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知道并能描述线段的特征,并且会按要求画线段,会数图中的线段。

2. 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到。

(谜底:线。)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的成员,今天我们就和小黄鸡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点评:游戏导入,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授

(一)认识线段

1.师:小黄鸡在课前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线,拿出来吧!

不要小瞧了这根线,它里面可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呢!

先把这根线放在桌上,观察一下,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生:弯的。)

师:如果要比一比同桌的两人谁的线长,怎么比?(生:把线拉直后再比。)现在线变成什么样了?(生:变成了直的。)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拉直自己的线,和同桌的比一比长短。

2.师:这两条线的长短我们是怎么比的呢?(屏幕出示)

(把一头对齐,再看另一头)

师:线的两头叫两端,两端的点叫端点。师:为了在图上表示端点,我们可以在两端标出两个小圆点,也可以画两条小短竖来表示端点。

【点评:线段的端点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表示线段长度有限且可测量,在线段的两端标出端点。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只是一种表示方法。】

●●

像这样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点评:通过比两条线的长短,促使学生把线拉直,成为两条线段,自然地引向对线段的两大特征“直”和“有两个端点”的关注。】

3.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图形吗?(完成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同桌互说。

4.师:(旋转线段,斜着)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竖着)这又是线段吗?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和一定的长度。它可以是横着的,也可以是竖着或斜着的。

5.判断(课本第60页“想想做做”第1题)

它们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点评:为了巩固对线段概念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判断一些图形是不是线段,以明确这一概念的外延,并且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以明确概念的内涵。】(二)找线段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它却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你想找到它们吗?

听听小黄鸡的提示:“小朋友们,我们身边就有线段!”

三角尺哪里可以看成线段?(学生边指边说)

你和小黄鸡一起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呢?

2. 折线段

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这张纸上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你能动手创造出一条线段吗?试一试。

观察折痕: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它们能比出粗细吗?

指出:线段是没有粗细的。

3.师:还有许多线段藏在下面的图形中。

线段藏在哪儿呢?大家找一找。

【点评:用富有童趣的语言组织学习活动,在游戏中达到了训练的效果。】3.数线段(课本第60页“想想做做”第2题。)

小结: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画线段

1.师:拿出作业本,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他画的是线段吗?为什么?

刚才很多同学都用到了一种工具——直尺,为什么用直尺可以画出线段呢?(因为尺的边是直的,所以画出的线也是直的。)

师:有没有人用其他工具画线段的?借助什么工具画线段?

为什么可以借助这些工具来画?

一起来看看小黄鸡是怎样画的:

沿直尺的边先画一条直的线,再标出两个端点,就画出了一条线段;

也可以先标出两个端点,再用直尺连接这两点画出一条线段;

或者先画出一个端点,再从这个端点出发,沿直尺的边画一条直的线,最后再画出另一个端点。

再画一条线段,比比谁画得又对又快。

2.课本第60页“想想做做”第3、4、5题

(1)出示第3题

师:你会连吗?

指出:A、B两点其实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所以画线段时两头不能超过端点。

使直尺的边经过A、B,沿着直尺的边用铅笔从A画到B,就画出了线段AB。

(2)出示第4题

学生读题。动手试一试。

师:你画出了几条线段?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可以从A点出发,按顺序和B点、C点连接,再连接B、C两点。

小结:三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共可画出三条线段,画出了三角形。

(3)师:如果有4个点,连接每两点画线段,可以画出多少条线段?(课件演示)

展示学生作业(画了四条线段的)

有不同的意见吗?还可以连哪些线段?(补充另两条)

我们从A点出发,依次和另外的三个点连接,从每一点出发都要和另外的三个点连接。

小结: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共可以画出六条线段。你画对了吗?

(四)折线段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张纸上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你能动手创造出一条线段吗?试一试。

观察折痕: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它们能比出粗细吗?

指出:线段是没有粗细的。

【点评:用纸折出线段是根据平面基本性质公理:如果两个平面相交,则它们交于一条直线。观察折出来的线段,能显示线段没有粗细这一特征,从而使建立的线段概念趋于完善。】

三、课堂总结

还记得老师刚上课时说的话吗:小黄鸡给你的那根线可隐藏着不少数学知识呢!

