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件《色彩的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8.39 MB
- 文档页数:39
色彩构成(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一、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当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能比较出清晰可见的差别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了对比。
调和: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的组织在一起,能使人心情愉快满足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1、视觉生理上的调和2、自然秩序上的调和3、符合目的性的调和关系:对比与调和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色彩对比的结果都要归结于调和。
调和法则:变化与统一二、色彩的错视1、同时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由于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的色彩差别现象。
如:2、连续对比:先注视一块颜色后迅速移视另一块色彩,发现看到的不是第二块色彩的实际色相的现象。
如:三、色彩对比1、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由色相间的差别造成的对比。
A、邻近色对比邻近色:在色相环上是与基色相接之色。
以黄色为基色与左右相邻的两色为邻近色对比对比效果:单调、呆板、柔弱调和方法: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不足,这样效果才会有和谐、柔和、优雅之感。
B、类似色对比类似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5°~16º,相差2~3色之色。
如红与橙、橙与黄等。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两色的对比为类似色对比对比效果:单纯、统一、耐看、色调明确调和方法: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在对比构成中若能适当运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或较鲜艳饱和的纯度做点缀,会使画面更有生气C、中差色对比中差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60°— 120°,相差4—7色之色。
如红与黄、红与蓝、蓝与绿。
黄色为基色,与左右间隔60°— 120°色的对比对比效果:弥补了类似色对比的不足,对比效果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了统一和谐、雅致的特点。
调和方法:红与蓝、蓝与绿的明度差较小,在对比时须在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方面加以调整,不然会产生沉闷的感觉。
D、对比色对比对比色:在24色相环上指间隔120°—170°,相差7—11色之色。
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1.1 色彩的定义:色彩是光作用于人眼时产生的视觉现象,是由光的波长和强度决定的。
1.2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1.3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和复色。
第二章:色彩对比的概念2.1 色彩对比的定义: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2.2 色彩对比的类型: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饱和度对比。
2.3 色彩对比的作用:增强画面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章:色相对比3.1 色相对比的概念:色相对比是指不同色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色相对比的类型: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
3.3 色相对比的运用:通过色相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第四章:明度对比4.1 明度对比的概念:明度对比是指不同明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明度对比的类型:明度渐变对比和明度突变对比。
4.3 明度对比的运用:通过明度对比使画面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第五章:饱和度对比5.1 饱和度对比的概念:饱和度对比是指不同饱和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5.2 饱和度对比的类型:饱和度渐变对比和饱和度突变对比。
5.3 饱和度对比的运用:通过饱和度对比使画面更加鲜艳和富有活力。
第六章:色彩对比的实战应用6.1 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主题。
6.2 色彩对比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create visual impact and guide the viewer's gaze.6.3 色彩对比在摄影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增强画面效果,突出主题。
第七章:色彩对比的案例分析7.1 案例一:分析一幅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7.2 案例二:分析一个设计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7.3 案例三:分析一幅摄影作品中的色彩对比运用,解释其效果和意义。
第八章:色彩对比的练习与创作8.1 练习一:绘制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绘画作品。
《色彩的对比》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色彩”第二节“色彩的对比”。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对比的概念、分类及作用;色彩对比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通过色彩对比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对比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对比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色彩对比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强烈色彩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色彩对比的概念。
b. 讲解色彩对比的分类: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等。
c. 分析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作用。
3. 实践环节:a. 演示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绘画创作。
b.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a. 出示一道色彩对比的应用题目。
b.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c.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创作一幅具有色彩对比的画作。
b.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对比的概念2. 色彩对比的分类a. 明度对比b. 色相对比c. 纯度对比d. 冷暖对比3. 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作用4. 色彩对比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对比,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作品需体现色彩对比的原理,如明度、色相、纯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运用。
b.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具有色彩对比的优秀作品。
c.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新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色彩的比照)教案教学设计色彩的比照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局部。
教材中北京故宫养心门的图片中,红与绿、蓝与橙等颜色的强烈比照使人赏心悦目,再加上绿树与红墙相照应、蓝天和橙色的琉璃瓦相映衬,使养心门更加绚丽多彩。
民间工艺品中,无论是泥玩具还是民间工艺布鞋中,比照色的搭配使色彩更加丰富,富于装饰性。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想比照色在绘画作品中的强烈、跳跃等美感。
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比照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比照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情意:感想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感情及比照的形式美感。
能力:观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比照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色彩的比照关系,感受比照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比照色的选择与搭配。
学习材料:图画纸、水笔〔钢笔〕、铅笔、色卡纸、胶水、圆规,水粉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出课题检查教具,稳定情绪。
2.引出课题:色彩比照3.放影幻灯片,板书课题。
教学意图:激发兴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比照。
二、艺术研究1.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色彩感受力。
2.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伊顿〔著名的色彩大师〕: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3.色彩的X色彩是如何产生的?〔1666年英国牛顿在剑桥大学实验室做了实验:将一束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七色光谱〔色彩是光刺激眼睛产生的视知觉〕4.光源有那些:太阳光,灯光,火光2、四季花的生长环境、季节以及所蕴含的人格美和品行美。
《色彩的对比》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鉴赏》教材第四章“色彩的魅力”中的第三节“色彩的对比”。
主要详细内容为: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以及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对比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重点: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色彩对比图例、绘画作品等。
