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服饰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宋代背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大多为上衣袄、襦、衫、背子、半

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宋代背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关于妇女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宋代妇女襦裙——宋代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评论(1) |

2005-08-26 10:01 Shelley1118|四级最快回答

背子又称“褙子”

背子在宋代是穿着最为普遍的服饰之一。不论男女老幼,也不管职位尊卑,上自皇帝、下至群臣、百姓,皆可穿服。

背子的形制,达五六种(单指男子〉之多。若就其样式比较,有相似的,有相同的,也有几种椅子式样出入颇大的。究竟何为原本、何为演化派生的,史籍中未曾记载,有待日后考古发现的分析研究来证实。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男子所服背子,

总括起来, 大至分为以下几种:

斜领加带式:其形制是斜领长身至脚,窄袖至腕,后背和腋下端附二带子。

盘领加带式:其形制与斜领加带式大致相同,只是领子为圆盘领而已。

对襟开胯式:这种褙子最为典型,形制为窄袖长至腕部,直领对襟,腋下开被及高,整个服装无带束勒帛。

直领长袖式:此式褙子较为宽松,开衩较高为半袖形。

斜领短身式:其形制为斜领、开衩、身短,以带帛缚之于身

在褙子的使用上,同样各说不一。若就以上几种式样,再参照其出处背景分析比较,是这样划分的:

其一,可作常用之用。宋时褙子虽不能在典礼等正式场合穿用,但在平时的活动中,穿褙子出行、会客是常事。但这种褙子须是长身加带式的,如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二人着这种褙子(即前述斜领加带式、盘领加带式二式)。其中,一人头戴席帽,说明当时未成就功名的人,也常着此服。

其二,起方便、御寒作用。这种褙子式样最为复杂,包括前面提到的后三种式样。其中,对襟开胯式、斜领短身式两种,多为轿夫、货郎、仪卫之人所常用。这是因为:对襟开胯式最属长身、长袖,但前襟对开不系,开被甚高,使服用者行动起来方便自如,又能御寒,所以轿夫多用,斜领短身式虽有带吊固之于身,但身长犹短,且

为半袖式。据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述:"背子本半臂,武士服……。"这种由半臂演化延伸出来的褙子,原为军服。可想而知,它的设计本意便是为使服用者,穿戴时行动更为方便自如,且能御寒、保暖。由此可以看出椅子的基本特征应为:长袖长身,或是半袖斜领。它是宋代军服服饰与民用服饰相结合的产物。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样式上大体是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褙子长度有过膝的,也有直达裙边的。衣襟部分敞开,两边没有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里衣,很像现在的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