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水率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53 KB
- 文档页数:4
附录g和附录h吸水率一、引言吸水率是指物质在接触水分后吸收和保持水分的能力。
附录g和附录h是两个研究吸水率的实验附录,分别描述了不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水性能。
本文将对附录g和附录h中的实验结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求深入理解这些材料的吸水特性。
二、附录g实验结果分析2.1 实验设计附录g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种类的纸张和海绵材料进行吸水性能测试。
实验中,将纸张和海绵完全浸入水中,然后用吸水性试验仪测量其吸水量。
2.2 实验结果以下是附录g的实验结果:1.纸张A吸水量:10 mL2.纸张B吸水量:15 mL3.纸张C吸水量:8 mL4.海绵A吸水量:50 mL5.海绵B吸水量:70 mL2.3 结果分析通过对附录g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纸张B的吸水量最高,说明纸张B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
•纸张C的吸水量最低,说明纸张C的吸水性能较差。
•海绵B的吸水量高于海绵A,说明海绵B具有更好的吸水性能。
三、附录h实验结果分析3.1 实验设计附录h实验中,研究了不同种类的纤维素材料的吸水性能。
实验中,将纤维素样品放置在不同湿度的环境中,测量其吸湿率。
3.2 实验结果以下是附录h的实验结果:1.纤维素样品A的吸湿率:30%2.纤维素样品B的吸湿率:20%3.纤维素样品C的吸湿率:25%4.纤维素样品D的吸湿率:35%3.3 结果分析通过对附录h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纤维素样品D的吸湿率最高,说明纤维素样品D对湿度变化的响应最强。
•纤维素样品B的吸湿率最低,说明纤维素样品B对湿度变化的响应相对较弱。
•纤维素样品A和纤维素样品C的吸湿率介于纤维素样品B和纤维素样品D之间。
四、总结通过对附录g和附录h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种类的纸张和海绵材料具有不同的吸水性能,纸张B和海绵B的吸水量最高。
•不同种类的纤维素材料对湿度变化的响应也不同,纤维素样品D的吸湿率最高。
第1篇实验名称:瓷砖内部质量检测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对瓷砖的内部质量进行评估,为瓷砖选购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瓷砖内部质量主要包括吸水率、烧结度、颜色、尺寸偏差、外观、硬度等方面。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瓷砖的内部质量,从而判断其优劣。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电子秤、水平仪、量角器、放大镜、钢尺、滴管等。
2. 实验材料:瓷砖样品若干。
四、实验步骤1. 吸水率检测(1)取一块瓷砖样品,将背面朝上,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瓷砖背面。
(2)观察水珠扩散的速度,记录时间。
(3)重复上述步骤,取不同位置的瓷砖样品进行检测。
2. 烧结度检测(1)取一块瓷砖样品,用钢尺轻轻敲击。
(2)倾听声音,若响声清脆,则表明烧结正常;若响声沉闷,则表明烧结欠佳。
3. 颜色检测(1)观察瓷砖样品的颜色,判断其是否清晰自然。
(2)取数片瓷砖样品,平放在平面上,目测其色调是否一致。
4. 尺寸偏差检测(1)将四块以上的瓷砖样品拼合在一平面上,观察对角线是否对齐。
(2)若对合不上,尺码肯定不一致。
5. 外观检测(1)仔细观察瓷砖样品表面平整程度,若翘曲情形严重,则会影响日后的牢固。
(2)好的砖无凹凸、鼓突、翘角等缺陷,而应边直面平,其误差应在允许的范围。
6. 硬度检测(1)观察瓷砖样品的硬度,砖以硬度良好、韧性强、不易碎烂为上品。
(2)强度不好的砖在装修过程中容易破损,可仔细观察运输中已碎烂的残片断裂处是细密还是疏松,色泽是否一致,是否含有颗粒。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水率:经检测,瓷砖样品的吸水率均在标准范围内,表明其质量较好。
2. 烧结度:经检测,瓷砖样品的烧结度良好,无夹层现象。
3. 颜色:瓷砖样品的颜色清晰自然,色调一致。
4. 尺寸偏差:经检测,瓷砖样品的尺寸偏差均在标准范围内。
5. 外观:瓷砖样品表面平整,无凹凸、鼓突、翘角等缺陷。
6. 硬度:瓷砖样品的硬度良好,韧性强,不易碎烂。
六、实验结论通过对瓷砖内部质量的检测,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瓷砖样品在吸水率、烧结度、颜色、尺寸偏差、外观、硬度等方面均符合标准要求,质量较好。
药材吸水率报告引言在药物研究和制备过程中,药材的水分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药材吸水率是指药材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它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了解药材的吸水率对于保证药材质量、制定生产工艺和控制药物的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多种常见药材的吸水率实验,对各药材的吸水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并提供参考数据和分析。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的药材包括花生、板栗、红枣、莲子和白扁豆。
实验采用常见的浸泡方法,即将药材样品放置于容器中的水中,并在设定的时间段后取出样品,测量吸水后的重量变化,通过计算吸水率来评估药材的吸水性能。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实验所需的药材样品:花生,板栗,红枣,莲子和白扁豆。
2. 称取每种药材的样品,记录其初始重量。
3. 将每种药材样品分别放置于容器中的水中,保证样品完全浸泡。
