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偏旁部首大全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7.50 KB
- 文档页数:16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3. 通过与偏旁部首相关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并记忆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笔画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媒体:教学软件、黑板、彩色粉笔等;2. 教学材料:绘有常见偏旁部首的图片卡片、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带有一些常见偏旁部首的图片卡片,并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图案;2.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鼓励正确回答;3. 让学生对比刚才的答案,通过讨论给出正确答案。
Step 2 学习部首(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字的偏旁“丿”,并让学生观察、感知;2. 引导学生猜测丿的形状和意义;3. 由教师逐步给出答案,帮助学生记忆;4. 然后,继续教授其他常见的偏旁部首,如“丨”、“丶”等,采用类似的方法。
Step 3 记忆偏旁部首(10分钟)1. 教师展示带有不同偏旁部首的卡片,并让学生尽量记忆;2. 学生闭眼,教师快速更换卡片,让学生说出刚才看到的偏旁部首;3. 增加难度,逐渐增加记忆的偏旁部首数量。
Step 4 活动游戏(15分钟)1. 教师设置一个简单的游戏环节,如“找偏旁”;2. 学生分为小组,教师将一些常见字的偏旁部首分别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写出对应的字;3.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快速找出对应的偏旁。
时间到后,宣布答案并评价表现。
Step 5 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生字,并逐个点出偏旁部首;2. 学生根据所给部首,尝试猜测并书写这些字;3. 教师对学生的书写进行点评,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Step 6 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2.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常见偏旁部首;3. 教师强调偏旁部首在汉字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常见偏旁部首教学设计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偏旁部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偏旁部首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汉字书写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结合三年级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常见偏旁部首的教学案例,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并掌握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如“木”、“口”、“心”等;2. 能够通过偏旁部首的组合,猜测和识别一些生字的意思;3. 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本节课所涉及的偏旁部首知识,准备相关教学素材;2. 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一些已学过的偏旁部首知识,做好听讲准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让学生猜测这些汉字的意思,引出偏旁部首的概念。
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识(1)呈现偏旁部首:教师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呈现常见的偏旁部首,如“木”、“口”、“心”等,并讲解其意义和作用。
(2)举例说明: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偏旁部首在汉字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偏旁部首的作用和意义。
(3)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记忆偏旁部首的方法,如通过联想、画画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3. 拓展应用(1)偏旁部首拼音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偏旁部首拼音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偏旁部首知识。
(2)偏旁部首造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偏旁部首,自己造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偏旁部首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的偏旁部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汉字识字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记忆偏旁部首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设计更多有趣的偏旁部首教学活动,如偏旁部首接龙、偏旁部首拼图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偏旁部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构成汉字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好偏旁部首的认识对于学生的汉字学习和识字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安排。
二、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1. 什么是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指构成汉字的基本组成成分。
它是如意字、橄榄球等字形征象的意义的一种图形表记。
汉字的偏旁部首由笔画构成,每个偏旁部首都有自己的意义和发音。
2. 常见的偏旁部首及其意义(以下仅为示例,具体偏旁部首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调整)①示字旁:指的是与宗教、礼拜等相关的偏旁部首,如礻、礼等。
②言字旁:指的是与语言、言谈等相关的偏旁部首,如言、讠等。
③心字旁:指的是与心情、感受等相关的偏旁部首,如忄、心等。
④手字旁:指的是与手的动作、工具等相关的偏旁部首,如扌、手等。
⑤木字旁:指的是与树木、森林等相关的偏旁部首,如木、林等。
三、教学安排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并能够灵活运用在识字和阅读中。
