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预警制度
风险预警制度

摘要:“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再次警示我们,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企业有必要保持警惕,注意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建立适合于企业本身的财务预警系统,设计出相适应的财务预警模型。文章尝试对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财务预警模型做初步的介绍并提出对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预警财务预警模型

20世纪末,亚洲爆发了一场金融完全脱序的经济危机———“亚洲金融风暴”。这场危机从宏观角度看,表现为货币危机;从微观角度看,则是由于企业过度负债,盲目扩张,导致企业呈现出极不稳定的高比例负债资本结构,风险抵抗能力差。所以,当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很多的大企业、大财团一夜之间倒闭,严酷的现实再一次警示我们,财务风险无时无处不在,认识风险,进而防范和控制风险,是我们在面对风险时能够从容应对的最好方法。无论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皆应建立预警系统,预先发出警报,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防范危机。

一、财务风险的识别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亦称“破产预警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利用各种财务比率或数学模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测,从而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并发出警戒信号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会遇到各种风险,企业必须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进行风险控制来预防或化解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防范风险,首先要识别风险,公司特有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不同,使得企业因为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市场和生产的不确定性是经营风险的主要根源,如新产品的开发失败,产品生产质量不合格,出现新的竞争对手,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出现恶性竞争,产品落后等因素。而财务风险是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于财务信息可靠性等带来的其他风险,财务风险的类型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第一,是偿债风险,指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第二,是收益变动风险,指由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每股收益降低。

2.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低于预期目标而发生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后,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

4.收益分配风险。即企业将其留存收益分派给投资者的盈余和留在企业的盈余之间的比例分配方案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所产生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简单综述

我国有关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外开始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早,已经有企业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投入实际运用当中。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预警模型进行介绍。非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量化分析分为单变量判定模型和多变量判定模型。本文主要介绍量化分析。1.单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即是运用个别的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美国学者williambeaver通过对1954-1964年期间的79个失败企业和相同数量、相同资产规模的成功企业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单变量预警模型。他认为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有:(1)现金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2)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他的研究认为现金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并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

单变量预测模型法简单易懂,但其缺点也较明显。(1)由于单个比率不像多个财务比率能够反映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所以要求企业在建立模型时要选择最能反映企业财务运行核心特征的财务比率作为预测指标。(2)企业的核心管理层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往往会对某些财务比率进行粉饰,故由这些不真实的财务比率所作出的预警信息就失去了可靠性。(3)对同一家公司,预测者可能会因使用比率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预测结果。

2.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即是运用多种财务比率加权汇总而构成线性函数公式来预测财务危机的一种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中当属美国纽约大学教授Altman的Z-Score五变量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它是根据1946-1965年期间,在相当规模及行业里,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破产企业和33家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在经过大量的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最初的22个财务比率中选择了5个,使用破产企业破产前一年的数据和非破产企业在相应时段的数据,用统计方法对5个财务比率分别给出一定权数,进而计算其加权平均值(即Z值)。

Z-Score五变量模型的差别函数表示如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式中:Z—差别函数值)

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由于该模型来自于对上市公司的研究,应用范围不广,故此后Altman重新评估变量X4将其确定为:股票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总债务账面价值,新的模型被Altman称之为Z模型,其基本表达式为:

Z=0.717X1+0.847X2+3.107X3+0.42X4+0.998X5当z≥2.99时,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很小;当2.7≤Z<2.99时,有陷入财务困境可能;当1.81≤z<2.7时,陷入财务困境可能性很大;当z<1.81时,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非常大。

Z模型克服了单变量预警模型的缺陷,几乎包括了所有预测能力很强的指标。它除了可预测本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外,还可以分析企业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及利益相关公司的情况。

但其局限性在于:(1)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即不可用于规模、行业不同的公司之间的比较。(2)采用的是按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报表资料,没有考虑到较为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可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的财务质量。

为了解决权责发生制原则所带来的人为操纵财务比率的问题,增加了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指标:现金盈利质量率和现金增值质量率。现金盈利质量率=现金盈利值/净利润。其中,现金盈利值是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计算公式为: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处置长期资产收现-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现金增值质量率=现金增加值/留存收益。其中,现金增加值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分配后的留存现金收益。计算公式为: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分配股利付现。

3.其他预警模型。目前,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财务预警的分析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F分数模型、近邻法、分类树方法等。可见,财务预警模型是随着实际运用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新的。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包括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等都不尽相同,要想使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真正适用,就必须考虑公司的自身特点设计模型。因此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这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及领导在思想上树立识别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

2.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设计要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3.加强信息管理,保证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通畅。财务预警系统必须以大量的动态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加强信息管理,使之能够全面准确及时的向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信息。必要时可配备专业的人员,使预警信息能迅速反馈到管理层以便及时作出对策反应。

4.定性和定量的预测相结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还应结合非量化因素才能提高预警系统的效用。因为定量分析灵活性较差,对于特定方法都有统一的模式,较少考虑到企业的个别情况。非量化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容易的预示企业在下列情况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1)无力支付优先股股利;(2)过度大规模扩张;(3)延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等。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只有将各种方法互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近2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还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预警分析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也就是预先所准备的因应计划必须开始起动之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因应计划随之而动。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若要能够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及时且合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咨讯系统,提供及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产生,经营者应及早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丝马迹,对症下药,以防财务恶化。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于缓慢,表示企业营销部门可能不尽心收取顾客账款。如此,一来资金运转将吃紧,二来企业将承受更多的交易风险。此时,营销部门主管应深入探究缘由,并提出对策。

二、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就企业微观操作而言,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实际上减少了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如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可能收到假币,购置验钞机就可大大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又如企业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还应比较控制风险的代价与减少损失之间的关系,只有减少的损失大于控制的成本,这种策略才是可行的。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就可能减少货款被骗的可能性。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方案,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出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就将应由本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改为由联营企业之间共同承担。实际上这种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方法,因为它将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其他企业。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通常做法,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具体地,当企业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时,企业的兴衰成败就集中在此种产品上,而在经营多种产品时,若一种产品销售不景气,另一种产品却可能比较畅销,当一种产品亏损时,其他的产品却可能盈利。这样,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稳定,不会因一种产品的销路不畅而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因此,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分散财务风险。

对外投资多项化,又称多元投资,是企业分散风险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即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多元投资可以达到以丰补歉,以盈补亏、取长补短的目的。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项化进行分散投资风险的前提就是保证预期的投资收益的实现。

4.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通常有多种形式:A,购买保险法。通过

向保险公司投保,可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B,签订远期合同。远期合同的作用,在于明确购销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C,转包法。企业可将风险大的业务,采用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式,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经营,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租金。这样,企业的效益就有保障,而风险则转由承包(租)人来承担。D,租赁法。企业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使用而不经常使用的机器设备,若采取购买的方法,需要马上筹集资金,既要承担资本成本,还要承担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风险;若采取租赁的方式取得,则可以避免这一风险。E,转卖法。它是指企业根据有关信息和风险预测,将经营风险大的资产提前转让出售的方法。

5.自保风险法。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即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一种是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设立偿债基金;另外一种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6.债务重组法。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具体重组方式有:A,以资产清偿债务;B,债务转为资本(债权转股权);C,修改其他事项等,以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以使企业重新安排财务资金,通过进一步调整,强化企业的财务实力。

参考文献:

[1]葛家澍,黄世忠。中级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周继民,王国防。财务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

[3]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规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2)。

[4]管亚梅。财务危机的预防与管理[J].财会研究,2000,(10)。

[5]姜曙光。预防———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J].经营管理者,2002,(6)。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由于财务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很难实现最初的财务的收益,有的甚至可能威胁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生产。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在筹措资金、投资、日常的交易、利润的分配中都可能产生风险。例如,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都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投资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又如汇率的波动,也可能导致企业外汇收入的贬值,造成企业收入的不确定性。

当前在一些企业当中财务风险一直没有得到管理层的重视。企业片面的追求赢利性强的产品,忽视市场需求。在销售的时候还一味地追求扩大市场,造成购货方拖欠货款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资产负债表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些都可能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控制好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那么企业如何在事先预测到这些潜在的风险?