4. 设定浸泡时间为30分钟,记录每种药材的浸泡结束后的重量。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种药材的吸水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方法中的步骤,我们对花生、板栗、红枣、莲子和白扁豆进行了吸水率实验,并记录了各种药材的初始重量和浸泡结束后的重量。
经过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药材初始重量 (g) 浸泡结束后重量 (g) 吸水率 (%)花生 5.0 6.2 24.0板栗 3.5 4.8 37.1红枣 2.0 2.6 30.0莲子 4.8 5.5 14.6白扁豆 2.2 2.7 22.7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同药材的吸水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板栗的吸水率最高,达到37.1%,其次是红枣和花生,分别为30.0%和24.0%。
莲子和白扁豆的吸水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4.6%和22.7%。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板栗具有较高的吸水性能,这可能与其外皮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
板栗的外皮具有一层较厚的壳,可以有效防止水分的散失。
2. 红枣和花生的吸水率略低于板栗,但仍然属于较高的范围。
建筑材料试验--吸水率试验
1.试验目的
吸水率可估算材料的其他性质,如耐水性、抗冻性、抗风化性等。
2.主要仪器设备
(1)天平(感量0.01g)。
(2)烘箱。
(3)容器等。
3.试样制备
将试件置于烘箱中,以(105±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待用。
4.试验步骤
(1)用天平称量试样的质量m1(g)(精确至0.01g),再将试样放入容器底部算板上,使试件底面与盆底不致紧贴,使水能够自由进入。
(2)加水至试件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加水至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以上,并再放置48h让其自由吸水。
这样逐次加水能使试件孔隙中的空气逐渐逸出。
(3)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m2(g)。
5.试验结果计算
按下列公式计算石料吸水率(精确至0.01%):
W,=m2-m1/m1×100%
式中:W,——石料吸水率(%);
m1——烘干至恒重时试件的质量(g);
m2——吸水至恒重时试件的质量(g)。
组织均匀的试件,取三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组织不均匀的,则取5m2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1材料表观密度及吸水率实验通过试验来掌握材料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测量方法。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 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 保温性等, 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者结构质量; 吸水率是指材料与水接 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当材料饱和吸水时,其含水率为吸水率。
室温℃ 相对湿度% 水温℃游标卡尺、天平、鼓风烘箱、干燥器、温度计、直尺等。
A.表观密度实验步骤:1、将待测材料的试样放入 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 中冷却至室温;2、用游标卡尺两处试样尺寸,计算出体积 V 0;3、用天平称量出试样的质量 m 。
4、实验结果计算。
B.表观密度实验步骤:1、将试件置于烘箱中,以 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在干燥器中冷却至 室温后以天平称其质量 m 1 (g ),精确至 0.01g 。
2、将试件放在盛水容器中,将水自由进入。
3、加水至试件高度的 1 处, 6 小时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 20mm 以上,在放置 48 小时让其自由吸水。
4、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即将称其质量 m 2 (g )。
5、实验结果计算。
材料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 π = =0 V吸 水 率 按 照 下 式 计 算 : W =m m21100% =xmm 4砂筛分析实验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室温℃ 相对湿度% 水温℃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 筛内,加盖后,手工摇筛5 分钟;3、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4、称量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m i。
