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掌握压缩语段四种题型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9
专题07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易错点1 扩展语句1.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乡村四月(南宋)翁卷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错因分析】从类型上分析,此题属于诗句内容的扩展,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审清题干,读清楚题干的要求,“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如果任意一点做得不够,就会被扣分。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注意描写的运用,写出“乡村四月”的景色,注意“视听结合”,注意题干中“修辞”和字数的要求。
【参考答案】四月的江南,山坡上田野里到处都是绿的树、绿的草,原野顿时成了绿色的海洋。
远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造就了另一个银白的世界。
天空中飘洒着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深情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扩展语句的题目从形式上来说包括三种: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
词语型扩展注意联词成句,句子型扩展注意添加相应的修饰成分,话题性扩展注意围绕话题,展开想象。
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
作答扩展语句题一定要把握准确题目的要求,比如一般扩展语句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组织答案时就一定不能忽视,否则就容易失分。
1.李商隐的一联诗“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请根据诗意,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这联诗的意境。
要求: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题干要求扩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100个字左右,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题时结合诗句内容适当展开想象,抓住诗句中关键意象“秋霜”“残荷”“雨”。
语段的压缩【四大题型详解】语段压缩的特点和要求1.特点简洁、明了——语段的压缩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同原语段相比,压缩后的内容需具备简洁、明了的特点。
关键、紧要——语段的压缩是一个提取关键要素的过程,压缩的句子(词语)需是原语段的关键、紧要内容。
【特别提醒】语段的压缩的关键是筛选,筛掉次要信息,选出重要内容。
语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内容又由哪些因素组成,只有弄清楚这些,压缩时才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要求语段压缩的要求:①紧扣题目要求②顾及文本体裁④恰当通顺表达③把握文本要点常见的四种题型1.定义型示例: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定义。
(60字左右)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相距甚远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
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
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
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
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
【答案】数学语言学(对象)是(判断词)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的一门新兴学科(种属)。
【总结】本试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数学语言学”这一确切的信息术语,与该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要求提取这些信息,为“数学语言学”这一概念下定义。
这样的压缩语段题,我们称之为定义型。
2.内容要点概括型示例:请用一句话概述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60字)杨朔的散文好就好在他真诚地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拥抱现实,感悟人生,又是那样如诗如画,达到很高的境界,所以才在读者中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而且经久不衰,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但杨朔把养蜂的蜂房说成是“养蜂大厦”,把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困难时期的情形,说成是社会主义祖国“最新最美的画卷”。
考案[26]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一)1.将“倾听”“小草”“梦想”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述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
(不少于40个字)(4分)答:示例1:春天,我喜欢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水池边,倾听泉眼的声音,在万籁俱静时,水池边的小草们窃窍私语,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示例2:在泥土中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伸展着自己的懒腰,用孱弱的身躯顶起厚重的泥土,倾听春的信息,急切地向大地报告自己“绿”的梦想。
【解析】该题要求将“倾听”“小草”“梦想”三个词语连成一段话,既可以写“情景”,也可以写“见解”。
该题并没有要求以哪个词语为重点,所以,考生在扩写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词语作为出发点,以一个词语为重点进行扩写,如以“倾听”为出发点,以“小草”为重点进行扩写,可以写倾听小草的声音、倾听小草的梦想与自然万物的交流。
无论如何扩写,都不应遗漏三个词语中的任意一个。
2.请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把下面一句话扩展成一段话。
(不少于80个字)(6分)美丽总伴随着痛苦。
答:示例:美丽总伴随着痛苦。
芭蕾舞者那种十年如一日将脚趾踮起像踩在刀刃上的日子,流过无数的血与泪,那每一个舞步都是对痛苦的历练。
如果你想拥有芭蕾舞者的那份美丽,就必须付出日日夜夜的痛苦,破茧才能成蝶。
【解析】该题要求以“举例论证”的方法扩展“美丽总伴随着痛苦”,实际上是以这句话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考生在扩展语句时,应抓住“美丽”与“痛苦”之间的关系,在“痛苦”中呈现出“美丽”。
3.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三个词语。
(50字左右)(5分)答:示例:这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不见月色,却有满天的星辰在闪烁,江面上流水悠悠。
星星在品读流水,你看,还在点灯夜诵呢!流水也在赏读星辰,你看,都装在心里了!4.请紧扣下面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个字。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练习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语文中的压缩语段题型在全国卷和各省,直辖市的高考试卷中多次出现。
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练习题题组一、记叙类(含新闻和寓言类)(24分)1.(2020沈阳二模)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要点,不超过20字。
(4分)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副教授弗朗西丝卡吉诺说:"我们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在恶劣天气下,人们能更好地专注于工作,此刻的天气不会让他们脾气糟糕,因为他们能心无旁骛,不会去想着到外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研究人员要求200名成人预测天气对个人工作效率的影响。
