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康熙死后谁继位 清朝康熙之后是谁继承皇位
- 格式:docx
- 大小:8.82 KB
- 文档页数:5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共创康乾盛世134年
导语: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评论不一。
但总体来看,历史上对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的评价偏向于好。
首先说康熙,这位是爷爷,辈分最高,他坐江
康熙雍正乾隆,这祖孙三代,评论不一。
但总体来看,历史上对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的评价偏向于好。
首先说康熙,这位是爷爷,辈分最高,他坐江山的时候,并不安定,很小就继承皇位,自己把自己皇位上的很多障碍清除了。
他很有军事才能,平定三藩,攻打准格尔,统一台湾,还有智擒鳌拜,这些事都表明康熙是一位很有谋略的政治家,他十分懂得维护自己的皇权,应该说他为盛世打下了基础,稳定了江山,康乾盛世的基础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
只是这位皇帝年老的时候过于宠爱儿子们,太过仁义,最终造成九子夺嫡,一场腥风血雨的皇位抢夺战,自己的儿子们互相残杀。
雍正皇帝,民间盛传这位四阿哥是篡位的,还职责他不务正业,气死了康熙,这个评价不属实。
雍正帝其实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励精图治,促进经济发展,雍正是一位劳模级别的皇帝,基本上一生都在为政事忙碌,他还特别节俭,研究表明,他一年的开销少于明朝万历年间后宫的一天开销,想想看这是一个多么节俭的皇帝。
而且康熙打下的盛世基础,如果没有雍正帝的维护,是没法继续到乾隆时代的。
乾隆皇帝,也是老四,乾隆皇帝在世康乾盛世的继承者,他成功的和他的父亲和祖父谱写了这一盛世时代。
他完善了民族统一,活跃了经济,并且很重视文化发展,自己也热爱写诗,只是后期不太好,官场败坏,出现了起义,大兴文字狱,不过这个烂摊子他丢给了自己的儿子。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帝遗诏四阿哥胤禛就是他选定的继承人导语:关于清超雍正皇帝的正统继承合法性的问题,百年来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的皇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其实不然,康熙皇帝的遗关于清超雍正皇帝的正统继承合法性的问题,百年来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的皇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其实不然,康熙皇帝的遗诏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份遗诏证明了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慎重选择的结果。
康熙帝驾崩后,遗诏传位四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即位,此事历来被世人猜疑。
民间多认为,四皇子胤禛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
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禛即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
遗诏篡改之谜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明君康熙帝驾鹤仙逝。
康熙帝生前对于传位一事缄口不言,死后仅留下一份遗诏,指明传位于四皇子胤。
消息一出,朝野震惊,诸皇子亦感到不可思议。
不久,民间就有传言,认为胤是矫诏篡位。
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帝遗诏原本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
但皇四子胤买通康熙帝近臣,在遗诏上面添了两笔,改为“传位于四皇子”。
但这种传言是经不起推敲的。
因为清代正式官文在提及皇子时,采用统一称谓“皇某子”,即若传位十四皇子,真实的康熙帝遗诏中的文字是“传位皇十四子”。
这样一来,遗诏一改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明显不通。
况且,当时还没有出现简体字,汉文文书采用繁体字,故“于”应为繁体的“於”,因此“十”也无法改成“于”。