1、细度模数aaaaaa累计筛余率A i (%) A i 第 1 次 第 2 次A 1A 2A 3A 4A 5A 6M = Mx1 x2=——Mx=(A 2 + A 3 + A 4 + A 5 + A 6 ) 一 5A 1 ,单次精确至 0.01,平均精确至 0.1 100 一A筛孔尺寸 (mm )4.752.361.180.60.30.15底盘累计分量 ∑ (g )M = x分计筛余率 a i (%) a i 第 1 次 第 2 次1分计筛余量(g )第 1 次 第 2 次 2345620过细砂区40过粗砂区 60Ⅰ区 Ⅱ区80Ⅲ区0.600 1.18 2.36 筛孔尺寸(mm)砂试验级配曲线图(判定砂粗细程度和级配情况,试验影响因素等)) % ( 率 余 筛 计 累1000.150 0.300 4.75 9.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通过试验获得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为进行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作好准备; 掌握其测 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室温℃ 相对湿度% 水温℃标准稠度仪、净浆搅拌机、天平、量筒等。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实训总结前言:在一般情况下在一般情况下,施工时采用的石料都是较坚硬的岩石,如花岗岩、大理石等,如何选择最佳的石料供试验所用,以达到精确测定石料各种物理指标的目的,同时又要保证质量及运输方便,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石料进行实验室的密度、吸水率的测定,这样才能使实验结果可靠、准确。
一、石料的选择及密度测试1、石料的选择1)孔隙率低,而表观密度较大,如花岗岩、辉绿岩、安山岩、片麻岩、板岩等,它们的孔隙率多数在10%以上,而且以0.5-2%者为多。
此外,某些玻璃和粘土也属于这一类型。
2)孔隙率高而表观密度小,但密度均匀性良好,如石英岩、辉长岩等。
3)孔隙率中等,但密度不均匀,如花岗片麻岩、石英斑岩、云母片岩、玄武岩等。
4)孔隙率高,表观密度较大,且具有细粒结构特征,如辉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等。
2、测定石料的密度因在实验室内测得的石料密度为干料密度,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只能做单一成分石料的测定,所以要对实验所用的石料进行密度试验,取出一块规格基本相同的石料,按规定方法进行筛分,然后再分别测定其表观密度、相对密度和真比重,求其平均值作为石料的密度。
二、石料的吸水率测试1、测定范围本标准仅适用于普通石料的表观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2、测定原理表观密度是表示颗粒间相互联结的紧密程度。
相对密度则反映颗粒之间的孔隙状况。
吸水率是表示石料中孔隙内储水能力的一个技术指标,吸水率越大,水对石料强烈的吸附能力就越强,石料的强度越低。
3、仪器及设备主要设备: GB-87GB型吸水率测定仪、 FZS-1型比重瓶、FZS-1型环球天平(带砝码)、 GB-87G型钢直尺、钻头、瓷白色玻璃圆底烧瓶、酒精灯、玻璃棒等。
4、操作步骤1)先用酒精灯将容量瓶擦净,然后称其质量( g),准确至0.1g。
2)向容量瓶内注入70%的酒精至标线处。
3)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在距离容量瓶30厘米左右,摇动烧瓶,待火焰稳定后,将烧瓶倒立,迅速放入容量瓶内。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定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皮衣在特定条件下的吸水率,以评估其防水性能,为消费者选择皮衣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选取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皮衣各三件,包括休闲皮衣、时尚皮衣和运动皮衣。
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量筒、吸水纸、恒温恒湿箱、计时器等。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将实验样品分别编号,并确保样品表面干净、干燥。
2. 吸水率测定:a. 将每件样品平铺在吸水纸上,确保样品与吸水纸充分接触。
b. 使用量筒向样品表面均匀喷洒一定量的水,确保水膜厚度均匀。
c. 将喷洒过水的样品放入恒温恒湿箱中,设定温度为25℃,湿度为65%,保持2小时。
d. 取出样品,将多余水分用吸水纸轻轻吸干,确保样品表面无明水。
e.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吸水后的样品重量,记录数据。
f. 计算吸水率:吸水率(%)=(吸水后样品重量 - 吸水前样品重量)/ 吸水前样品重量× 100%。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样品编号 | 品牌及类型 | 吸水前重量(g) | 吸水后重量(g) | 吸水率(%) || -------- | -------- | -------- | -------- | -------- || 1 | 品牌A-休闲皮衣 | 200.0 | 210.5 | 5.25 || 2 | 品牌B-时尚皮衣 | 180.0 | 189.5 | 5.83 || 3 | 品牌C-运动皮衣 | 220.0 | 230.5 | 5.45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三款皮衣的吸水率均在5%左右,说明其防水性能相对较好。
其中,品牌B的时尚皮衣吸水率最高,可能与其材质和工艺有关。
休闲皮衣和运动皮衣的吸水率相差不大,说明其在防水性能上具有相似性。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皮衣吸水率,评估了其防水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三款皮衣的防水性能相对较好,但品牌B的时尚皮衣吸水率最高,可能与其材质和工艺有关。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吸水率实验报告篇一: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Methods of test for den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fine aggregates1. 适用范围本规格规定了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
注()结构用轻量细骨材自绝对干燥状态开始,吸水24小时进行试验时,应按照JISA1134的规定执行。
备注本规格对应的国际规格如下所示。
另外,表示对应程度的字母,按照ISO/IEC Guide 21,为IDT(表示一致)、MOD(表示有修正)、NEQ(表示不同等)。
