)㊂Note:StrainAHwasculturedonPDAmedium(A,B)andLBmedium(C,D)bystreakplatemethod(A,C)anddroppingplateofliquidbacterialcul⁃ture(B,D),respectively.P.putidaAHstrainwasobservedby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whichwastreatedwith2%phosphotungsticacidonthecoppergridtostainfor2minon5.0μm(E)and500nm(F)scale.图1㊀菌株AH的形态学特征Fig.1㊀ThemorphologicalfeaturesofstrainAH2.2㊀生防细菌的鉴定㊀AH的16S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05bp,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P.putida㊁P.wayam⁃bapalatensis㊁P.muyukensis㊁P.monteilii㊁P.plecoglossicida㊁P.shirazica和P.asiatica等菌株高度相似,相似度均高于99.87%,需进一步确定种属㊂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708bp,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P.putidaNX-1㊁P.putidaPC2同源性为97.74%,与P.wayam⁃bapalatensisRW3S1相似度为96.15%,与P.muyukensisCOW39相似度为93.04%,与P.monteilii各菌株相似度均为92%㊂利用MEGAX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AH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图2)㊂图2㊀菌株AH基于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树Fig.2㊀PhylogenetictreebasedonthenucleotidesequencesofthecompletegyrBgene0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2.3㊀菌株AH的生防潜力㊀菌株AH对参试的7种菌株均表现拮抗活性,其中对稻瘟病菌㊁水稻白叶枯病菌㊁短小杆菌和茎点霉抑制作用显著,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3cm(图3A㊁B㊁F㊁G,图4)㊂对于水稻纹枯病菌㊁尖孢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的抑菌圈直径小于1.0cm(图3C㊁D㊁E,图4)㊂注:平板拮抗测试AH对稻瘟病菌(A)㊁茎点霉(B)㊁纹枯病菌(C)㊁尖孢镰孢菌(D)㊁层出镰孢菌(E)㊁短小杆菌(F)㊁水稻白叶枯病菌(G)的抑菌活性㊂H.平板模式图㊂Note:TestedpathogensincludedMagnaportheoryzae(A),Phomasp.(B),Rhizoctoniasolani(C),Fusariumoxysporum(D),F.proliferatum(E),Curto⁃bacteriumsp.(F),and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G).Experimentalmodeldiagram(H).图3㊀菌株AH对参试菌株的平板拮抗测试Fig.3㊀AntagonisticefficacyofP.putidaAHagainsttestedstrains图4㊀菌株AH的平板抑菌效果Fig.4㊀AntagonisticefficacyofP.putidaAHagainsttestedstrains㊀㊀田间防治试验中,水稻叶片喷施AH菌悬液不影响水稻生长(图5A)㊂仅接种稻瘟孢子液时,叶片出现急性型病斑㊁慢性型病斑㊁褐点和白点型病斑的混合症状(图5B㊁C);接种前用AH菌悬液处理后症状显著减轻㊂水稻白叶枯病菌接种后,叶片呈现黄白色皱缩症状,沿叶脉扩展㊂AH喷施后症状显著减轻㊂且AH处理组的叶片皱缩现象比白叶枯病菌接种组的症状延迟3d出现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接种后,接种部位叶片出现黄褐色的短病斑,AH菌液处理对病害进程无明显影响(图5)㊂说明田间喷施菌株AH悬液可有效减轻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病害等级㊂2.4㊀菌株AH基因组分析㊀采用二代Illumina与第三代PacBio结合的测序技术对菌株AH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高质量Reads102114条,数据量1.27G㊂AH基因组长为5889125bp,GC含量为63.74%,包含5215个编码序列,其中包括19个rRNA㊁77个tRNA和78个nRNA㊂基于GC偏差㊁GC含量㊁非编码RNA(rRNA为红色表示,tRNA为蓝色表示,sRNA为绿色表示)和COG注释等信息,使用Circos软件构建的基因组圈图见图6㊂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已提交至GenBank,收录号为SAMN34209943㊂利用NR数据库进行蛋白质序列相似性比对显示,共有5183个基因被注释,占基因总数的99.4%;在KEGG数据库中比对得到5150个基因,占比98.8%;在COG㊁Swiss⁃Prot和GO数据库中分别比对得到4164㊁3858㊁3715个基因,占比分别为79.8%㊁74.0%和71.2%㊂㊀㊀对菌株AH基因组数据进行KEGG和GO数据库分析,结果见图7㊂KEGG注释结果表明,菌株AH基因组中有2810个编码蛋白的基因富集到六大类42条代谢通路中㊂其中,代谢功能相关的基因占比最大,其中氨基酸代谢㊁碳水化合物代谢㊁辅酶因子和维生素代谢㊁能量代谢相关通路的14151卷20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胡逸群等㊀拮抗水稻病原菌假单胞菌AH菌株的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数量较高㊂表明菌株AH具有代谢多样性的特征㊂GO数据库按照生物过程㊁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三类对菌株AH基因功能进行分类,其中细胞组分中膜组分相关基因㊁分子功能中的ATP结合和金属离子结合相关基因占比较大㊂注:稻瘟病菌(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中)和白叶枯病菌(下)在感病水稻品种WH26上的发病情况㊂Note:Theseveritiesofriceblast(upper),bacterialleafstreak(middle),andbacterialblight(lower)inthesusceptiblericevarietyWH26wereexhibi⁃ted.