2. 教学内容及步骤(以下仅为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①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呈现学习内容:通过幻灯片、教学板等方式展示常见的偏旁部首,并讲解其意义和发音。
③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自主探究不同偏旁部首的意义,并互相交流、讨论。
④游戏练习:设计合适的小游戏来巩固学生对偏旁部首的认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⑤拓展应用:让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汉字,尝试分析该汉字的偏旁部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四、课堂延伸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偏旁部首,编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使用到偏旁部首的汉字,并能够准确解释其意义。
2. 拓展阅读鼓励学生积极阅读与偏旁部首相关的故事、绘本等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常见的偏旁部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使得他们对汉字的构成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一、引言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构造,并掌握常见的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了解偏旁部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思和构造,提高汉字的识字能力。
本节课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系统地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习20个常见的偏旁部首,并掌握它们的组成和意义;* 能够通过偏旁部首对生字进行解构,提高识字能力。
2. 能力目标:* 能够合理运用偏旁部首分析和解释词义;* 能够从字形上猜测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认识20个常见的偏旁部首,理解其组成和意义。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使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些汉字,让学生观察字形和结构,并鼓励他们猜测字的意思。
* 引导学生思考汉字是如何构成的,是否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2. 概念讲解(10分钟)* 通过图片或书籍,向学生介绍偏旁部首的概念,并解释偏旁部首在汉字中的作用。
* 引导学生理解偏旁部首的意义和组成规律,例如,“木”是树木的意思,“旁”表示在字的旁边。
3. 学习常见的偏旁部首(30分钟)* 教师使用课件或板书系统地介绍20个常见的偏旁部首,例如“木”,“日”,“火”等,分别展示字形和解释其意义。
*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出每个偏旁部首的拼音,并模仿教师的发音。
4. 偏旁部首拼字游戏(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些偏旁部首卡片和字卡片。
* 要求学生通过组合偏旁部首,拼出尽可能多的正确词语,并解释其意义。
5. 偏旁部首相互解释(20分钟)* 给学生分发一些词语卡片,每个词语卡片上只写偏旁部首,让学生进行配对。
* 学生需要通过合理的组合和解释,将卡片进行匹配,从而加深对偏旁部首的理解。
6.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偏旁部首对汉字的构成和理解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书写常见的偏旁部首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习书写常见的偏旁部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书写偏旁部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和结构。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常见偏旁部首的掌握能力,提高他们的写字水平和汉字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偏旁部首,包括横、竖、撇、捺、点等。
2.通过观察、模仿和书写练习,掌握常见偏旁部首的书写规范和技巧。
3.培养学生对常见偏旁部首的记忆能力,能够快速辨认和认写相关汉字。
二、教学内容1.常见的偏旁部首介绍常见的偏旁部首包括横、竖、撇、捺和点等。
横部首如“一”字形状,竖部首如“丨”字形状,撇部首如“丿”字形状,捺部首如“㇏”字形状,点部首如“丶”字形状。
这些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掌握它们对于学习汉字的组成和书写很有帮助。
2.常见偏旁部首的书写规范和技巧(1)横部首的书写:向右平行书写,长度适中,书写时要保持稳定和一致性。
(2)竖部首的书写:向下垂直书写,长度适中,书写时要保持稳定和一致性。
(3)撇部首的书写:向下右斜书写,长度适中,书写时要保持流畅和轻快。
(4)捺部首的书写:向下左斜书写,长度适中,书写时要保持流畅和稳定。
(5)点部首的书写:放在字的正中间,大小适中,书写时要保持准确和清晰。
3.常见偏旁部首的练习和运用通过练习常见偏旁部首的书写,让学生逐渐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偏旁部首。
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本、字帖和写字练习纸进行书写练习。
练习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和技巧,保持笔画的连贯和平衡。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汉字,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其中的偏旁部首。
2.学习常见偏旁部首的名称和形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模仿和书写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和书写常见偏旁部首,重点讲解横、竖、撇、捺、点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4.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本、字帖和写字练习纸上进行常见偏旁部首的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和纠正。
小学语文教案:认识常用的偏旁部首一、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偏旁部首是学习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对于学习汉字的拼音、结构和含义都有很大的帮助。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常用的偏旁部首,提高学生的字词意识和汉字理解能力。
