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梅乙母婴阻断(儿童部分)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896.50 KB
- 文档页数:14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我县的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严格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了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建立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到位制定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实施方案》,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和“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督导小组”。
我县的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工作以县妇幼保健院为主要实施单位、辖区内所有医疗保健机构共同承担的模式,一直作为妇幼保健常规工作抓,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定期开展督查。
2014年县卫生局又专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县级助产机构2014年妇幼卫生工作要求的通知》,对艾梅乙项目工作进一步提出工作要求。
二、广泛开展宣传,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我县一直采取多部门合作、多单位参与的方式,通过电视、文艺演出、印发宣传单、印刷宣传标语、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利用孕妇学校、产前检查、产后访视、节假日等机会,广泛宣传了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的相关知识。
县妇幼保健院便民服务队及孕妇学校的宣传、培训内容重点涵盖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知识,进一步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意识。
现在主动寻求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的人员明显增多,特别是孕早期咨询检测率得到更大提升。
三、加强人员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培训。
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县妇幼保健院每年对辖区医疗机构项目负责人进行专题技术培训,各医疗保健机构每年对辖区内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项目专题培训,逐步提高全县项目工作水平,适应当前项目工作标准新要求。
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第一篇: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传播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还应当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
一、艾滋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儿童中,90%以上是由母婴传播获得。
预防HIV母婴传播是保护儿童免遭HIV 侵害、减少发生艾滋病(AIDS)的重要措施。
中国艾滋病的流行已从高危人群走向普通人群,妇女感染比例增加,通过母婴传播导致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必然也会增加。
在每年增加的500万HIV感染者中,59~81万是新生儿,每年有超过50万名儿童死于艾滋病。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通过HIV母婴阻断预防婴儿艾滋病传播已成为当前极其紧迫的任务。
1、预防HIV感染妇女的孕产期传播λ主动为孕产妇提供HIV相关检测和咨询服务(PITC)λ确保HIV感染妇女能够得到产前保健和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λ知情选择终止妊娠(孕早期)λ继续妊娠者,为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新生儿选择抗病毒用药方案及咨询服务λ安全分娩,避免产时感染λ为新生儿提供安全喂养的支持与咨询,随访等服务2、HIV母婴传播的机理① 宫内:通过胎盘传播: HIV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破损部位进入胎儿循环,也可通过脑苷脂类(Gal C/Gal S)受体感染肠上皮细胞或M细胞。
② 分娩过程中:婴儿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母血、产道分泌物而感染,孕妇宫颈、阴道液中可检测到HIVDNA,分娩后婴儿胃吸入物或口咽分泌物中分离到HIV。
③ 产后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HIV,新生儿感染是乳汁内的病毒通过口腔或者胃肠道造成的。
3、HIV感染孕产妇孕产期干预要点λ孕早期① 及早发现HIV感染孕产妇,进行咨询、尽早HIV检测② 感染孕产妇监测(症状和体征、CD4、病毒载量、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根据结果进行综合评价③ 知情选择妊娠结局λ孕中期① 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② 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③ 孕产妇监测和评价,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尽早服药④ 预防机会性感染λ孕晚期① 孕产期继续保健和监测,预防孕期合并症、并发症② 指导HIV 感染孕产妇继续或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③ 制定分娩计划,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λ分娩期① 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② 提供安全助产服务,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尽量缩短产程,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吸或产钳助产等创伤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