以下的几个财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资金管理者建立长期的预警系统。

1、资产获利能力

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获利能力由以下两个指标来衡量。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第一个公式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第二个公式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2、偿债能力

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3、经济效率

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4、企业发展潜力

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有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5、财务弹性

是指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

6、盈利能力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7、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加大,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在企业外部,法律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原因使企业发生各种财务风险的机率加大。因高额负债、无序扩张、资金链断裂等财务风险发生而导致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出现。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的作用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措施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具有以下作用:

(一)参照性

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运用财务数量分析法测算出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判断企业业绩的参照指标。

(二)预测性

预测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视;二是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这样。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可以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日常财务状况。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现警讯,从中找出偏差及其原因。以便早日寻求解决对策。

(三)灵敏性

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密切相关。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如可以通过企业应收款周转率偏低的警示信息分析企业信用交易政策和客户管理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运用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分析债权安全性问题。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方法

(一)进行独立评估,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

对企业的如筹资、投资、资金运作、资金收付等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事项进行评估。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评估。以清楚了解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如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改变、环境发展前景等。对投资人和合作伙伴进行评估,以了解对方的经营风格、管理理念、社会认可程度、在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力。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对不同的客户群在销售中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对相关人员也要进行评估,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并对员工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对特殊事项、非经常性事项、重要性事项进行评估,如管理层和关键岗位人员流动、重要经营指标不正常的增减变动,以了解这些事项异常变动的真实原因。

根据评估结果寻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生来源和内生来源。外生来源是由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例如,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引起整个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金融企业被迫作出重大经营政策上的调整,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金融企业巨额亏损乃至破产。内生来源是由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协调而产生的。例如,新产品开发不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导致销售收入锐减、盈利能力下降。此时研发新产品失败为企业出现财务预警的内生来源。

(二)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模糊处理;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危机的评价值;确定风险程度标准,发布预警信号。

1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选取和构建评估指标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要求在选择指标时必须尽量全面地选择各级各类指标,以免遗漏某些重要的信息。(2)简洁性。选择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做到指标尽可能少,但信息量尽可能大,把全面性和简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由于重复而造成评估时的多重共线或序列相关。(3)系统性。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指标系统并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因此,应使指标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以保证指标系统能够适应动态发展变化的需要而进行适当调整。(4)科学性,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确定的、科学的深刻内涵。指标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科学理论和原则,选择含义准确、深刻且便于理解、计算及分析的指标,以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企业危机的本质和规律。

2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原则建立以下的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公司破产案证明现金流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而企业现金流量主要来自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应重点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财务风险往往是企业存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等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企业财务预警的核心应是建立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这类指标更能反映出本质问题。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企业预警的主要指标。利用现金流量表预示警情通常有四种方法,即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财务比率分析法,其中最简便有效的是财务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对会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将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有机结合。对不能直接对比的财务报表及其中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计算分析。主要指标如下: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最好的指标。

(2)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该指标主要衡量本年度内到期的债务本金和相关的现金利息支出,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付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于偿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企业用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来偿还流动负债是最安全的,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4)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即企业最大的付息能力。虽然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必要时都可以偿债,但它们都不属于经常性现金流量。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更明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偿付利息支出

的能力,更全面地衡量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为了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企业除了考核以上反映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外,还应结合相应的辅助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外担保占净资产的比重等,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健全本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3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建立。(1)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预警系统是实现预警功能即预测和报警两种功能的一种系统。它能够事先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迹象或征兆,向企业决策者发出警报,提醒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免受财务危机的威胁,转危为安。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分为以下步骤:1)对预警活动深入分析,选择模型中包含的变量,并根据样本数据所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确立预警模型的结构,建立理论模型;2)收集样本数据,在选择时要求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根据选用的模型,选择相应的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4)为了确定模型能否起到预警的作用,在最后一步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通过,模型正式建立;检验不通过,则要重新进行第一步。

(2)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是根据大量破产企业的财务报表,运用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加上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建立的,用来预测企业破产的模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评估方法。具体如下: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X5

X1=营运资金÷总资产,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

X4=[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股票市值)]÷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一般而言,如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如z值小于1.81,则认为企业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如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可视为企业进入“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风险较大。

4启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分析清楚财务风险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其中,早期预防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潜伏期内,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之处,杜绝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作。应急处理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发作期,采用规避风险的手段,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如果财务危机已经恶化,应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做好财务危机的应急处理工作要大幅削减资本性支出,积极寻找抵押和担保贷款,万不得已时,实施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避免企业破产倒闭。

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立即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这些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帮助管理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概括起来。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法是指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投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利情况则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

(2)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加强管理等方法来降低风险;(3)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联营、横向或纵向多样化战略来分散风险;(4)转移风险法,转移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期货交易或签订转包合同等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三、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因此,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是企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否则预警系统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

其次,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财务预警系统的效用。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优化技术,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最后,加强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它可以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数据是预警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至关重要。

摘要:在全球性危机影响下,大量中小纷纷倒闭。金融危机无非是这些中小企业倒闭的“导火线”。掀开金融危机笼罩下蒙在中国中小企业头上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倒闭的真相:中小企业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及早发现风险的征兆,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强化预警体系的关键是完善财务风险的信息搜集以及加强高效的风险分析。建立一套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防范或化解公司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这无论对增强单个企业的生命力还是改善整个环境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预警;中小企业

一、中小企业公司的特点

中小企业市场的服务对象为高成长阶段的企业,这决定了中小企业市场的波动要比较剧烈,尤其在中小企业成立初期,由于市场规模较小、时间较短,大幅波动在所难免。我国中小企业公司大多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是中小企业公司由于家族化的原因,财产组织形式复杂,因而普遍没有建立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协调的结构关系和明确的权债关系。二是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不同步,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本无不妥之处。可是,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企业并没有把管理水平跟上去,再加上有些企业在没有切实做好原先主打产业的基础上盲目多元化经营,因为中小企业公司的规模比较小,经营比较灵活,企业规模就出现问题。三是规划企业规模和战略规划不同步,有很多中小企业在注重扩大规模的同时并没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所以,中小企业对经济周期、法规、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为敏感。

二、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财务风险的起因

风险是由于事件本身有不止一种可能结果,而最终实际结果只有一个;风险既与事件的可能结果相关也与那些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有关;风险既意味着损失也意味着收益。

它可表示为事件的可能结果及其概率的函数:

R=F(Q,P)

其中:R——风险(risk)

Q——事件的可能结果

P——事件的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

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要敢于冒风险。风险与收益同在,高风险必然带来高收益。企业不敢于冒风险,那可能会失去很多契机,因为风险的存在,也会给企业带来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但企业一定要学会控制风险。

从一般意义上看,财务风险来自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改变的,属于系统风险。例如,战争、灾难、严重的斗争,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其内部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淡薄,冒险总会存在风险,中小企业不能为了持续的追求高利润,不计后果。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中小企业不应盲目扩大赊销比重,中小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然后才是高额利润。应排除一切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来控制风险。二是财务管理能力弱,表现在:1.存货周转率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中小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2.资金的流动性差。流动性是衡量一个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的尺度。保持高度的流动性是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则清偿能力越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中小企业还要合理安排资金。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和利息的支付日,以避免资金使用不当所带来的财务风险。3.资本结构不合理。过度运用财务杠杆,一旦行业不景气,营业收入无法支付利息,财务结构将出现恶化。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资金成本,最小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

所以,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财务风险管理中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程序较高的管理活动。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一般是使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风险。然而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控、预测,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建立一套财务预警分析系统,以全面、系统地监测企业财务状况,预先告知企业即将发生的财务危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排除危机,保证中小企业财务活动安全运行的管理行为。当前流行的财务预警模型有单元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如Z分数模型,Logisti模型,人工神经模型等。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首先在分析系统的环境、目标、结构、功能与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设计、合理选择财务指标。

1.加强信息管

财务风险预警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根据所考察的内容和侧重点,明确信息收集目标,根据收集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主要有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等,公司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机制。将财务风险信息转化为可以量化进行分析判断的指标,整理出衡量财务风险的指标体系。同时,公司应建立以机为中心的,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数据在系统之间实现共享,保证信息使用者及时有效地筛选、分析所需的信息,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以便及时向财务风险反应者及其潜在受害者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风险。财务危机管理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后期保障。财务危机管理是指财务危机不可避免的发生时,企业对财务危机进行管理,以尽快控制财务危机,并尽快从危机中恢复,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势头甚至获得新的生机。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

加强高效的风险分析。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

当信息传递到风险分析组后,信息分析人员要用科学预警分析技术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分析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并将结果迅速传递到危机处理小组。预警分析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预警指标和扳机点。预警指标是指用于早期测评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财务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变动指标的临界点。一旦预警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应变计划要随之启动。

3.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中小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

在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中,还需要管理当局参与风险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员参与的,包括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分析判断,以及诊断中小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危机的专家系统。中小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中小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同时,中小企业内部人员与聘请的管理咨询专家组成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定期开展财务诊断,及时进行财务风险处理。应对财务风险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然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并不能说就可以完全降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4.树立牢固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把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相结合起来,借以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而且还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中小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中小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中小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

[1]江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专业管理,2007,(6).

