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 徐悲鸿和刘海粟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上海画派的艺术特色摘要:一、上海画派的起源与发展背景二、上海画派的主要艺术特色1.融合中西绘画技法2.注重表现现实生活3.创新构图和色彩运用三、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四、上海画派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正文:上海画派,作为中国近现代画坛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繁荣于民国时期。
它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社会变革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上海画派的艺术家们积极吸收西方绘画技法,强调表现现实生活,创新构图和色彩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上海画派的起源与发展背景上海画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那时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吸引了众多西方艺术家和艺术流派。
这些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为上海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随着民国时期的到来,上海画派逐渐崛起,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如吴昌硕、刘海粟、徐悲鸿等。
他们致力于探索中西绘画的融合,将西方的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技法融入中国绘画,推动了上海画派的发展。
二、上海画派的主要艺术特色1.融合中西绘画技法上海画派的艺术家们充分借鉴西方绘画的技法,强调光线、色彩、空间等表现手法,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
他们把西方的写实主义与中国画的意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上海画派的画家们关注社会现实,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民生百态。
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
3.创新构图和色彩运用上海画派的画家们在构图上打破了中国画的传统格局,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空间感。
在色彩运用上,他们大胆尝试,将西方色彩理论融入中国绘画,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三、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吴昌硕、刘海粟、徐悲鸿等画家是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如吴昌硕的梅花、刘海粟的山水、徐悲鸿的马等,均为上海画派的代表作品。
四、上海画派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上海画派在我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
作品分析题(答案要点)1.赏析徐悲鸿的《群马图》。
《群马图》作于1940年,当时徐悲鸿正旅居印度,他从报纸上得知中国军队在鄂北痛击日本侵略一者,情不自禁,乘兴挥毫,画下了这幅佳作。
画中骏马在春天的草地上或跃动或悠然食草或回首,画面布局开阔,后景层次分明而丰富,地域特色、季节时令清晰,远山近树层次有序,色彩丰富而不轻浮,笔痕历历而不凌乱,群马分布疏密得当又相互呼应,墨色酣畅奔放,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可以充分感受到骏马奔跃的美感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油然而生,实为旷世之杰作。
在图中左上侧,作者自题曰:“昔有狂人为诗云:一得从千虑,狂愚辄自夸,以为真不恶,古人莫之加借这幅《奔马图》,徐悲鸿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明天满怀的希望。
2.分析崔白的《双喜图》。
《双喜图》是宋代崔白的代表作。
《双喜图》运用工谨与粗放相结合的笔法,用工笔双钩填彩描绘山鹊,用半工半写或完全写意的笔法描绘枯木、衰草和山坡,在肃杀秋风中飞鸣的山雀和被惊扰的野兔之间形成明显的呼应关系,饶有趣味。
崔白的花鸟画创作中兼工带写的独特技法,打破了“黄家富贵”对北宋宫廷花鸟画的垄断局面,给当时的画坛带来了清新之风。
3.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盛唐人物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
该作品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及色彩的巧妙运用衬托出春天的气息。
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
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唐代是人物画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绮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简析梁楷《泼墨仙人图》的艺术特色。
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
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中的仙人除面部、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之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迈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徐悲鸿的绘画风格及其艺术思想一、徐悲鸿的绘画风格被称为画坛"金陵三杰";之一的徐悲鸿,诞生于19世纪。
当时正值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的时期,在此环境中长大的徐悲鸿深受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
他主张开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即将西方的写实运用到中国画中,改变了中国画的格局和面貌,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
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分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特殊经历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思想。
〔一〕留学期间〔1919~1927年〕:欧洲古典写实主义风格。
徐悲鸿自幼受到了朴素绘画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另一方面那么以为人绘画肖像为生。
在传统观念里,肖像最大的要求就是形似。
故而徐悲鸿的绘画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根底,这一点可从其早期绘画作品中的逼真和形似找到印证。
后徐悲鸿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先后到日本、法国求学。