ISO 7033:1987, Fine and coarse aggregates for concrete-Determination of the particle mass-per-volume and water absorption–Pycnometer method(MOD)1. 引用的规格如下规格经引用到本规格,将成为本规格的一部分。
这些引用的规格,同样其最新版(包括追加事项)也适用于本规格。
JIS A 1134 结构用轻量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3. 器具3.1 秤秤的称量应在2kg以上,目量应为0.1g或更小。
3.2 比重瓶烧杯或其它适当的容器(以下简称比重瓶)应为非吸水性材料,能够容易放进细骨材试料(2)。
另外,到达标定的容量刻度的容积,应在容纳试料所需容量的1.5倍以上,3倍以下。
参考标定的容量多为500ml。
轻量骨材时,容器的溶积应在700ml以上为好。
另外,试验浮在水面上的轻量骨材时,应使用带盖子的比重瓶。
注(2)反复进行试验时,容量应能保证在±0.1%以内的精度。
3.3 流量计细骨材表面干澡饱水状态试验用的、非吸水性材料制作的流量计,尺寸应为上面内径40±3mm,底面内径90±3mm,高度75±3mm,厚度4mm以上。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吸湿面料的吸湿性能;2. 掌握吸湿面料的测试方法;3. 分析不同类型面料的吸湿性能差异。
二、实验原理吸湿面料是指能够迅速吸收并蒸发汗液,保持人体干爽舒适的面料。
其吸湿性能主要通过测试面料的吸水率和蒸发速率来评价。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吸湿面料样品若干;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精度:0.01g)- 恒温水浴锅- 透气性测试仪- 烘箱- 滤纸- 秒表四、实验方法1. 吸水率测试(1)将吸湿面料样品置于电子天平上,记录初始质量m1;(2)将样品放入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水温在(20±2)℃;(3)浸泡30分钟后,取出样品,用滤纸轻轻吸去表面水分;(4)将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5±2)℃下烘干2小时;(5)取出样品,用电子天平称重,记录烘干后质量m2;(6)计算吸水率:吸水率 = (m2 - m1)/ m1 × 100%。
2. 蒸发速率测试(1)将吸湿面料样品置于透气性测试仪中;(2)设定测试温度和湿度,使样品表面温度为(37±2)℃,相对湿度为(75±5)%;(3)记录样品表面水分蒸发时间t;(4)计算蒸发速率:蒸发速率 = 1/t。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类型吸湿面料的吸水率对比(1)根据实验数据,列出不同类型吸湿面料的吸水率;(2)分析不同类型面料的吸水率差异,找出吸水率较高的面料。
2. 不同类型吸湿面料的蒸发速率对比(1)根据实验数据,列出不同类型吸湿面料的蒸发速率;(2)分析不同类型面料的蒸发速率差异,找出蒸发速率较高的面料。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掌握了吸湿面料的测试方法;2. 分析了不同类型面料的吸湿性能差异,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样品不受污染;2. 测试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吸水率实验报告篇一: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Methods of test for den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fine aggregates1. 适用范围本规格规定了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
注()结构用轻量细骨材自绝对干燥状态开始,吸水24小时进行试验时,应按照JISA1134的规定执行。
备注本规格对应的国际规格如下所示。
另外,表示对应程度的字母,按照ISO/IEC Guide 21,为IDT(表示一致)、MOD(表示有修正)、NEQ(表示不同等)。
ISO 7033:1987, Fine and coarse aggregates for concrete-Determination of the particle mass-per-volume and water absorption–Pycnometer method(MOD)1. 引用的规格如下规格经引用到本规格,将成为本规格的一部分。
这些引用的规格,同样其最新版(包括追加事项)也适用于本规格。
JIS A 1134 结构用轻量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3. 器具3.1 秤秤的称量应在2kg以上,目量应为0.1g或更小。
3.2 比重瓶烧杯或其它适当的容器(以下简称比重瓶)应为非吸水性材料,能够容易放进细骨材试料(2)。
另外,到达标定的容量刻度的容积,应在容纳试料所需容量的1.5倍以上,3倍以下。
参考标定的容量多为500ml。
轻量骨材时,容器的溶积应在700ml以上为好。
另外,试验浮在水面上的轻量骨材时,应使用带盖子的比重瓶。
注(2)反复进行试验时,容量应能保证在±0.1%以内的精度。
3.3 流量计细骨材表面干澡饱水状态试验用的、非吸水性材料制作的流量计,尺寸应为上面内径40±3mm,底面内径90±3mm,高度75±3mm,厚度4mm以上。
1. 了解吸水率的概念及其在材料性能评价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测定材料吸水率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比较其差异。
二、实验原理吸水率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通常以材料吸收水分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吸水率是评价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化工、食品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验原理基于材料在吸水过程中,水分会进入材料的孔隙中,使材料的质量增加。