由它,我们和小黄鸡一起认识了什么?线段是什么样的图形?

其实,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一定会发现它,理解它,运用它。

【点评:为了使小学生毕业后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需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理性思维水平,不能满足于直觉、观察、操作和实验,还需要适当增加概念的定义和命题的推理、论证,还需要在归纳、类比、联想的基础上演绎。】

本课总结:

陶行知认为教育源于生活。而新课程也强调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使数学与生活联袂,逐渐让学生喜欢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学习“线段的认识”对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虽然“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重点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 1.认识天气符号 2.写出这些天气符号的名称

春天夏天 秋天冬天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1.晒衣服、太阳能热水器、晒太阳取暖等利用了太阳为我们提供的(热)。 2.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礼物。 3.窗户可以在白天让室内保持明亮,这是利用了太阳为我们提供的(光)。 窗户的作用除了通风,还有(采光)。 4.用黑塑料袋和半瓶水做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放在太阳下晒后,瓶内的水会变烫,利用太阳的(热)加热管子里的水。 5.太阳东升西落(早晨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6.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7.月亮和太阳一样都是(东)升(西)落。 8.月亮在(一个月)内会发生有规律的形状变化。 9.月相 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10.晴天的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太阳光太亮了)。 11.不适合在城市观察星星,城市的(灯光太亮了) 12.月亮明亮时(不适合)观察星星 13.星星的亮暗称为(星等),最亮的是(一等星),最暗的是(六等星) 14.(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 15.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 16.星星也和太阳、月亮一样是天空中的星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17.我们要选择旷野、晴天、月牙的晚上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

第三单元用力以后 1.(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关抽屉用(推力),开抽屉用(拉力)。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2.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的基本方法有:拉、弯、扭、卷、压等等。 3.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关系:钩码挂得多,向下的拉力大,橡皮筋长;钩码挂得少,向下的拉力小,橡皮筋短。橡皮筋长度的变化与拉力大小有关。 4.人们常常用力去改变物体的形状。 5.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6.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让速度大的小车停下来时,用力(大),让载质量大的小车停下来时用力(大),所以重型卡车不能超载,行车速度不能太(快),防止刹车时车停不下来。 7.小车启动力越大,跑得越快,停止力越大;小车越重,启动时需要的力越大,停止时需要的力也越大。 第四单元奇妙的光 1.(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2.不同的生活场景对亮和暗的要求不同:看书写字时要(亮)一些,看电影时要(暗)一些。 3.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4.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5.玻璃、一杯水、一袋空气是(透明)的;毛玻璃、硫酸纸是(半透明)的;瓷砖、垫纸板、笔记本是(不透明)的。 6.如果我们透过一个物体看另一侧的其他东西不清楚时,它是(半透明的). 7.透明灯泡发出的光(强)、(刺眼);半透明灯泡发出的光相对(弱)、(柔和)。 8.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给手电筒蒙上什么颜色的玻璃纸,白裙就变成什么颜色。 9.透过红色玻璃纸看娃娃的白衣服,白衣服就变成了(红色)的,透过蓝色玻璃纸看娃娃的白衣服,白衣服就变成了(蓝色)的 10.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相同颜色的物体,发现其颜色不变,而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则会变色。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目标: 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天气信息。教学准备:天气符号的图片、教学当天本地区的天气预报情况。 预习要求:关心当天的天气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诗: 关心天气 呼呼呼,起风了, 哗哗哗,下雨了, 雨停了,云散了, 太阳出来了! 走到户外, 去看天上的云彩; 挽起裤腿, 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 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 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预设:, 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 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 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 ………… 3、学生动笔开始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评价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教师小结:看了大家设计出来记录天气情况的简单符号,老师非常高兴,因为大家的符号设计得非常的漂亮。 5、小提示:同学们,今天外面有风吗?大家有没有感觉到风?风大不大?(有风,但是不大)那我们怎么来记录看不见的风呢? 学生交流讨论。 6、教师小结:我们在记录天气情况的时候,仅仅画上太阳,雨点或者白云,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上风等一些其他的因素,这样记录的天气情况才更完整,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认识天气符号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已经了解过了,并且我们也设计了简单的符号,记录了今天的天气情况,那么同学们还遇到过哪些天气情况呢? 全班交流讨论。 雨天、下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天、大风天等等。 2、教师出示书本的第三页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这些图片了解一些天气情况。 书本第三页上面的四幅图,分别是雪、雷雨、阴、雾四种天气。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学习 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5页内容及练习一第4、5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 难点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一、入境生趣 呈现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 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 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设疑自探 组内交流1、出示自探内容及要求:【大屏幕出示】 自探内容及要求: (1)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一下下面哪些是线段

