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实施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 格式:pdf
- 大小:239.15 KB
- 文档页数:3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4.17•【字号】鄂政办函〔2019〕31•【施行日期】2019.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18〕23号)和《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鄂政办函〔2018〕97号)等文件精神,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开展了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遴选工作。
经初审、专家评审和多部门审定,并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遴选确定神农架的综合品种,以及蕲春蕲艾、英山苍术、罗田茯苓、利川黄连、麻城菊花、潜江半夏、京山乌龟、通城金刚藤、巴东玄参和南漳山茱萸等10个单品种,为我省首批道地药材“1+10”优势品种。
为做好湖北省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相关地方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建设实施方案》。
重点围绕优势品种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生产、产地加工、质量管理、产品销售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
二、相关地方要建立工作推进协调机制,积极落实申报承诺资金,加大政策支持,协同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省中医药联席会议各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政策支持。
省中医药联席会议办公室对相关部门、相关地方工作开展考核评估,对“一县一品”内容实行动态管理。
2019年4月17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1.29•【字号】鄂政办函〔2018〕97号•【施行日期】2018.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鄂政办函〔2018〕9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11月29日湖北省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促进湖北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进一步壮大全省中药产业规模,到2022年,全省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产业规模在全国位次有明显提升。
培育1个产值过50亿元、3个产值过30亿元的特色中医药园区和产业集群、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单个产品销售在国内外具有优势的中药和道地药材品牌。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二、发展措施(一)大力推进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
遴选湖北道地药材品种,划定道地药材优势种植养殖区,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
重点开展蕲春蕲艾和夏枯草、英山苍术、潜江半夏、利川黄连、罗田茯苓和白及、夷陵天麻、通城黄精、巴东玄参、恩施厚朴、神农架株子参、竹节参、金钗等种子种苗基地建设。
推进骨干品种的合理布局,在恩施、十堰等地建设黄连种植基地20万亩;以罗田、英山为主建设茯苓种植基地5万亩;以麻城为主建设菊花种植基地8万亩;在蕲春、大悟等地建设艾叶种植基地20万亩;在罗田、英山等地建设苍术种植基地8万亩;以沙洋、潜江、天门为主建设半夏种植基地5万亩;以房县为主建设虎杖种植基地7万亩。
湖北推进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现状与发展建议王晨宇1 王 雨1 刘大会2 张凯淅1 周欣兴3 向 维4 韩瑞玺1 荆若男1 张秀杰1(1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北京100176;2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0;3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徐州221131;4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摘要: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
相对农作物,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年来,中药材新品种申请量逐年上升,针对中药材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工作逐步完善,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发展。
湖北是全国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全国第四,生产种植规模较大。
通过对湖北中药材产业及品种保护测试现状的分析,判断湖北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中存在的意识、技术水平等方面问题,从产业、种植、宣传等角度,对湖北中药材品种保护测试提出了建立联合测试站、强化技术支撑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其他省份提供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中药材;品种保护;DUS测试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Protection and Test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Varieties in Hubei ProvinceWANG Chenyu1,WANG Yu1,LIU Dahui2,ZHANG Kaixi1,ZHOU Xinxing3,XIANG Wei4,HAN Ruixi1,JING Ruonan1,ZHANG Xiujie1(1Development Cen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RA,Beijing 100176;2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0;3Xu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Jiangsu Xuhuai District,Xuzhou 221131,Jiangsu;4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规范道地药材生产和管理,全面提升道地药材质量,保证人民安全用药,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委员会”)决定在会员企业内部开展“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选与授牌工作。