那么,雍正帝有没有可能对遗诏进行更复杂的篡改呢?据史料记载,康熙帝遗诏并非驾崩当日发布,而是几天之后发布的。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皇帝的传位之谜究竟传位给哪位皇子?导语:作为中国历史上政绩显著,同时又被后世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自然也逃不了被很多文人多番戏说。
而戏说最多的便是他究竟传位给哪位皇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政绩显著,同时又被后世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自然也逃不了被很多文人多番戏说。
而戏说最多的便是他究竟传位给哪位皇子。
当然啦,这也是至今无法确认的清朝一大谜团。
很多学者都在猜测和怀疑康熙的传位之人究竟是谁,反正大多认为四阿哥胤禛不是康熙心目中的理想传位人。
不过,大家有没想过,康熙内心深处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传位人,他给了心中有资格继位的皇子所有的机会,传位诏书的传位人处很有可能是空白的。
先说四阿哥胤禛。
胤禛是出了名的铁面王爷,心狠手辣,办事果断。
但他太过于刚强,康熙很清楚,只要他上位,那不知道要死多少阿哥和官员,因此没有明确表示由他继位。
但康熙很喜欢弘历,对胤禛也没有太多的反感,就算胤禛铁面,这对当时贪污腐败的清朝也是有好处的,可以治理这样的局面,让清朝万世无疆。
因此,康熙给了胤禛足够他顺利登上皇位的人,能不能上位,就看他自己了。
给的不是别人,就是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虽然被囚禁,但胤祥的很多部下都已经成为了保护京畿重地驻军里面的重要角色,只要胤祥一出,胤禛必定顺理成章。
还有就是年羹尧,一个有所作为的封疆大吏,直接决定了西北大军的供给和生存。
太子党,康熙还是很想让太子继位的,可惜这个太子太无用了,又因为康熙给他的权利太多,与内臣外臣勾勾搭搭,要是不废除太子,那胤礽恐怕真的具备造反的可能了。
康熙给了他人,权利,但康熙身体太好了,胤礽又不知道收敛。
因此被废掉也是意料之中。
胤祉,此人纯粹是康熙心中打酱油的角色,假如其他几个皇子几败俱伤之后,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帝王之谜雍正继位的未解之谜
导语:雍正篡位的传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去世。
从官方记载来看,康熙“宾
雍正篡位的传说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去世。
从官方记载来看,康熙“宾天”时留有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几天后,皇四子胤禛正式登基,改次年年号为雍正。
这份遗诏的原件今天还能看到。
但是,从它宣示之日起,就有人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与此同时,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也在悄悄地流行。
人们最熟悉的说法是:遗诏中本来写的是“传位十四子”(十四子即胤禛的同母弟胤祯,后改名胤禵、允禵),而胤禛或许买通了亲信隆科多,让他在康熙帝弥留之际篡改了诏书。
具体的篡改内容,也有好几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在“十”字加上一横一勾,改成“于”字,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还有一种说法,笔画添得更多一些,把“十”字变成“第”。
第三个版本是说在改掉“十”字的同时还改了名字,说遗诏的原文是“传位十四子胤祯”。
“祯”是“祯”的古写,与“胤禛”的“禛”只有一笔半之差,略作改动,“胤祯”就变成了“胤禛”。
虽然篡改诏书之说甚为流行,它却是很容易被驳斥的。
首先,“于”的繁体字为“於”,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传位於四子”写成“传位于四子”的可能性(古文常有用简体字的),但像发布传位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何说康熙传位给雍正绝非糊涂之举?
导语: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因为当时流传下来的野史说雍正用非正常手段夺取了皇位,所以雍正继位也成了大清谜案之一。
那么为何说康熙传位给雍正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因为当时流传下来的野史说雍正用非正常手段夺取了皇位,所以雍正继位也成了大清谜案之一。
那么为何说康熙传位给雍正绝非糊涂之举呢?