(3)试着画一条线段,想想应该怎么画。 2、学生解读自探要求。 3、学生根据自探要求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备课时没有预设到 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点】 4、整理个人研究成果,准备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个人研究成果。 (2)提出个性问题,组内共同协作解决。 教师预设: 学生对于线段的特点可能说的方面比较多,教师在巡视时要予以引导,主要总结出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 5、整理组内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三、解疑合探质疑补充1、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2、学生个体提出质疑,全班同学给予解答和补充。 教师预设: (1)、判断是否是线段时要引导学生从线段的特点来判断。 (2)、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3、教师的引导: 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设计有针对性的阶梯式练习,必要的题目教师课前解答出来,内容包括基本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二年级(4)认识线段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判断。(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画“√”) ( ) ( ) ( ) ( ) ( ) ( ) 二、我会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三、心灵手巧。 1.小小机器人。 ⑴数一数,机器人身上共有( ) 条线段。 ⑵用彩笔把这些线段描一描。 ⑶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作为机器 人的嘴。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小猴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 ② 走第( )条路最近。 五、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第三条: ( )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多少厘米? 六、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③ ①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 ( ) 2. ( ) +( ) + ( ) ( ) ( ) 二、笔算练功房。 26+43= 52+28= 26+35= 28+64= 59+22= 31+69= 三、数学门诊。 病例1: 病例2: 3 2 2 4 +4 8 + 3 7 0 5 4 四、我会填“>”、“<”或“=”。 32+6 60 29+38 62 54+42 88 70 61+9 47+25 53 32+18 27+73 22+30 50 37+25 80 26+28 40+14 五、我能帮小熊找到自己的气球。(连一连) 21+31 25+38 24+47 16+47 25+27 30+33 39+13 43+28 52 71 63 十位 个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word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例外?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例外?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介】 这部分内容教学“线段的认识”,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线段的认识是建立长度及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探究数线段的方法。【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感知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不遗漏不重复地画出四个点、五个点之间的所有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作业纸。 教具: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小朋友们,两只可爱的小企鹅在沙滩上散步时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多媒体将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远远看去他们的脚印连成了线,这两条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线,有的直、有的弯。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线段 (1)谈话:在你们的桌上有一条毛线,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呢?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板书:直的)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1.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案)