[2]周兴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研究[J].财会月刊,2007,(2).

[3]花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J].企业管理,2008,(5).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由基本现存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等6方面构成的现金状况预警指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等5方面构成的盈利状况预警指标,以及短期和长期偿债状况预警构成的负债状况预警指标3部分组成。指出应注意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等,才能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

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

(3)营业现金流人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人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人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人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f(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

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心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l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l,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一现金收入一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人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债本金/l-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l,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l,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六是注意保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先进性。由于酒店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经营规模、经营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依据酒店所处的经济环境及经营状况及时更新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能反映本酒店实际经营状况和潜在财务风险的新指标。

总之,依据本酒店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述应注意的问题,正确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才能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由于财务风险的存在使得企业很难实现最初的财务的收益,有的甚至可能威胁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生产。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在筹措资金、投资、日常的交易、利润的分配中都可能产生风险。例如,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都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投资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又如汇率的波动,也可能导致企业外汇收入的贬值,造成企业收入的不确定性。

当前在一些企业当中财务风险一直没有得到管理层的重视。企业片面的追求赢利性强的产品,忽视市场需求。在销售的时候还一味地追求扩大市场,造成购货方拖欠货款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资产负债表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些都可能是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控制好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那么企业如何在事先预测到这些潜在的风险?

以下的几个财务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资金管理者建立长期的预警系统。

1、资产获利能力

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获利能力由以下两个指标来衡量。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第一个公式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第二个公式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2、偿债能力

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

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3、经济效率

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4、企业发展潜力

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有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5、财务弹性

是指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6、盈利能力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7、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关于做好2010年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通知

各出资企业:

为加强市国资委出资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出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法规和要求,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我委将启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和运营风险等。而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若轻视或疏忽风险管理工作,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甚至经营失败。

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特别是当前,个别出资企业债务失控、对外担保损失、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应对,一旦恶化,将对出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生存构成重大负面影响。

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是促进出资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控,预防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也将为企业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各出资企业应提高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认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二、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效率性、渐进性、谨慎性”的工作原则,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以关键财务风险为起点,以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量化的预警指标和区间,结合相应的应对程序,实现对重大财务风险的预警管理;逐步推进各企业集团建立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体系,并形成长效运作机制,以达到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有效化解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应涵盖出资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并按照先易后难,先重大后一般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实施。2010年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1、市国资委在出资企业集团层面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并针对各出资企业的特点,向其重点子企业延伸。

2、出资企业应在集团层面建立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并由重点子企业逐步覆盖到所有子企业。

三、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主要内容

1、预警的指标和区间

根据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任务,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第一步紧密围绕威胁企业生存的财务风险展开,针对债务风险、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风险和投资风险四大类风险,选取了14个具体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详见附件1)。

根据企业的业态分布,参照国务院国资委《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参考银行资信评级体系、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标准,确定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区间,并从绝对数值和相对波动率两个角度对预警指标进行定期监测。

2、预警的方式

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将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亮灯状态进行发布。红灯表示出资企业在该风险方面可能存在重大的负面影响。黄灯表示出资企业在该风险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绿灯表示出资企业在该风险方面没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当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处于红灯状态时,通过红色和绿色箭头显示风险变化趋势。红色箭头表示该指标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绿色箭头表示该指标呈现逐步好转的趋势。

3、预警的应对

根据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市国资委向各出资企业提出应对要求,出资企业应及时响应,深入分析,提出方案,认真落实,确保已经预警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根据风险所处的状态及其变化,市国资委综合运用风险分析、窗口指导、现场调研、联合协助、持续监控等手段帮助出资企业应对风险(详见附件2)。

4.预警的手段

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全过程采用信息化手段。市国资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通过市公务网与企业联通。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根据出资企业上报的快报、年报和重大事项报告,自动计算并判定风险状态、发布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并为市国资委和出资企业提供互动响应渠道,记录风险应对工作全过程和工作结果,形成完整的、闭环式的风险预警管控机制。

我委将向出资企业发放系统帐号和初始密码,各出资企业应按照信息安全保密的有关规定,对帐号、密码和数据等内容进行管理。

四、出资企业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要求

各出资企业在配合市国资委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同时,应加快推进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出资企业2010年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重点是:

1、强化自身作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借鉴国内外经验,有效利用各方资源,结合企业的审计监察、干部管理、惩防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效推进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依据市国资委的总体思路和相关工作要求,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进行细化和深化,制定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计划和目标,并在9月30日前将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方案上报我委。

3、根据上述工作方案,建立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体系。年内选择资产或营业收入达到集团10%以上的重点子公司进行试点;通过2-3年时间逐步推广至所有子企业,最终实现全覆盖。

五、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组织落实

(一)市国资委负责总体组织工作

市国资委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和方案、建立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发布预警结果、提出风险应对要求、督促企业响应风险预警结果,落实应对措施。具体组织工作包括:

1、布置财务风险预警工作;

2、适时组织相关工作的培训;

3、对企业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二)各出资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工作

各出资企业应将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作为2010年的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并从人员、制度、经费和流程等方面为此项工作提供保障。具体包括:1、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

各出资企业应根据本通知的要求和相关内控管理规定,建立与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组织架构,建设规划,信息收集、上报和反馈,专项应对,工作评价和报告,考核和激励以及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等。

2、落实工作机构和人员

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出资企业应明确分管领导并落实主要责任部门,确保必要的人力资源配置。出资企业应指派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向市国资委进行备案。(详见附件3)

董事会试点单位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应由董事会负责。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对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及状况进行定期评估。监事会应定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3、做好财务风险预警的基础工作

各出资企业应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加强企业快报、年度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的收集和上报工作,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建立在真实和及时的数据基础上。

4、及时落实风险响应措施

各出资企业应对财务风险预警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响应我委提出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应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各出资企业还应做好财务风险的梳理、分析、汇总工作,及时总结、认真吸取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发现的重大财务风险事项,及时向市国资委报告。

5、建立工作责任制

各出资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工作责任制,确保此项工作高效、安全的开展。对违反安全保密规定或因提供虚假信息、不及时进行响应而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情况,市国资委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和前瞻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步加以完善和改进,各出资企业对工作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应及时和我委联系。

附件: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2、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应对措施和应对流程

3、市国资委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企业责任部门和

联系人备案表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七日

第一条为使会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更好地履行院党委赋予的核算、结算、监督、服务职能,真正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院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完善事前控制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是实施财务监督的重要措施,是为院及各单位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心应按照“统一管理、有效监督”的要求,充分发挥会计信息集成优势,加强对各单位资金活动的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做到防患于未然,真正成为院和各单位经济管理的参谋和助手。

第三条财务风险预警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应在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基础上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评价,而不能靠主观臆断进行预警。

2、前瞻性原则。对财务风险要有预见性,实时对服务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估计。

3、差异性原则。风险种类、大小、影响范围各有不同,对于不同级别、不同内容的风险在预警时应该区别处理。

4、保密性原则。财务风险预警报告限定于相关管理主体,中心不得随意向其他机构和人员披露。所谓相关管理主体主要包括:院主要负责人、分管财务的院领导、院财务主管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

第四条中心应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注意收集和整理有关会计信息,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防范财务风险。对

已经或将要出现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避免和控制经济损失。

第二章风险种类及内容

第五条按风险内容不同,财务风险一般包括:国有资产管理风险、应收帐款风险、投资风险、借贷风险、专项资金风险、资金流动风险、成本费用风险等。

国有资产管理风险,指单位国有资产减值和灭失风险。主要是固定资产购建、使用、处置等未执行省和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造成的利益损失,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主要指赊销业务发生后因催要不及时、债务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等原因形成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单位对外投资失误或未能实现预期投资收益所带来的风险。

借贷风险是单位使用国家银行贷款或院内部拆借资金过程中,因偿债或违反了财务杠杆原理形成的风险。

专项资金风险是各单位通过多种途径争取的科研开发等专项经费,因管理使用不善或未能完成任务而带来的惩戒风险。

资金流动风险是因资金周转缓慢造成资金短缺,给单位正常业务活动或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

