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57
统计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统计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统计的三层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的总称,是一种社会调研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各种统计报表、统计图形及文字资料等。
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经济)的总体方面的方法论科学三者关系:统计学与统计实践活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是工作和工作成果关系。
统计工作过程(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1.统计设计(准备阶段)设计方案、指标体系、分类目录等2.统计调查(调查阶段)收集和占有统计资料3.统计整理(整理阶段)分布数列、次数分布等加工资料(承上启下)4.统计分析(分析阶段)绝对指标、相对指标等5.统计的表现与运用(工作总结)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综合指标法3.统计分组法4.归纳推理法5.统计模型社会统计学的特点1、数量性:统计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
2、总体性:主要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规律3、具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不是抽象的量。
4、变异性: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表现存在差异5、不确定性:是在现有的统计资料基础上或样本数据基础上进行阶段性分析,所获得的结论不确定统计的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1.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是按照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组或分类。
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
2.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现象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可以确定类别的优劣或顺序3.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是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
第一章统计总论1、为什么说有变异才有统计?参考答案: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种差异称作变异。
个体必须在某方面是同质的,这是构成总体的前提,但在其他某些方面又必须是不相同的,即各个个体之间必须存在差异。
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有变异才有必要进行统计,变异是统计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差异,所要研究的内容都完全一样,那就不需要统计、不需要综合分析了。
变异对统计以及具体的统计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2.怎样理解统计的不同涵义?它们之间构成哪些关系?参考答案:“统计”一词的涵义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统计资料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数量性:从数量上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是统计研究的基本特点;统计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数量,而是有特定内容的具体数量。
统计是在质的规定性下研究与所研究现象内容性质密切联系的具体数量。
(2)总体性:统计是以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统计要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3)变异性:总体各单位的标志特征由于复杂的随机因素而有不同的表现,它是统计研究的前提。
4.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指标与标志的区别:(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统计指标。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标志(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统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统计学概述1.1 统计学的定义解释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的科学。
强调统计学在决策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2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样本、总体、变量等基本概念。
解释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的区别。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介绍调查问卷、实验设计、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
强调数据收集过程中应考虑的伦理和有效性问题。
2.2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介绍数据的整理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排序等。
介绍频数、频率、图表等数据描述方法。
2.3 数据的可视化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可视化方法。
强调数据可视化在数据理解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概率与随机变量3.1 概率的基本概念介绍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概念。
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和概率论的基本原理。
3.2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介绍随机变量的概念,包括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
解释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统计特性。
3.3 概率分布与概率质量函数介绍概率分布的概念,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解释概率质量函数的定义和作用。
第四章: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4.1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推断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性。
解释点估计、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概念。
4.2 假设检验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解释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设定假设、计算统计量、判断结论等。
4.3 置信区间的估计与推断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置信区间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和限制。
第五章: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5.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回归分析的目的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概念。
5.2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模型选择、参数估计等。
第一章 绪论(第五版)(P1518)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 B )A.统计学B.统计活动(工作)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解: P5,L1~102.一个统计总体 (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解:P12,L2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总体单位可以有多个标志,总体也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D )A.一包谷物的重量B.一个轴承的直径C.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D.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解:P13,L21~23长度(几何度量)、重量、时间是连续变量数学期望可能不是整数比如掷骰子的所得的点数为X ,则E (X )=3.5这里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是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客户数的数学期望的平均值(平均了2次)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D )A. 指标B. 标志C. 变量 D .标志值解:P12,L4~5, P13,L16~17标志的分类:⎧⎨⎩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
例如:性别、民族、技术等级、职称标志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