首先,雍正绝非无能之辈。
雍正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
生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
他虽然只是康熙的第四子,但其为人谨慎勤勉,很有治世才能。
他虽然不是所有皇子中最出色的,但却是所有皇子中最勤勉的。
随着太子被废,大皇子被圈禁,皇四子胤禛当时的身份算是比较高贵的,他生母乌雅氏虽然出身不高,但其养母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身份高贵,这也为他登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个人的人品贵重深受康熙的看重。
其次,儿子弘历为雍正加分不少。
康熙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弘历,并亲自教养,这样的机会在康熙在位时非常难得,因为康熙有很多的孙子,却唯独很喜欢弘历。
康熙不仅喜欢弘历,还曾夸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是个非常有福气的人。
康熙因为非常喜欢这个孙子,难免对儿子雍正也多看了一眼。
然后,雍正继位以后的改革和政绩。
雍正这个人,因为野史记载很多人对他看法不一,但从改革和政绩上来说,雍正虽然改革制度严酷,但为当时的大清整顿了吏治,打击了腐败。
雍正非常的勤勉也非常的节俭,不仅对他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他在位期间,既不容忍“贪”,又不容忍“懒”,两手抓,两手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12个皇帝顺序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44年至1912年,共历经12位皇帝。
这些皇帝是清朝政权的统治者,他们的统治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顺序的方式介绍清朝的12位皇帝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位皇帝是清朝的创始人,顺治皇帝。
他是明朝抵抗满洲入侵的抗清英雄郑成功的儿子,也是满洲人皇太极的八字胎儿。
顺治皇帝在年幼时就登基,他的统治稳定了清朝的基础,为后来的统治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随其后的是康熙皇帝,他是清朝最有统治力和最长寿的皇帝之一。
康熙皇帝在位时,成功稳定了国内局势,加强了对外交往,扩大了清朝的领土。
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使清朝达到了顶峰时期。
康熙皇帝去世后,位于功继位的是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四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智慧和统治才能。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加强了社会管理和监督,通过一系列改革提高了清朝的统治效率。
然后是乾隆皇帝,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子。
乾隆皇帝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他的统治时间超过了六十年。
乾隆皇帝致力于加强清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注重人才选拔和教育。
嘉庆皇帝是第五位清朝皇帝,他是乾隆皇帝的四子。
嘉庆皇帝在位时期,清朝面临着农民起义和外来侵略的威胁。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
道光皇帝接替了嘉庆皇帝,他是乾隆皇帝的第六子。
道光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内政治和外交形势都很复杂。
他努力改革,但面对的问题过于庞大,改革的成效有限。
咸丰皇帝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他是道光皇帝的次子。
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清朝面临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威胁。
他领导军队镇压了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但这场战争对清朝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同治皇帝是咸丰皇帝的次子,他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同治皇帝在位时期,清朝继续面临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
他试图进行一些改革,并加强了对外交往的管理。
光绪皇帝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他是同治皇帝的长子。
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激烈的变革和改革的需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皇帝驾崩之后雍正皇帝是怎样嗣位成功的导语:清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帝。
但雍正帝究竟如何嗣位至今仍是一个谜,是按清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帝。
但雍正帝究竟如何嗣位至今仍是一个谜,是按遗诏之言登位还是篡位,众说纷纭。
官书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冬至(初九)前,胤奉命代祀南郊。
当时,康熙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静摄”政权。
胤请求侍奉左右,但康熙因祭天是件大事,命他应在斋所虔诚斋戒,不得离开。
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的病情突然恶化,这时才不得不破例把胤召到畅春园来。