《今天天气怎么样》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年级:二年 教材分析: 《今天天气怎么样》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心天气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从天气变化的角度,通过定性描述反映物质的变化。本课是按照由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深入地安排了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认识和描述今天的天气。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看,引导学生自己用一个符号表述今天的天气,通过比较同学们对同一的天气现象设计的不同符号,了解今天天气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是一个讨论活动,通过回忆曾经遇到过的不同天气,让学生意识到天气是会变化的,通过具体比较,如雨天、刮风、下雪和沙尘暴等,发现天气的不同,同时认识表示不同天气的气象符号。第三部分是阅读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天气预报的内容,让学生分析天气气象的主要几个描述维度。 学情分析: 天气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他们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但不知道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一种事物,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学会从各个方面完整地说清一个事物;学生通过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动植物的影响,有意识地学会关注天气变化;通过长时间的调查,学生会发现,动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关注身边自然界的变化,学会描述不同的季节。 这些活动将进一步结构化学生的天气知识,拓展天气对职业影响的认知,以及对季节特征的认知。 但是同时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刚上二年级学生,他们既迫切需要学习如何动脑思考,也需要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无限的,但是需要有针对的进行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的气象,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2、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今天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主要气象元素。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汇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汇总 【导语】在中国,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和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 问题。 3、板书课题:9、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形状改变了教学目标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袁少华 2018年10月25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会找、数、折、画、连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长度的毛线、折纸(一张正方形,一张长方形),直尺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一 目标分解: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 目标落实: 一、对比曲直,引入新课 1、呈现学生的体育活动:跳绳,拔河场景图。 观察:这三组小朋友在活动时都用到了什么? 请你观察一下,这些绳有什么不同。 提炼:绳有时是弯的,有时是直的。 2、出示毛线,轻轻地放在桌上 观察:这根毛线是什么样子的? 3、你能想办法把毛线变直吗? (1)先想一想,然后再动手。 (2)变直后轻轻的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把毛线变直的。 二、观察比较,认识线段 1、观察毛线 (1)展示学生不同资源 生1: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把毛线变直的吗? 提炼:从他的左手到右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直的。 生2:他的毛线直吗?哪一段是直的? 生3:他的呢?谁能像老师刚才那样说一说。 (2)变换毛线角度,还直吗? (3)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毛线从哪到哪是直直的。 (4)小结:不管是长的还是短的,横的还是竖的还是斜的,只要用左手和右手拉紧,中间的一段毛线就是直直的。 2、引出线段 (1)揭示:像这样,左手到右手之间直直的一段,我们可以看成是“线段”(板书课题) (2)师:那你能把手中的线段移到黑板上来吗? 同学们想一想,该怎么移呢?吸铁石要几个?为什么?放哪? (3)介绍:我们一般可以用“”的图形来表示线段。 3、认识线段 (1)观察: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2)提炼:线段不仅要直直的,还要在两端画上两条小竖线(红笔描),这个小竖线也有自己的名字呢,它叫做“端点”(板书) (3)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4)闭上眼:好好想一想,线段长什么样子呢?用手比划一下。 目标检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 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 (1)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观察后再拿起来同桌之间比比谁的毛线长,谁的短。 学生观察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 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师:(边说边操作)大家说的都非常棒,像老师这样,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班级:二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和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二年级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知道并能描述线段的特征,并且会按要求画线段,会数图中的线段。 2. 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到。 (谜底:线。)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的成员,今天我们就和小黄鸡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点评:游戏导入,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授 (一)认识线段

1.师:小黄鸡在课前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线,拿出来吧! 不要小瞧了这根线,它里面可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呢! 先把这根线放在桌上,观察一下,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生:弯的。) 师:如果要比一比同桌的两人谁的线长,怎么比?(生:把线拉直后再比。)现在线变成什么样了?(生:变成了直的。)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拉直自己的线,和同桌的比一比长短。 2.师:这两条线的长短我们是怎么比的呢?(屏幕出示) (把一头对齐,再看另一头) 师:线的两头叫两端,两端的点叫端点。师:为了在图上表示端点,我们可以在两端标出两个小圆点,也可以画两条小短竖来表示端点。 【点评:线段的端点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表示线段长度有限且可测量,在线段的两端标出端点。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只是一种表示方法。】 ●● 像这样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点评:通过比两条线的长短,促使学生把线拉直,成为两条线段,自然地引向对线段的两大特征“直”和“有两个端点”的关注。】 3.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图形吗?(完成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同桌互说。 4.师:(旋转线段,斜着)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竖着)这又是线段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认识线段》教案