二、目标1. 认识常用的偏旁部首,包括“木”、“手”、“心”、“言”、“水”、“火”等。
2. 掌握偏旁部首与字词的关系,理解偏旁部首的作用和意义。
3. 能够在字词中辨认和运用常用的偏旁部首。
4.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字词记忆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偏旁部首的概念和作用偏旁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反映字词的意义或音形。
例如,“木”常常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意思,“手”表示与手有关的意思。
2. 常用的偏旁部首介绍常用的偏旁部首,如“木”、“手”、“心”、“言”、“水”、“火”等,包括其形状、发音和字词的例子。
3. 偏旁部首在字词中的应用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偏旁部首在字词中的应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带有不同偏旁部首的字词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什么是偏旁部首?它们有什么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第二步:认识常用的偏旁部首1. 呈现“木”、“手”、“心”、“言”、“水”、“火”等偏旁部首的形状和发音,解释其含义。
2. 展示字词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辨认其中的偏旁部首。
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理解偏旁部首与字词的关系。
第三步:偏旁部首在字词中的应用1. 给学生分发一些字词卡片,让他们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偏旁部首。
2. 学生几人一组,通过合作讨论,总结出不同偏旁部首在字词中的应用规律,并向全班汇报。
3. 设计一些合作游戏,比如“找偏旁部首”,通过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常用偏旁部首的记忆和认识。
第四步:巩固与扩展1. 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活用偏旁部首,理解和记忆其中的字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案: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一、概述偏旁部首是汉字的构成要素,也是学习汉字的基础。
通过认识并了解常见的偏旁部首,小学生可以提高对汉字结构及含义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为背景,介绍如何教授小学生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
二、引入在开始教授偏旁部首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场景引入话题。
例如,拿起一本中文书籍并指着书中一个字,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字是如何组成的吗?”接着,向学生展示几个由相同偏旁部首组成的字,并与他们进行互动讨论。
“你们能发现其中有哪些相同的部分吗?”这样的引导会增加学生对偏旁部首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1. 天带有“一”形状和“大”、“又”两个偏旁部首。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天字中的“一”的横线和竖线、以及“大”、“又”的形状特点来帮助他们辨认天字中的不同部分。
2. 云云字由三个“二”构成,表达了天空中浮动的气象现象。
请学生指出这些“二”的相同之处,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个字形所代表的含义。
3. 水水字包含一个“三”和一个“卜”,通过观察学生是否能找到它们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来教授学生怎么辨认这个字。
4. 火火字由四个“一”组成,代表着燃烧的火焰。
用类似上述方法指导学生分辨火字中的偏旁部首及其连接方式。
5. 木木字是一个代表树木的字符,它包括了两个小“十”。
老师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外面的旁边框形状部分,以引导他们更容易识别该部首。
6. 鱼鱼字有一个左部和右部,左边像两块叠在一起的方块,“鱼”只需要将五横连起来即可。
通过分析鳍、尾巴、身体等特点,敦促孩子认识到鱼整体中出现了哪些相同或相近的图像。
四、巩固与拓展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偏旁部首的认识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实施:1. 偏旁部首游戏准备足够数量的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字。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卡片堆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要求他们辨认出卡片上字的构造,并解释其中的偏旁部首。
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快速辨认汉字结构的能力。
2. 课堂合作书写将已经学过的几个含有偏旁部首的汉字写在黑板上。
二年级语文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偏旁部首;2.掌握常见的偏旁部首的基本意义;3.通过游戏和互动,培养学生对偏旁部首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见的偏旁部首;2.理解常见偏旁部首的基本意义;3.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等教具;2.练习册、笔、橡皮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导入】1.师生互动:教师出示一个字的偏旁部首,请学生猜测这个字的意义;2.呈现:教师出示偏旁部首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其意义。
【新课】1.呈现:教师出示常见的偏旁部首图片,并带领学生一起读出其名称;2.解释:教师给出每个偏旁部首的基本意义,如:木字头像一棵树,表示与木材、木制品有关,等等;3.示例操练: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模仿读出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词语,如:林、柜、板等;4.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出示偏旁部首的图片,猜测意义并展示给全班;5.巩固练习: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拓展】1.游戏互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偏旁部首的认知游戏,如“猜成语”、“找词语”等;2.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篇文章或句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偏旁部首,并解释其意义;3.小结归纳: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偏旁部首,总结其中的规律和常见性。