成本费用风险指因对市场前景预测失误,形成产品成本的原材料、人工成本等相对过高而形成的利润损失风险。

其他可能给单位带来损失的财务风险。

第六条按单位性质不同,财务风险包括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经营单位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指事业单位因管理不善或违反相关财会规章制度致使出现财务困难、国有资产流失或受到有关部门惩戒等问题而形成的财务风险。

经营单位财务风险是指院及所属经营单位因经营管理不善或财务会计工作薄弱致使出现经营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等问题而形成的财务风险。第七条对各类财务风险的确认,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分析评估财务风险时应参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及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如《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并重点分析以下财务指标:

1、资产负债率:表明单位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单位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反映企事业单位对负债的偿付能力。

2、经费自给率:反映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

3、流动比率:反映企业单位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4、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单位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它既是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5、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事业单位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6、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事业单位销售能力和流动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单位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7、国有资产(本)增长情况及其他反映单位经营管理绩效的指标。

第三章风险级别和预警程序

第八条财务风险预警级别根据风险估计和预期损失分为A、B、C三级。

A级财务风险是指预期给单位带来严重经济后果和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的财务风险。

B级财务风险是指预期所产生的经济损失较重或发生资产流失,影响到单位正常生产经营和业务开展的财务风险。

C级财务风险是指预期能给单位带来的一定的损失,可能影响单位资金流动、项目执行或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风险。

第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经财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评估属实的可认定为A级风险:

1、单位资产负债率严重偏高,或资金流动性很差,造成单位持久性财务困难的。如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率≥0.8,或经营单位资产负债率≥1(举债经营但投资回报期短的要具体分析)或流动比率≤0.5、利息保障倍数≤1等。

2、国有资产处置未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执行而出现资产流失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如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资产重组、企业改制或进行资产转让时造成国有资产大面积流失等。

3、上级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管理不善,存在严重挤占挪用问题而影响计划任务的完成,并可能因此严重影响到我院继续争取项目的。如单位银行存款数额不能保证本期执行项目的一次性全部支出等。

4、投资项目违背国家的产业政策、预期收益明显过低而强行实施投资,从而可能给单位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

5、应收账款周转率很低,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帐款比重很大而可能成为死帐、呆帐的。如单位常年亏损挂帐且无法证明能在短期消化的应收款数额较大等。

6、单位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连续亏损3年以上,预计当期无法弥补的,或单位事业收支连续三年不能实现收支平衡,事业基金无法弥补的。

7、其他预期能给单位带来严重后果的经综合分析可认定为A级风险的。如大额资金转移、数额较大的或有诉讼事项等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经财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评估属实的可认定为B级风险:

1、单位资产负债率较高,或资金流动性较差,造成单位阶段性财务困难的。如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率≥0.5,或企业单位资产负债率≥0.7、流动比率≤1等。

2、国有资产管理混乱,擅自出租、出售、报废而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3、上级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存在挤占挪用问题比较突出而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

4、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帐款比重较大的。

5、单位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连续亏损2年以上,预计当期无法弥补的,或单位事业收支连续2年不能实现收支平衡,事业基金无法弥补的。

6、其他预期能给单位带来较大损失经综合分析可认定为B级风险的。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经财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评估属实的可认定为C级风险:

1、单位资产负债率偏高,或资金流动性差,造成单位暂时财务困难并存在延续趋势的。

2、上级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存在明显的挤占挪用问题并存在延续可能的。

3、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存在发生或有损失可能的。

4、单位事业当年收支不平衡,事业基金无法弥补的;或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连续6个月没有实现利润并存在延续可能的

5、其他预期给单位带来较大财务困难经综合分析可认定为C级风险的。

第十二条风险预警实行分级警示报告制度。一般情况下,中心在认定某单位出现C级财务风险时应由主管会计人员及时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提出警示报告;认定出现B级财务风险时除向单位负责人警示报告外,中心必须向分管财务的院领导和院财务主管部门警示报告;认定出现A级财务风险时必须同时向院主要负责人警示报告。

第十三条风险警示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级别、认定依据、专业分析过程、风险估计、建议控制措施等。

C级财务风险可由中心会计人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直接报给单位主要负责人,主要内容应同时在当期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反映,并且在当期该单位财务报表封面加盖“C”戳记。

B级财务风险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且在当期该单位财务报表封面加盖“B”戳记。同时中心以书面形式报分管财务的院领导和院财务主管部门,并附该单位当期财务报表。

A级财务风险应在当期该单位财务报表封面加盖“A”戳记,并及时以书面形式向院主要负责人报告,并附该单位当期财务报表。

第四章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日常防范控制措施和预警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日常防范控制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控制财务流程,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主要措施包括:

1、注意收集、整理相关经济信息,并客观地进行评估;

2、经常对历史同期、同类性质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3、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4、加强与单位的沟通和交流,防止问题扩大;

5、其他有助于防止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第十六条预警控制主要是分析确认发生A级、B级或C级风险时及时进行预警报告,并向相关管理主体提出建议措施经批准后,由中心协助有关主管部门实施的财务控制行为。主要措施包括:

1、警示;

2、限期整改;

3、暂停拨款或收回拨款;

4、暂停支出;

5、进行财务审计,必要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其他必要措施

第十七条中心会计人员应充分发挥会计信息集成优势,加强日常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经常进行财务分析,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防止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风险控制和预警能力将作为会计人员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遇到即时就会给院和各单位造成较大损失的紧急事项时(如大额资金转移等),中心可以先自行采取措施控制资金流动,并及时向相关管理主体汇报。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对于具体单位财务预警标准,会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取得适合于各单位具体情况的标准指标,努力为各单位财务工作做出准确的预警,帮助各单位做到对财务风险能够事前预知,事中控制,事后补救。

第十九条本制度适用于纳入院会计中心实行集中核算的单位,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的单位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十条本制度所指财务风险预警仅限于中心会计人员所掌握会计资料为限。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试行。由院会计中心负责解释。

云南白药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强化集团财务风险防控,及时化解财务风险,防止或减少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促进集团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白药集团所属全体单位,各单位可参照本管理办法,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制订本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办法,但所定办法不得与本办法冲突。

第三条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务风险是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因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状况偏离正常范围及造成财务损失的可能性.集团各单位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

(二)全面性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要能覆盖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及相关部门和岗位。风险适度、限度承担。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

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三)有效性原则。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办法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并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和发挥作用。

(四)成本效益性原则。企业通过财务风险管理实现的收益要高于用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成本以及可能的损失。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企业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

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第四条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改进风险管理方式,优化信息管理技术,强化风险监测手段,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三)制定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从对重要财务事项、重大经济活动风险防控入手,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监管体系。

(四)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从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

第五条财务风险管理重点内容

集团所属各单位要树立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民主性,突出以下财务风险防范重点内容,形成全过程控制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一)加强筹融资风险管理。要认真分析不同筹融资形式的风险,评价筹融资的条件和因素,建立健全筹融资风险控制制度,确保筹融资工作全过程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投资风险管理。要综合运用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动态风险监测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加强投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切实做好企业投资的可行性研究,重点控制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详细的应对预案。

(三)加强运营风险管理。要突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运动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企业对外担保、对外借款、重大采购、金融衍生品业务等重要财务事项及重大经济活动的管理,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第六条财务风险的预警监测

集团所属各单位要认真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和理财环境,建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预测和及时反映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变化,健全财务风

险预警监测体系。

(一)建立财务风险测评指标体系。各单位要参照集团制订的《财务风险测评参考指标体系》,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具体可行的财务风险测评指标体系,报各单位经理办公会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明确财务风险监测重点对象和领域。要综合考虑企业所处行业和发展阶段、发展趋势等因素,确定重点监测对象、监测领域,综合评定企业财务风险程度。

(三)适时开展财务风险测评。要适时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通过动态跟踪监测和定时定点监控,切实防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项潜在风险。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突出现金流、债权债务、担保等关键控制点,加强财务管理各环节和资金运动全过程的风险评估。

第七条优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集团所属各单位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根据自身实际和不同技术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和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采用多种有效措施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

(一)提高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推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财务信息化的实时监控功能、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二)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作用。要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监督作用,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三)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和完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等多种措施,有效揭示企业财务或经营指标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第八条财务风险管理的分析处理报告制度

集团所属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状况分析评价机制,定期开展财务风险测评,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时报告本单位决策层,同时向集团资产财务部报备,为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保障。风险评估报告要全面分析和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及时研究制定最佳风险管理方案,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手段,通过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等方法,对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研究改进和解决的措施办法;对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要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措施,予以有效防范。