在日本期间,徐悲鸿认识到了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日本绘画已经"渐能脱去拘守积习,而会心于造物";,在比照了日本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之后,徐悲鸿逐步形成了对写实、务实风格画风的欣赏。
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时,恰逢现代主义流派风行法国,不过徐悲鸿接受的是正规学院派教育,其老师达仰也是一名写实主义画家。
故而,徐悲鸿对欧洲古典写实主义格外推崇。
这一时期的徐悲鸿国画作品较少,油画作品较多,其1923年的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
随后的?持棍老人??箫声??自画像?等作品均获得了法国美术界的一致好评。
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徐悲鸿作品是其创作阶段的第一个小顶峰,画作众多,对色块的运用和西方光照明暗的比照,也使得其油画作品得到了完善,已经具备了西方作品的写实技巧。
〔二〕回国后〔1928~1936年〕:中西文化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回国后,徐悲鸿大力主张素描是一切绘画造型的根底,倡导通过西方写实主义改变中国画的现状。
可以说,徐悲鸿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素描技艺的传导者。
不过徐悲鸿的素描和西方素描还是有些许不同的,虽然徐悲鸿的素描同样注重透视、结构和明暗处理,但他在此根底上增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以线为标准的虚实、轻重和顿挫的技巧。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刘海粟个人资料成就背景_刘海粟作品特色风格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 --- 1994年8月7日),中国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擅长油画和中国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刘海粟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刘海粟个人介绍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 --- 1994年8月7日 ),名:盘,字:季芳,号:海翁。
祖籍中国安徽省凤阳,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
中国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奠基人之一,擅长油画和中国画。
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立中国第一所现代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
在中国首先使用裸体模特教学,引起争议。
191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举办个人画展,并创办《美术》杂志。
1926年,上海美专因裸体模特问题被封闭,本人被以学阀罪名通缉。
1927年旅居日本,1929年后又赴法国、瑞士、东南亚等地作画和展览。
1931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个人绘画展。
1943年回国复任上海美专校长。
1952年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7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
1994年8月7日逝世于上海。
另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
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师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
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刘海粟与徐悲鸿之恩怨刘海粟与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两位巨匠,也有过一段师生情缘。
但两人在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那场论战,回响十分深远,波及数十年後的中国画坛,以致影响到各自的门人和亲属。
1、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呈现作品→自由欣赏、分析→小组讨论→小结评价)。
2、画色彩时的用笔方式有(擦、揉、勾、扫)。
3、图案的基本规律:(统一与变化、平衡与对称)。
4、取景构图应注意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以及(线条色彩)等在画面中的结构组织形式。
5、美术课可以分为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而(手工)课常运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套色版画)是指用色彩套印而成的各种版画,也称为彩色版画。
7、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8、现代美术教育的“三重臣”是(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
9、新课程倡导的美术学习方法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10、(临摹)是指按照一定的绘画程序,不需要学生创意而完成美术作品的教学。
11、(主题)是美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等,属于作品的主观因素。
12、(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13、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常见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
14、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4个学段是(7~9)年级。
15、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人文性)学科。
16、基础性课程的学习模块由(表现与运用)、(欣赏与评价)两部分组成。
17、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8、艺术作品划分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形态。
19、我国美术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20、图案从空间角度划分,可分为(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两种。
21、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要以学校为基础,以班级为重点,在开齐、上好音乐。
初中美术考试知识点汇编(100题)1.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艺术形象的是剪纸2. 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凸状称朱文或阳文,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凹状称白文或阴文。