通过测定材料吸水前后的质量差,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吸水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电子天平(精度0.01g)- 烘箱- 烘箱干燥器- 容器(如烧杯、试管等)- 秒表- 量筒- 秒表2. 材料:- 干燥的砂土- 干燥的混凝土- 干燥的木材- 干燥的纸张1. 准备工作:(1)将实验材料分为若干组,每组取相同质量的样品。
(2)将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记录干燥质量。
(3)将烘干的样品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 吸水实验:(1)将冷却至室温的样品分别放入容器中,记录容器编号和样品质量。
(2)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水,使样品完全浸没。
(3)记录加水时间,每隔一定时间(如30分钟、60分钟、90分钟等)用电子天平称量容器及样品的总质量,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4)计算出样品的吸水率。
3. 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水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计算不同材料的平均吸水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砂土吸水率:砂土的干燥质量为20g,吸水后质量为30g,吸水率为50%。
(2)混凝土吸水率:混凝土的干燥质量为50g,吸水后质量为60g,吸水率为20%。
(3)木材吸水率:木材的干燥质量为30g,吸水后质量为40g,吸水率为33.33%。
(4)纸张吸水率:纸张的干燥质量为10g,吸水后质量为15g,吸水率为50%。
2. 分析:(1)砂土的吸水率最高,其次是纸张,木材的吸水率最低。
(2)混凝土的吸水率低于木材,说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相对较密。
吸水率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不同材料的吸水率,了解不同材料对水的吸收能力,并分析吸水率影响因素。
2. 实验原理吸水率是指材料单位时间内吸收水分的能力,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通过测量材料在一定时间内吸水的重量变化,可以获得吸水率。
吸水率实验的主要原理如下:1.准备一个称重精确的容器,并记录容器的重量。
2.将待测材料放入容器中,并记录材料的初始重量。
3.在一个固定时间间隔内,将容器中的材料放入水中浸泡。
4.取出材料,并尽量在浸水后的短时间内将其表面的多余水分抹干。
5.将材料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等待一段时间。
6.定期取出材料,并记录其重量。
7.逐步重复步骤6,直至材料的吸水达到平衡。
8.通过计算材料吸水前后的重量差,可以计算出吸水率。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准备称重精确的容器,并记录容器的重量。
•准备待测材料,并记录其初始重量。
•准备恒温恒湿的环境。
3.2 实验操作1.将待测材料放入容器中,并记录材料的初始重量。
2.将容器中的材料放入水中浸泡,时间间隔可根据需要调整。
3.取出材料,并尽量在浸水后的短时间内将其表面的多余水分抹干。
4.将材料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等待一段时间。
5.定期取出材料,并记录其重量。
6.逐步重复步骤5,直至材料的吸水达到平衡。
7.通过计算材料吸水前后的重量差,可以计算出吸水率。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吸水率实验,测得各材料的吸水率如下:材料吸水率A 10%B 15%C 20%D 25%4.2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吸水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材料在最初阶段吸收水分较快,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材料内部的水分含量接近饱和,吸水速率逐渐减缓。
2.不同材料的吸水率不同,这与材料的性质和结构有关。
表格中的吸水率数据显示了材料的吸水能力从A到D逐渐增加,可能是由于材料的孔隙结构、表面特性以及化学成分的差异引起的。
无纺布吸水率检测报告模板无纺布吸水率检测报告模板一、引言无纺布是一种由连续纤维或短纤维通过机械、化学或热力作用进行纺织或网状成型的纤维片、纤维短块或纤维糊状物。
它具有无纺布纤维结构紧密、纤维分布均匀、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等特点,因此在各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无纺布的吸水率则是衡量其供应材料吸水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报告旨在介绍无纺布吸水率检测的具体方法和结果,并提供一份检测报告模板供参考。
二、方法1. 样品准备从供应商处采购的无纺布样品,确保样品质量合格并符合《无纺布吸水率国家标准》。
2. 检测设备(列举所用的设备和仪器,例如:电子天平、吸水率测试仪等)3. 检测过程a. 将无纺布样品切割为规定尺寸的小片,记录质量;b. 在实验室温度下,将样品放置在干燥的条件下,使其达到恒定质量;c. 将干燥的样品浸入浸水容器中,浸泡时间为规定值,取出后轻轻拍掉表面积水;d. 将浸过水的样品放置在实验室温度下,使其达到恒定质量;e. 用电子天平称量干燥后和浸水后的样品质量,并计算吸水量;f. 根据吸水量和样品质量计算吸水率。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重点关注吸水率与样品性能的相关性)三、结果与讨论1. 吸水率的测定结果(给出具体的吸水率数值结果,例如:吸水率为X.XX%)2. 吸水率与无纺布性能的关系探讨(根据实验结果探讨吸水率与无纺布质量的关系,例如:吸水率高的无纺布通常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适用于某些特定应用领域,如医疗用品等)3. 吸水率的优化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和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建议,例如:生产商可以通过调整生产工艺、使用不同材料或添加剂等方式,优化无纺布的吸水率)四、总结与展望本报告介绍了无纺布吸水率的检测方法和结果,并探讨了吸水率与无纺布性能的关系。