第九条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内控制度建设

各单位要进一步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要按照合理合规、全面有效和风险导向原则,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和程序,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工作中要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运行,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严格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责任。

第十条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领导

公司是财务风险损失的承担主体,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各单位要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各单位经营决策机构对财务风险管理全面负责,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积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及时处置出现的财务风险。各单位财务负责人按照分工负责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负责协调财务、内审等业务部门的风险防控工作。内部要明确相应部门和专门人员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明确内部财务风险监管职责,建立权责分明、各负其责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要建立科学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高职能部门和个人防范财务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财务风险管理业务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做好有关财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云南白药集团资产财务部负责解释,经集团公司董事会批准之日起执行。

附件:财务风险测评参考指标体系

一、财务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一)速动比率(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100%

(二)己获利息倍数(长期偿债能力)=(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三)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四)或有负债比率(资本结构)=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少

数股东权益)*100%

其中:或有负债=己贴现承兑汇票+担保余额+贴现与担保外的被诉事项金额+其他或有负债

(五)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质量状况)=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六)不良资产比率(资产质量状况)=年末不良资产总额/(资产总

额+减值准备余额)x 100 %

其中:年末不良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帐+未处理资产损失

(七)带息负债比率(负债结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

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八)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现金保障能力)=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九)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运用效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

(十)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运用效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二、以上指标权重及打分区间由集团资产财务部定期进行统一设置并发

布。

三、应用测评结果发现问题或存在重大异常的,要综合考虑各单位所处行业和发展阶段、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按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对单位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等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解决措施,并及时将相关报告报送集团资产财务部。

关键词]企业财务;旅游饭店财务;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摘要]旅游饭店财务风险是指在饭店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为了搞好财务风险管理,宏观上应优化外部环境,建立行业预警机制;微观上可从机构设立、风险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风险控制技术应用和加强信用管理等方面采取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加剧和经营活动日益国际化,旅游饭店作为独立自主的经济主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日益受到管理者重视。资金是旅游饭店的血液,资金的运动即财务活动贯穿于饭店经济活动全过程,是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和分配各环节的有机统一。而财务活动各环节由于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使饭店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所有者利益。因此,必须加强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就是运用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最小的成本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控制和处理的一种管理行为。财务风险管理是旅游饭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饭店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其他风险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财务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机会和损失扩大的可能性,提高饭店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减少收益的波动性,为饭店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风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饭店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促进饭店与客户、供应商、债权人、投资人之间互信合作,减少外部因素对财务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饭店提供相对安全、稳定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环境,增强自身决策的科学性,提高决策质量。

一、旅游饭店财务风险分析

造成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因素是指外部宏观环境(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变动对旅游饭店理财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旅游饭店自身经营不善、理财不当、决策失误而产生风险。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饭店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由于负债筹资使饭店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目前我国饭店既存在现金性风险,又存在收支性风险。现金性风险是由理财不当和资本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筹资成本费用过大、负债比例高(许多饭店超过50%)、从资本市场上筹资能力差、筹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资金结构、期限结构和债务规模不合理)等。收支性风险主要是源于经营不善。主要表现为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亏损严重,如不加强管理,就会给饭店再筹资和经营带来困难。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效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源于旅游饭店缺乏信息以及经营效率低下。饭店固定资产投资标准高,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强,再加上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投资的风险性不言而喻。我国的饭店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造成市场预期不正确,投资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为饭店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旅游饭店经营具有经营范围广、营业项目多、提供的产品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我国大多数旅游饭店管理水平低、经营不善,竞争力弱,再加上债务负担沉重,经营风险大,而经营风险最终会表现为财务风险。另外,缺乏回避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是导致旅游饭店实际投资收益与预期相比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

资金回收风险。旅游饭店资金的回收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风险。从实质看,应收账款是饭店流动资金的投放,其风险主要是收回时间及金额不确定所导致的现金流量风险。它的拖欠将会严重影响饭店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与信用政策和信用环境有关。目前,由于竞争的压力,我国旅游饭店的业务销售中赊销比重大,而不合理的信用政策常使饭店对应收账款缺乏应有的控制和管理,造成追讨欠款工作困难重重。宏观上,我国信用环境差,缺乏社会化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风险大,再加上结算方式落后,使得旅游企业间拖欠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饭店的实际收益。

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而可能给饭店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这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会计方法的不当,虚增当期利润,导致提前纳税,大量资金提前流出饭店而引起财务风险;或者虚减当期利润,影响饭店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风险。对饭店而言,如果过多的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会大大降低自身的偿债能力;但如果饭店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又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饭店的信誉。因此,饭店无论是否进行收益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旅游饭店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宏观对策

政府有关部门应为饭店的财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必须进一步深化旅游饭店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旅游饭店的财务风险机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政府应继续深化金融、投资、外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优化信用环境,为饭店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目前的信用状况,政府应从税收和政策上鼓励社会化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饭店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监管,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反对不正当竞争,为饭店的经营和理财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尽量规避外部风险。

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行业,易受外部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建立旅游行业风险防范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应设立专业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的预警、监测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行业进行不间断的景气监测,保证信息收集、分析、公布渠道通畅,及时向旅游饭店和其他旅游企业传递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提高全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另外,政府应从财政上引导和支持建立旅游行业风险基金。设立风险基金既可以减少危机发生时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帮助旅游饭店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使其一旦发生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就能够通过风险基金的发放渡过难关。

(二)微观策略

强化风险意识,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在饭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饭店的所有员工都应有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就是既要重视风险的存在又不畏惧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经营管理工作的始终,寻求最优的管理方法,减少财务风险给饭店带来的损失。饭店内部应成立一个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机构,从组织上保证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大中型饭店企业可设立风险经理一职,或由财务总监兼任;中小型旅游饭店可以在财务部门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饭店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促使风险管理制度化;认真分析理财环境及其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提高饭店对理财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另外,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加强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人事部门和各个服务部门的协调。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风险的预测和监测。第一,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饭店财务风险监测。风险预警系统是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评价和预测的信息系统,其内容包括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相关信息,可分为内部报告子系统、市场信息子系统、风险分析子系统和风险预警子系统。前三个系统主要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析;预警子系统则通过建立预警模型,监测反映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价、预测,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正是通过这种不间断的跟踪监测,饭店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财务风险情况。饭店内部的预警系统在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保持与行业预警系统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饭店应规范和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以现金流量监控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务风险。其次,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对有风险的财务活动明确风险的责任者,加强对财务活动的各环节风险的防范。饭店业务部门众多,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归口管理的财务制度。因此,饭店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工作,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强化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饭店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技术减少或消除风险损失。饭店控制和处理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回避法。这种方法是指设法避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从而消除风险损失。饭店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二是分散法。即通过饭店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资金结构、负债期限等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三是转移法。风险转移就是饭店以某种方式将所面临的某些风险转移给他方。具体的方法包括购买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通过契约的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将风险横向转移。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饭店的财务风险。四是自留法。这种方法是指饭店自己承担风险,风险损害后果自负。饭店可根据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按照稳健性原则,在饭店内部建立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预防风险损失,增强对风险的抵抗力。

重视饭店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是指饭店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管理信息化可实现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尽量减少内部因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饭店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对财务信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应用,保障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水平;管理信息化可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节约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饭店可以考虑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把财务信息化作为突破口,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加强对饭店信用风险的管理。目前,我国饭店业由于赊销业务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巨大。为了防范信用风险,饭店应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饭店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收账政策等内容。饭店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不同信誉情况制定信用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可考虑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设立信贷部,认真作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针对会议、旅游团队、旅游代理人和个人的不同信用情况,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科学的赊销审批制度,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二是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饭店应对与自己有经常业务往来的客户进行单独管理,通过付款记录、账龄分析表及平均收款期判断个别账户是否存在账款拖欠问题。信用管理人员应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编制账龄分析表,按账龄分类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以便正确估量应收账款价值,并相应地调整信用政策。三是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和结算方式;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对应收账款实行严格的监控,及时催收货款,并把回款情况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挂钩,从而把应收账款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在已有应收账款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正确核算坏账损失。风险管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饭店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资金运行和业务经营是饭店经营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良好的资金运行能促进业务经营活动向实现高效益的方向发展,高效益的经营活动能使资金运行向着有效循环的方面转化。因此,饭店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强化风险管理职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饭店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构筑科学的内部组织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院级精选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院级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门诊人员突发呼吸心跳骤停事件应急预案 ( IV级蓝色预警) 【应急预案】 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第一发现者立即就地抢救,采取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或行面罩加压球囊辅助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呼叫急诊科医护人员。 3.急诊科医护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开放气道、药物治疗、除颤等复苏措施,同时报告医务科。 4.及时将患者搬至平车上,转运至急诊科做进一步诊治,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5.由急诊科了解事件经过,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6.如抢救无效死亡,保卫科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急诊科向医务科汇报抢救过程。 7.住院/留观危重患者做检查时,所在科室应派医师或护士一同前往,并做好抢救准备。如出现病情恶化,应立即停止检查,迅速投入抢救,并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科主任带队组织抢救。 8.门诊各楼层急救设施管理科室应规范管理,确保各种急救用物状态良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9.门诊每位工作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协助抢救。 【处理流程】