其目的在于培育和扩大会员企业的品牌优势,推进中药材种植(养殖)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与品牌化,以树立标杆企业,提升会员企业质量意识、品牌市场竞争力,扩大专业委员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为了使评选与授牌工作具有公信力并规范、有序地进行,根据《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评审管理办法》,制定《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建设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道地优质药材示范基地,经专家现场检查评审后,由专业委员会授牌。
一、企业具备条件1、企业资质:会员单位及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公司、合作社、农(林)场;2、企业经营情况: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技术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经营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等;3、企业基地情况:栽培历史(至少要有2个生产周期)、种植规模等。
4、基地名称:生产单位名称+药材名+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
5、申报药材道地性:依据历史文献考证该基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和证据资料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
包括药用历史与文化(药用历史、文化故事、产业现状等)、当地种植或养殖历史、现代技术评价(品质、应用、效果、市场占比、行业评价等)。
二、生产技术体系1、基地选择与布局:应按照中药材道地性与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合理选择与布局示范基地。
要从历史文献方面找出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历史成因和依据证据。
2、基地环境质量:道地药材形成的外因是其产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建设道地药材的生产基地,要调查道地药材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是否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基地、灌溉水、药用动物的饮用水等符合国家相关质量规定。
板桥党参栽培现状摘要本文从地膜覆盖,夏栽和提芽栽培技术,农药浸种和营养元素对党参的影响,到防止品种退化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有关党参的栽培研究成果,并就目前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党参;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党参Radix Codonopsis 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广泛用于临床配方,中成药及滋补保健品原料,也是外贸出口物资。
由于党参药用范围广,用量大,被誉为中药“八珍”之首。
《中国药典》收载的党参原植物有三种,即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ch) Nannf,L T shen . 及川党参C. tangshen Oliv 。
党参在我国分布较广,产区较多,商品主要有“东党”“西党”及“条党”。
潞党,东党的原植物为党参,其中潞党以栽培品为主,主产于山西省长治市(历史上曾称为上党郡,潞州),内蒙古,河北,河南,青海有少量栽培;东党以野生品为主,产于东北各省。
西党的原植物为树花党参,主要产于陕西,甘肃,四川交界处,四川南坪,松潘所产党参有称为“品党”,甘肃文县所产党参又称为“文党”。
条党的原植物为川党参,以栽培为主,主产于湖北恩施市板桥镇,又称为“板党”,出口商品称为“中国板党”,四川,湖南西北部,陕西南部,贵州北部也有出产。
产于四川东部的条党有称为“单枝党”以野生为主,产量不高,仅供当地使用。
板党参为党参药材中质量较优的一类商品。
板桥党参的栽培现状如下:1. 栽培历史悠久,产品质优量少党参药用历史较短,始见于清《本草从新》,其后《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典籍陆续收载。
据湖北《施南府志》记载,恩施板桥胜产党参,当地药农在清代中期即开始人工种植,至今有200多年栽培历史,为我国党参传统道地产区之一。
长期以来,党参的品质评价以多糖含量来衡量,王铮涛(1994年)对主要产区党参产品进行了多糖含量测定,显示板桥党参含量最高,结果见表一,从而验证了板桥党参商品历来质量教优的原因,但板党药材商品历来产量较少,价格较高。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落实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清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8.17
•【字号】宜府办函〔2021〕13号
•【施行日期】2021.08.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落实中医药强省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清单的通知
宜府办函〔2021〕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鄂政发〔2020〕26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宜昌市落实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清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附件。
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中药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次计划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园。
二、项目目标1. 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2. 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增加农民收入;3. 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种植;2. 建立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包括种植区、管理区、加工区等;3. 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4. 建立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5. 开展中药材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选址、规划等前期工作;2. 土地租赁或购买:落实种植用地,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或购买协议;3. 设计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4. 选种育苗:选择适宜的中药材品种进行育苗;5. 种植管理:按照中药材种植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6. 加工销售: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然后进行销售。