通过对吸水率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无纺布的吸水性能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无纺布吸水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通过改进工艺和材料,实现吸水率的优化。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料的吸水特性。
2. 探讨不同种类骨料的吸水率差异。
3. 分析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粗骨料(碎石)、细骨料(砂)、清水。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烧杯、滤纸、温度计、计时器。
三、实验方法1. 将粗骨料和细骨料分别称取100g,放入烧杯中。
2. 将烧杯放入恒温恒湿箱中,保持温度在20℃、湿度在65%的条件下。
3. 将烧杯中的骨料用滤纸包裹,确保骨料表面无水分。
4. 用电子天平称取骨料和滤纸的总质量,记录为m1。
5. 向烧杯中加入清水,使骨料完全浸没在水中。
6. 记录加入水后的总质量,记录为m2。
7. 将骨料取出,用滤纸吸干骨料表面的水分。
8. 再次用电子天平称取骨料和滤纸的总质量,记录为m3。
9. 计算骨料的吸水率:吸水率 = (m2 - m1) / m1 × 100%。
10. 对不同种类和粒度的骨料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粗骨料吸水率实验结果:粗骨料的平均吸水率为3.5%。
2. 细骨料吸水率实验结果:细骨料的平均吸水率为6.2%。
3. 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1)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坍落度越小。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混凝土中的水分减少,导致坍落度降低。
(2)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强度越低。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骨料与水泥浆的粘结强度降低,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骨料吸水率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骨料吸水率越高,混凝土耐久性越差。
这是因为骨料吸水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导致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能降低。
五、结论1. 骨料吸水率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
2. 粗骨料的吸水率低于细骨料,不同种类和粒度的骨料吸水率存在差异。
3.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骨料的吸水率,以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骨料表面无水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聚氨酯吸水率测定试验
聚氨酯泡沫材料吸水率采用η=(M1-M0)/(V·ρ)
1、试验设备和仪器
电子天平精度0.01g 硅胶干燥器,烘箱,电炉,
裁刀铁丝网毛刷
烧杯蒸馏水100mm长细铁丝(浸渍法测体积)
2、试样制备
用裁刀在保温管上切取一段保温层试样
去除厚度方向两侧的保温层(靠近钢管侧去除5mm,靠近外护层侧去除3mm)
将去除两侧后的保温层中心切割成30*30*t的立方试样。
3、试验过程
A.对试样进行50℃下进行干燥处理,至恒重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称重,并记录重量m1
B.对称重后的试样继续干燥处理,4h,到点后取样并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称重m2,并计算两次重量差δ=m1-m2.
C.如此循环干燥,称量重量并计算与前次称量的重量差δ,直至重量差δ<0.02,则认为试样完全干燥,最后重量作为试样吸水前的质量M0
D.测定此时试样尺寸,并计算体积V或者浸渍法直接测定试样浸没在水中的表观质量
M水(M水=V·ρ水)
E.对试样进行吸水处理,放入蒸馏水烧杯中,将铁丝网盖在试样上,保证试样处于液面以下至少50mm,刷子去除试样表面气泡,使试样充分吸水。
加热烧杯至沸腾,并保温90min
F.取出试样立即放入常温水(23℃)烧杯中,保持1h
G.取出试样擦拭干净表面水分,立即称重,得到吸水后质量M1
4、数据处理
计算吸水率η=(M1-M0)/V·ρ水(V·ρ水即试样在水中的表观质量)
备注:在煮样之前先测定表观质量(或试样体积)。
一、实验目的1. 测试鞋垫材料的吸水性能。
2. 评估鞋垫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水速率和吸水容量。
3. 为鞋垫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浸泡法测试鞋垫材料的吸水性能。
通过将鞋垫浸泡在一定体积的水中,在一定时间内测量其吸水前后的质量变化,从而计算出鞋垫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材质的鞋垫若干。
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精确到0.01g)- 量筒(100ml)- 恒温水浴锅- 烘箱- 秒表- 试管若干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不同材质的鞋垫,确保实验条件一致。