丢失钱财应急预案 ( IV级蓝色预警) 【应急预案】 1.患者丢失钱财时,初步评估损失情况,必要时,限制人员进出,保护现场。 2.由当事人或第一责任人(首先发现情况者)在第一时间向保卫科报告被盗情况。 3.保卫科工作人员协助患者查询监控录像,根据录像查询结果进行追踪调查。 4.如通过录像无法发现线索,由保卫科联系公安机关侦破。 【处理流程】

安全风险评估实施解决方案.doc

一、工程概况 1、重庆兆德.雍山湖项目一期一标段工程位于重庆大足双桥龙水湖片区,紧靠龙水湖,由重庆逸悦置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重庆中泰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重庆建工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承建,本工程建面约1.5万平方米,房屋类型主要有住宅、酒店、公园教堂、管理用房、门卫房等,结构类型:框架结构。 二.编制说明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改善生产作业条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我项目部职工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我部深入推行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排查、监控,现就有关事项制定方案如下: 三、指导思想 风险评估是从施工源头查清风险因素,合理确定风险等级,放弃或修改残留风险高的工程方案,提出风险处理和监控措施,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的管理水平,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以健全完善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为载体,积极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生产网络,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推行本标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运行,成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如下图所示。

五、工作目标 评估对象为标段施工区域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交通、环境、工期、投资及第三方等各方面风险。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通过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项风险(事件)拟定初步处理方案,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保证,以将各类风险降到可能接受的水平。 六、风险评估实施方法 (一)按照辩识、分析、估测、控制、报告程序进行专项风险评估,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指标体系法确定风险等级,重大风险源及时汇总上报行业主管部门。 (二)对本项目进行总体风险评估,根据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对兆德. 雍山湖工程专项风险评估,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学科学的固有规律导致的可能导致危及医疗对象生命健康的因素,进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的监管与处置是临床医学与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在开展医疗技术项目时应当具备一定的技术及设备、设施力量,以保证临床技术研究的正常开展。 一、医疗技术风险防范处置 (一)、职能分工 1.医务处负责全院医疗技术开展的审批、定期评估及初审上报等工作。 2.审计科负责全院开展医疗技术相关的医疗设备、耗材的物价审核及设置。 3.设备科负责全院医疗仪器设备的日常工作,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和合理布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其中计量管理员负责全院的计量强检工作,以及设备和材料的收发保管工作。维修工程师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4.后勤保卫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耗材的招标、审核及购置工作。 5.药剂科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药品的审核、采购以及使用监控工作。 6.伦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技术相关医学伦理问题的审核及监督工作。 (二)、临床科室: 1.对病人进行的各项诊疗必须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实施; 2.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必须了解,并熟悉相应处理对策。 3.创伤性操作必须要求患者在谈话同意书上签字。 4.操作前必须核对病人的床号、姓名及操作部位。 5.操作中要严格消毒,动作要轻、操作要熟练、防止粗心大意。 6.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特点,操作中避免发生并发症,如刺破胸膜、损伤脏器、穿破血管或致肠穿孔等。 7.操作后,必须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8.应用新技术应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规定,对应用过程中的疗效、不良反应、费用等进行动态管理,按时上报评估报告。 (三)、麻醉科室: 1.根据不同病人的麻醉需要,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2.麻醉者必须于术前亲自查访手术病人。 3.必须准确了解和掌握病人的诊断及病情,明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及要求,明确麻醉方式。 4.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做好预防及抢救准备。

风险预控预警管理制度

山西漳泽电力长治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规章制度发布通知 2016年第号 《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制度》已于2016年月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总经理 二○一六年月日

规章制度控制表

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制度 1 目的 通过对工程建设中危险源的识别、评级、安全措施制定、实施,进而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预警预控,以达到减少和杜绝施工过程事故的目的。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山西漳泽电力长治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1000MW基建工程各参建单位风险预警预控。 3 职责 3.1 电厂工程技术部职责 3.1.1 负责每日8:30时以前向安全环保部报送当天达到Ⅰ、Ⅱ级风险的施工计划、作业任务、作业地点等。 3.1.2 负责审核风险预控措施是否完善。 3.1.3 参与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和评级。 3.1.4 负责监督风险预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3.2电厂安全环保部职责 3.2.1 负责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 3.2.2 负责风险预警的发布工作。 3.2.3 负责审核风险预控措施是否完善。 3.2.4 负责监督风险预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3.2.5 参与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和评级。 3.3 监理单位职责 3.3.1 负责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和评级。 3.3.2 负责审核风险预控措施是否完善。 3.3.3 负责监督风险预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3.4 施工单位职责 3.4.1 负责制定风险预控措施。 3.4.2 负责自查本单位执行风险预控执行情况。 3.4.3 每天16:00以前按照风险分级标准报送第二日Ⅰ、Ⅱ级风险的施工计划、作业任务、作业地点至电厂工程技术部。 3.4.4 风险控制人职责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的发布,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逐级申请的原则,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后发布。应当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等。 第四条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五条预测预警的范围、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生产经营环境的不利影响,对重大隐患报告的内容包括隐患现状、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预警信息实行统一发布制度。需要发布的预警信息要按预警级别统一报市政府审批,并通过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和相关政府网站发布。 第六条预警信息应当包括发布机关、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第七条社区各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和传播媒介,采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速、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各界和公众。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第八条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御工作,避免或者减轻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九条各部门应当组织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条公众接到预警信息后,要配合政府及其有关单位做好应对工作。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预警信息。 第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与传播预警信息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等通信网络,擅自更改或不配合发布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单位提供的实时预警信息的。 (三)违反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息的发布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福平铁路FPZQ-3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充分辨识出项目的潜在危险,完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评估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依据《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文件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各相关单位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以保证风险评估全面、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确,反馈及时。 第三条各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根据施工技术特点,针对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及第三方等风险,以安全风险为风险评估与管理重点,高度重视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风险。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予以规避。 第四条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将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施工技术特点,确定评估与管理对象、目标和方法。 第二章风险评估管理目标 第五条风险评估管理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注重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损失。 安全目标: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环境目标:满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总体目标,专项验收一次通过

工期目标:满足施工合同工期要求 投资目标:控制在铁路总公司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以内 第三章风险评估管理机构 第六条为推进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常务副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常务副总工、各工区经理 组员:副书记、副总工、各部门负责人 项目风险评估工作主要由由安质环保部负责。 第四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各工区应分别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 第八条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参与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动态、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 第九条一分部评估小组主要职责: 1、积极参与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 2、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实施。 3、对参与风险管理的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 第五章风险评估 第十条风险评估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定 1、风险评估工作,应结合各施工阶段工作特点和内容,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和目标,进行评估工作,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当风

医疗风险预警(20201110160712)

医疗风险预警 什么是医疗风险预警 医疗风险预警是指对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事件或者医疗风险进行监测、汇总、 分析、预报,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预警的目的作用是通过预警体系建立一系列防控机制和标准,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改进医院管理水平、防止事故发生、减少纠纷形成、保障患者安全。 ⑵ 医疗风险预警的管理方法 1.组织构建 (1)成立内科风险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感染管理科等职能科室风险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拟定内科系统风险管理目标,审核各专业制作 的风险警示录,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内科各专业成立风险预警管理小组。其职责是收集本专业易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 防范措施和规范的诊疗流程,总结归纳并制定成本专业风险警示录。 ⑶ 医护自控互控小组。各科室医护人员组成自控互控小组,根据各专业风险管理目标和风 险警示录,规范诊疗行为,认真进行风险评估并严格按照医疗风险警示录进行操作。 2-风险评估 剖析医疗风险的性质和发现根源,确认风险性质,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为采取相应风险控 制和预防管理对策提供依据。各科对近年来院内院外内科系统发生的医疗风险进行收集、整理及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归纳。 3.分专业制定风险警示录 各科将整理出的风险因素上交质量控制办公室. 质量控制办公室按危险操作、危险医嘱、危 险药物治疗、危险医患沟通等进行分类,并制定防范措施,汇编成临床风险警示录手册。 (D危险操作警示录。各种侵入性检查操作极易导致不可预料的医疗风险。针对胸穿、腹穿、骨穿、腰穿、呼吸机、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术等操作,各科室制定规范流程和具体步骤,对操作中易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防范措施。 (2)危险药品警示录。因药物引发的风险是医疗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统计,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患者占整个住院患者的3%~5% ,有 10 % ~ 20 % 的患者因住院治疗其他疾病而患上药源性疾病。针对各种危险物品,如化疗药品、抗凝药、麻醉药、激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 二、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以及对我市城市建设历史资料和危害现状的科学分析。 三、事件分级 本预案所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由低到高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局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紧急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2)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

