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专题--三峡专题共4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40
三峡的相关内容三峡,位于中国长江上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三峡工程由三峡大坝、五级船闸和两座大型电站组成,于2003年正式竣工。
下面将从三峡的背景、建设过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背景:三峡位于中国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重庆市涪陵区和万州区之间。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由于长江上游地势险峻,水电资源丰富,因此长江流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水力发电基地。
然而,长江上游地区也经常发生洪水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建设过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工程一直未能启动。
直到1994年,中国政府正式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以解决长江上游的洪水问题、改善航运条件和发展水力发电。
建设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搬迁,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接下来,开始修建大坝和船闸,并逐渐兴建电站。
整个工程历时近10年,共投入了数十亿元的资金。
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由于工程的建设,水位上升,导致了大面积的淹没和土地消失。
这对当地的植被和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其次,由于水位变化,导致了湖泊的水质变差,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三峡大坝的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水下噪音和振动,对鱼类的生活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比如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鱼类过渡设施等。
总结:三峡工程是中国在长江上游地区开展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旨在解决洪水问题、改善航运条件和发展水力发电。
工程的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终于2003年竣工。
然而,工程的建设也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和恢复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峡大坝1994年12月14日,当今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它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
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
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提高到10-75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
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
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
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基本情况三峡大坝的选址最初有南津关、太平溪、三-{斗}-坪等多个候选坝址。
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葛洲坝水电站上游38千米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
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岛,将长江一分为二,左侧为宽约900米的大江和江岸边的小山坛子岭,右侧为宽约300米的后河,可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关于大坝的坝高,在筹划中曾有低坝、中坝、高坝三种方案。
1950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影响下,各方多支持高坝方案。
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占了主流,因而低坝方案非常流行。
但是,出于为重庆改善航运条件的考虑,各方最终同意建设中坝。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它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
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
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三峡工程在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
三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编辑本段简介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现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它的建成投产,必将标志着中国人用智慧和力量铸就了又一个奇迹!编辑本段重要建设历程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同、171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近三分之一的人反对或者弃权的结果,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
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2010年7月,三峡电站机组实现了电站1820万千瓦满出力168小时运行试验目标。
(日发电量可突破4.3亿度电!占全国日发电量的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