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隧道(结构防排水)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37
隧道工程防排水的一般规定?【解答】1、隧道工程防排水,应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施工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通畅、经济合理的目的。
对水资源保护有严格要求的隧道,防排水应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
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应做妥善处理,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排水系统。
2、隧道工程施工防排水应积极采用经过试验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根据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耐久性要求、施工技术水平、防水等级,选用适宜的材料。
3、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正洞和设备洞衬砌防水等级应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衬砌结构表面无湿渍。
4、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提高混凝土自防水性能,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6,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8.5、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施工缝防水应同时采用背贴式止水带与中埋式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的防水措施;变形缝防水应同时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及其它两种可靠的防水措施。
6、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重视初期支护的防水,并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满足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
7、隧道工程施工排水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并应符合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规定。
对排、渗水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8、隧道工程施工前应对地表及隧道附近的井泉、池沼、水库、溪流进行调查,并应进行观测与试验,找出渗漏根源,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渗处理。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隧道开挖过程中对涌水地段的防排水处理?【解答】(一)涌水地段的防排水处理原则。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对开挖面出现的涌水进行调查分析,找准原因,采取“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方案,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和不留后患的目的。
隧道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明确隧道防排水作业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防排水作业施工,减少和杜绝隧道结构渗漏水的发生,满足隧道防排水设计和规范要求。
二、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厦深铁路施工图文件。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XSGW-2标段飞蛾山隧道二次衬砌防排水作业,包括防水板、纵环向排水盲管及止水带和止水条的安装作业等。
四、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1.防排水设计隧道工程防排水采用“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
在地下水发育且水文环境有严格要求的隧道,防排水采用“以堵为主、以排为辅”的原则,以保护环境。
隧道防水等级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等级标准,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无湿渍。
隧道结构防水一般由喷射混凝土、全封闭柔性卷材防水层和二次衬砌结构自防水等组成。
飞蛾山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低于P8;拱墙设臵EVA防水板(厚度≥1.5mm)加土工布(重量≥400g/m2),明洞设臵EVA防水板、M10水泥砂浆和粘土隔水层;拱墙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处设臵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和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仰拱、底板环向施工缝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设臵橡胶止水条及钢边橡胶止水带;变形缝处设臵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拱墙部位同时设背贴式橡胶止水带。
拱墙衬砌內缘3cm范围内以聚硫密封胶封堵,以外设臵半圆形PVC管排水,其余空隙采用填缝料填塞密实。
仰拱变形缝处衬砌內缘3cm范围内以聚硫密封胶封堵,其余空隙采用填缝料填塞密实。
橡胶止水带和钢边橡胶止水带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制作,原材料不得采用再生橡胶。
变形缝设臵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拱部回填注浆。
隧道防排水规定
1、隧道防排水应符合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及《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的有关规定。
隧道衬砌结构防水等级应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一级标准。
2、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应铺设防水板。
防水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后期施作的隧道洞内埋设件,埋设深度应以不穿透二次衬砌为原则,以保护防水板。
3、隧道内均应设置双侧排水沟。
单洞双线隧道,根据地下水量,可增设中心深排水沟。
4、富水地层隧道应采用深排水沟,水沟水位应在铺底底面20cm以下,并符合规定。
5、水沟断面应根据水量大小确定。
深排水沟的设置应考虑清理和检查要求;中心深排水沟应设检查井,检查井可以设在线路中间或两侧救援通道下面。
检查井间距应根据水沟断面情况确定,检查人员不能进入水沟内部时,检查井间距宜为30~50m;检查人员能够进入水沟内部时,检查井间距宜为80~100m.