五、项目预算总投资预算:xx万元其中:土地租赁费用:xx万元种植成本:xx万元人员工资:xx万元设备购置费用:xx万元其他费用:xx万元六、项目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预计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建成后,每年可产生中药材xxx吨,按市场价格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xxx万元,利润xxx万元;2.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带动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可为社会提供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和就业机会。
七、项目风险评估1. 技术风险:可能因技术不到位导致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下降;2. 市场风险:可能因市场变化导致中药材价格波动;3. 环境风险:可能因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中药材生长。
八、项目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2. 加强技术培训:定期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能;3. 完善政策措施:出台相关政策,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4. 加强监管验收:建立项目监管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进行项目验收。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冈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5.25•【字号】黄政发〔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黄政发〔2018〕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感湖管理区、黄冈高新区管委会、黄冈白潭湖片区筹建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现将《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5月25日黄冈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目录前言1一、背景与基础4(一)发展背景4(二)发展基础5(三)存在问题8二、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发展原则9(三)发展定位10(四)主要目标11三、空间布局12(一)两大核心12(二)三大组团14四、重点产业16(一)现代中医药16(二)绿色健康食品19(三)健康养生旅游21(四)医疗卫生与养老23(五)运动健身25五、重大工程27(一)大健康城市品牌创建工程27(二)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28(三)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工程28(四)大健康重点企业培育工程29(五)大健康助推乡村振兴工程29六、保障措施30(一)加强组织领导30(二)强化政策保障30(三)强化资金保障31(四)加强人才保障31(五)抓好重大项目32(六)营造良好氛围32(七)加强监测考核33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
坚定不移实施这一战略,必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扎实的健康根基。
“健康中国2030”把发展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工作报告近年来,按照道地药材基地建设总体部署,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突出道地品种,建基地、提质量、创品牌、促增收,扎实推进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全面促进我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现将我市推进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中药材“三品一标”行动情况汇报如下:一、成效显著(一)“两带三区”建设成效显著。
立足于我市资源禀赋,充分考虑道地药材生长习性和种植基础,加快扩大山区丘陵和坝上高原地区种植规模,稳定平原地区种植面积,着力构建“两带三区”优势区域布局。
X年全市中药材面积X.X万亩,增X.X%;总产量X.X万吨,同比增X.X%。
全市优势产区种植规模约X万亩,占中药材总面积的X%。
成为最大的金银花、酸枣仁、杏仁、桔梗和栝楼单品生产集散地,酸枣仁、天花粉、王不留行、金银花、祁紫菀和杏仁产量占总量的X%,北柴胡、北苍术等产量占的X/X。
(二)良种繁育能力快速提升。
以连翘、酸枣、北苍术为重点,大力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全市共建成X亩以上的良种繁育基地X个,总面积X亩,良种繁育能力和供给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已有X亩良种繁育基地和种植资源圃基础上,今年新投资X多万元,增加智能化设施设备,基地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建成X亩杜仲、黄芩、栝楼等品种“精准药源”繁育基地。
选育出高含量、高出仁率的酸枣优良品种静心X号,新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X亩,繁育优质种苗X万株。
全市认证酸枣品种已达X个,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
借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北柴胡、桔梗、黄精良繁基地X亩,北苍术机械化、标准化育苗基地X 亩。
(三)产品品质得到稳步提高。
在率先成立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每年安排X万元资金支持科研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中药材地方标准数量居首位,基本形成了涵盖全市大宗中药材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和林药间作等全链条的标准体系。
湖北道地药材研究现状摘要: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
《本草纲目》所记载的1800多味中草药,武当山有400多种,神农架有12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尤其丰富,占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总数的10.5﹪。
至今为止,本省已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建立了多个道地药材主产区,拥有道地药材生产的极大优势.本文重点介绍了湖北道地药材资源种类、分布情况和个别地药材的研究现状关键词:湖北、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道地药材资源是我国中药资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逐渐形成的货真质优,疗效卓著,药用价值极高的精品中药资源。
每一种道地药材都是在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诸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药资源精髓。
湖北省是“神农尝百草”这一古老传说的发生地,具有浓厚的中医药人文资源,同时也是著名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乡。
湖北是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优势的中医药大省,在地理条件上具有环境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特征,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中华药库”之称,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
