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短歌行
- 格式:ppt
- 大小:226.50 KB
- 文档页数:25
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第七课短歌行完美版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2 第七课短歌行一、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蕴含在诗歌中深刻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特征;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3、引导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材分析(一)《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
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另外,还要“知人论诗”,把作者的性格、心态等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更不能因为对曹操有误解而误解作品,所以,读诗歌和丰满曹操的人物形象自然会成为本课的难点。
(二)宁夏育才中学的学生都是来源于宁夏南部山区,而宁南山区又是宁夏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作为来自这些地区的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学英语也有好几年了,老师有个句子不太理解,想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把它翻译成汉语。
Speak of the devil,and he appears.说曹操,曹操到。
显然,在这个句子里,曹操是被翻译成“恶魔”的,可见,在很多人心目中,曹操是一个恶魔似的人物,那么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结合你以往的认识,以一个高中生应有的客观,来谈一下你对曹操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同学们谈了这么多,大都是通过别人的作品来认识曹操,那么曹操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他自己的作品《短歌行》,来感受真实的曹操。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一)、第一步:学生自由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原文及翻译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契阔谈?,心念旧恩。
)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短歌行原文及注释高中教材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1.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2. 几何:多少。
3.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7.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9.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明月那样的贤才,什么时候可以得到呢?掇,拾取,摘取。
这里比喻贤才难得。
10. 越陌度阡(qiān):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11.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
用,以。
存,问候,思念。
12. 契阔谈讌(yàn):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契阔,聚散。
这里偏用“阔”的意思,表示久别。
讌,通“宴”。
1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乌鸦绕树飞了好多圈,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树枝。
匝,周、圈。
这几句比喻当时的贤才在寻找依托,但还没有找到真正可以依靠的明主。
14.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厌,满足。
这里曹操表示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15.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哺,口中所含食物。
高一语文必修二曹操《短歌行》赏析诗歌赏析:《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
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
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
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
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短歌行》教学设计授课题目《短歌行》重点展示的教学技能名称分析性讲解所属学段高中模拟授课年级高一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这首诗选自《曹操集》,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
它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基于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安排为分析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感受曹操咏叹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就的思想感情,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在情感上,高一学生对风云变幻的三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及其时代背景,更好地充分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激昂、古朴正直的风格。
在知识与能力上,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可以准确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目标1.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情感变化。
2.体会并学习曹操忧而奋发,为实现人生价值积极进取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人写忧是为了壮志,他的“忧”是进取中的叹咏。
教学过程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教学设计意图35秒1分25秒1分钟课堂导入:通过名家对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评价引出教学目标。
深入探究: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呢?播放诗歌朗诵,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由跟读,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引出本节课探讨的主题——为何而忧(板书:忧)讲解“三忧”:(分层逐步分析)师:诗人在第一层忧的是什么?他是怎么表达的?点评并总结学生的回答(板书:人生短暂)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自由跟读,准确迅速找出诗眼“忧”字。
生:“他把人生比作为朝露,说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逝。
”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任务,带着疑问深入理解,听完音频后对诗歌有一个整体感知。
原创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歌行》的词义、韵律、意境,能熟练朗读和背诵。
2. 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短歌行》,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理解其意境。
重点:《短歌行》的词义、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短歌行》的作者、背景及词牌特点。
(2)逐句讲解词义,分析韵律,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3)通过例句分析,讲解《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仿写古诗词。
4.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短歌行》的意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词义、韵律、意境2.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对偶等3. 课堂实践:仿写古诗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以“时光”为题,创作一首古风诗歌。
2. 答案示例: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无声换季节。
青丝渐染霜,少年心事谁知晓?勿让青春空度过,奋发向前逐梦想。
时光不负有心人,岁月静好待明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古诗词中关于“时光”的名句,进行分享和鉴赏。
(2)组织一次古风诗词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短歌行》的词义、韵律、意境及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目标的设定: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分析《短歌行》的修辞手法,理解其意境。
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将《短歌行》的意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原创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这首古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单元《诗歌》中的第二章《古诗鉴赏》,详细内容为对《短歌行》的解读、分析及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短歌行》的作者、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掌握古诗的韵律、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短歌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情感、韵律及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诗的发展历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短歌行》。
2. 讲解:介绍作者曹操及其创作背景,解读诗歌内容,分析韵律、修辞手法。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诗句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作者:曹操3. 内容:诗句解读、修辞手法、韵律4. 重点、难点:修辞手法、诗歌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至少列举三种。
(2)谈谈你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的理解。
2. 答案:(1)对仗、排比、设问。
(2)示例: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短暂,应当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鉴赏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短歌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诗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中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