6、水沟两侧应预留进水孔。
衬砌边墙侧的进水孔间距宜为4m,道床侧泄水孔间距宜为1.0m.环向盲沟底部位置应设进水孔与排水沟连通。
7、水沟的结构外缘至同侧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3m.临近道床一侧的侧沟墙身应增设构造钢筋。
水沟可设在救援通道下面,但盖板必须坚固、平整,并与救援通道地面齐平。
8、隧道衬砌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9、隧道洞口及明洞防排水应执行现行《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中的有关规定。
衬砌外贴防水层应具有较好的耐热度、抗冻性、柔性、防腐和耐水、抗老化性能,防水层应铺至边墙泄水孔处。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一、隧道防排水原那么及目的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按照“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那么,采取切实可靠的施工措施,到达防水可靠、排水通畅、经济合理的目的。
二、洞口防排水1、天沟、截水沟等的走向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对地面植被破坏最小、排水畅通的方案,并结合永久排水系统先行修建。
2、施工期间,对隧道周围的地表水采取有效的截水、排水、挡水和防洪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隧道内。
3、隧道、明挖施工段与辅助坑道等排水系统与洞外排水系统的连接须保证水流通畅、有效,并应防止破坏地表环境。
4、地表排水须防止地表径流对边坡、仰坡、结构根底的冲刷和淘蚀,保证洞门结构或相邻构筑物的稳定、平安。
1、洞口段须有完整良好的排水系统,以确保边仰坡及隧道的平安。
洞口有沟、渠通过时,采取引排和防渗、防冲淤措施,且洞门顶部设截水天沟,以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系统。
天沟设在距边、仰坡开挖边缘以外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得小于3‰,以免淤积,将地表汇水引入路基段截水沟或自然沟,严禁将地表水引入路基侧沟,禁止顺坡散流,冲刷,危害线路及农田房舍。
2、洞门内外水沟按出洞后为下坡的双侧水沟布置,假设出洞后为上坡,那么在距离洞口2m处设一道截水沟,且洞外水沟采用2‰的反坡排水,以防止洞外水流入洞内。
3、端墙顶水沟的排水孔孔径为40cm,也可采用净空尺寸为40×40cm的方形断面。
4、端墙背后设置排水管网,管网采用外包土工布的打孔波纹管,横向采用HDP50单壁打孔波纹管,竖向采用HDPE107/93双壁打孔波纹管。
排水沟在路基面高度处采用φ100PVC 管排入侧沟;端墙后排水管要求设中孔,在土体中挖槽埋设,横竖排水管采用接头连接,外包土工布(每平米重量不小于400g),然后浇筑端墙结构混凝土;端墙后横向排水管以不小于3%的坡度倾向竖向排水管。
5、挡翼墙身在路基面处及以上局部设置φ100PVC塑料排水管泄水孔,间隔2m梅花型布设。
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摘要:本文结合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的施工要求,总结了施工经验,较系统的阐述了防水层、施工缝防排水及排水盲(管)沟的施工工艺。
关键词:铁路隧道,二次衬砌,防排水,施工1.前言高速铁路隧道施工缝、变形缝防水施工是一种比较成熟、运用比较广泛的隧道防水施工工艺,其主要包括施工缝、变形缝的设置、凿毛处理,止水带、止水条的安设,止水胶的涂抹等工序步骤。
高速铁路隧道均为电气化铁路,采用电力机车牵引,运营后隧道内有接触网吊柱,通信、电力电缆等诸多电元器件,因此对防排水的要求极高:必须达到“不渗、不滴、不漏、无湿渍”。
防排水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是整个隧道的关键工序。
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堵、截、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通畅、经济合理的目的。
隧道防水应重视初期支护防水,以衬砌结构自防水为主体,高速铁路隧道的衬砌混凝土的抗渗等均要求P10以上,在防水施工中以防水层防水、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注浆防水,以满足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
而施工缝、变形缝为衬砌结构的薄弱环节,也防水施工的重点部位。
目前较多隧道施工单位恰恰又忽视了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施工的技术指导和过程控制,导致隧道二衬施工后在很多施工缝、变形缝处形成渗漏水,处治起来十分困难。
2.隧道防、排水主要措施2.1 隧道内设双侧水沟加中心排水沟。
2.2 暗作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拱墙部位铺设防水板加土工布。
明作衬砌外缘设置厚1.5mmECB单面自粘式防水卷材。
2.3 防水板背后设置环、纵向排水盲管。
2.4 隧道衬砌纵向施工缝采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加遇水膨胀止水胶进行防水处理。
2.5 隧道衬砌环向施工缝(含仰拱)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加遇水膨胀止水胶进行防水处理。
2.6 隧道衬砌变形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加聚苯乙烯硬质泡沫板加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嵌缝材料进行防水处理。