例如:年龄、工资、身高、体重=⎧⎨⎩⎧⎨⎩可变标志:总体中所有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不全相同。
标志不变标志:总体中所有的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相同。
例如:学校所有学生构成的总体,标志身高,则该标志是可变的例如:学校所有学生构成的总体,标志成份,则该标志是不变的标志值: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称为标志值(和本书的描述有所不同)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变量值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的值若此题问的是成绩是什么,则可以选B 也可以选C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B )A.工人年龄B.工人性别C.工人体重D.工人工资6.现要了解某机床厂的生产经营情况,该厂的产量和利润是( D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解:产量是生产的机床数量,单位是台,是离散变量;利润是金额,是连续变量 (见题3)7.劳动生产率是( B )A.动态指标B.质量指标C.流量指标D.强度指标解:(这里的详细内容在第三章中阐述)P14,L13~L20⎧⎨⎩⎧⎪⎨⎪⎩按指标反映的总体内容可分为::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和水平的各种总量指标,故又称为总量指标指标:质量指标说明总体社会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的各种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总量指标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总量指标即为数量指标,又称绝对指标或绝对数(P69,L12~14)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又称为相对数(P73,L7)五大相对数(P74~83):(1)计划完成相对数、(2)结构相对数(比例相对数与之合并)(3)比较相对数(4)强度相对数(5)动态相对数平均指标是说明同质总体内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条件下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又称为平均数(P86,L3~5)五大平均数(P87~106):(1) 算数平均数(2) 调和平均数(3) 几何平均数(4) 众数(5) 中位数(P15)流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统计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两重关系:统计工作是统计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深化,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
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
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二、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一)从研究对象看,它研究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其对象具有:①总体性:统计研究虽然是从个别入手,对个别单位的具体事实进行观察研究,但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认识总体数量特征。
(个体与总体)②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
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通过数据以测度事物的类型、量的顺序、量的大小和量的关系。
(定量与定性)③变异性:统计研究的是同质总体的数量特征,其前提是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不是由某些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
(同质与变异)(二)从方法核心看,它强调对客观总体进行大量观察,通过归纳推理以获得总体数量方面的综合性认识。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相关分析法抽样推断法(三)从学科体系看,它是一门多科性的学科“家族”。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
总体既可以指客观事物本身,也可以是反映该事物某重要数量特征的一组数据的集合。
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就是总体单位。
无限总体:含无限多个单位。
有限总体:含有限个单位。
样本定义: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一)标志1、定义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的名称。
(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一)指标1、定义及构成要素⏹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指标 = 指标名称 + 指标数值时期指标(一段时期累计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时点指标(瞬间的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①数量指标(外延指标): 它是说明总体外延范围大小的统计指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计学原理第一章基础第一节统计的定义统计是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方法。
第二节主要统计概念一、总体总体就是统计工作者研究对象的全体。
对总体的描述性测度称为参数,如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二、样本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数据的集合。
对样本的描述性测度量是统计量。
三、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运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估计、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可靠性测度共有两种:置信水平和显著性水平。
三个例子:企业多元化战略:多元化企业和非多元化企业的绩效差异。
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就业和收入差异。
男生和女生:成绩差异。
第三节:数据的类型一、定距数据定距数据是实数:如身高、距离、收入等二、定性数据定性数据的取值是类别:如男性、女性。
三、定序数据定序数据也表现为定性的,但是取值是有顺序的。
例如,不好、一般、好、很好、优秀。
定性数据和定序数据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取值是有顺序的。
第四节数据的描述方法一、图表描述方法计算机命令1.将数据输入或导入列中。
2.选择数据列。
3.单击图表向导(Chart Wizard)、线图(Line)和完成(Finish)。
4.如果想做某些改变,则鼠标右键单击图表,选择图表选项。
二、数字描述方法1.中心位置的测度(1)算术平均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2)中位数:中位数是通过把观测值按顺序排列而计算得到的。
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即为中位数。
中值:median,如果数据有n个,若n为单数,取值为中间的数值;若n为偶数,取值为中间两个数的均值。
众数:mode 。
注意:在不只有一个众数的情况下,Exce 只显示最小的,不显示是否有其它众数。
最大值:max ;最小值:min ;平方根:sqrt数据分析:分析工具库是Excel 所附的一组统计函数,它可以通过菜单栏找到。
单击工具,找到“数据分析”;如果“数据分析”不存在,点击“加载宏”,然后选择分析工具库。
找一台安装有数据分析的电脑,进入excel 安装目录(一般是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进入OFFICE10文件夹拷贝Library 文件夹到你的电脑同名文件夹里,然后执行前面的加载宏步骤就可以了。
国家开放⼤学电⼤《统计学原理》测验题2020年《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第⼀章⼀、单项选择1. 不能⾃然地直接使⽤数字表⽰的属性称为()属性。
A.数量属性B.质量属性C.⽔平属性D.特征属性【答案】B2. 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
A. 同类实体B.异类实体C.总体D. 同类集合【答案】A3. 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
A.总体B.个体C.总量D.变量【答案】A4. 根据总体的形态,总体可以分为()A. 时间总体和空间总体B. 实在总体和想象总体C. 时点总体和时期总体D. 平⾯总体和线性总体【答案】B5. 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不清晰的变量是()。
A. ⼀列车的煤炭B. 滇⾦丝猴种群C. ⼤兴安岭的树D. ⼯业流⽔线的⼀批产品【答案】AC. 顺序分类D. 数值顺序【答案】B⼆、多项选择1. 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 实体B.属性C.调查D.情况【答案】AB2. 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
A. 数量属性B. 质量属性C. ⽔平属性D. 特征属性【答案】AB3. 下列属于数量属性的有()。
A. 体重B. 年龄C.民族D. 销售量【答案】ABD4. 下列属于质量属性的有()。
A. ⾥程B. 体重C. 性别D.籍贯【答案】CD5. 下列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A.⼀艘⽯油巨轮的⽯油B.⼀列车的煤炭C.公园⼀⽚草地D. ⼤兴安岭的树1. 数据⼀般只包括⽂字、符号、数码、数字、数值等类型,个体信息量巨⼤的⾳频、视频、图像并不包括在内。
(√)【答案】正确2. ⽂字是⼀种数据。
【答案】正确3. 数量属性与质量属性是属性的基本分类,也是最重要的分类。
【答案】正确4. 同类实体要求各个实体的所有属性的属性表现都要相同。
【答案】错误5. 统计信息量与该同类实体所包括的实体个数成正⽐,与同类实体被关注的属性个数成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