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我局调度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3)较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调度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4)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我局调度个别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市建设系统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并有效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对接。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急处臵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识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二)项目部领导、技术员负责对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作业规程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四)当作业场所、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技术员必须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制定通过审批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否则不准施工。 二、危险源辩识管理职责 (一)项目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 (二)驻项目部安监站负责风险管理方法的培训,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三)驻项目部安监站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指导。 (四)队长、班长及技术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级分类。 (五)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安监站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六)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井下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 (七)矿建队各班组和驻项目部安监站必须熟悉本部门监管的所有危险源,并负责对危险源的监测,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完善和补充。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工作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根据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根据评估出的风险,对班组提出预警通知并制定相应改进或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在每天的班前会上进行,生产班由当班带班队长负责组织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辅助掘进班、机修班及其它作业班组,由机电副队长或技术员组织进行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评估后要认真填写风险评估记录。 (四)保留日常风险评估记录,必要时及时追加到正式风险概述中。 (五)经评估有危害人员及设备运行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向项目部领导及矿方调度汇报,经相关业务部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作业。

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1

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识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二)项目部领导、技术员负责对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三)作业规程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在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在规程中要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四)当作业场所、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工作任务等发生变化时,各单位技术员必须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并制定通过审批的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否则不准施工。 二、危险源辩识管理职责 (一)项目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活动、服务中的危险源辨识,分级分类。(二)驻项目部安监站负责风险管理方法的培训,对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制定的思路、方法给予相应指导。 (三)驻项目部安监站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并负责监督指导。 (四)队长、班长及技术员负责组织本单位员工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级分类。 (五)对不同类型、级别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实际落实到相关的作业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安监站进行跟踪监管,使其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六)根据各单位职责合理划分井下责任区,明确危险源管理责任。 (七)矿建队各班组和驻项目部安监站必须熟悉本部门监管的所有危险源,并负责对危险源的监测,督促各单位对危险源进行完善和补充。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一)工作前风险评估是根据进入作业状态前,根据当班的工作任务、作业环境、设备设施、所使用的工器具、个人技能、个人防护等,评定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二)根据评估出的风险,对班组提出预警通知并制定相应改进或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三)工作前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在每天的班前会上进行,生产班由当班带班队长负责组织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辅助掘进班、机修班及其它作业班组,由机电副队长或技术员组织进行工作前的风险评估,评估后要认真填写风险评估记录。 (四)保留日常风险评估记录,必要时及时追加到正式风险概述中。 (五)经评估有危害人员及设备运行的重大隐患,要立即向项目部领导及矿方调度汇报,经相关业务部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作业。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资料

门诊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应急预案 一、目的 根据“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要求,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保障门诊诊疗秩序,保护门诊工作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保证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二、门诊部及门诊科室应对突发事件职责 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医院成立了处置突发事件指挥部和各突发事件工作组。指挥部是处置突发事件决策指挥中心,医院相关部门联合组成各突发事件工作组,工作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相关工作。 1、门诊部 门诊部负责做好门诊突发事件的监测及上报工作,严格按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进行处理、上报。负责发现和接收各门诊科室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进行组织、协调处理和上报工作。 2、各门诊科室 负责及时发现和紧急处理门诊突发事件,并将情况立即上报门诊部,并及时进行处理。在医院和门诊部的统一安排下,听从指挥,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三、成员 组长:狄丕文 组员:冀红杰赵春庆李慧敏 人员: 门诊部工作人员;门诊科室医务人员;导诊护理人员; 挂号收费人员;药房工作人员; 四、处理程序

1、门诊科室工作人员当发现门诊突发事件时,立即进行现场紧急应对处理。 2、立即向门诊部、医务科进行汇报。 3、门诊部负责协调和动员门诊科室进行处理。 4、门诊力量不能解决时,门诊部必须立即向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机构进行汇报。 5、在医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对事件进行处理。 五、下附: 1、门诊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医院“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方案

医疗机构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方案 医疗风险预警是指医院利用各种方法收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信息,通过分析评价,发现医院内存在可能产生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严重后果的某些相关因素和风险,并进行排查警示,以引起医院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的重视,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有效防控。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县实际,经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手段,紧紧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为主轴,把握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有效措施查找医疗风险,建立防控机制监督岗,集中抓好要害部位,关键的操作流程环节和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控意识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纠纷的发生,努力营造高效、优质、安全的就医环境,深入推进全县医疗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二、目标要求 按照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务实创新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找、防、控”三个环节,有效识别医疗岗位中各个环节已经构成或可能构成的医疗风险,寻找医疗风险防控有效途径,控制和及时化解医疗纠纷风险,逐步建立以工作岗位为点,技术操作规程,院内服务流程为线,监管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主动预防,超前防范的医疗

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和院内运行监控机制,通过医疗风险防控,切实增强医务工作者规范执业,自觉接受监督与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畅通一横一纵的监督渠道。做到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及时解决纠纷矛盾,从而掌握医疗安全防控建设的主动权,切实有效地防控和化解医疗纠纷发生的风险。 三、实施时间和范围 10月31日前在全县医疗机构全面实施。 四、主要内容 围绕运行和监督制约,从岗位(医务人员)、科室、机构“三个层次”,沿着医疗运行的轨迹岗位、职责、医疗、护理等技术操作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等导致的各类纠纷事故发生的风险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防控措施,强化防控措施的运行监管,完善防控措施的运行机制。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现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诊疗、护理、服务态度等)存在异议,或医疗工作存在某些缺陷,以及某些医疗的特定情况,有可能演变为医疗纠纷时,必须发出医疗纠纷预警。科室必须高度重视,组织(一级预警由医院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对医疗隐患进行分析,制定方案,专人负责,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力争化解医疗纠纷隐患。医疗纠纷风险预警分三个级别: 三级预警:医疗纠纷隐患的严重程度较轻,有演变成纠纷的可能性,预计经科室内解释协调问题可以解决,若演变成纠纷有可能造成不良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一、目的 公路桥梁、隧道和高边坡工程结构复杂,施工安全风险大,为了加强路堑高边坡、桥隧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2、《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3、上级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策略; 4、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等; 5、基础资料(包括地质勘察资料、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等)。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经理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四、职责 1、项目经理对本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负责。 2、项目总工具体负责组织开展高边坡和桥隧风险评估工作。 3、项目部各职能部门按职责负责评估涉及到的工作。 五、工作要求 1、评估范围 ⑴桥梁工程 评估标准: ①多跨或跨径大于40m的石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150m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350m的钢箱拱桥,钢桁架、钢管混凝土拱桥; ②跨径大于或等于140m的梁式桥,跨径大于400m的斜拉桥,跨径大于1000m的悬索桥;

③墩高或净空大于100m的桥梁工程; ④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特大桥、大桥工程; ⑤特殊桥型或特殊结构桥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 ⑥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桥梁工程。 ⑵隧道工程 评估标准: ①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水下隧道工程; ②浅埋、偏压、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工程; ③长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VI、V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 或合计长度占隧道全长的30%及以上的隧道工程; ④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工程; ⑤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隧道工程; ⑥隧道改扩建工程; ⑦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隧道工程。 ⑶路堑高边坡工程 评估标准: ①高于20m的土质边坡、高于30m的岩质边坡; ②老滑坡体、岩堆体、老错落体等不良地质体地段开挖形成的不足20m的边坡; ③膨胀土、高液限土、冻土、黄土等特殊岩土地段开挖形成的不足20m的边坡; 2、评估方法 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处理程序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一、目的 医疗技术不确定因素较多,为达到及早发现各类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及处理,预防医疗事故发生,确保医疗活动安全开展,制定本预警机制及处理程序。 二、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而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围。 三、原则 预警工作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常规为准绳,以查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日常医疗工作和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 、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工作时间饮酒影响正常工作;(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故意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信息;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 2 、违反诊疗规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三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诊治; (4)门急诊或病区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到达,或未诊查患 者而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患者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区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及时、不