2.7 二次衬砌拱部预留充填注浆孔,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进行充填注浆。
浅议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摘要】防排水工程对隧道结构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行车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西成高铁范家咀隧道防排水施工实例,阐述隧道防排水的主要施工工艺,提出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以积累隧道防排水施工经验,从而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1 工程概况新建西安-成都高速铁路范家咀隧道设计时速为250km/h,隧道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采用无碴轨道设计,全长1756.32m。
施工区域位于陕西省洋县长溪乡境内的秦岭南麓山前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逐渐变缓,沟梁相间,冲沟发育,相对高差120~150m,埋深6m~140m。
隧道上覆第四系中更新统膨胀土、细角砾土,下伏志留系下统云母石英片岩,地表水主要为进口大龙河河水及上部沟谷积水,大部分由大气降雨补给。
由于基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雨后地下水明显增多。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裂隙发育会有滴水或渗水现象。
2 隧道防排水结构形式隧道结构耐久性设计为100年,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的目的。
隧道防水等级为一级,以衬砌结构的防水为主体,隧道二次衬砌采用C35防水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不低于P10。
二次衬砌拱部预留充填注浆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充填注浆。
洞内设置双侧排水沟加中心矩形排水沟,并设置环向、纵向盲管,将渗漏水引入洞内侧沟,经过侧沟的汇集和沉淀后,再由侧沟和中心水沟排出洞外。
隧道防排水综合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隧道防排水综合系统布置图图2 裂隙股水引排方式示意图3 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方法3.1裂隙的引排水处理在隧道开挖后,遇到局部股水或在初期支护表面出现的局部渗水及小股滴水,首先在渗水周围注浆将水流汇聚至一处集中排水点,然后通过树枝状, 用Φ50mm打孔波纹管将水流引排到隧道侧沟,导水管顺初支基面每隔1.5 m通过射钉固定,形成一个紧贴初期支护的排水通道。
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1、作业制度1.1 施工作业执行文件:施工项目部下发的有效设计图纸、技术交底文件、《隧道防排水施工作业指导书》,《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2 施工作业执行的强制性规范:《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地下工程放排水验收标准等。
1.3 作业队制订的《**作业队施工职责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单、双线隧道防排水施工。
3、工艺流程结构防排水施工流程见图4.4.3。
图4.4.3 结构防排水施工流程图4、施工要求4.1 一般规定(1) 隧道施工时应做好防排水工作,防止涌水淹没洞室,危及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2) 隧道结构防排水应以防水混凝土衬砌自防水为主,并做好施工缝和变形缝防水,同时确保盲沟、排水管(沟)排水畅通,以满足隧道防排水要求。
(3) 隧道结构防排水应设计要求施工,并对洞外地表水做妥善处理,使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排水系统。
(4) 隧道结构防水应重视初期支护的防水,并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满足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
(5) 隧道防排水施工时,应重视环境保护,不得使用有毒的、污染环境的材料,隧道施工排水应进行处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规定时方可排放。
(6) 隧道工程防排水应采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满足设计要求,经实践检验质量和性能可靠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7) 隧道防水和排水施工中,应按标准确认各项资源和作业环境符合要求,防排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合格的岗前培训和业务学习,且熟悉作业内容和标准。
4.2 施工防排水(1) 隧道通过含水地层时,应在开挖前查明水源大小、方向和补给情况,制定防排水措施。
当补给水量很大,不能完全由隧道排走时,应根据水源方向和位置,在相应的位置开挖泄水洞截流排水。
无排水条件或排水困难,以及不允许排水时,经技术、经济比选,可采用注浆堵水措施。