2. 吸水率测试:a.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每块鞋垫的初始质量,记录数据。
b. 将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确保水能完全覆盖鞋垫。
c. 将鞋垫放入量筒中,开始计时,同时将量筒放入恒温水浴锅中,保持水温恒定。
d. 浸泡一段时间后(如30分钟),取出鞋垫,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
e. 再次称量鞋垫的质量,记录数据。
f. 计算鞋垫的吸水率:吸水率 = (吸水后质量 - 吸水前质量) / 吸水前质量× 100%。
3. 吸水速率测试:a. 在不同时间点(如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取出鞋垫,按照吸水率测试步骤进行称量。
b. 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吸水速率:吸水速率 = (吸水后质量 - 吸水前质量) /浸泡时间。
4. 干燥处理:a. 将吸水后的鞋垫放入烘箱中,在100℃下烘干至恒重。
b. 称量干燥后的鞋垫质量,记录数据。
c. 计算鞋垫的干燥率:干燥率 = (干燥后质量 - 吸水后质量) / 吸水后质量× 100%。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材质鞋垫的吸水率比较:通过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材质鞋垫的吸水率,分析材料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2. 吸水速率分析:通过不同时间点的吸水速率数据,分析鞋垫的吸水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3. 干燥率分析:通过干燥率数据,评估鞋垫的干燥性能,分析材料对干燥性能的影响。
篇一: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methods of test for dens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of fine aggregates1. 适用范围本规格规定了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
注()结构用轻量细骨材自绝对干燥状态开始,吸水24小时进行试验时,应按照jisa1134的规定执行。
备注本规格对应的国际规格如下所示。
另外,表示对应程度的字母,按照iso/iec guide 21,为idt(表示一致)、mod(表示有修正)、neq(表示不同等)。
iso 7033:1987, fine and coarse aggregates for concrete-determination of the particle mass-per-volume and water absorption–pycnometer method(mod)1. 引用的规格如下规格经引用到本规格,将成为本规格的一部分。
这些引用的规格,同样其最新版(包括追加事项)也适用于本规格。
jis a 1134 结构用轻量细骨材的密度及吸水率的试验方法3. 器具3.1 秤秤的称量应在2kg以上,目量应为0.1g或更小。
3.2 比重瓶烧杯或其它适当的容器(以下简称比重瓶)应为非吸水性材料,能够容易放进细骨材试料(2)。
另外,到达标定的容量刻度的容积,应在容纳试料所需容量的1.5倍以上,3倍以下。
参考标定的容量多为500ml。
轻量骨材时,容器的溶积应在700ml以上为好。
另外,试验浮在水面上的轻量骨材时,应使用带盖子的比重瓶。
注(2)反复进行试验时,容量应能保证在±0.1%以内的精度。
3.3 流量计细骨材表面干澡饱水状态试验用的、非吸水性材料制作的流量计,尺寸应为上面内径40±3mm,底面内径90±3mm,高度75±3mm,厚度4mm以上。
112a1109:20063.4 戳棒戳棒的质量应为340±15g,一端的圆形断面直径应为23±3mm。
3.5 干燥机干燥机应具有排气口,槽内能够保持105±5℃。
4.试料试料的采集及调整方法如下:a) 试料应采集具有代表性的试料,用四分法或试料分取器缩分至大约所需的定量。
其质量应约为2kg,将其用四分法或试料分取器分为大约1kg的两份。
b) 试料让试料吸水24小时。
应保证在吸水时间的至少20小时内水温保持在20±5℃。
c) 将b)的试料平摊在平整的面上,静静地送暖风,使其均等地干燥,并时时翻动。
d) 当细骨材的表面还有几分表面水时,慢慢地将细骨材装入流量计,上面摊平后,用戳棒从试料上面仅以戳棒的重量、不用力、快速地轻戳25次。
戳实后,不得再度向剩余的空间装填。
然后,静静地、垂直往上提流量计。
一边让试料一点一点干燥,一边重复上述方法,往上提流量计时,细骨材的锥体开始塌落时,即为表面干燥饱水状态()。
注()最初去掉流量计,细骨材的锥体塌落时,由于已经过了表面干燥饱水状态,所以需要加少量的水,充分混合,约30分钟后,再进行上述操作。
e) 将d)的试料一分为二,分别作为1次密度试验及1次吸水试验的试料。
5. 试验方法5.1 密度密度试验的要求如下:a) 往比重瓶中加水(4),直到标定的容量刻度,测量这时的质量到0.1g,并测量水温(t1)注(4)用自来水管中清净的水。
b)倒出比重瓶中的水,测量4.e)表干密度试验用的试料质量(m2)到0.1g,然后,放入比重瓶,加水直到标定的容量刻度(5)。
注(5)试料放入比重瓶前,如果加少量水,则不易打坏比重瓶。
c) 将比重瓶放倒在平板上,倒出泡后,放在20±5℃的水槽内。
d) 放入水槽约1小时后,再加水直到标定的容量刻度,测量这时的质量(m3)到0.1g,并测量水温(t2)。
放入水槽前后的比重瓶内的水温差(t1与t2的差)不得超过1℃。
5.2 吸水率将4.e)的吸水率试验用的试料质量(m4)测量到0.1g后,用105±5℃的温度干燥到一定质量,在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后,测量其质量(m5)到0.1g。
5.3 试验次数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用4.a)一分为二的试料分别进行1次。
6. 计算计算方法如下:a) 细骨材的表干密度、绝干密度及吸水率,按如下公式计算,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以后两位。