而未到之前,康熙命胤祉、胤(七阿哥)、胤、胤、胤(十阿哥)、胤(十二阿哥)、胤祥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向他们宣布:“皇四子胤人品极好,令人敬重,与朕很相似,因此他肯定能够继承大统,继承皇位。
”此时,恒亲王胤祺因冬至奉命在东陵行祭典、胤禄(十六阿哥)、胤礼(十七阿哥)、胤(十五阿哥)、胤(二十阿哥)等小皇子都在寝宫外候旨。
当胤来到康熙面前时,康熙还能够说话,告诉胤他的病情日益恶化的原因,但是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就归天了。
隆科多即向雍正宣布“遗诏”。
胤听后昏扑于地,痛不欲生,而胤祉等其他兄弟则向胤叩头,并劝他节哀顺变,因此雍正就履行新皇帝的职权,主持康熙的丧葬之事。
雍正曾特别强调:当日情形,“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雍正的即位是由父皇康熙的寿终正寝后才开始的,是属于正常并且合乎法理的。
对此,清代官书众口一词,都是同一个口径。
后世有人根据雍正在品格、才干、年龄和气质上的众多特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继位探秘康熙选择雍正并隔代指定乾隆
导语:清朝关于雍正帝帝统的合法性问题百年来争端不休,其实在小编看来,雍正帝是合法继位。
康熙虽然有了比较满意的继承人,但是孩子选择,最终使
清朝关于雍正帝帝统的合法性问题百年来争端不休,其实在小编看来,雍正帝是合法继位。
康熙虽然有了比较满意的继承人,但是孩子选择,最终使他下定决心选择胤禛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弘历。
话说康熙末年,两次废立皇太子,令康熙非常失望,其他的儿子又对皇储的位置跃跃欲试,让康熙一时拿不定注意,最终使他下定决心选择皇四子胤禛的,就是胤禛的儿子弘历。
《清史稿》没有明确指出,但是放在《高宗本纪》第一段的那篇文字,寓意深刻:
“(高宗纯皇帝弘历)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於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
复学射於贝勒允禧,学火器於庄亲王允禄。
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
甫上马,熊突起。
上控辔自若。
圣祖御枪殪熊。
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
由此,可以得出几个信息:
一、乾隆面相好——大富大贵
二、乾隆深受康熙喜爱
三、乾隆习文从武,康熙对她从小培养
四、乾隆的心理素质高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经历血雨腥风,读书万卷,行路万里,阅人无数。
古时候也盛行相面,如果是皇孙弘历真的有天子命运,就必须传位于他,否则日后必有大乱,动摇根本。
汉唐以来故事太多了。
秦始皇的时候,就有流言说东南有天子迹象,后来陈胜吴广、刘邦和项羽就是在东南起家的。
汉高祖也喜欢相面,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为何把皇位传老四而不是号称贤王的老八?导语: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
康熙去世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的继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绝大部公元1722年,在位了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
康熙去世以后,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的继位仍很多人都感到意外,因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皇八子胤禩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老八最终还是落选了,胤禩一直有八贤王的称号,但是康熙为什么没有选择老八做自己的继承人。
一、胤禩看似聪明,实际上不懂帝王心术皇八子胤禩以宽厚贤明著称,在朝中有人称他为八贤王。
胤禩在朝中拥有自己的势力集团,而且是最大的势力集团。
在太子胤礽还在位时,胤禩就时常进行一些小动作,搞得胤礽很被动。
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一场争夺继承人位置的好戏就开始了。
在推荐太子人选时,推荐其他皇子的官员很少,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推荐老八。
这样一来,老八看上去已经坐稳了太子的位置。
但是他太幼稚了,一点也不懂帝王心术。
皇帝不希望继承人触及自己的权力,而老八在朝中势力很大,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希望继承人在自己去世以后再触碰政治,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
毕竟皇宫中的政变与厮杀太多了,而康熙作为老江湖,不可能一点也不了解。
与胤禩相比,老四胤禛的优势很明显。
看上去老四一直在踏踏实实的做事情,似乎从来没有考虑皇位的问题。
而且老四做事情杀伐果断,几乎与整个官场为敌。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老四的势力比老八小得多,所有的帮手也就只有胤祥、隆科多、年羹尧这些人。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是老四的特色,他每干一件事就会出现满堂彩的效果,但平时做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皇帝的先后顺序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他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他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见证皇位角逐谁才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
导语:英国医生约翰贝尔在京期间,多次参加皇帝康熙和皇子为使团举行的各种宴会,他的记录很可能是从当日权力斗争的中心人物获得的,或为有关康
英国医生约翰·贝尔在京期间,多次参加皇帝康熙和皇子为使团举行的各种宴会,他的记录很可能是从当日权力斗争的中心人物获得的,或为有关康雍之际皇位继承问题迄今尚未为人注意的一手文献。
