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学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33.50 KB
- 文档页数:5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单位,米,m2、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4、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5、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6、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教学重点、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2、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要改变平时使用刻度尺时的一些错误的习惯,从课件规范的看从而掌握读数的方法,然后慢慢的渗透测量一些特殊物体的方法。
这里面,一些测量的技巧是重点,可让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测量的重要性: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测量,那我们具体什么时候需要测量呢?(学生回答)小结:各行各业都需要,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提问: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测量呢?学生:桌子有几个手长;用脚步量教室长度,有几步;甚至到家里乘车有10分钟的路,用时间表示.上节课我们知道,用我们的感官对长度判断可靠吗?(个人有差异,上面两个例子因人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所以,测量需要一个标准……二、长度单位: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
[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和纳米(nm)表示。
10-3千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科学计数法(当长度非常长或者非常短时,就可以用到,如地球周长4万千米=4×107米)让学生估测一些长度(教室的长,学校跑道的长度,校园楼高等)纳米技术:纳米衣服,纳米洗衣机等等三、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等)2、正确示范(课件演示)1测量时,先要将刻度尺与物体待测部分并齐(没并齐的后果)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叫学生上来左右读3如果刻度尺零刻度磨损或刻度不清怎么办?(可以以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来进行读数)3、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书,手(讨论并回答)四、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的选择:不同的长度要用不同的尺,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也要用不同的尺。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和错误,理解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天平、卷尺等。
2. 准备实践活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3.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些测量方法,比如:测量身高、体重、步长等。
2.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测量方法。
3. 引出科学课程中的测量概念,强调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4. 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直尺、卷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使用直尺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卷尺测量教室或体育场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实验二:质量的测量(1)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小玩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张纸的质量,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实验三: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文具袋、书包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实验,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等。
1.4科学测量〔1〕班级小组姓名课前任务:课外独立完成根底部分和要点部分——课前学科组长评好分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内组内根底部分进展对学、群学〕学习目的:〔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展。
要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适宜的进展测量。
2.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用表示。
3.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米= 微米= 纳米4.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选正确:根据测量的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的刻度尺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物体看正确:视线与尺读记正确:数值要有准确值和______________;数值后写明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估计读数。
5.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小检测:1、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A.2.4微米B.2.4毫米C.2.4厘米D.2.4分米2、下面各个量,接近4厘米的是〔〕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铅笔芯的粗细C 乒乓球的直径D 课桌的高度3、以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选项是〔〕4、用塑料尺测量长度时,假设用力拉尺进展测量,那么由此引起测量结果〔〕A、偏小B、不变C、偏大D、无法确定5、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A.0.00158千米B.5.0米C.7.26分米 D.32毫米。
6、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严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组内对学、群学——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展示、点评〕1、讨论:在测量1-41中的物体时,应该选用什么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长度的测量工具以长度的的测量为例,我们实验室有以下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要完成测量任务,请你用线条把你认为适宜的工具及其任务连起来工具用途刻度尺〔最小刻度毫米,长20厘米〕量跳远成绩钢皮卷尺〔最小刻度毫米,长2米〕制作几何图形米尺〔最小刻度厘米,长1米〕裁剪布料皮卷尺〔最小刻度厘米,长10米〕量玻璃窗长、宽3、长度的测量教材p19 活动答复考虑题并填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教学课题:1.4科学测量(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教学辅助: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计思想: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
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
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随堂记录3分钟新课引入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测量的定义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教师讲授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
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测量工具的使用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课堂小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学日志与反思总体感觉比较成功,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中略有瑕疵,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较为顺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测量的基本观点和类型。
2. 学会应用常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包括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理解并应用基本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科学实证精神,学会在测量中保持周密的态度,不犯错误和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天平、计时器等。
2. 准备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
4. 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和钻研方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 引入科学测量的观点,简要诠释其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测量方法介绍1. 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2. 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简单、方便、可靠、准确等。
3. 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电子秤、激光测距仪、显微镜、传感器等。
(三)科学测量实践1. 选取合适的测量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或模型,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2.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步骤、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实施测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讨论改进方法。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科学测量的实例?2. 介绍摩登科技领域中科学测量的应用,如无人驾驶、物联网、医学诊断等。
3. 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际测量,理解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的基本观点和意义,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测量工具,如何减小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温度计、天对等。
2. 准备实验器械,如蜡烛、火柴、木块等,用于长度测量。
3. 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用于质量、温度的测量。
4. 提前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测量实例,如身高、体重、体温等测量,让学生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测量。
(二)新课教学1. 认识测量工具(1)通过展示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基本构造和功能。
(2)讲解不同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测量的基本步骤(1)明确测量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4)计算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3. 实验探究:应用直尺测量长度(1)介绍直尺的基本知识,包括单位、最小刻度等。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记录不同物体的长度。
(3)对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估,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方法。
4. 拓展延伸:其他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1)介绍一些常见的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
