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海洋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33.26 MB
- 文档页数:39
一、教案基本信息地理《中国的海洋资源》精品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2. 中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难点:1. 中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海洋资源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学生提前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我国海洋资源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及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海洋资源的基本知识。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如舟山渔场、南海油气田等,引导学生分析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开发利用的现状。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述上节课学到的我国海洋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介绍渔业、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状况。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措施,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案例,如青岛海洋科技园、舟山群岛新区等,引导学生分析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三、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海洋资源分布图。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海洋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省教师远程研修初中地理观课报告
——《中国的海洋资源》
2023年省教师远程研修中有个观课环节,其中我观看了刘老师执教的《中国的海洋资源》。
《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最中国自然资源认识的一个总结。
人教版课本并没有海洋资源的相关内容,湘教版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资源的保护两部分内容。
其中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三部分,课堂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的能力,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杨老师的课准备充分,亮点多多,是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堂。
一、配合学案及乡土知识,制定了教学过程。
着重教会学生运用已学地理知识,发现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条理清楚,过程明确。
存在的问题是我的语言表达上还可以再优化,有时还会重复用语。
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这些都是我今后一定要强加练习。
本节课将中国的海洋资源和乡土地理进行融合,两个教学目标共同达成。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分类之一。
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包括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水所形成的压力差、浓度差等。
广义的还包括海洋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和娱乐的一切空间和设施。
我国的海洋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
中国管辖海域内有海洋渔场280万平方公里,20米以内浅海面积2.4亿亩,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71万公顷。
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242万公顷,已经养殖的面积55万公顷。
中国已经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多金属结核储量5亿多吨。
我国海洋资源虽然多样,但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我国陆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人类遭遇着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等等。
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
地球上生物资源的80%原产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更多食物能力就是陆地的1000倍。
在海洋生态不受到毁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更多30亿吨水产品。
因此,海洋的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大,前景宽广。
渔场形成有利条件:1.阔深大陆架,水温适合;2.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3.寒暖流交汇,也并使营养盐类多样。
这样就有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更多了充裕饵料。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1.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热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2.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3.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产卵提供更多了有利条件;4.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参考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参考教案《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2.了解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片、案例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5.通过学习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使学生认识到珍惜和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合理与否,会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环境保护人格(绿色人格)”。
【重点、难点】1.认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2.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生活动] 找朋友激发学生兴趣生物资源海盐矿产资源蟹化学资源石油二、明确目标多媒体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丰富的海洋资源A.生物资源[学习任务一] 1.阅读P79页前4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多种海洋生物资源生长繁殖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什么?(3)我国海水养殖的品种有哪些?四、精讲点拨知道我国的四大渔场吗?其中哪个渔场最大?结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
)[过渡]海洋为我们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同时还蕴藏有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B.丰富的矿产资源[学习任务二] 1.阅读P79页五、六两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它们的储量怎样?[过渡]我国有多种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化学资源呢? C.化学资源 [学习任务三]:1.阅读P80页,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有哪些?(2)我国海盐的主要产区在哪儿?为什么?著名的盐场有哪些?五、拓展延伸1.海洋里不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而且还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海浪、潮汐、风能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海洋资源这一块,可能还处于较为陌生的状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海洋资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海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
3.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海洋资源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海洋资源作为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学生可能对其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海洋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掌握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
2.难点: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海洋资源的特点和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海洋资源的动画短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利用。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分析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4.成果展示: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海洋资源的问卷,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的海洋资源1.种类:渔业、矿产、能源、旅游等2.分布:沿海地区及海洋内部3.开发与利用:适度开发、可持续利用4.重要性:支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民生5.保护措施:加强立法、执法,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间隔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教学教职员计划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海洋资源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水文八年级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1一、背景分析1、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包括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巨量的化学资源和保护“蓝色国土”。
这节教材虽然内容成功率较小,但是对灵活性培养大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全球意识,参考价值可持续发展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生物群落中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推论海洋空间的利用。
(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观察阅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取出信息能力。
通过对舟山渔场成因的分析,培植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通过了解海洋资源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消极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使学生进一步形成研读自主意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保卫蓝色国土”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优势资源优势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磨练关切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分析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所以我确定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生物资源为本课重点,由于内陆地区大部分小学生对海洋都比较陌生,而且对资源的保护和借由利用是探究性弊端,对高中学生而言不具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我确定保护“蓝色国土”为本课难点。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像资料,借此迸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准备课外搜集信息,以便学生本车探究知识,激发思维。
二、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基本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阅读,了解内容;整理信息,深入探讨;拓展延伸,培养情怀;互动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我将就这五个六个教学环节作逐一表述:(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进入课堂后才我首先出示三幅图片,配上伴音《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让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闻到海洋气息,看到海洋的丰富资源,激发学生探索青春活力海洋资源的热情。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的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及分布,会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掌握我国主要盐场的分布,了解我国海洋矿产和化学资源的开发现状。
3.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这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它之所以看上去是蔚蓝色,是因为它的表面70%以上为海洋,由此可见,海洋对于地球是多么重要。
我国也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也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我国的海洋资源。
【知识回顾】老师投影问题,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铺垫。
1、我国有辽阔的海洋,你还记得我国的临海吗?2. 我国领海的宽度海里,我国的内海是、。
【新课教学】一、丰富的海洋资源:导入:有人称海洋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1、海洋生物资源:(1)投影展示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讲解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让学生熟悉我国的四大海产。
(2)让学生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发展的优越条件。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3)海洋生物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就形成了我国的大渔场。
投影展示我国渔场分布,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大渔场,并分析探究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4)沿海的居民不仅可以进行海洋捕捞,还可以利用海水进行水产养殖。
简单介绍我国的海水养殖情况。
2、海洋矿产资源:展示海上钻井平台图片,提问:这跟什么资源有关系?简单介绍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3、海洋化学资源:展示海盐生产图片,简单介绍我国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著名的大盐场,了解其分布。
(2)让学生学会分析为什么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4、拓展延伸:当今世界,海洋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争相利用的“蓝色土地”,你觉得海洋空间有什么利用价值?(老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承转:虽然海洋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源和如此广阔的空间,但人类在利用它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严峻的问题。
《中国的海洋资源》优教学案【学习目标】1.读图说出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丰富的海洋资源1.中国海洋生物资源(1)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2万多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
(2)中国海洋渔场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大陆架渔场几乎占世界已开发大陆架渔场面积的l/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中国的四大渔场,其中_________最大。
(3)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主要品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中国海洋石油资源中国近海蕴藏有大量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且不断有新的____________被发现。
3.中国海洋矿产资源中国滨海______储量十分丰富,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中国化学资源从海水中提取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元素,是中国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
中国沿海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有海盐生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为著名。
二、海洋资源的保护【拓展阅读】我国四大渔场及形成北部湾、黄渤海渔场的形成条件:位于大陆架水域,水浅,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以形成渔场。
南海沿岸渔场的形成条件:位于大陆架;沿岸有河流(珠江)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对海洋资源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海陆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难点: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表、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如海滨风光、海洋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展示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