湖北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中药材生产的特色县市和专业乡镇村也不断出现,郧西被誉为“中国黄姜之乡”,安陆素有“中国银杏之乡"之称,罗田县素有“茯苓之乡”的美称,利川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现今,中药材原料生产已经成为很多县市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中,尤以恩施和蕲春两大药材生产基地规模最为巨大和成功。
本文介绍的道地药材有中国板党、黄连、厚朴、当归、竹节参、湖北贝母、缬草、白术以及“蕲春四宝”。
中国板党:“板党”是党参家族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品质最好,因产于湖北恩施板桥镇而得名。
“板党”于明朝洪武年间由野生转为家种,1997年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
它外型美观、根条细嫩、肉质饱满,是纯天然绿色植物,无污染、药用功能独到,可与人参毗美。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项目,其目的在于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促进农民增收。
中药材作为我国传统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着广阔的需求,因此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项目规划与选址1. 项目规划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应选择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资源充足、环境优美的地区进行规划和选址。
项目规划应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方案、水资源保障方案、农业设施规划方案、绿化环保规划方案等。
2. 选址原则选址应遵循市场需求、种植条件和政策支持的原则,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盈利性。
同时要考虑当地政府支持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交通便利度等因素。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阶段在项目实施前,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和规划。
首先要确定中药材的种植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中药材种植品种。
同时要进行土地测量、水资源勘察、市场需求调研等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基础设施包括温室大棚、灌溉系统、排水系统、农业机械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根据种植需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中药材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3. 种植管理阶段种植管理是项目实施的核心环节,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在种植管理阶段,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保证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4. 品牌营销阶段项目实施后,需要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工作。
通过对中药材的加工、包装和销售,打造自己的品牌,开拓市场,实现经济效益。
四、项目风险与对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天气、市场、政策等多方面风险。
为降低风险,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个人观点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对于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施这样的项目,不仅可以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也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8.31•【字号】鄂农办发〔2021〕39号•【施行日期】2021.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农办发〔2021〕39号有关市、州、县(区)农业农村局: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中医药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鄂办发〔2021〕10号)等精神,推动我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我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2021年8月31日附件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中医药条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鄂办发〔2021〕10号)等精神,推动我省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全省中药材产业链建设为契机,优化生产布局,促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入推进中药材生产绿色发展,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我省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重点(一)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加强道地性强、特色突出、市场广阔的中药材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基础设施水平,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着力建设大别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和江汉平原“五大优势产区”,在大别山区,重点发展蕲艾、福白菊、茯苓、苍术、野菊花、射干、天麻等药材;在武陵山区,重点发展黄连、马蹄大黄、木瓜、玄参、独活、厚朴、天麻等药材;在秦巴山区,重点发展苍术、山茱萸、虎杖、黄精、连翘、娑罗子、白及等药材;在幕阜山区,重点发展金刚藤、黄精等药材;在江汉平原,重点发展半夏等药材。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项目实施方案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套用一、项目背景及基本情况中药材利用是我国古代医药工作者的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存质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药用植物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仅依靠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已经远远不能人们的需求。