图5㊀菌株AH对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Fig.5㊀Thebiocontroleffectagainstthreemajorpathogensonriceplants2.5㊀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的预测㊀使用antiSMASH在线平台对菌株AH基因组中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进行预测,分析表明该基因组包含8个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其中5个是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簇或NRPS-like基因簇(图8㊁表2)㊂根据基因簇同源性,AH可能合成2类已知的抗菌物质viscosin和putisolvin㊂分析发现,Cluster1与BGC0001100来源的Streptomycesrochei的合成基因簇相似性为13%;Cluster2和Cluster5都与BGC0000413来源的Pseudo⁃2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monasprotegensPf-5的pyoverdin合成基因簇相似,相似度分别为10%和4%;Cluster3与BGC0001312来源的PseudomonasfluorescensSBW25的viscosin合成基因簇相似度为50%㊂Cluster4与Pseudomonasputida的putisolvin合成基因簇相似性为50%;Cluster5与BGC0000413来源的Pseudomonasprote⁃gensPf-5的pyoverdin合成基因簇相似性为4%;Cluster8与BGC0001692来源的XenorhabdusnematophilaATCC19061的nematophin合成基因簇相似性为12%㊂另外Cluster6和Cluster7未比对到相似基因簇,暗示菌株AH中可能存在新物质合成基因簇,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㊂注:Circos(v0.69)软件绘制菌株AH的基因组圈图,从内到外分别代表GC偏移㊁GC含量㊁非编码RNA(红色是rRNA,蓝色是tRNA,绿色是sR⁃NA)㊁前导链的COG注释和后随链的COG注释㊂Note:ThemapwasdrawnusingCircos(v0.69).Fromthecentertotheperiphery,differentcomponentsrepresentGCskew,GCcontent,non⁃codingRNA(rRNA,red;tRNA,blue;sRNA,green),COGannotationoftheleadingstrand,andCOGannotationofthelaggingstrand.图6㊀菌株AH的基因组圈图Fig.6㊀GraphicalcircularmapofthegenomeofP.putidaAH2.6㊀菌株AH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敏感㊀采用平板加药法对菌株AH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测定发现,外源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浓度为2.5μg/mL的条件下,菌株AH生长出现明显抑制现象;利福平浓度为10μg/mL时,AH生长被抑制,20μg/mL时抑制作用明显;在所有测试浓度下,氨苄霉素均未对AH生长产生影响(图9)㊂这表明AH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高度敏感,且抑菌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㊂3㊀结论与讨论该研究通过平板抑菌测试,筛选得到5株具有生防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AH效果最好,经多基因测序比对,鉴定为恶臭假单胞P.putidaAH㊂进一步测试发现AH对植物病原细菌水稻白叶枯菌和病原真菌稻瘟病菌㊁纹枯病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抑菌谱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具有研究价值㊂在线平台antiSMASH预测发现P.putidaAH中有8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可能合成viscosin㊁putisolvin等抗菌物质㊂putisolvin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一般通过破坏细胞膜和抑制DNA合成的机制发挥抗菌作用,也能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影响细菌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形成[28]㊂但AH菌株的合成基因簇与已知基因簇比对的相似度来看,均未超过50%,仅有Cluster3与P.fluorescensSBW25的viscosin合成基因簇相似度为50%,Cluster4与P.putida的putisolvin合成基因簇相似性为50%㊂Cluster6和Cluster7未比对到相似基因簇,另外的Cluster1㊁2㊁5㊁8基因簇与已知菌株基因簇的相似度为13%㊁10%㊁4%㊁12%㊂此外,经过比对发现胺甲萘降解菌株P.putidaSimmons01㊁P.putidaNBRC14164菌株有6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耐低碳氧菌株P.putidaKT2440有7个合成基因簇[29]㊂这些结果暗示菌株AH的8个基因簇除合成上述已知物质,还可能合成其余未报道的物质,具有代谢多样性的特征,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潜力㊂34151卷20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胡逸群等㊀拮抗水稻病原菌假单胞菌AH菌株的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注:A.KEGG注释结果;B.GO注释结果㊂Note:A.KEGGannotationresults;B.GOannotationresults.图7㊀菌株AH的基因功能分析Fig.7㊀GenefunctionsintheP.putidaAHgenome4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注:AntiSMASH在线平台预测菌株AH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簇,8个基因簇的信息如图㊂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基因㊂Note:SecondarymetaboliteassociatedgeneclusterswerepredictedbyantiSMASHonlineplatform.EightgeneclusterswererespectivelyconcatenatedonP.putidaAHgenomeaccordingtotheorderandlength.Differentcolorsrepresentdifferenttypesofgenesasshown.