超过80%的人预测好天气会提高工作效率,约同样比例的人预测坏天气会降低效率。
为了检验预测是否准确,研究人员对日本东京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调查,持续追踪该行雇员的工作效率。
研究人员将获取的具体数据与同时期东京的气象数据做了比较,发现降雨量每增加1英寸,工作人员完成每单交易的时间就减少1.3%。
"我们发现,能见度低且极端温度也与工作人员效率高的时期相符。
"吉诺说,"同时,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则工作效率低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0昆明质检)给下面的文字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4分)本报巴黎11月5日电(记者王芳、张烁)法国巴黎时间11月5日15时30分(北京时间5日22时30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大会议厅里,来自195个会员的200多位部长、3 000多名代表济济一堂。
在全体代表一致推举下,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作为大会唯一候选人正式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任期两年。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代表首次当选"掌门人"。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知识解读与答题模板类型一:新闻类压缩所给的材料是新闻消息,具有时效性。
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拟写新闻标题、拟写导语、拟写一句话新闻等。
01、拟写新闻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有一行标题和多行标题之分。
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做出内容提要等。
【答题策略】拟写新闻标题5注意(1)注意题文一致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2)注意一语破的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不必拘泥于新闻要素是否齐全,拟写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地点。
因为标题下有具体内容,故只要求有两个必备要素:主体(人物或单位或事物)+事件。
并且还应通过锤炼字句和适当采用简称等办法使标题简洁明快。
有时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等手法。
(3)注意旗帜鲜明标题要是非明确,爱憎鲜明。
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有的令人气愤,有的令人欣喜,有的令人同情,有的令人悲哀,拟写新闻标题不能无动于衷,要明确表达作者的立场。
(4)注意生动活泼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事实以外,还要关注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在感染中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注意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引用等)。
(5)注意字数限制拟写一句话新闻的题目大都有字数限制——不超过××字。
超过字数一般要扣1分。
02、拟写导语新闻导语在写法上最好用经过提炼的、简洁精彩的文字表达最主要、最新鲜或最富有趣味的事实,做到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要把通篇新闻所报道的中心思想加以突出,事物的实质内容往往是最有特色的,紧紧抓住事物特点,就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要运用生动形象而朴实的语言来拟写导语,表现形式上要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讲究文采。
【答题模板】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除此之外有时还要有新闻背景,即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或简明扼要的评价)+运用叙述式(或描写式、结论式)进行表达。
压缩语段而不丢失文段信息要突破这个难点,考生应掌握“三个技法”和“三个注意”:1.三个技法。
“三个技法”即摘取法、分层法和复合法。
所谓“摘取法”,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先把语段中的关键词勾画并摘取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将其连缀起来。
这种方法适合于要求宽泛的题目。
“分层法”是压缩语段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其次,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句。
“复合法”是一种根据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整合归纳的压缩方法,常用于并列语段。
2.三个注意。
第一,压缩语段题,其答案切勿超过限定字数,要学会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选主舍次;第二,压缩后的答案不能缺少语段的主要陈述对象;第三,对于包含多个语段的题目,确定答案后一定要对照语段和题目要求检查一下,看自己所写的答案是否丢掉了某个语段中的关键信息。
1.根据下面这段话的内容,在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文段语意完整,15个字以内。
黄庭坚被贬后多有感慨,写下了这样两句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黄庭坚二十多岁及第登科的时候,巴结他的人很多,每天高朋满座,大鱼大肉。
但是当他被贬他乡的时候,所有曾经巴结他的人都离他而去。
所以,从他的身上我们要吸取一些教训,我们要记住:。
【答案】示例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坠志【解析】本题属议论性语段压缩题。
压缩语段题严格说来是一种“微写作”,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最符合题意”的内容。
对于本题来说,有一定的解题难度。
这道题与一般的压缩语段题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的“内涵”,还压缩语段试题的评分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归纳和提取文段的主要信息;二是要符合所限定的字数,超过字数要酌情扣分。
要求考生关注材料的“外延”。
“所有曾经巴结他的人都离他而去”之前的文字是将黄庭坚的前后(得意时、失意时)遭际做对比,我们总结出的教训可以是针对黄庭坚的,也可以是针对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①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②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
③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
④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⑤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①/②//③④///⑤【分析】①句为关键信息,压缩主干保留: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
29字②句为补充说明①句的“启动仪式”的内容,因距离70字的要求还有很大空间,故要补充。
②与③④⑤为偏正关系,②为正。
取正舍偏。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
24字29+24=53,余17字,后面还可再提取内容补充。
从③④⑤中提取跟②有关的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任务标识象征“揽星九天”。
合并所有信息,整合答案:2020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举行。
仪式上公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是“天问一号”、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①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②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③《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
