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材《交通运输》第一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5.31 KB
- 文档页数:2
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设计说明本节课程设计以案例分析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学习:案例分析1认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案例分析2对比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案例分析3创设各种情境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上述设计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灵活运用,掌握解决各种生活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及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能够结合具体的实例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学会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难点:根据不同的运输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检查学生调查情况。
1.你平时上学乘坐哪种交通工具?2.你父母上下班乘坐哪种交通工具?3.你知道或了解哪些交通工具?模块学生:航空最贵,其次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较便宜。
(提示:可以分别从时间和费用两方面来分析)教师:按运输费用从高到低依次是航空、高铁、长途客车、普通列车,而所用时间正好相反。
展示运输量数据:一架货运飞机,一次载重可在100吨以上。
一艘散装货轮,一次运量可达几万吨至几十万吨。
一辆载货卡车,一次运量可达几吨至几十吨。
一列货运列车,一次运量可达上千吨。
按运量从大到小,依次是货轮、货运列车、载货卡车、货运飞机。
展示交通运输速度数据:飞机:时速400~1 000千米。
火车:时速80~350千米。
汽车:时速60~120千米。
海轮:时速30~40千米。
学生回答。
按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飞机、火车、汽车、海轮。
教师出示五种运输方式图片,补充点拨运输方式的优点和不足。
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我们要在掌握合理利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理论知识以后,积极将理论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同时为在与家人、朋友出行的时候出一份力,体会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交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问题。
2.讲解交通运输方式:介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分析实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6.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公路:灵活、便捷、短途运输首选2.铁路:速度快、运量大、长途运输优选3.航空:速度最快、适合长途急需运输4.水运:运量大、成本低、适合长途大宗运输5.选择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输距离、时间、成本等因素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例分析的准确性、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的选择教案【精品】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交通运输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将无法便捷进行。
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交通运输方式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人们选择了多种交通方式。
首先,陆路交通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交通方式之一。
汽车、火车、自行车、摩托车等都属于陆路交通工具。
汽车作为最为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其优点在于灵活、快捷、方便,能够满足人们短距离出行的需求。
火车则适用于长途旅行,其运载能力大,可以同时运送大量的人和货物。
自行车和摩托车则适合于短距离出行,对于拥堵的城市道路也有一定的优势。
陆路交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得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其次,水路交通也是世界各地都广泛应用的一种交通方式。
船舶运输是水路交通的主要形式,它可以分为河流运输和海洋运输。
河流运输适用于沿河流行驶的船舶,而海洋运输则是通过海洋进行跨洋航行。
水路交通的优势在于可以搬运大量的货物,能够承载大型设备和重型物资。
此外,水路交通还具有运输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
水路交通的发展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可以促进各国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再者,空运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可以飞越大洋,连接遥远的地方。
空运的优势在于速度快、运载量大、适用范围广。
尤其对于远距离、国际间的货物和旅客运输,空运是最佳的选择。
然而,空运的成本相对较高,对于一些普通人来说并不是常用的交通方式。
最后,管道运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方式,主要用于液体和气体的输送。
石油、天然气、水等都可以通过管道运输进行输送。
相较于其他交通方式,管道运输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尤其对于液体和气体的长距离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高效且经济的选择。
然而,管道运输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覆盖所有地区。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的选择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来确定的。
交通运输(第1课时)教案一、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输方式;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第一点课标要求学生在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运量、运速等方面加以比较,进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而第二点在本节课中则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地图,明确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基于以上课标要求,本节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交通运输(第1课时)”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
教材中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其一是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其二是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看待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同时本节内容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制约工业与农业的重要条件。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也为后期农业与工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学情分析交通运输与学生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加之在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区域地理教学中,交通运输的内容已有所涉及,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相对而言,本节课的知识较为通俗易懂,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探究与任务驱动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明确我国铁路的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针对不同情境和要求,依靠时空综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利用要素综合的方法,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地理实践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检索与社会调查,总结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在运速、运价、运量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在所提供地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分析影响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地协调观:阐述交通运输的作用,结合实际任务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领会人类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的成因中,明确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交通运输》(第1课时)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交通运输》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大量中国自然地理内容,如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等基本国情,人文地理很少涉及。
本节内容具有很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将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巧妙有机地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
本节知识比较直观形象,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多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悟自己的认识。
【课程标准】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1.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说明理由。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关于“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总结出不同交
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课堂上多用实例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一谈:你都到什么地方旅游过?怎么去的?直达还是中途有停转?引出交通运输,导入新课。
出示
自主学习问题:
1.什么是交通运输方式?
2.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3.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有哪些?
引导、点拨学生归纳交通运输的含义及交通运输
假如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路,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谈谈交通运输对生活的影响。
教师引导点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承转:你到外地探访亲友或旅游,在选择运输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任务1 结合体会,并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思考:
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到哪里去?货物重量?货物材质?需要多长时间?票价贵不贵?
请结合生活经验说出5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铁路运输】优点:
1.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1.造价高;2.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公路运输】
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水路运输】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
速度慢,灵活性差、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管道运输】优点:气体货物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可昼夜不停地运输,运量大。
缺点: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阅读下列示意图,比较不同运输工具的价格。
任务2
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生活实例和真实情境,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一)请根据下列情境,为这几位旅客出谋划策(客运)。
1.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
2.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
台北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
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
3.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学生合作交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帮他们选择这种交通方式?。
学生交流研讨,教师总结归纳。
(二)请根据下列情境,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货运)
(1)上海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
台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
小结: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
(2)1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城区。
(3)1吨葡萄从山东运到上海销售。
小结: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公路。
(4)5 000吨钢材由上海运往济南。
(5)1万吨大米从大连运往广州。
小结: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水路。
(6)新疆天然气输往上海。
(7)中东石油输往中国。
学生合作交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交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进行阶段小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进行阶段小测试。
完成基训对应的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