《康熙南巡》资料图
在清代历史上,雍正即位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难以解决的疑案。
他本人特别强调两点:其一,他与兄弟宗室绝无仇怨,按照康熙的遗令,合理合法地承继大统。
其二,所谓十四皇子说不过是他继位前后,一些对他不满的生事惑众的谣言。
他说,“皇考深知朕从无偏党,欲保全尔诸臣名节,故命朕缵承大统。
”(《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四月十八日)
他指责兄弟及大臣“(自继位)百日之内,淆乱朕心者百端”(《上谕内阁》,雍正元年二月初十日)。
对第一点,清史学界已有诸多讨论,并有截然对立的结论。
一部分学者接受雍正的说法,认为他是合法即位;另一部分则针锋相对,认为雍正是篡权夺位。
至于雍正强调的第二点,则甚少有人置喙。
其实,后一问题同样至关紧要。
在康熙去世前,雍正的政敌究竟制造了什么样的流言,北京城上层人士究竟是如何看待康熙的接班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了解雍正即位时清廷内部的力量对比,对理解雍正即位后的权力斗争不无助益。
当然,这个问题比前一问题更难解决。
对前者,我们尚可从康熙乃至雍正留下的诸多文献,做大胆的假设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康熙传位给谁?康熙遗诏传位四阿哥还是十四阿哥?康熙皇帝驾崩,皇位传给了四皇子允祯,年号雍正。
很多学者都在猜测和怀疑康熙的传位之人究竟是谁,反正大多数人认为四阿哥胤禛不是康熙心目中的理想传位人。
许多人认为雍正不是继位而是篡位。
说法有三:一、胤禛(雍正)利用献药的机会毒死父亲;二、康熙原定十四皇子继位,但隆科多假传谕旨,传位给胤禛;三、多尔衮偏袒胤禛,将谕旨“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
雍正究竟是继位还是篡位?宫廷斗争错综复杂,至今仍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首先,这派学者认为,传位遗诏是根据康熙的遗愿写的,这件康熙遗诏,毕竟是清朝留下来的原始档案,在没有发现确凿证据前,不能轻易否定。
康熙遗诏是两派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
持正常继位的学者们认为,说雍正的即位过程搞了阴谋,却又拿不出过硬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而现存的康熙遗诏,则十分明确说是要传位给雍正。
康熙遗诏有两大部分,一部分讲康熙六十年的业绩,这部分内容在康熙五十六年就已经写好了,另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讲要把皇位传给他的第四个儿子。
如果就因为遗诏不是康熙的亲笔,是别人写的,就推论遗诏是假的,那么有些问题就很难解释了。
因为历朝历代皇帝的遗诏,一般都是别人代笔或者是老皇帝死后,按照他的遗愿来写的。
比如说乾隆帝的,雍正的儿子,康熙皇帝的孙子。
他继位之后,也有个继位诏书。
那个诏书里头就对他父亲的那个时代的政治,提出了好多改革的意见。
可是如果我们要来分析的话一下,这个遗诏书,实际上是新皇帝写的,也不是老皇帝雍正帝亲笔写的啊,但是我们并没有人怀疑说乾隆皇帝他不是合法继位的。
从《康熙实录》的记载来看,康熙临终前召见了皇子们和隆科多等人,下达了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雍正)的遗命,这个事应该是真实的。
康熙皇帝他在位的第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危了,就紧急召见了他这些儿子。
当时召见的有六个皇子,都是年龄比较大的,到了他的寝宫,同时还有一个就是国舅,叫隆科多,当时任是步军衙门统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北京卫戍区司令,当时在场的是六个人,加上隆科多就是七个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究竟有没有传位雍正?还是雍正篡位导语:有关雍正(胤)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
一种观点认为,康熙钦定雍正,雍正合法继承了皇位。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雍正是篡有关雍正(胤)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
一种观点认为,康熙钦定雍正,雍正合法继承了皇位。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雍正是篡位,在康熙病逝前后,雍正精心策划了篡位阴谋,篡夺了皇位。
近日,上海学者金恒源(爱新觉罗·恒源)在《史林》杂志上撰文指出,根据对有关史料的重新解读,发现两份满文《康熙遗诏》中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所谓“八人同受面谕”是雍正后来的伪作;现存“遗诏”也是大臣隆科多受雍正之命所伪造。
此前的合法继位派学者认为,康熙临终前召见了八位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皇子和大臣隆科多,下达了传位给皇四子胤的遗命,这些史事应该是真实的。
康熙病危时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亲自祭祀,这就有了特殊意味。
康熙在召见几个皇子时,下旨让雍正从天坛赶到康熙寝宫,显然是要把皇位交给他。
另外,在皇子们还在世时,雍正不可能编造康熙召见皇子们的事,否则他们一定会把真相揭露出来,可至今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档案材料。
那么,康熙临终前是否接见了八位大臣,并真的颁布了一份遗诏吗?两份满文《康熙遗诏》中均无由皇四子继位的明确记载。
金恒源在文章中指出,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曾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的满文《康熙遗诏》进行考证,王钟翰证实,原件是残缺的。
在这份满文的《康熙遗诏》原件中,并没有“皇四子……继位”的内容。
也没有“雍亲王皇四子胤人品贵重”这最重要的一句话。
前几年,台湾学界宣布又发现了一份康熙亲笔遗诏,诏书中明确记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而不是十四子?