333 a1109:2006ds?m2?pw m1+m2?m33这里,ds:表干密度(g/cm)m1:水满状态的比重瓶的所有质量(g)m2:表干密度试验用试料的质量(g)m3:试料和水饱满状态的比重瓶的质量(g)pw:试验温度中水的密度()(g/cm)注()水的密度,根据试验温度,使用如下数值:663dd?ds?s m4这里,d:绝干密度(g/cm3)m4:表面干燥饱水状态的吸水率试验用试料的质量(g)m5:干燥后的吸水率试验用试料的质量(g)q?m4?m5?100 m5这里,q:吸水率(质量百分率)(%)b)将两次试验的平均值,四舍五入保留到小数点以后两位,作为密度及吸水率的数值。
7. 精度关于平均值的差,密度的差必须在0.01g/cm3以下,吸水率的差必须在0.05%以下。
8. 报告如下事项中,有必要的写入报告:a) 骨材种类、大小、外观及产地b) 采集骨材的地点及采集日期c) 试验用水的温度d) 表干密度及绝干密度e) 吸水率篇二:粗骨料的比重和吸水率试验报告tested by试验: hhc engineer工程师:篇三:纸和纸板吸水性测试的实验报告纸和纸板吸水性测定实验报告姓名:xx学号:09061223 专业:包装工程学院:包印学院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可勃(cobb)吸水性测定仪测定纸和纸板表面吸水能力(可勃值)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施胶纸和纸板表面的吸水性。
本标准不适用于定量低于50g /m,施胶度较低或有较多针孔的原纸和压花纸;不适用于未施胶的纸和纸板;不适用于准确评价纸和纸板的书写性能。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t 450-2002 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eqvi so 186:1994)gb /t 461.1-2002 纸和纸板毛细吸液高度的测定(克列姆法)qdtiso 8787:1989) gb / t 10739-2002 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eqvi so 187:1990)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可勃值cobb value 在一定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单位面积纸和纸板表面所吸收的水的质量,以克/平方米表示。
3.2 吸水时间absorption time从水与试样刚开始接触到吸水结束时的时间。
该时间可根据纸和纸板的不同吸水能力来选择,并应符合规定,必要时可适当缩短或延长该时间。
4 原理试验前称量试样,当试样的一面与水接触达到规定时间后,吸干试样上的多余水分,并立即称量。
以单位面积试样增加的质量来表示结果,单位为克每平方米。
5 试验仪器1)可勃吸收性试验仪。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翻转式,另一种是平压式,可使用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仪器。
此次试验使用的是翻转式。
这两种仪器均应符合下列要求:a) 金属圆筒为圆柱体,其内截面积一般为(100士0.2)cm2,相应内径为(112.8士0.2)mm。
若用小面积的圆筒,建议面积应不小于50cm,,此时应相应减少水的体积,以保证10mm的水液高度。
圆筒高度为50mm,圆筒环面与试样接触的部分应平滑,并有足够的圆度,以防圆筒边缘损坏试样; b) 为防止水的渗漏,翻转式的圆筒盖子上和平压式的底座上应加一层有弹性但不吸水的胶垫或垫圈;c) 金属压辊的辊宽应为(200士0.5)mm,质量应为(10士0.5)kg,表面应平滑。
2)水。
试验应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试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应与环境温度相一致,即(23士1)℃; 3)吸水纸。
吸水纸的定量应为200g/m2-250g/m2,其毛细吸收高度按gb/t461.1 测定应不小于75mm/10min当吸水纸的单层定量小于200g/m2时,可多层叠加,以满足上述要求。
吸水纸只要能保证其吸水性,可重复使用; 4)天平。
准确度应为0.001g,量程应适用于称量试样;5)秒表:可读准至1s; 6)量筒:规格100ml。
6 试样的采取、处理和制备 1)试样的采取按 g b/ t 450采取样品 2)试样的处理按 g b/ t 10739进行温湿处理。
3)试样的制备将处理后的样品切成(125±5)mm见方或(125士5)mm圆形的试样3张(正面2张反面1张)。
对于测试面积小的仪器,试样尺寸应略大于圆筒外径,以避免试样过小造成漏水,也应避免试样过大而影响操作。
7 试验方法试验环境:试验应在gb/t 10739规定的大气条件下进行。
翻转式试验步骤1)在放置试样前应保证与试样接触的圆筒环面、胶垫是干燥的,同时手不应接触到测试区。
2)用量筒量取100 ml水倒人圆筒中,然后将已称好质量的试样放置于圆筒的环形面上。
且测试面向下。
将压盖盖在试样土并夹紧,使之与圆筒固定在一起。
3)将圆筒翻转180°,同时打开秒表计时。
在吸水结束前10s-15s,将圆筒翻正,松开压盖夹紧装置,取下试样。
注意每测试5次后,应更换测试用水,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4)在到达规定吸水时间的瞬间,把已从圆筒上取下的试样,吸水面朝下地放在预先铺好的吸水纸上。
再在试样上面放一张吸水纸,然后立即用金属压辊不加其他压力地在4s内往返辊压一次,将试样表面剩余的水吸干。
5)将试样快速取出,吸水面向里对折,然后再对折一次后称量,准确至0.001g。
对于厚纸板,试样可能不易折叠,在此情况下应尽快进行第二次称量。
8 结果计算与分析每个试样的可勃值应根据下式计算,以克/平方米表示,精确至一位小数。
c =(m2-m1)x100式中:c —可勃值,g/m2;m2—吸水后称出的试样质量,g; m1—吸水前称出的试样质量,g。
表1 吸水前质量(g)第一组(正面) 3.4059 第二组(正面) 3.4712 第三组(反面) 3.3680可勃值计算:第一组:c =(3.8858-3.4059)x100=48.0(g/m2)第二组:c =(3.8601-3.4712)x100=38.9(g/m2)第三组:c =(3.6267-3.3680)x100=25.9(g/m2)吸水后质量(g) 3.8858 3.8601 3.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