图8㊀菌株AH的8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Fig.8㊀SecondarymetabolismgeneclustersinP.putidaAH表2㊀菌株AH的8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信息Table2㊀DetailinformationofeightsecondarymetabolicgeneclusterspredictedbyantiSMASHonlineplatform区域Region类型Type起始位置From终止位置To已知相似基因簇Mostsimilarknowncluster相似度Similarityʊ%Region1redox⁃cofacter432762454909lankacidinC,NRP+Polyketide13Region2NRPS23660232450206lankacidinC,NRP10Region3NRPS29018672964859viscosin,NRP50Region4RiPP⁃like,NRPS30037943050744putisolvin,NRP50Region5NRPS39933334046286pyoverdine,NRP4Region6NAGGN42863814301182 Region7Hserlactone,butyrolactone52087815229401Region8NRPS-like57325305775961nematophin,NRP12图9㊀菌株AH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Fig.9㊀AntibioticsusceptibilityofP.putidaAH㊀㊀菌株AH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表明其对氨苄霉素的耐药性很强,而分析AH菌株的基因组数据发现,其中并不含有编码氨苄霉素抗性的基因,但鉴定得到多个resist⁃ance⁃nodulationagainsttestedstrainscelldivision(RND)类型的抗生素外排泵基因,这表明菌株AH可能是通过外排泵系统来阻止氨苄霉素的外源施加对细菌造成的损伤㊂除RND类54151卷20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胡逸群等㊀拮抗水稻病原菌假单胞菌AH菌株的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外排泵外,AH基因组中还鉴定到smallmultidrugresistance(SMR)类的外排泵,靶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㊂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表明菌株AH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推测可能是由于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较低或发生沉默而无法发挥蛋白正常功能,导致菌株AH不足以防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㊂菌株AH的全基因组数据为后续分子操纵提供了遗传信息,也为深层的防病机制解析提供了基础㊂参考文献[1]BIESSYA,FILIONM.PhenazinesinplantagainsttestedstrainsbeneficialPseudomonasspp.:Biosynthesis,regulation,functionandgenomics[J].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18,20(11):3905-3917.[2]FIRAD,DIMKICᶄI,BERICᶄT,etal.BiologicalcontrolofplantpathogensbyBacillusspecies[J].Journalofbiotechnology,2018,285:44-55.[3]YINN,ZHAOJL,LIUR,etal.BiocontrolefficacyofBacilluscereusstrainBc⁃cm103againstMeloidogyneincognita[J].Plantdisease,2021,105(8):2061-2070.[4]BALTHAZARC,NOVINSCAKA,CANTING,etal.BiocontrolactivityofBacillusspp.andPseudomonasspp.againstBotrytiscinereaandothercan⁃nabisfungalpathogens[J].Phytopathology,2022,112(3):549-560.[5]BONNICHSENL,SVENNINGSENNB,RYBTKEM,etal.Lipopeptidebio⁃surfactantviscosinenhancesdispersalofPseudomonasfluorescensSBW25biofilms[J].Microbiology(Reading),2015,161(12):2289-2297.[6]JUNSR,WASSENAARTM,NOOKAEWI,etal.DiversityofPseudo⁃monasgenomes,includingpopulus⁃associatedisolates,asrevealedbycom⁃parativegenomeanalysis[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15,82(1):375-383.[7]NANDIM,SELINC,BRASSINGAAKC,etal.PyrrolnitrinandhydrogencyanideproductionbyPseudomonaschlororaphisstrainPA23exhibitsne⁃maticidalandrepellentactivityagainstCaenorhabditiselegans[J].PLoSOne,2015,10(4):1-19.[8]MISHRAJ,ARORANK.Secondarymetabolitesoffluorescentpseudo⁃monadsinbiocontrolofphytopathogensforsustainableagriculture[J].Ap⁃pliedsoilecology,2018,125:35-45.[9]PARVINW,GOVENDERN,OTHMANR,etal.PhenazinefromPseudo⁃monasaeruginosaUPMP3inducedthehostresistanceinoilpalm(ElaeisguineensisJacq.)⁃Ganodermaboninensepathosystem[J].Scientificreports,2020,10(1):1-12.[10]ZENGERERV,SCHMIDM,BIERIM,etal.PseudomonasorientalisF9:Apotentantagonistagainstphytopathogenswithphytotoxiceffectintheap⁃pleflower[J].Frontiersinmicrobiology,2018,9:1-13.[11]CHANDRAH,KUMARIP,BISHTR,etal.PlantgrowthpromotingPseud⁃omonasaeruginosafromValerianawallichiidisplaysantagonisticpotentialagainstthreephytopathogenicfungi[J].Molecularbiologyreports,2020,47(8):6015-6026.[12]BLAKNEYAJC,PATTENCL.Aplantgrowth⁃promotingpseudomonadiscloselyrelatedtothePseudomonassyringaecomplexofplantpathogens[J].FEMSmicrobiologyecology,2011,77(3):546-557.[13]PASTORN,MASCIARELLIO,FISCHERS,etal.PotentialofPseudo⁃monasputidaPCI2fortheprotectionoftomatoplantsagainstfungalpathogens[J].Currentmicrobiology,2016,73(3):346-353.[14]KOYJ,KIMJS,KIMKD,etal.Microscopicalobservationofinhibition⁃behaviorsagainstDiaporthecitribypre⁃treatedwithPseudomonasputidastrainTHJ609⁃3ontheleavesofcitrusplants[J].Journalofmicrobiology,2014,52(10):879-883.