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第四章
- 格式:pptx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4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保障建筑工程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加强对建筑机械的安全管理,规范建筑机械的使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包括起重机械、机动吊装设备、挖掘机、推土机等,适用于建筑施工企业及施工现场工程管理人员。
第三条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与卫生,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安全生产要求,并不断完善和提高。
第四条所有建筑机械设备必须经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等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检验,并取得相应的使用证明才能实施使用。
第五条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本规程规定,建立健全建筑机械的使用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落实人员、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六条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中所有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实行注册备案,并进行严格管理。
同时,制订具体的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排查、控制和处理。
第七条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操作证明后才可参加施工作业,不得擅自操作机械设备。
所有施工作业必须在安全保护措施的范围内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规定。
第八条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安全可靠。
对设备的故障、事故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及时停止使用。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习,掌握各种应急处理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第十条对于严重违反本规程的行为,由施工企业给予严肃处理和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机械设备的使用第十一条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设备的设计用途、使用性能和安全技术规范,做到必要的检测、保养和维护。
第十二条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要求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操作证明后方可上岗,严禁未经培训和证明的人员擅自操作机械设备。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技术规范,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使用规程。
3.预应力的施加方法当工程所处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不宜进行预应力筋张拉。
(1)先张法。
先张法多用于预制构件厂生产定型的中小型构件,也常用于生产预应力桥跨结构等。
1)预应力筋的张拉。
①预应力筋的张拉一般采用O→1. 03σcon或O→1.05σcon(持荷2min) →σcon,目的是为了减少预应力的松弛损失。
②预应力筋张拉的相关规定。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有黏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20m时可一端张拉,大于20m时宜两端张拉;预应力筋为直线形时,一端张拉的长度可延长至35m。
无黏结预应力筋长度不大于40m时可一端张拉,大于40m时宜两端张拉。
2)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采用重叠法生产构件时,应待下层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5.OMPa后,方可浇筑上层构件的混凝土。
3)预应力筋放张。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不应低于30MPa。
(2)后张法。
后张法预应力的传递主要靠预应力筋两端的锚具。
锚具作为预应力构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永远留在构件上,不能重复使用。
后张法施工分为有黏结后张法施工和无黏结预应力施工。
后张法宜用于现场生产大型预应力构件、特种结构和构筑物,可作为一种预应力预制构件的拼装手段。
1)孔道的留设①钢管抽芯法。
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出钢管,形成孔道。
该法只可留设直线孔道。
②胶管抽芯法。
胶管抽芯留孔与钢管抽芯法相比,它的弹性好,便于弯曲。
因此,它不仅可留设直线孔道,也能留设曲线孔道。
③预埋波纹管法。
波纹管预埋在构件中,浇筑混凝土后永不抽出。
2)预应力筋张拉。
张拉预应力筋时,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对后张法预应力梁和板,现浇结构混凝土的龄期分别不宜小于7d和5d。
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与所采用的锚具种类有关,为减少松弛应力损失,张拉程序一般与先张法相同。
【2008】关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设计说明本文档为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课程的一个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流程。
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1.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3.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4.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实验和操作;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章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基础知识1.建筑设备的分类和发展概述2.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中的一些概念与术语第二章建筑设备的安装1.建筑设备的安装准备工作2.建筑设备的安装流程与方法3.建筑设备的调试与检测第三章建筑设备的施工1.建筑设备的施工前准备工作2.建筑设备的施工流程与方法3.建筑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第四章建筑设备的维护与管理1.建筑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2.建筑设备故障与处理方法3.建筑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实验项目本课程设置了以下实验项目:1.建筑设备的基本操作实验2.建筑设备的安装实验3.建筑设备的运行与调试实验4.建筑设备的故障排除实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课程实验通过模拟实际施工与安装环境,通过实际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方式采取课堂测试、课程设计作业、实验报告等多重考核方式,其中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以上。
最终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等。
参考书目1.《建筑维修技术1》2.《普通建筑设备安装施工》3.《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总结建筑设备的施工与安装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
通过本课程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建筑施工技术》第一章:建筑施工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2. 掌握建筑施工的主要环节和施工方法。
3. 熟悉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1. 建筑施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建筑施工的流程和主要环节。
3. 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4. 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建筑施工现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建筑施工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建筑施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建筑施工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的实际应用。
4. 讨论:让学生讨论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建筑施工现场图片。
2. 建筑施工案例资料。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建筑施工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建筑施工流程和安全管理的理解。
《建筑施工技术》第二章:建筑材料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2. 掌握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质量要求。
3. 熟悉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储存和运输。
教学内容:1. 常见建筑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2. 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质量要求。
3. 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储存和运输。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建筑材料的样品,引起学生对建筑材料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常见建筑材料的种类、特性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建筑材料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
4. 讨论:让学生讨论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储存和运输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不同建筑材料的样品。
2. 建筑材料实验设备。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常见建筑材料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建筑材料质量要求的掌握。
《建筑施工技术》第三章:建筑施工工艺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建筑施工工艺的流程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建筑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
3. 熟悉建筑施工工艺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保障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便于工程管理和监督,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建筑工程相关标准要求而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经工程建设单位审核批准方可施工。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对工地进行勘察,了解建筑物周围环境、地质情况和既有设施情况等。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根据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材料及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并按照材料、设备检验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施工计划、安全计划、质量计划等施工组织设计,并在工程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懂得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制定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分工,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第三章施工工艺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整洁管理,保持施工现场环境整洁。
第四章施工质量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当进行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当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工艺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检验。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要求。
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的二版,旨在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建筑设备施工和安装的操作技能,在现代建筑施工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教学内容1.建筑设备施工的基本原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建筑工程基础、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电气、水暖、通风、空调等建筑设备的基础原理,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施工的基本要领。
2.建筑设备施工的操作技能学习建筑设备施工的各种操作技能,如起重机的操作、压力管道的安装和调试、建筑机械的维护和保养等。
同时,教师将现场操作带到课堂上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技能。
3.建筑设备施工的安全与监理通过案例教学和经验分享,介绍建筑设备施工的安全问题和监理方法。
重点关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措施,并引导学生掌握监理要点,提高监理能力。
4.建筑设备施工的环保与节能教授建筑设备施工的环保与节能知识,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施工与节能环保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同时也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阶段,教师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方式,注重概念的讲解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实践阶段,学生将亲自操作施工设备并进行实践操作,在工地上进行模拟施工等实践活动。
在课程中,教师将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分析解决方法、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四、教材本课程教材《建筑设备施工与安装技术》二版,既包含基础理论,也涵盖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适合本课程授课理论和实践操作。
教材内容详实全面,风格简洁实用,适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现场操作施工设备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
同时注重学生思维思考、演讲表达、事故处理能力的评价,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一、引言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设备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正确操作和管理工程的过程。
建筑设备工程包括建筑机电设备、水暖设备、空调设备等,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建筑设备工程的施工管理、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等方面对建筑设备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1.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保证施工过程有序、高效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工程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方法等内容,其中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实力,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证书和技能,施工设备应符合质量标准,施工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 施工人员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劳动保护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3. 施工设备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和施工要求,提前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并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同时,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设备的使用和调配,提高施工效率。
4. 施工质量管理建筑设备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施工工艺的控制、工程的验收等。
施工单位还应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施工质量和工程的通用性。
5. 施工进度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对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对施工进度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