导语:一直以来关于康熙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不过无论是哪个说法,都把矛头指向了继位的雍正,也就是皇四子胤禛。
关于雍正
一直以来关于康熙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不过无论是哪个说法,都把矛头指向了继位的雍正,也就是皇四子胤禛。
关于雍正的段子多种多样,因此还出现了四爷很忙的说法。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雍正的继位绝对是正当,请不要低估康熙皇帝的智商。
一、传位于四子的段子已经很久了
一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
说当年康熙皇帝的遗诏上写着"传位十四子,"是胤禛的亲信隆科多把那个"十"字改成了"于"字,连起来就是传位于四子。
这个段子十分流行,似乎雍正皇帝的皇位真的来路不正。
雍正登基以后,隆科多也得到了提升,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这件事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根据清朝的传统,是不会出现四子、十四子这样的字眼的。
在称呼之前都会加一个皇字,以示对天潢贵胄的尊敬。
所以说那句传位皇四子是根本没法改的,皇四子和皇十四子无法改动。
而且清朝皇帝的遗诏都不是一种文字,而是满蒙汉三种文字。
即便是汉字改动了,那满、蒙两种文字又怎么改呢?
至于提拔隆科多,也是当时的形势需要。
当时西北准噶尔部进入青海、西藏,一度不可一世。
此时有必要挑选有作战经验的大臣为皇帝筹谋划策,无论是张廷玉还是马齐都是那种标准的文官,挑选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真是为了西北战事。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历代皇帝在位传承一览。
清朝历代皇帝在位传承一览。
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清末帝溥仪)。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
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
清朝皇帝顺序表详解清朝皇帝顺序表:1、圆明园十四世祖康熙(1662-1722年在位):康熙帝,乾隆四十九世世祖,前身为满族群体清凉江格尔朗扎营,是满清大一统的开创者,在位期间开展了统一战线战略,以期压制少数民族,创建了雍正准则,延续康熙制度,推行农业税,实行盐税、仓税、山税和钱税;他在位期间下诏建立了圆明园,将书画、雕刻的能力提高到颠峰,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经典作品和象征。
2、乾隆帝(1736-1796年在位):乾隆帝,康熙十六世孙,乾隆四十九世曾孙,是满清朝最后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乾隆中兴”的政策,实行了科举制度,发展了文教;他发展和完善了内容丰富的国立教育机构,以“汇福晋官”称科殿试,在西藏开拓了宗教观念,派遣军队进行封建大陆主义远征,推动工业文明发展,建立了第一座铁路,实现了以汉文化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建设,使中国思想文化迈向大规模发展;他在位期间建立了和平养育大夏,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走向了高度。
3、嘉庆帝(1796-1820年在位):嘉庆帝,乾隆八十一世孙,是满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兴军政策,发封满族军事官籍,扩大了满清的行政管辖,同时清代中期的民间赋税制度日益改观,乡间各类暴力、歧视等行为得到了抑制,他聘请杨立复为宰相,实行了经济建设、军事改革、宗教改革等政策,对于汉文化及封建建筑艺术在清朝也有重要贡献;他在位期间,因为抗美战争的打击而受到重创,使得末代皇帝年轻的母亲后爱乐担任统治集权,外交政治出现动荡。
4、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道光帝,嘉庆三十七世孙,乾隆八十一世曾孙,是清朝第十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任免制”以及西学东渐政策,赋予农民以贵族资格,劳民休兵制度,能令老百姓拥有特别安宁、礼让之谊,大力推行名目繁多、分类发展的公共教育政策,推行机械工业,建立传动机械,把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开发带入了享誉世界的水平;他在位期间,把乾嘉体制完整记载入乾隆朝典,为清朝末期所做的贡献是十分显著的,也是清朝历史上最重要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死后谁继位清朝康熙之后是谁继承皇位
导语:康熙死后谁继位:康熙,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一生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那么在他死后是谁继承了皇位呢?
康熙死后谁继位:康熙,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一生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那么在他死后是谁继承了皇位呢?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
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
摊丁入地。
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
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
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
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
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耗羡归公。
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
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
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