[15]HEY,PANTIGOSOHA,WUZ,etal.Co⁃inoculationofBacillussp.andPseudomonasputidaatdifferentdevelopmentstagesactsasabiostimulanttopromotegrowth,yieldandnutrientuptakeoftomato[J].Journalofap⁃pliedmicrobiology,2019,127(1):196-207.[16]DAURA⁃PICHO,HERNÁNDEZI,PINYOL⁃ESCALAL,etal.Noantibi⁃oticandtoxicmetabolitesproducedbythebiocontrolagentPseudomonasputidastrainB2017[J].FEMSmicrobiologyletters,2020,367(9):1-9.[17]KANDASWAMYR,RAMASAMYMK,PALANIVELR,etal.ImpactofPseudomonasputidaRRF3ontheroottranscriptomeofriceplants:In⁃sightsintodefenseresponse,secondarymetabolismandrootexudation[J].Journalofbiosciences,2019,44(4):98.[18]GUPTAL,VERMANIM,KAURAHLUWALIASK,etal.Molecularviru⁃lencedeterminantsofMagnaportheoryzae:Diseasepathogenesisandre⁃centinterventionsfordiseasemanagementinriceplant[J].Mycology,2021,12(3):174-187.[19]CENYK,LINJG,WANGYL,etal.ThegibberellinproducerFusariumfujikuroi:Methodsandtechnologiesinthecurrenttoolkit[J].Frontiersinbioengineeringandbiotechnology,2020,8:1-17.[20]NAKAYINGAR,MAKUMIA,TUMUHAISEV,etal.Xanthomonasbacte⁃riophages:Areviewoftheirbiologyandbiocontrolapplicationsinagricul⁃ture[J].BMCinmicrobiology,2021,21(1):1-20.[21]JIANGN,YANJ,LIANGY,etal.ResistancegenesandtheirInteractionswithbacterialblight/leafstreakpathogens(Xanthomonasoryzae)inrice(OryzasativaL.)⁃anupdatedreview[J].Rice,2020,13(1):1-12.[22]KUMARA,KUMARR,SENGUPTAD,etal.Deploymentofgeneticandgenomictoolstowardgainingabetterunderstandingofrice-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interactionsfordevelopmentofdurablebacterialblightresistantrice[J].Frontiersinplantscience,2020,11:1-23.[23]LAMICHHANEJR,BALESTRAGM,VARVAROL.Occurrenceofpota⁃tosoftrotcausedbyErwiniacarotovora(synonym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inNepal:Afirstreport[J].Plantdisease,2010,94(3):382.[24]HUNTM,SILVAND,OTTOTD,etal.Circlator:Automatedcirculariza⁃tionofgenomeassembliesusinglongsequencingreads[J].Genomebiolo⁃gy,2015,16(1):1-10.[25]KRZYWINSKIM,SCHEINJ,BIROLI,etal.Circos:Aninformationaes⁃theticforcomparativegenomics[J].Genomeresearch,2009,19(9):1639-1645.[26]HYATTD,CHENGL,LOCASCIOPF,etal.Prodigal:Prokaryoticgenerecognitionandtranslationinitiationsiteidentification[J].BMCbioinfor⁃matics,2010,11(1):1-11.[27]GRIFFITHS⁃JONESS,BATEMANA,MARSHALLM,etal.Rfam:AnRNAfamilydatabase[J].Nucleicacidsresearch,2003,31(1):439-441.[28]CÁRCAMO⁃OYARCEG,LUMJIAKTASEP,KÜMMERLIR,etal.QuorumsensingtriggersthestochasticescapeofindividualcellsfromPseudo⁃monasputidabiofilms[J].Naturecommunications,2015,6:1-9.[29]DEMLINGP,ANKENBAUERA,KLEINB,etal.PseudomonasputidaKT2440endurestemporaryoxygenlimitations[J].Biotechnologybioengi⁃neering,2021,118(12):4735-4750.64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五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标题:五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摘要:
海洋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其次级代谢产物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在药物研发和工业应用上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选取了五种海洋微生物,包括:色素亚硝酸盐还原菌、蓝细菌、鸟枪菌、链霉菌和放线菌,采用发酵技术,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
本研究计划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 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和培养。
通过筛选优良菌株和优化培养条件,提高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次级代谢产物提取和分离纯化。
采用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获得高纯度的次级代谢产物。
3. 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测试。
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如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同时评估其生物活性和药物应用价值。
预期结果:
1. 成功筛选出五种海洋微生物菌株,并建立优化的培养条件。
2. 获得高纯度的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测试评估其药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3. 在此基础上,探索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寻找新型天然产物、开发新药物和提高产业竞争力。