右图中这枚藏书的刻制方法运用的是阴刻法3.中国近代美术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引入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向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徐悲鸿,齐白石,林凤眠,刘海粟堪称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和拓荒者4.瓷器的烧成温度是1200℃以上5.藏书票其实就是一种小幅的版画6.主张绘画与文学、诗词、篆刻、书法相结合的画派是文人画派7.《富春山居图》作者是黄公望8. 红色和橙色、橙色和黄色、黄色和绿色是相近色9.字形方正,基本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是方形的,简单、统一,黑白对比强烈、醒目的字体是黑体10.平行透视——也称焦点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它有两个消失点。
11. 1959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用来装饰人民大会堂,向建国10周年献礼。
12.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寺观园林,苏州拙政园属于私家园林13. 油画《狼牙山五壮士》是当代画家詹建俊的作品。
14.色相环中距离180度正对的色相,互为对比色15. 世界上最早的一枚藏书票是德国的刺猬藏书票。
16.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品是《自由引导人民》17.陶器是土与火的艺术结晶18.毕加索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的壁画《格尔尼卡》19.三原色是指红、黄、蓝20.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是董希文21.文艺复兴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22.我国各地的古城古镇民居各具特色,如安徽的徽州民居、江浙的吴越民居、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晋中大院、福建的土楼等建筑。
23.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这个庞大的地下军阵在我国的陕西省。
24.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张乐平2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26.装饰画的特点是平面化、单纯化、秩序化27.中国画的主要工具材料有毛笔、墨、颜料和宣纸等28.人体比例以一个头长为度量单位。
比较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艺术风格的异同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江苏宜兴人。
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
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苏联展览。
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传达神情。
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
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画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刘海粟(1986-1994)20世纪中国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和现代美术教育先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创办者,“东方艺坛之狮”。
他吸收西画精髓,将传统书画艺术中的“写”和“积”法与印象派等现代艺术相融,逐步形成个人独特的绘画风格。
刘海粟先生的代表作有国画《黄山一线天奇观》、油画《巴黎圣母院》、《太湖工人疗养院之雪》等林风眠(1900~1991)中国画家。
原名凤鸣。
是最早进行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探索着将油画与国画的优点和美感结合起来。
他的画多用正方构图,图为题款。
他爱恋着自然、生命、憧憬着和平与宁静,以仕女和风景画居多。
作品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
具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孤寂之美。
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
代表作有《摸索》、《人道》、《人间》、《生之欲》、《人类的历史》等。
潘天寿(1897—1971)27岁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其后历任多所艺专教授、校长等职,曾为国立艺专校长。
建国后,历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美协副主席、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院院长。
1958年受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精擅国画、书法、篆刻。
鲁迅《拿来主义》原文及鉴赏《拿来主义》原文: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徐悲鸿和刘海粟从哪些方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绘画教育的基础摘要: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中国新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徐悲鸿和他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在绘画上成就卓著,在美学思想和美术史论造诣上为中国现代绘画美学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学、奠定、基础一、为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刘海粟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新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他坚持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努力摆脱传统的学院主义的束缚,坚决反对禁锢学生的艺术思想,提倡个性发展。
主张兼容并蓄,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他十分重视外出写生,强调艺术创作要尊重自然,贴近生活,师法造化。
刘海粟始终坚持艺术实践,他首次倡导在中国使用人体写生,实行男女同校。
他的关于人体艺术的美学思想精论是对传统伦理美学思想的超越,在民国绘画美学史上有重大影响,为开创西方式的美术教育作出了贡献。
徐悲鸿留学欧洲,接受严谨的学院派绘画训练,学院教育使他熟练掌握了写实的技巧与方法,坚定了他对“写实主义”的信仰。
在倡导现实主义艺术思想时,他极力推行写实手法方面,在他看来“美术教育是第一位的工作,创作活动则居第二位。
”他把西方艺术学院制度完整的引入中国,建立了较正规、系统的教学体制,而且身体力行的推行素描训练和艺术要以写实方法表现生活的教学主张。
二、倡导中西融合,注重创新和个性的发展刘海粟倡导中西融合,反对“全部西化”,他的油画作品能使人感受到一种中国气息。
早年刘海粟的油画写生中明显带有中国画的笔画,他创作的国画是在传统国画的基础上,巧妙地结合了油画的空间感和独特的质感。
尤其是刘海粟晚年的作品,形式新颖,主题突出,色彩强烈,突破了传统国画的表现形式。
这正表现了他所坚持“融合中西以创新”,“发展东方固有艺术,研究西方艺术蕴奥,从创新中得到美的统一”。
刘海粟的绘画注重个性发挥,无论国画或油画都充分展示他特有的性格。
他的作品是由自然、生活所激发,真切而实在的主观思想情感的表白,体现了时代、民族特性。
写意花鸟历史名画赏析
写意花鸟是中国绘画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以自然界中的花
