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 格式:docx
- 大小:10.48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下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物理知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下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1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这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八年级下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详解【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1、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 D.静止不动【答案】A【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知识点梳理1.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初步规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此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理想化模型,即不受外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效果上看相当于不受力,可以近似认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
(3)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旦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要么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要么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 惯性的理解(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越强;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就越弱。
(3)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与地理位置无关。
三、典型例题解析例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基本属性B.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C. 物体不受力时有惯性,受力时失去惯性D. 唯有在打拳或踢脚时,才有惯性显现出来【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答】解:$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AD错误,B正确;$C$、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C错误;故选:B.。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初中物理必背定律大全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物体若受力平衡,则该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一种吸引力,其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5. 阻力定律物体运动时受到阻碍的力,其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状态有关。
6. 动能守恒定律不受外力的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7.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共同作用下,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任何一力可分解成与之相等且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
8. 质量守恒定律在任何封闭系统中,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9. 压力定律在相同面积上受力的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与所受力和面积成正比。
10. 功和机械效率功是力对位移的乘积,机械效率是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
11. 波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波、反射光波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12.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的能量总量恒定不变。
13. 镜面成像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14. 齐次质点的定义质点的组成部分在空间任何位置上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15. 运动的微观本质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作用,是宏观物体运动的微观本质。
16. 机械波的传播和声波的速度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与温度正相关。
17. 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光线从一介质到另一介质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由狄拉克定律计算。
18. 平抛运动的轨迹空中自由下落物体处于水平投射状态时,它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
19. 热传导定律热传导是指物体内部冷热处于不同温度时,热量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现象。
20. 阿基米德原理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走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1. 压强定义与测量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称为压强,压强的大小等于垂直于单位面积的力的大小与面积的比值。
八年级物理相关原理知识点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理解物理知识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简单来说就是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外力作用于其上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也就是说,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原有的状态,如果有外力作用,物体会发生运动状态改变。
二、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所受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例,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加速度就越小。
这个定律体现了力的合成,即多个力共同对一个物体产生作用时,其效果相当于一个合力。
三、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相同,但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个定律也称为相互作用定律。
四、功和能的关系功是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其大小等于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能量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并且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对于一定条件下的物体,它所具有的能量总数是一定的,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总能量守恒。
五、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
当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需要有一个向心力作用在物体上,保证物体以圆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六、质量和密度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是反映物体运动惯性的量。
密度则是物质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密度较大的物体重量也较大,密度较小的物体重量也较小。
七、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由牛顿提出的一种引力概念,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其公式为万有引力公式,即F=Gmm/r²。
其中,G是一个万有引力常数,m1、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八、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电场强度是电势差与距离之比,描述的是电场力作用于电荷的大小。
牛顿第一定律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这一定律。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力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八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1)“一切”说明该定律具有普遍性,即不论固体、液体,还有气体都适用,没有特例。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此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法或叫科学推理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探究时应注意三点:(1)实验时,用统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同。
(2)实验时,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而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本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设计思路为:让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粗糙程度逐渐减少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小车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例题:水平面上正在越滚越慢的足球,眼看就要停下来,如果此时足球失去所有的外力作用,那么()A、足球将越滚越慢并很快停下来B、立即停下来C、不会停下来,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你女女女女运动状态D、无法判断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1)惯性具有普遍性。
中学物理牛顿三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比如,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乘客的身体在刹车前随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刹车时,由于惯性,身体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应用:可用于解释许多常见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助跑,助跑是为了使运动员在起跳时具有较大的速度,由于惯性,运动员起跳后会在空中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从而跳得更远。
2.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其数学表达式为合。
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当合外力增大时,加速度增大;质量增大时,加速度减小。
例如,用相同的力推不同质量的物体,质量小的物体加速度大,更容易被推动。
应用: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经常用到,如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可通过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数学表达式为。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必有反作用力,且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相同。
比如,当你用手拍桌子时,手给桌子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桌子同时会给手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手会感到疼痛。
应用:可用于解释一些相互作用的现象,如火箭发射时,火箭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气体,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上运动;人走路时,脚向后蹬地,地面对脚有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人能够向前行走。
中考物理牛顿知识点总结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会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它的状态为止。
牛顿第一定律的简单表述就是:恒定速度运动和静止状态是物体们最喜欢的状态,任何物体都不会自觉地改变这种状态。
这个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它概括了很多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它指出: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加速度,且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在这个定律中,还有一个概念是动量的改变率等于合外力,也就是说合外力作用在物体上,就会改变物体的动量。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表述的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物体都会对另一个物体产生作用力,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这两个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非常重要,它解释了很多现象,例如行星的运动、机械振动等都可以用这个定律来解释。
同时,也说明了万物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并且对于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应用牛顿的三大定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下面我们来举几个例子:1.行驶汽车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遵循牛顿的第一和第二定律。
当汽车行驶时,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速度将保持不变;当汽车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如加速或刹车,速度将发生改变。
2.射击运动射击运动中,子弹离开枪膛的瞬间会受到枪管的反作用力,同时枪身会受到子弹的推动力。
这符合牛顿的第三定律,即作用与反作用。
3.天体运动在宇宙空间,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月球绕地球运行,都可以用牛顿的运动定律来加以解释。
初中物理物理公式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公式是物理学中表达物理规律的数学描述方式之一。
初中物理涵盖了力学、光学、电学、声学等多个方面,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常用的物理公式进行总结和解析。
1. 力学1.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除非有外力作用。
1.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其中 F 表示合力,m 表示质量,a 表示加速度。
1.3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意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光学2.1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θi = θr。
2.2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值等于两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1sin(θ1) = n2sin(θ2)。
2.3 色散定律:光在经过折射时不同波长的光被折射角度不同,所以被分离成七种颜色,即彩虹。
3. 电学3.1 电流强度公式:电流强度 I 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Q,即 I = Q/t。
3.2 电压公式:电压 V 等于电势差 U 与带电粒子所经过的电场线路上单位电荷的能量变化之比,即 V = U/Q。
3.3 电阻公式:电阻 R 等于电势差 U 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 I 的比值,即 R =U/I。
3.4 欧姆定律:在电流保持稳定时,电流强度 I 等于电压 V 与电阻 R 的比值,即 I = V/R。
4. 声学4.1 声速公式:声速 v 等于介质中声波传播的距离 S 与传播时间 t 的比值,即 v = S/t。
4.2 声强公式:声强 I 等于声音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传播速率,即 I = P/S,其中 P 表示声音传播所带来的功率,S 表示声音传播的横截面积。
4.3 音量级公式:音量级 L 是以对数形式表示声音强度的物理量,公式为 L =10log(I/I0),其中 I0 为参考强度(通常取10^-12W/m^2)。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牛顿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若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者相对空间恒定速度运动
状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实现加速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施加在物体上的加速力大小等
于外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3、牛顿第三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存在定义的互相作用,两
个物体之间施加的力是互相等值而又相互作用的。
4、慣性定律: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处于运动平面上,难以改变其运动
状态,物体想要改变运动状态,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在其上。
5、力学,力的定义及特性:力是能够引起物体变形或者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一种作用。
二、动能
1、动能的定义:任何物体都带有一定动能,其动能大小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平方数除以2
2、动能守恒:动能大小不受物体的影响,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
能改变动能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大小。
3、势能守恒:势能大小由力量外力、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能改变势能的大小,而不能改变位置。
三、热力学
1、热力学定律:在宏观尺度上,物体转换热能和动能是有定律的,这就是热力学的定律,它包括热守恒定律、热力定律及热平衡定律。
2、热守恒定律:热能在宏观尺度上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从一方传到另一方。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力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