学具:水彩颜料、画纸、画笔、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a. 介绍色彩对比的概念。
b. 讲解色彩对比的类型及特点。
c. 分析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a. 展示一幅运用色彩对比的绘画作品,分析其色彩对比的类型和效果。
b. 演示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创作,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对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对比》2. 内容:a. 色彩对比的概念b. 色彩对比的类型: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c. 色彩对比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对比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出色彩对比的类型和特点,具有创新意识和审美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对比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创作中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
2. 拓展延伸:a. 邀请艺术家进行色彩对比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b.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了解色彩对比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c. 开展色彩对比主题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
教案检查签名:第4课《色彩的同类色与邻近色,对比与调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便于更好的进行设计色彩艺术实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其学会辨识同类色与邻近色。
学习运用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相关知识去完成一幅装饰画或生活用品设计。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授,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理解同类色与邻近色的概念与特点。
通过欣赏感受和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学会辨别和运用同类色与邻近色。
通过艺术实践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对比色的调配与搭配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的习惯,感受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美感。
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能运用所学知识主动美化生活、表达情感。
提高色彩美感意识,培养正确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色彩对比与调和、同类色与邻近色的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色彩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启发法欣赏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案检查签名: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虑,才能掌握好对比规律(图3-1)图3-1 2 . 补色对比:在色环两端的色互为补色(图3-13)。
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看看能否产生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对色相成份进行调整,才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
补色的概念出自视觉生理现象——视觉色彩补偿。
与其把它们看作对立的色,不如看作姻缘之色,因为补色的出现总是符合眼睛的需要。
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可以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如红与绿搭配,红变得更红,绿变得更绿。
在最简单的6色相环中,每一个原色都与一个间色构成补色对,这一间色包含着另两个原色。
因此,一对补色总是包含三原色,也就包含了全部色相(图3-14)。
红与绿=红+(黄+蓝)蓝与橙=蓝+(黄+红)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图3-12当纯色以光谱的顺序排列时,色相对比统一在柔和过渡的波长秩序中,优美、和谐、昭示着宇宙的光辉(图3-12)。
第一课色彩的对比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作业。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感受色彩1、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物体。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比现象?3、明确对比概念。
4、比较两张美术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有很多对比。
6、出示课题二、运用色彩体验创新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出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4、生活中的对比色。
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5、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受?6、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
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展示交流评价1、自评。
2、小组互评。
3、展示作品。
四、教学反思:《色彩的对比》是五年级的一节知识性内容占主体的课程,总体讲来,这一课的进行有两大难点,一是色彩的对比概念,二是对比色所表现的视觉效果。
色彩的对比知识,主要在于三个方面:色调、明度、饱和度。
本课只提到了色相,并且是在复习色相的基础上,在色相环上找到强烈对比色,教学中顺便把弱对比的概念介绍给学生。
色彩对比的知识非常繁杂,并且贯穿于身边的方方面面。
对比色使用的视觉感受是结合书本中的《林中之路》、《百老汇的爵士音乐》两幅作品进行分析。
在色彩的面积方面,原来打算给学生一定的暗示或简单介绍,但这样就会削。
教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对比》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斐斐课件园。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色彩的对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色彩的对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28页至第30页,详细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分类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概念、分类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对比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力,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对比在实际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对比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彩色粉笔、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强烈色彩对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a. 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
b. 介绍色彩对比的分类(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
c. 分析色彩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3. 实践示范:a. 以明度对比为例,现场演示如何运用色彩对比进行绘画创作。
b. 分步骤讲解绘画过程,强调色彩搭配和过渡。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色彩对比进行绘画创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色彩的对比2. 内容:a. 色彩对比的概念b. 色彩对比的分类: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c. 色彩对比的作用d. 绘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对比知识,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出色彩对比的运用,主题鲜明,具有艺术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其他色彩对比的绘画创作,提高色彩运用能力。
同时,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彩对比在实际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色彩的对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色彩的对比》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对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和应用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认知和绘画基础,对色彩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色彩对比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需要通过教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和应用方法,提高色彩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和应用方法。
2.难点:色彩对比在实际绘画中的创新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优秀色彩对比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讲解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和应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色彩对比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创新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色彩对比的概念、类型和应用方法。
2.色彩对比在实际绘画中的创新运用。
3.教学重点、难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色彩对比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