【总结】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2.讲评:教师对学生在练习册上的答案进行点评,并解析其中的错误;3.激励鼓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册任务,巩固所学的偏旁部首;2.检查:教师收回学生的练习册,检查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生对常见的偏旁部首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了课堂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注意设计更多的游戏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认读常见的偏旁部首一、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小学二年级学生能够认读常见的偏旁部首,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具:包含偏旁部首的图片、词卡等。
2. 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
三、教学步骤1. 导入 (5分钟)老师用课件或教具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字是否有相同的部分。
引导学生尝试找出这些字中的偏旁部首并进行解释。
2. 学习偏旁部首的认读 (10分钟)老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偏旁部首,如“木”、“火”、“水”等。
通过课件或教具展示部首图片,让学生逐个看图并说出对应的部首名称。
同时,教师还可以用拼音和注音的方式标注部首的发音,帮助学生记忆。
3. 部首的应用与联想 (15分钟)老师通过课件或教具展示一些字词,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偏旁部首。
引导学生分析偏旁部首和整个字的关系,并通过联想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例如,“木”与“树”、“林”相关联,帮助学生记忆“木”字的意义。
4. 偏旁部首的辨别与分类 (15分钟)老师展示一些字词,让学生根据其中的偏旁部首进行辨别和分类。
例如,老师出示“火车”、“水果”两个词,让学生找出其中相同的偏旁部首并进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偏旁部首的知识。
5. 阅读与练习 (15分钟)老师在教材中选取相应的课文或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出其中的偏旁部首,并进行练习。
6. 温故与展示 (10分钟)老师结合课堂练习的结果,进行温故和展示。
让部分学生在黑板上依次写出他们在课堂练习中所找到的偏旁部首,同时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
通过这种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并互相学习。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认读常见的偏旁部首,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理解和运用。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阅读中,我们会更加熟练地认读汉字,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关于偏旁部首的练习题。
小学常用偏旁部首大全小学一年级汉字偏旁部首名称表2009-03-04 20:52偏旁与部首的区别说说偏旁与部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析字形和查字典,经常用到“部首”、“偏旁”或“偏旁部首”这几个词语,使用中往往表现出概念不清的现象。
一些教师口中的“偏旁”,和另一些教师口中的“部首”或“偏旁部首”说的是一个意思;在“指出下列各字的偏旁部首”这样的考试题里,不知是让学生指出某字的两个部件(偏旁和部首)还是一个部件,如果是一个部件,是指出表义成分还是表音成分。
教学应当讲究概念的准确和术语的规范,对偏旁与部首的内涵有必要加以辨析。
一偏旁同部首的联系与区别“偏旁部首”常常连在一起说,于是有些教师就认为“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这是一种误解。
偏旁和部首,虽然有某些联系,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
古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称为“旁”,现在合体字各部位的部件统称为偏旁。
如“语”字,由“三点水”和“吾”两个偏旁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两个偏旁组成;“问”字由“门字框”和“口”两个偏旁组成。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
在分析字形时,常常提到“部首”这个术语,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附表”里有《部首名称表》。
那么,什么是“部首”呢?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
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偏旁中,部首的数量很少,常用的不过一百多个,前面提到的《部首名称表》列出的部首是99个。
大量的偏旁是表音成分,主要是声旁,常用的有一千多个。
声旁中将近90%是独体字,如“偏”、“驾”、“固”等字中的“扁”、“加”、“古”,这类声旁叫做“成字声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那些构字能力强的成字声旁叫做“基本字”。
把表义的偏旁叫做“部首”,起源于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古代字典。
古代字典给汉字分类采取“据形系联”的方法,把具有共同形旁的字归为一部,以共同的形旁作为标目,置于这部分字的首位,因为处在一部之首,所以称为“部首”。
如“妈”、“妹”、“妙”、“姑”等字,具有共同的形旁“女”,“女”就是这部分字的部首。
二两种部首——识字部首和检字部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首”这个术语因使用场合不同而存在两种含义。
识字教学中所说的“部首”,通常是指合体字的表义偏旁,分析字形时常提到的“三点水”(氵)、“提手旁”(扌)“四点底”(灬)等,就是这类部首。
这类部首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可以叫做“识字部首”。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有“部首检字表”。
在教给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也用到“部首”这个词语,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部首可以叫做“检字部首”。
识字部首同检字部首大部分是重合的,如“提”字,识字部首是“扌”(称“提手旁”),检字部首也是“扌”(称“扌部”)。
两者虽然都叫“部首”,又大部分重合,却不是同一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首先是内涵不同。
识字部首是表义偏旁、构字部件,检字部首是某一类字字字形上的共同标志。