签名: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集备课题 认识线段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 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线段的特征,使学 生建立初步的长度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培养动手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判断是否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一米长的绳子、尺子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与修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线段例6 把一条1米长的绳子拉直,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两个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我们还可以吧哪些边看作一条线段? 2、量线段的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线段,向学生说明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量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你愿意试一试吗?并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课件演示:将图形分解 成线段。)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并指出每条边都有两个端点。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己试着量线段长度。学生可能会说 学生可能说出黑板边可以看成线段,它的两端可以看作线段的端点。同样书边、桌子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5页做一做1、2题。 3.教学例7。 教师示范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边画边讲解画法:“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页第1、2题。指导学生完成。 2.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得到准确结果。 3、9页的6题量一量。出:“先将尺子的0刻度 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 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 的刻度数,现在这条线段 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 度数1。这条线段就是1 厘米。” 学生动手画一条5 厘米的线段。 学生出现多种答 案。并展开争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操作 (随着学生对第二 题的完成,课件出示) 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 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 段组成的。(课件演示: 将图形分解成线段。)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 线段。 鼓励学生多发言, 感觉视觉的差别。 板 书 设 计 认识线段 课 后 反 思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实际操作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良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燕青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 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能根据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吗?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中的图形,指名作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找身边的线段。 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知道线段的特征,认识了线段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比如说吧,这本数学书上就有线段。 拿起你的数学书,找一找,你觉得数学书的哪一条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4*9=36分) 1、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边是,右边是。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来改变它们的形状。 3、是世界发明大王,他发明出了、等一千多样东西。 4、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选择题。(4*7=28分) 1、下列不是表示天气信息的是( )。 A 多云 B 南风 C 大雁南飞 2、下面( )项活动是人们在春天做的。 A 游泳 B 植树 C 割稻子 D 堆雪人 3、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是( )。 A 从东往西 B 从西往东 C 位置不变 4、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是( )。 A 星星睡觉了 B 太阳光太亮了 C 星星被乌云遮住了 5、下面哪种方法不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 A 用力拉伸b用力弯曲 C 放在盒子里 6、如果在室外,我会选择在( )看书。 A 阳光下 B 树荫下 C 昏暗处 7、用红色的玻璃纸看红色的物体,会发现( )。 A 红色的物体不见了 B 红色的物体不变 C 红色的物体变黄了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4*5=20分) 1、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需要用力。( ) 2、预报天气是气象工作者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 3、所有的星星都是发光发热的。( ) 4、晚上看电视的时候,要把所有灯都关掉。( ) 5、有光才能看见物体。( ) 四、简答题。(16分)生活中,你有哪些保护眼睛的好方法?写出三点。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4*9=36分) 1、早晨,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对物体用力来改变它们的形状。

2018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一共有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本单元由三课组成,《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的影响》《四季的天气》。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同学们学习有关天气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了解恶劣天气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介绍一年四个季节天气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面,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季节里面不同的植物和动物。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晒太阳》《看月亮》《数星星》。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这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从课题上来看,这三课都是观察天体。这三课的能力训练定位在观察与描述上。第一课《晒太阳》观察描述太阳的光和热,以及太阳一天的位置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第二课《看月亮》,观察描述月亮的形状变化,以及在一天中月亮位置的变化。第三课《数星星》则是观察描述星星的明暗大小。 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由三课组成,分别是《推和拉》《形状改变了》《动起来停下来》。这一单元是对力认识的启蒙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认识用力的两种主要方式,以及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对于儿童来说,力是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用力以后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感受,获得经验层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比 两根线的长短。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端点(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较二个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接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能够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教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 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 (要求:要说完整话。比如:什么的边缘是线段。) 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 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完整的。)

苏教版二年级下《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园儿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重视探索实践。 课始,学生动手实践:摸一摸毛线从哪到哪是直的,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在折线段时,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较其长短。让学生比较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在画线段时,学生亲历画的过程,挑战各种画法,最后感知几点之间可画几条线段。整个学习过程都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首先,直接让同学们观察毛线在桌子上的自然状态,拉直后的状态,从而学生感知线段直。其次,在认识了线段的基本特征后,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的热情上升,找出了许多。最后,又展示了生活中建筑物中的线段以

及五角星图案,在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的同时欣赏生活中线段的美。整节课,我尽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理解、认识线段。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思考后的改进: 1、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比如在问教师里你在哪里发现了线段,学生在说“桌子上的这条”时,教师忽略了学生语言的准确。作为教师应及时纠正“桌子表面的这条边”。 2、“比一比”环节不精彩。应该让学生先说一说他打算怎么比,教师再顺势点总结“目测法,重叠比较法,今后还要学习测量法”,这样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3、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了,处理给出四个点问能画出几条线段时,草率地介绍了教师的方法有一种牵着学生走的感觉,效果不太好。应该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并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按点的顺序来画,或者学生实在说不出来,出示白板画法请学生对比哪种画法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画法。 讲完这节课发现自己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不能自然地放开学生,给孩子思考想象的时间与空间。“等一等”是多么的重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教师耐心地等一等,才能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今后我会继续努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