同时,对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也具有积极意义。
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或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
MMP 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微生物源植物免疫诱抗剂和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我国应用面积最广的生物农药。
部分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兼具预防与治疗效果,是未来绿色农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和应用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例如成都新朝阳研发生产的冠菌素,分析了我国代谢产物农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生态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病、虫、草等危害频繁发生。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需的生产资料,我国目前使用的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为辅,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研发和使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生物农药的定义和范畴因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时期稍有不同,主要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主要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microbial metabolite pesticide,简称MMP)。
MMP 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为活性成分、用于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用抗生素具有特定的杀菌或杀虫活性,化学结构和防治作用机理明确,如井冈霉素和多抗霉素;植物免疫诱抗剂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增强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如阿泰灵;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或抗逆性,如S-诱抗素。
本文总结了我国研发的主要代谢产物农药种类、特点和最新研发与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研发与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新型代谢产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01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特点(1)化学结构复杂,不能或不易通过化学方法合成;(2)生物活性具有选择性,病原菌对这些代谢产物不易产生抗药性;(3)兼具诱导植物产生免疫反应,提高植物抗病性,且有增产效果;(4)在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时间短,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利用;(5)微生物代谢产物生产原料多为淀粉、糖类、玉米浆、黄豆粉等廉价再生性生物资源;采用发酵工艺生产,废液和废水可以回收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同一套设备略加改造可应用于其它菌种的发酵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低。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发掘方法
方岫琴;王文璟;李华东;张晓婷;朱天骄;车茜;李德海;张国建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2024(49)4
【摘要】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非必需性代谢产物,其往往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随着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研究者逐渐发现在实验室的常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潜能不能完全被激发,从中可获得的天然产物结构类型远远少于其代谢潜能所决定的数量。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如OSMAC、表观遗传、异源表达等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地发掘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
这些方法有效激活潜在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提高了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加之与高通量筛选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了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效率。
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次级代谢潜能的激活以及代谢产物高效筛选的方法和技术,为提高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发掘,加快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总页数】12页(P415-426)
【作者】方岫琴;王文璟;李华东;张晓婷;朱天骄;车茜;李德海;张国建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激活沉默基因簇发掘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2.OSMAC方法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3.单菌多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及其在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4.浅紫灰链霉菌CQ01819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定向发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