识字部首有“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具体名称,如“言字旁(讠)”、“雨字头”(雨)、“马字底”(马)、“同字框(冂)”等,而检字部首统称为“某部”,如“丶部”、“亻部”、“亠部”等。
其次是作用不同。
识字部首有利于字形字义的识记,检字部首有利于字的检索。
例如“雉”,是一种鸟,按识字来说,只能归入“隹字旁”,但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可以归入“矢部”,另如“席”、“堂”、“耀”、“功”、“恙”等字,按识字来说,只能分别归入“巾字底”、“土字底”、“光字旁”、“力字旁”、“心字底”,但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却可以归入“广部”、“ 部”、“羽部”、“工部”、“羊部”。
再次是固定程度不同。
识字部首是固定的,例如“语”字,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说它的部首是“言字旁"(讠);检字部首是临时性的,例如“臻"字和“恭”字,在检字目录里都属“—部",离开检字目录这个环境,谁也不会说它们的部首是“横部"。
另外,两种部首涉及的范围也不同。
识字部首范围小,只有合体字才有识字部首;检字部首范围大,合体字的部件、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的笔画,都能作为检字部首。
例如“和”字,本义是“以声音相呼应”,“口”是形旁,“禾”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口部”,又归入“禾部”;“棠”是木本植物名,“木”是形旁,“尚” 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木部”,又归入“ 部”;再如独体字“果”和“中”,检字部首都是“丨部”,合体字“疑”,检字部首是“丿部”。
不明确识字部首和检字部首的区别,容易造成混乱。
某地区曾经出过这样一道试题:让学生指出“严”字的部首,标准答案是“—”(横)。
学生不明确试题的要求,几乎全答不出来,只有个别学生答了“厂部”。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有区别地使用“部首”这一术语。
在指导学生查字典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部首”这个词,可以说某字在检字目录中归“某部”,如果非用不可,要让学生知道,这里说的是检字部首。
像上面那道试题,如果问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严”字查什么部,大概学生不会答不上来。
三识字部首的作用识字部首是汉字中很有特色的构字部件:它构字能力强、利用率高,一个“三点水”(氵)与其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500多个字。
识字部首一般都有名称,便于教学中称说;一般都有明显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记忆字形。
利用识字部首纠正错别字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常把“爬”字的左边写成“瓜”,把“恭”的下边写成“水”字的样子,如果他们明白了“爬”要用“爪”、“恭”是内心的一种感情,就不会把“爪”写成“瓜”、把“ ”(心字底)写成“水”了。
-----------------------------------------------关于偏旁和部首的教学宜春地区教研室邬建华一、认真搞清楚偏旁和部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偏旁———旧称汉字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合称偏旁,但在习惯上,对汉字的上下左右统称偏旁。
2.部首———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位,作为查字依据,其相同部位,称为部首。
3.偏旁和部首的关系:①同一个汉字的某个部分,既是偏旁,又是部首,但在不同的场合,它们的叫法各不相同。
如语文的“语”字,在分析字形结构时,它的左边部分,叫做“言字旁”;在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则把它叫做“言”部。
②有些汉字的偏旁不是部首,如春天的“春”,分析字形结构,它是上下结构,“ (春)字头;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就找不到“ ”(春)部,就是查“日”部了。
③也有些汉字的部首不是偏旁,如平安的“平”,它的部首是“一”(横)部;在分析字形结构时,就没有“一”偏旁了。
④汉字的偏旁远远多于部首,汉字的部首只有200个左右,其中大都可作偏旁,除此之外,还有将近600个偏旁,但有些是不常用的,习惯上不叫它偏旁,而称为汉字的部件。
二、切实组织好偏旁和部首的教学。
1.根据教材,按其功能,组织好偏旁和部首的训练。
偏旁和部首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它们的共同点,更要注意区分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
教学偏旁,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教学部首,其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部首,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现在使用的义务教材小学语文课本里,《基础训练》题中的偏旁与部首的训练内容就是按照它们各自的作用编写的。
在低年级1至4册的教材中,因为没有要求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所以在《基础训练》题中就只出现了有关偏旁的教学内容。
到了三年级第五册教材中,因为开始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才出现了“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的练习题。
教师应该遵循的就是按这种编排要求组织好教学。
2.加强指导,掌握要领,教学生学会定部首。
教师要按教学要求指导学生学会查字典,首先就要教给学生掌握确定汉字部首的方法。
①汉字部首一般位置是在字的上、下、左、右、外。
如:查今天的“今”,部首在上,查“人”部;查思想的“思”部首在下,查“心”部;查临时的“临”部首在左,查“|”部;查我们的“我”,部首在右,查“戈”部;查同学的“同”,部首在外,查“冂”部。
②汉字的一般位置上没有部首,就看中坐;若中坐没有,再看左上角。
如:查办法的“办”,部首在中坐,查“力”部;查疑难的“疑”,部首在左上角,查“匕”部。
③一个汉字有好几个部首的,按下列顺序确定部首:a字的上下都有部首的,取上不取下。
如:查天空的“空”,查“穴”部,不查“工”部。
b字的左右都有部首的,取左不取右。
如:查相助的“相”,查“木”部,不查“目”部。
c字的内外都有部首的,取外不取内。
如:查沉闷的“闷”,查“门”部,不查“心”部。
d下、左上角或右、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下或取右,不取左上角。
如:查水渠的“渠”,查“木”部,不查“氵”部;查凯歌的“凯”,查“几”部,不查“山”部。
e在汉字的同一位置,部首有多笔和少笔互相迭合的,取多笔不取少笔。
如:查意义的“意”,部首有“、、立、心、音”,查“立”部,不查“、、音、心”部。
f汉字的中坐、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中坐,不取左上角。
如:查坐车的“坐”,查“土”部,不查“人”部。
g汉字的部首中有单笔和多笔的,取多笔不取单笔。
如:查熄灭的“灭”,查“火”部,不查“一”部。
④汉字的部首无法确定,或部首所在位置不合规定的,按起笔取单笔部首。
如:查成长的“长”,查“丿”部,不查“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