调度通知签发林建天核稿周晓涛上、工路电:0441-48905 申话市电:************拟稿戴天荣编号2011-46路电:0441-48907市电:************关于开展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主送单位:合福铁路(福建段)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抄送单位:公司综合部、工程部、安质部、南平指挥部各室正文:合福铁路(福建段)各施工、监理单位:前期对隧道工程质量检查发现,隧道工程施工存在超欠挖、光爆效果差、初支混凝土厚度不足、初支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拱架加工几何尺寸不规范、钢架间距较大、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渗水、衬砌错台、衬砌外观质量差等质量通病,特别是隧道的防排水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尤其突出。
针对防排水质量的突出问题,指挥部决定开展“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具体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工作内容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以找准质量通病发生的根源,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工程质量过程控制为思路,通过落实责任、强化监管,逐步消除常见的质量通病,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的耐久性,促进合福铁路工程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工作内容:从现在开始至2012年2月底,对影响隧道防排水结构质传真量的初支平整度、排水盲管安设、防水板的施工、止水带及止水条的施工等方面的质量通病进行专项治理。
二、组织领导南平指挥部成立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林建天副组长:周晓涛、翁孙昭成员:周永林、戴天荣、李源熙、叶德炳、赵成烈、张明发、陈勇、黄志斌、章志刚、刘文勇、江泉、林尚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指挥部工程室(具体联系人为隧道专业组长:李源熙),负责专项治理活动的日常协调工作。
三、专项整治内容1、隧道初支不平整;2、环向盲管安设不到位、纵向透水盲管位置不正确、无砂混凝土未施作、未按设计要求反包;3、集中出出水点未进行集中弓I排;4、防水板铺设挂点不足、焊缝焊接不严密、假焊、漏焊等;5、止水带、止水条安装不到位,变形缝、施工缝渗水。
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分析摘要:目前,我国铁路事业正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铁路被人们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我国具有辽阔的山地地形,由于高铁线路线形要求高,所以不可避免地在高铁修建过程中修建隧道穿山越岭,隧道工程在铁路建设项目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隧道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受隧道所在地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的影响较大,而水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施工环节中,因相关人员未高度重视起防排水施工,经常会有各种水通过裂缝或砼空隙中渗入隧道等问题,使得洞内通信、供电、照明、轨道等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出现生锈,进而引起电气设备故障,造成高速列车停车、晚点、行车安全等情况出现,因此做好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在高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防排水技术加以应用呢?在本文中,笔者对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的施工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隧道;防排水;对策一、高速铁路隧道防排水的原则我国的铁路隧道绝大部分为山岭隧道,具有较大埋深,以往多采用“排水型”的设计理念,即通过设置在衬砌背后的盲沟和透水垫层将地下水引入隧道水沟后排出,在确定衬砌荷载时不考虑衬砌承受水压力。
从整体上看来,我国的铁路隧道技术成熟,但是防排水技术一直是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攻克的难点之一,隧道防排水工程包括施工中的防排水和结构的防排水两方面的内容。
前者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后者是隧道营运环境所要求的。
我们所说的是结构的防排水施工,结构的防排水施工是一个隐蔽工程,一旦施工完毕,难以检查和维修,发生渗漏后的也非常难以治理,影响营运后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
所以科学、精心的施工则是保证防排水成功的关键。
隧道渗漏水危害大,整治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做好隧道防排水工作十分重要,隧道防排水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避免和减少水对隧道工程的危害,我国隧道工作者己总结出“防、截、堵、排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