在医药界,西药制品的毒副作用使人们产生很大的畏惧感,人体对其抗药性表现日益明显。
而中药以其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顺应回归大自然的未来趋势,展示出无穷的魅力。
中医药在保健、预防疾病、治愈慢性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不少地方开发栽培中药材,成为农民致富的良好途径。
盘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区耕地面积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适宜于多种中药材生长,主要包括深山区的贾壁乡和陶泉乡及浅山区白土镇、都党乡、黄沙镇和观台镇等,药材种植面积2000多亩,主要种类有柴胡、金银花、板蓝根、黄芩、连翘等。
中部丘陵地区,药材主要种类是金银花和山药,面积1000多亩。
我县东南部大面积的漳河古道沙壤土地,适宜栽培多种中药材,药材种植面积近3000亩,主要种类有山药、甘草、生地、板蓝根、防风等。
全县药材种植面积6000亩左右,主要种类有:山药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漳河古道的沙壤地,丘陵地区也有少量种植,包括讲武城镇、高臾镇、辛庄营乡、东原`州镇、花官营乡、南城乡、时村营乡及岳城镇。
金银花面积1500亩,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和山区,包括南城乡、东原`州镇、贾壁乡和陶泉乡等。
柴胡面积1000亩,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的贾壁乡和陶泉乡。
甘草面积700亩,主要分布在东部沙壤地的辛庄营乡、高臾镇和花官营乡。
生地面积300亩,主要分布在东部沙壤地高臾镇。
野生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县西部的深山区,贾壁乡和陶泉乡,主要品种有柴胡、元知、冬凌草、黄芪、荆芥、茵陈、桔梗、连翘、当归、天麻、知母、瓜蒌等120余种,面积5万余亩。
湖北省中药材产业现状及战略发展思考刘迪;吴和珍;王平;黄必胜【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推进和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愈加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也面临新的产业格局和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中药资源和中药材产业特点,总结了当前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未来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方向的几点思考.【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6(018)006【总页数】7页(P696-702)【关键词】湖北;中药资源;中药材产业;现状;战略发展【作者】刘迪;吴和珍;王平;黄必胜【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正文语种】中文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的长江中游地区,位于东经108°21′~116°07′,北纬29°25′~33°20′之间。
湖北版图面积约18.5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95%。
从地形地貌上看,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向南敞开,形成一个不完整的盆地,地貌可划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4种类型,其中山地、丘陵约占70%,平原约占23%,河湖水网占7%,大致是“七山二田一分水”的格局[1]。
湖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等特点。
从植被和土壤类型看,可划分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地带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两个自然带[2]。
地形、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是中国特有植物和植物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东亚特色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3]。
因此湖北的中药资源种类十分丰富,是我国主要的药材主产区之一。
作为神农故里,时珍故乡,湖北省有着悠久的中药材种植栽培和中医药文化历史,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中药材产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产业状态和面临日益凸显的“资源红灯”问题。
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背景及方案一、项目背景(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乌兰布和沙漠是中国八大沙漠之一,也是中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沙漠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该区域年均降水量102.9毫米,年均气温7.8℃,年均蒸发量2258.8毫米,无霜期168天,光照3181小时,太阳辐射150千卡/平方厘米,大于10°C的有效积温3289.ΓCΦ气候环境决定了该区域生长的植物类型,乌兰布和沙漠使沙生、盐生、旱生植物并茂,主要生长着短花针茅、柠条锦鸡儿、康青锦鸡儿,甘草、苦豆子、沙蒿、蒙古革包菊、盐爪爪、短叶假木贼、红砂、球果白刺、泡泡刺、猪毛菜、沙葱、沙芥、沙棘、柠条、花棒、梭梭、肉欢蓉、锁阳、内蒙黄茜。
尤以盛产驰名中外的王爷地甘草而受到世人青睐。
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东缘,紧临黄河,规划生态治理面积约IooO 平方公里。
示范区立足乌兰布和沙漠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发展沙产业,逆向拉动生态治理。
丰富的光热资源和从未开发过的无污染天然土壤优势,具有发展高品质有机农业的潜在优势,示范区将大力推进乌兰布和道地药材科技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吸引道地药材种植及生产企业入驻示范区。
(二)、项目提出的政策依据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完善中药材资源分级保护、野生中药材物种分级保护制度,建立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里予生中药材资源培育基顺口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繁育研究。
建立国家级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
建立普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的中药材资源调查制度。
在国家医药储备中,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储备。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立中药材科技园、博物馆和药用动植物园等保育基地。
探索荒漠化地区中药材种植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
制定中药材主产区种植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