④《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企面建成具有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2020年高考语文:压缩语段1.(2020·高考模拟山东、海南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为助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将按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世界级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
目前上海已累计建设5G基站近500个;2019年3月30日上午,首个5G手机对话在沪拨通,上海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
到2021年,将实现5G网络在全市的深度覆盖,在工业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健康医疗、城市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应用解决方案,把上海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答:参考答案:①上海启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②目前已成为全国首个5G试商用城市;③到2021年将打造成为5G网络建设和应用的先行区和创新策源地。
2.(2019·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答:解析:解答此类题,一是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特点,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二是要以句为单位,抓住句中关键信息,并概括整合。
本题材料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交代主要事件及其时间2019年3月13日,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第二句交代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第三句交代为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停用发电站;第四句交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据此提炼出关键信息即可。
参考答案: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压缩语段复习目标1. 复习归纳压缩的常见类型,掌握常见解题方法。
2. 学会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问题纵览1. 不能准确判别试题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解题方法。
多年来,压缩语段这一考点已经形成了部分类型化的试题类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部分同学没有养成系统归纳的习惯,因而解题准确性不高。
2. 审题不清,不能敏锐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这类题目除了题中的明确要求外,往往隐含了许多信息,得分高低的区别正在此。
二轮对策压缩语段重在分辨语段中心内容及层次。
关键在于抓其本质,概括提炼。
对策一归纳压缩语段试题的常考类型压缩语段的试题类型主要有五种:①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信息(近年尤其要重视定向概括信息);②新闻类(含拟写一句话新闻、为消息拟定标题、为消息拟定导语);③为材料续写一句话,或一个结论;④结合有关材料,提取信息下定义;⑤提取关键词等。
【典例1】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
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
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解析】下定语,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
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键信息,即种差——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
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策二熟知压缩语句的解题策略与常用方法压缩语段的解题策略有五。
高考语文压缩语段专题讲解题型一记叙类压缩(含新闻类和寓言类)记叙类题目,故事性较强,以报道、叙述或介绍一件事或一个人为主要材料,要求根据其主要信息进行概括表达。
主要题型:一是新闻类压缩,二是寓言类压缩。
阅读时要抓住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和结果,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怎么干的,有什么结果”;要揣摩语段有几个情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哪些情节对刻画人物紧要,哪些是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之处,哪些是附带东西。
最后根据字数要求,对这些信息做适当的调整。
(一)新闻类压缩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新闻标题,拟写导语,概括消息要点等。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1.拟写一句话新闻例: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限36字以内)在建的津门津塔将成为天津新的地标式建筑。
津门的设计理念源于法国著名建筑拉德芳斯门,两座顶部相连的高楼构成巨大的“门”字型,象征着天津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世界港口大都市的包容与开放。
津塔高336.9米,地上75层,地下4层,其外形设计则采用中国传统的折纸风帆造型,是现代建筑科技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
这组建筑将于2010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解析】这个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表明对象,第二、三句介绍其特征,第四句说明结果。
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要点是确定对象及其特征,简述事件的经过和结果,即“什么样的对象怎么了”。
【答案】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标津门津塔将于2010年内建成使用。
高考“新闻类语段压缩”的方法(附练习与参考答案)“压缩语段”,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
恰当地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新闻类压缩(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2)概括内容型压缩;(3)提取关键词;(4)下定义。
2020新高考山东、海南卷及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都考查了此考点;2020新高考模拟山东、海南卷及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也都考查了此考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新闻类压缩主要包括拟写新闻标题、新闻导语、一句话新闻以及概括新闻消息等。
新闻类语段压缩考如何得高分。
我觉得不妨做如下考虑:认识新闻结构,死盯新闻导语,按照字数限制,留住主要信息,整合完整答案,表达简洁流畅。
下面介绍中学生必备的新闻知识:(1)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2)新闻的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3)新闻的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新闻的主体: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5)新闻的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新闻的结构:为“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三角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上面重要,下面次要。
导语在前面,最重要。
新闻背景在后面,相对导语,是次要内容。
导语部分在倒金字塔的顶端,是新闻的最重要内容,包含许多关键信息。
压缩时这一部分内容必须要慎重对待,有很多内容可以大胆照录。
照录时,抓住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