鸟为题材,采用简笔勾画和留白的手法,突出表现花鸟的神韵和气质。
下面是几幅著名的写意花鸟名画赏析。
1.《竹石图》——文征明
文征明是唐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他善于以古人之风、古事之乐
为题材进行创作。
《竹石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以竹和石为主题,笔墨意趣生动,寓意深远,是中国画艺术的珍品。
2.《百鸟朝凤图》——徐悲鸿
徐悲鸿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擅长以独特的写
意花鸟画风融合西方绘画形式进行创作。
《百鸟朝凤图》是他的代表
作之一,画中勾勒出各种神鸟,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如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3.《菊花图》——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他在写意花鸟创作中以菊花为题材,作
品充满了淳朴自然的意境。
《菊花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用笔
清晰而不刻意,墨色沉郁而不浓烈,洋溢着一股以静制动的优美气息。
以上是几幅重要的写意花鸟名画赏析,这些作品不仅形象地表现
出自然界中的花鸟之美,更融入了画家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与领悟,是
中国画艺术的瑰宝。
美术概论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美术概论复习资料.txt24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美术概论复习资料.txt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笑笑别说出来。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幽默就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
美术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最早提出艺术的摹仿发生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C.赫拉克利特 D.苏格拉底2、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有多种学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是——。
A.表现发生说 B.媒介说C.有意味的形式说 D.情感符号说3、美术起源于——。
A.人脑意识 B.社会实践活动C.游戏 D.巫术4、在我国,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这一思想的是—D—。
A.王国维 B.鲁迅C.胡适 D.蔡元培5、《清明上河图》是我国——朝的绘画作品。
A.唐 B.宋 C.元 D.明6、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A.《诗艺》 B.《诗学》 C.《诗品》 D.《论崇高》7、美术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从属于——。
A.政治 B.道德C.上层建筑 D.意识形态8、弗雷泽关于原始美术的著名论述出于——一书。
A.《艺术起源》 B.《金枝》C.《艺术论》 D.《神话》9、美术活动的社会功能有——。
A.审美心理功能 B.审美教育功能C.审美欣赏功能 D.审美理解功能10.形象思维离不开一一。
A.严密的逻辑推理 B.判断推理.论证C.具体可感的形象 D.抽象单一的个体11、《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主要运用的构思方式为——。
A.整合 B.变形 C.移情 D.意蕴的凝结12、《向曰葵》是——的代表作A.塞尚 B.凡?高 C.达?芬奇 D.米开朗基罗1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说明灵感的到来和出现还需——。
A.艰难探索的过程 B.天赋 C.顺其自然 D.偶然得到14、典型是——。
需要修改的地方有:1、文中涉及的有关评论者的观点需要在丰富些。
2、摘要改为200多字,内容尽量压缩正文中的主要观点。
3、正文中的有关文献的评论要加注释及出处。
4、参考文献年、月、日,期刊或出版社一定要标清楚。
5、需要一篇这个论文的大纲。
论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及不足提要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与促成,加上个人因素使然,徐悲鸿力倡并建立了写实主义绘画体系,将写实主义作为革新中国绘画的方式,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就。
但,徐悲鸿过于强调理性与写实,一刀切的美术教育模式严重打击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写实主义对社会的关注导致了艺术审美的弱化。
关键词:徐悲鸿;美术教育的贡献大纲引言:徐悲鸿生平简介一、徐悲鸿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贡献(一)力倡并建立了写实主义绘画体系(二)改变了绘画界自晚清以来的柔靡风气,彰显了美术的社会价值(三)在美术教学中贯注了爱国主义情怀(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五)提携了各种类型的美术教育人才二、徐悲鸿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领域的不足(一)一刀切的美术教育模式严重打击了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主张“素描为一切造型的基础”;提出传统中国画不科学)(二)写实主义对社会的关注导致了艺术审美的弱化(美感不涉及利害;目的性过于强烈,不免会导致艺术审美的弱化)结语(徐悲鸿式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作用,但也是有代价的。
如今,现代西方绘画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大陆美术教学也亟需改革)引言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
1912年,徐悲鸿于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学习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建国后,徐悲鸿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徐悲鸿和刘海粟的艺术影响力浅谈
1徐悲鸿和刘海粟生平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凭藉着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和毕生的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
而同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1896-1994年),生于江苏省常州。
自幼酷爱书画,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
他也是我国当代艺术大师、近代美术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擅长于中国画、油画和书法,对鉴赏、艺术史亦有很深的造诣。
差不多在整个20世纪,刘海粟先生以他的一生投身于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和新美术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综观他的一切艺术活动,都由他的美术思想所指引。
2徐悲鸿和刘海粟对中国绘画教育的影响