(2)讨论不同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3)讲解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液体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等。
(三)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应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如房间的面积、水的温度等,并记录数据和感受。
(四)课外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科学测量的知识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科学测量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测绘、环保监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认识。
科学的测量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学科科学年级初一教材版本浙教版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学案主题新课课时数量(全程或具体时间)第()课时授课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第一章科学入门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选择、填空。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注意刻度尺要估读)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
(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
二﹑体积的测量教师活动1﹑体积的单位: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1米3=1000分米3=1000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2﹑体积的测量:(1)规则固体的体积,如:长方体的体积测量工具可用刻度尺,体积=长×宽×高。
第4节 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1、 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 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 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1、 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 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识罗列】 一、长度的基本知识1、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 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2、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毫米、微米、纳米。
对应的符号是km1km = m1m = dm =cm = =mm1m= mm 、1mm =u m 1 ii m=nm1m !i m =nm4、潜水艇常用声呐来测量距离,雷达用电磁波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来测量距离,这些都是利用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
激光测距仪 在工作 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 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激光测 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 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dm 、cm mm 卩 m nm 。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记录1、认识刻度尺观察常用刻度尺的一大个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实际测量物体长度时该用什么量程,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2、使用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使用刻度尺前应仔细观察它的 ________ , 和。
①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这把刻度尺也可以用,只不过不把它的___________ 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测量的起点线;②观察它的最大测量值即____________ ;③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这个值越小,准确程度越___________________ 。
第4节科学测量(课时1)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和工具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记录读数。
4.学会用累积法测量细铁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重点难点】
1.能熟练的进行长度单位的选择与转换。
2.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知识罗列】
一、长度的基本知识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
标准,即长度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
还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
毫米、微米、纳米。
对应的符号是km、dm 、cm、mm、μm、nm。
3.1km =_______m
1m =______dm =_______cm =_______mm
1m=_______mm、1mm =______μm、1μm=_______nm
1m______μm =_______nm
4.潜水艇常用声呐来测量距离,雷达用电磁波来测量距离,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来测量距离,这些
都是利用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距离。
【情景品学】
激光测距仪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
激光测距仪
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
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激光测
距仪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速度快而准确,其误差仅为其它光学测距仪的
五分之一到数百分之一。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记录
1.认识刻度尺
观察常用刻度尺的一大个格和一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判断实际测量物体长度时该用什么量程,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
2.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看:使用刻度尺前应仔细观察它的 , 和。
①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若零刻线磨损时,这把刻度尺也可以用,只不过不把它的
_________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___________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②观察它的最大测量值即________;
③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这个值越小,准确程度越_________ 。
(2)放:①刻度尺不能放歪斜,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___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即沿着被测长度。
②应使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被测物体。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选填“平行”或“垂直”),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记录:测量结果由和单位组成。
测量值与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误差,但应尽量误差。
采用可以减小误差。
测量结果往往要在最小刻度以下再估读一位。
三、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了解常见物体的长度,如中学生身高、课本厚度、铅笔长度、头发厚度、地球半径等
四、累积法测物体长度
将小量变成大量,使测量更容易,同时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例: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量一根铅丝的直径
【课堂练习】
1.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A.1.4微米B.1.4毫米C.1.4厘米D.1.4分米
2.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清单位
4.如右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mm。
5.用塑料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引起测量结果()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6.小明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如果改用cm作单位,小明的身高应记为________cm。
7.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 25.2mm, 27.2mm, 25.3mm,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应记作_______。
8.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宽度,四次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一次记录是( )
A.161.3mm B.16.18cm C.0.161m D.1.616dm
答案:1~3.BBB 4.35.0 5.A 6.cm 1.72m 0.004m 172.4
7.27.2mm 25.2mm 8.C
课后练习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数时________要与尺面垂直;
(3)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________和________ 。
2.测量的误差是指:()
A. 准确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
B.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C. 测量值与估计值之间的差异;
D. 估计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4.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2.4厘米;
B.2.41厘米;
C.2.411厘米;
D.24厘米。
5.一个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三次测得的数据为1.41厘米、1.43厘米、1.41厘米,则测量结果应该是:()
A.1.416厘米;B.1.43厘米;C.1.42厘米;D.1.426厘米。
6.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的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D.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7.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A.被测物体的大小;
B.测量技术的高低;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环境的优劣。
8.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米,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米,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A.1.002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
9.用图5—2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cm。
图5—2
10.图5—4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A.7.25 cm
B.2.25 cm
C.2.3 cm
D.2.251 cm
11.有一支mm的刻度尺,起端因磨损短缺0.2 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8.54 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A.28.54 cm
B.28.74 cm
C.28.34 cm
D.28.56 cm
12.给你一张纸、一只大头针和一把刻度尺,怎样测量一个圆柱体的周长?
参考答案:
1.(1)量程、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2)视线(3)数据、单位
2.B
3.C
4.B
5.C
6.C
7.C
8.D
9.mm 1.60
10.B
11.C
12.用纸包住圆柱体,然后用大头针在纸重叠的位置扎个孔,把纸展开用刻度尺测量两空之间
的距离,测得的结果就是圆柱体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