06、《工程质量风险预警及管控制度》

工程质量风险预警及管控制度 工程管理中心 时间:2015年4月

目录 一、风险预警机制 (1) 1、节点信息释义 (1) 2、风险预警等级及评判标准 (2) 3、相关说明 (2) 4、风险预警的触发、解除及发布 (4) 二、风险标段管控措施 (4) 1、对于触发“Ⅲ级风险预警”的管控措施 (4) 2、对于触发“Ⅱ级风险预警”的管控措施 (5) 3、对于触发“Ⅰ级风险预警”的管控措施 (5)

为加强过程管理,及早识别可能引起交楼风险的工程质量问题并发出预警,集团制定《工程质量风险预警及管控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以提高区域、项目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帮助区域、项目实现“完美交楼”的目标。 根据开发阶段的不同,在以下三个节点进行交楼质量风险评估:结构封顶节点、装修进场节点(对于经集团批准属于毛坯交楼的标段本节点不做要求)和交楼联合验收节点。 本制度原则上重点考核容易导致交楼风险的质量问题,对由于工程进度问题引起的的交楼风险的预警和管控参照集团2015年的发文“关于印发《碧桂园集团进度计划管理办法(2015年版)》的通知(集团字【2015】145号文)”执行。但考虑到工程进度的拖延和赶工往往引起质量问题的实际情况,本制度在以上三个节点也对工程进度设定了底线考核标准。 对“交楼联合验收节点”涉及进度的预警及管控要求,按照集团2013年的发文“关于发布碧桂园集团《合同交楼风险预控与管理专项制度(试行)》(以下简称“黄红黑”预警制度)的通知(集团字【2013】358号文)”执行;对“交楼联合验收节点”涉及质量的预警及管控要求则按照本制度执行。 本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风险预警机制 1、节点信息释义 1.1“结构封顶”节点 该节点是指由运营中心确定的一级计划节点“主体施工至结构封顶”。 1.2“装修进场”节点 该节点是指在“结构封顶”节点后75/100天内(18层及以下按75天,19层以上按100天)落实装修单位进场工作的时间节点。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该时间节点按下述原则确定: 1)如果装修需分批进场,按首次进场时间考核; 2)如果在“结构封顶”节点之后,因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冬歇期、停工缓建、以销定产等原因导致工程进度滞后的,滞后天数与原定计划的75/100天相加即为新的确定“装修进场”节点的标准。 该节点达标还须完成下列工作:

【应急制度】云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应急制度】云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云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按照《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的通知》(云阳府发〔2012〕号)中有关规定执行。通过农村广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专用预警终端、电视的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按以下制度执行。 一、“村村响”农村广播网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一)在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配套建设播控前端,形成与县广播电视台“并机”的县级播控平台。 (二)农村广播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内容 1.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成灾可能性较大的突发强降雨、大风、冰雹、强雷电等预警信息。 2.其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县委、县政府领导签字并电话通知广播播出的其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文稿。 (三)农村广播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流程 1.电台正常广播播出时段:审查后的预警信息文本——广播电台——广播电台播音员播出。 2.电台非正常广播播出时段:审查后的预警信息文本——TTS 转换系统——广播试听——开启广播网——选定播出范围——语音播出。 (四)广播播控系统由专人管理,未经批准,严禁使用农村广播发布预警信息和其他信息。 (五)发现广播播控系统故障或安全问题,要立即向县广播电视台报告,及时维护修复,保证应急所需。

(六)农村广播预警信息系统与县预警预防办值班相结合,保持24小时通畅,确保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安全播出。 二、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专用预警终端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制度 (一)依托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一站式”发布功能实现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专用预警终端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 (二)建立全县应急处置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每年及时更新。 (三)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灾害易发区(暴雨洪涝、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农村种植养殖专业大户等地点,逐步建设电子显示屏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四)在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建立专用终端的预警接收和发布网络。 (五)发布内容主要包括政府指令和通知,气象灾害、小流域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干旱洪涝灾害、农业灾害、森林火险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及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相关预警信息。 (六)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审查后的预警信息文本——录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选择发布渠道——选择发布对象——预警信息发布。 (七)农委、国土房管局、水务局、林业局、气象局等部门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预警信息的发布,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相关预警信息经县委、县政府领导审核签字后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术者)、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术者主持,三方共同执行核查。手术安全核查结果由巡回护士统一记录,逐项填写于《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及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知情同意情况、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术

者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和各种管路(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等)通畅情况,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巡回护士与医嘱下达者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十一、附表:濮阳惠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表

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2015版)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拱极路校区 学生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 高校是多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汇聚和碰撞之地,由此引发的各类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并持续的构建全新的安全保障系统,以保障校园的安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拱极路校区学生安全状况和引发的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反动意识形态和不良信息的渗透 青年学生容易被一些暴力、色情、反动宣传等不健康的东西所迷惑,各类网络平台更是反动思潮冲击的对象,其负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2. 学校周边地区治安形式不容乐观。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学生被抢、被盗等事件时有发生。 3. 学生心理发展处于自我统一性不太完善的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情感处理等事情上容易遭受挫折,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二、构建学生安全保障系统 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各种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完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五步工作法): 上报原则: 属地管理、信息共享、分线上报、协同处理。 上报类别: 1)即时上报 2)处理过程中上报 3)事后汇报和登记备案(附件1突发事件登记表)事件分级参考:(附件2突发事件分级参考)

1.管理目标 以“确保学校稳定,学生安全”为目标,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进一步明确职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确保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2.预警内容 1)对学生管理、安全、生活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作出快速反应与处理。 2)分析大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提高对一些敏感型、群体性很强的问题的警觉性,采 取预防性的措施和办法,将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建立“重点学生档案”,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防止恶性事故发生。 4)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的渗透以及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采取积极预防的防范与对策。 3.工作职责 寝室长、班长(团支书)以及各学生组织负责人是该组织的第一信息提供和联络的责任人。协助老师做好管理工作。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现象以及各种突发性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汇报。班主任或辅导员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视事情的轻重缓急向相关领导汇报,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患者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第三条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第四条各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 第五条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级,根据医疗过程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 1、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泄露患者隐私。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收受红包。 2、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3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4)会诊时,医师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患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诊医师不见患者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君乐宝IT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君乐宝IT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障我公司信息安全,提升信息化项目建设质量;有效规避并防范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风险,根据《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第二版》, 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该制度。 二、适用范围 君乐宝及其控股或有管辖权的单位和部门。 三、IT风险定义 IT风险是指由于IT建设所处环境和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最终结 果与我们的期望产生背离,并给企业和相关人员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具体内容如下: 1.系统合规风险,指所建设或使用的信息系统未满足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的风险。 2.技术应用风险,是指所选型系统未充分考虑已有或未来信息系统标准,技术标准不兼容、架构不支撑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风险。 3.采购成本风险,是指采购价格远高于市场正常水平、因需求变更造成的费用增加或出现未估算的成本造成采购成本失控的风险。 4.系统适用风险,是指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易用性方面未达到要求的风险。 5.建设进度风险,是指项目建设未能按预定的工期完工影响企业或相关部门正常运营的风险。 6.信息安全风险,是指所选信息系统未满足行业安全标准或相关信

息安全标准的风险。 7.人员异动风险,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乙方双方关键参与人员出现变动影响项目推进形成的风险。 四、职责与分工 四、IT风险识别 IT风险识别,是指承建单位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 统归类和全面识别。IT风险识别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它在整个信息化建设运作过程中定期而有计划地进行。 4.1IT风险识别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4.1.1由粗及细,由细及粗信息技术部负责主要风险的管控,业务部门负责日常风险的识别和管控。 4.1.2多种识别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对于重要的IT风险应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 4.1.3谨慎排除可能的风险 不轻易否定或排除某些风险,要通过认真的分析进行确认或排除。必要时进行实验论证,对于不能排除但又不能肯定予以确认的风险按确认考虑。 4.1.4全员参与原则 由于IT风险识别的广泛性,要求风险管理人员应尽量向有关人 员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归纳整理,以求对IT风险的全面了解。 4.1.5动态识别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