2.1徐悲鸿和刘海粟的绘画艺术特点
徐悲鸿的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素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的光与色的表现与古典主义严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结合。
在素描方面,徐悲鸿成绩卓著。
他的素描既是绘画训练的习作,为他的国画和油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
徐悲鸿是国画创新的艺术实践者,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第一个把欧洲古典现实主义的技法融入到国画创作中,创制了富有时代感的新国画。
以人们熟知的画家的马画为例,从这类作品中既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造型和笔墨之美,又能观察到物象局部的体面造型和光影明暗。
他引入了写实手法,倡导的现实主义美术思想,其代表性作品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主题,表现善的道德观念,寄寓进步的政治含义。
而在中国现代画家中,刘海栗走的是一条中西融合的艺术路子。
他受石涛、八大山人画风影响颇深,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笔墨功力。
他系统学习和研究了西方从文艺复兴到现代的绘画艺术,对莫奈、梵高等人的体会与心得尤深。
他长期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笔墨技艺与西方现代光色技法融会贯通,努力探索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绘画语言。
刘海粟的黄山画是这种探索的具体体现,也是这种探索的艺术结晶。
2.2对美术教育目的的认识
徐悲鸿学有所成后,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
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
意在表现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精神,起到了积极鼓舞的作用。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
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
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
其中不乏我国近现代很多大师,像李可染,吴作人,傅抱石等,他们都是在徐悲鸿的引荐下不断为人所知。
可以说,徐悲鸿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伯乐,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而刘海粟,从80多年来他为中国美术事业而奋斗的历史看,在动荡不安和极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他之所以能始终掌握前进的方向和具有顽强的拼搏的力量,就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这就是"美育救国"。
蔡元培首倡"美育",年轻的刘海粟深受其影响。
早在1912年他17岁和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时就有了这一十分牢固的办学指导思想
把美术的作用与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觉醒以及自己的责任联系在一起。
这正是一种强烈的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美术思想,在当时的青年美术家中颇为突出。
刘海粟对美术的理解与别人不同,他认为美术应是广义的:美术不仅是绘画、雕塑和实用美术,还要包括工艺音乐和美术教育。
他说:"美术可算是艺术科的总称,图画可以当作美术,音乐、工艺也是可以叫作美术的。
"他把音乐列入美术,实际上是在办学过程中把音乐归到美育范围中来,并称之谓"时间美术",而把图画称作"平面美术",雕塑和工艺称为"立体美术"。
另外,刘海粟为了实行他要求的"民众的艺术化"和反对少数人"擅艺术的特权"以及提倡"人人得培养其艺术之感受力"的主张,并以"教育尤必归宿于实用",面向社会,使更多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在学校首先实行男女同学兼收,废除考试制,采用成绩考查法、科目兼学、
"相容并涵"的方针,如设绘音科、绘工科、图音科、图工科等,在艺术教育科让学生兼学西画和国画。
这样,既能使学生扩大艺术视野发挥综合艺术效应作用,又能适应就业选择以满足社会需要,而设立艺术教育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美术的种子更快地撒遍全国以达到他普及美术的目的。
2.3美术实践的主张
徐悲鸿美术实践中,斥责“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他的着眼点就在于反对因循守旧的摹古风,他从这种颓败中看到了中国画在感觉方式上存在着缺陷。
因此,他所想要的中国艺术复兴,“乃完全回到自然,师法造化”,他革新中国画的切入点也在于此。
徐悲鸿在创作中,对中西方的审美和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形成了自己的中国艺术改良理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徐悲鸿旅法前后对中西融合问题采取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
提倡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改良。
徐悲鸿将艺术与社会的变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并认为倡导新艺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刘海粟在他的美术实践中,一贵以"融合中西以创新"和"沟通传统,并迎合世界潮流"为准绳,这正是中国新美术运动发展的方向。
在创作实践中,刘海粟又特别强调"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和"主观表现和个性的发展"。
在《谈造型艺术》一文中,他写道:"艺术的精神决不是在模仿自然,决不是仅仅在求得一片自然的形似,而是表现自然的精神,也表现了艺术家的气质、情操与个性……自然只不过供给艺术家以种种素材,要使这种种素材融合成一种新的生命,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新世界,这便是艺术家的高贵的自我创造!"
3两位艺术家的伟大艺术精神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往。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徐悲鸿所达到的造型功底是深厚的,他的造型精致、坚实、和谐,而且富有神韵,他是同辈人中最能体现西方造型观念、也最具有造型功力的艺术家。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成为中国20世纪美术影响最为深远的奠基人。
刘海粟先生的美术思想,紧密地联系着他自身的美术活动和做人品格。
正像他自己所说:"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坎坷固然毁灭过人,也造就过很多强者,在严峻的岁月中,和人民同甘共苦,总会得到课堂里所学不到的真知识,个人幸福必须从属于整个民族的幸福,""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利用了这有限的生命,去为自己的民族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
"他顽强拼搏的一生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一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