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 公开课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26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
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P26《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教学准备】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从大到小说说这些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单位?米(旗杆)、分米(课桌高)、厘米(书)、毫米(硬币厚度)谁能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那如果要测量我们学校到祁门县火车站的距离,用哪个单位合适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朋友---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二、讲授新知:(一)建立1千米的观念1、师:谁知道绕学校运动场的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400米)那跑两圈半呢?请你把它写在纸上。
(学生会出现2种答案:1000米、1千米)师:你觉得这两种答案都正确吗?为什么?得出:1千米=1000米2、谁来读一读:读时区分1千米和1000米(个别读、全班读)3、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千米也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km1千米=1000米还可以怎么表示?(1km=1000m)4、绕跑道跑一圈是200米,绕跑道跑5圈是1千米,从我们学校大门口到新十字路口测量了一下大概有1千米多,闭上眼睛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从哪里到哪里也大概是1千米。
(二)千米与米的简单换算1、那3千米=()米呢,你是怎样想的?(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1千米,所以是3000米。
)个别说,看书上的想法,自由读一遍,全班读。
2千米500米=()米,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化的?(想:2千米是2000米,再加上500米,一共是2500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71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2、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己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
(4)测量教室的长。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学生讨论,得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
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千米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跑步比赛等生活经验。
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材中通过四幅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的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一千米有多长,从而主动建构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材设计了多项生活化的活动,以增强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但对于我们偏远的乡村学生的知识而言,确实是比较难以理解这些长度单位的感念长度。
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前就要和孩子提前去感知这些长度单位,去操场上走走,量量自己的步子有多长,这些书本内容必须要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利用了学生在课前的知识再结合课上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课后还需要让学生再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环境并估计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资源千米的认识.ppt _千米的认识_教学设计_.pdf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活动,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明确1千米=1000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4、进一步培养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适时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1、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长度单位的换算。
难点: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形成表象,能运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教学方法千米的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