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智慧水厂(水务公司)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75.07 MB
- 文档页数:127
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1.1水务系统建设概要1.1.1营业收费系统营业抄收系统涵盖了供水公司营业抄收方面的主要业务,是供水综合管理系统的核心系统,是企业建立云平台的基础系统,他们通过规范的流程管理,形成用水用户的基础数据。
同时通过云平台组成应用软件即服务的应用平台,其中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抄表管理、水表管理、帐务管理、收费管理、票据管理、报表管理等,支持全部供水区域内供用水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收费,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可以规范水表建档和水价核定、提高抄表及时率和准确率、加快水费回收,切实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
图营业收费系统主界面1.1.2智能抄表巡检系统以电子地图数据和管网分布数据为基础,结合表务帐务数据,进行抄表计划的辅助生成,合理分配抄表区域。
系统利用1G无线传输技术,可以通过系统管理平台直接将任务信息发送给现场的智能手持设备,包括区域信息、电子地图信息等,提高管理水平。
nsrl 匚Mta rtrl i irM CB J UJ rBTwMlBil图智能抄表巡检系统界面图智能抄表巡检系统界面1.1.1语音客服系统为了提高供水服务质量、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同时梳理良好的服务形象,供水企业利用先进的呼叫中心和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处理业务咨询、资费查询、自助缴费、报修处理、客户投诉、自动催缴费等业务,并科学规范的管理各部门的对外服务;从而有效的解决以往的服务模式中存在的工作流程不科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本论文第四章详细介绍)rdHfLi ■m-n-«■■Mu B faIMSIffIUWfl 1,LHi图语音客服系统界面1.1.4短信息系统通过不断完善用户数据库,拓宽服务范围,逐步替代传统的水费通知、水费催缴模式,优化现有的短信服务功能及管理和统计功能。
提供更快更便捷的服务,降低水司对用户的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提供多种服务手段,延伸服务范围,使服务覆盖更全面。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水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务信息化建设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高水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
本文将从水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求分析、总体架构、技术方案、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一套完整的水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一个集水资源监测、供水管理、排水管理、污水处理、防洪减灾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水务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水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实现水务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水压等关键指标。
2、建立水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优化水务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水务管理的一体化和协同化。
4、加强水务决策支持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为水务规划、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5、提升公众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水务信息查询和服务渠道。
二、需求分析1、业务需求水资源管理: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供水管理:包括水源地监测、水厂运行管理、供水管网监测和调度等,保障供水安全和稳定。
排水管理:对排水管网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实现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防止内涝和水污染。
污水处理:监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达标排放率。
防洪减灾:实时监测雨情、水情和工情,实现洪水预报预警和防洪调度。
2、数据需求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系等。
水务设施数据:如水库、水厂、泵站、管网等的位置、属性和运行参数。
监测数据:水位、流量、水质、水压等实时监测数据。
业务数据:包括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维护等方面的业务数据。
3、功能需求数据采集与传输:能够实时采集各类水务数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输。
智慧水务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方案智慧水务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水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利用的一种新型水务管理模式。
大数据在智慧水务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实时的水质监测、水资源调度、水污染防治等功能,为水务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一、智慧水务大数据建设方案1.建设水质监测网络水质监测是智慧水务大数据建设的基础,可以通过建设水质监测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水质数据。
这些传感器可以部署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
建设水质监测网络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布设位置、传感器类型的选择等因素。
2.建设水量监测系统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调度和管控,可以建设水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源地的水位、水量变化情况。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卫星遥测等手段获取水域的遥感影像和水位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水资源的动态管理。
3.建设水污染防治系统建设水污染防治系统是智慧水务大数据建设的重要环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水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
可以通过建设智能监测设备,对污水排放点和水质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水域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预测污染扩散的趋势,为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智慧水务大数据应用方案1.水资源调度通过对水量监测系统和水质监测网络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精确调度和优化利用。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浪费。
2.水污染预警利用水质监测网络和水污染防治系统采集的数据,可以实时监测水域中的水质变化情况。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预测水域中污染物的扩散趋势,提前预警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污染防治。
3.智能用水管理通过建设智能水表,实现对居民和工业用水量进行监测和管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分析用水行为和用水习惯,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和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智慧供水信息化建设方案智慧供水是一项重要的水务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信息化建设是实现智慧供水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就智慧供水信息化建设自上而下的技术架构、应用场景、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架构智慧供水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架构应该构建于现有水务基础设施上,并利用已有的技术手段进行再优化和再利用。
技术架构如下:1、物联网技术。
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连接监测设备、管网、水厂、售水服务系统、用水设备等各个环节,实时采集水务运行和管理数据。
2、云计算技术。
通过云平台将海量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处理,实现数据的快速、高效、安全的传输、分析、挖掘和应用。
3、移动互联网技术。
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供水管理工作的远程监控、指挥、调度和审批等。
4、大数据技术。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建立数据仓库,构建可视化数据展示平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管理。
5、人工智能技术。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慧供水的分析、预测和优化能力,增强对供水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故障的自动诊断和处理能力。
二、应用场景智慧供水信息化建设在水务管理各个环节都有应用场景,下面列举几个主要应用场景:1、资源管理。
基于GIS系统,实时监控水源地、取水口、调水池、水库等供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2、管网监测。
建立管网监测系统,设计智能巡检路线和频次,实时监控管网运行情况,提醒异常信息并生成二维码进行维修,并实现管网调度、运营管理和优化。
3、水厂运营。
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水厂生产自动化系统,实现水厂生产自动化、运营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提升水厂生产效率和品质。
4、售水服务。
建立售水服务平台,实现用户抄表、收费、服务报修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三、建设思路智慧供水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科学、系统、先进、可持续的原则进行建设,具体建设思路如下:1、规划建设中长期智慧供水信息化发展战略。
在规划建设中长期智慧供水信息化发展战略基础上,分步实施,一步步逐步提升智慧供水的覆盖、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