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音乐作品特征风格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声音特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各种音乐元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一、旋律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十分独特,包括了古老而富有韵味的旋律形式,如古乐、雅乐、丝竹乐等。
其中古乐是指汉代以前的乐曲,其特点是旋律简洁、朴素、自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崇拜自然的意味。
雅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其曲调优美、和谐,表现出古代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特点。
丝竹乐则是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的代表,其旋律清新婉转,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还表现在其使用的音阶和音律上。
中国音乐使用的音阶主要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基础。
在音律上,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是“和谐、平和、婉转”,强调音乐的气韵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旋律上常常表现出平和、婉转、抒情的特征。
二、节奏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节奏特征十分丰富多样,不仅包含了各种基本的节奏形式,还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节奏特点。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常用的节奏形式有固定节拍、自由节拍和变奏节拍。
固定节拍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有着明显的规律和规定,如古罗马音乐《广陵散》中的“一拍一拍”、“两拍一拍”等固定的节奏形式。
自由节拍则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根据作曲者的要求进行变化,如黄龙谣中的自由节奏形式。
变奏节拍则是指根据音乐的表达需要,对原定的节奏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如《走马观花》中的变奏节奏。
这些不同的节奏形式为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变化。
三、声音特色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声音特色主要表现在器乐、歌唱和声腔等方面。
在器乐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民族乐器和宫廷乐器两大类。
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与艺术表现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精华。
在中国音乐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遗产,同时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会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品与艺术表现做一些简要探讨。
一.《清明上河图》与音乐表现《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它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东京(今北京)的繁华景象和百姓生活。
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除此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清明上河图》音乐作品中,用传统乐器演奏了风物、民俗、市井、行文等片断,并加入了一些现代乐器。
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弦等元素都完美地表现了画面中独特的空气感和氛围。
整首音乐曲目给人带来了生动、形象的真实感受,更好地向人们展现了古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之美。
二.《千年等一回》与舞蹈表达中国民间音乐与舞蹈是紧密联系的,二者交织着,彼此体现,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千年等一回》是新疆民歌,被誉为中国古老音乐的代表之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在舞蹈表现上,《千年等一回》所呈现的是一种优美的、古风沉静的舞蹈风格。
舞者的舞姿和动作都是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而设计的,整个表现形式清新优美,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意义。
在这种表现形式中,音乐与舞蹈相互配合、烘托,让观者感受到传统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魅力。
三.《二泉映月》与器乐演奏在传统音乐中,器乐演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利用各种不同的乐器做合奏或独奏,创造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作品。
《二泉映月》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传达了深情的思绪和浓烈的感情。
在器乐演奏上,乐曲是由二胡演奏家独奏而成,二胡的音色充满了传统音乐的韵味,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演奏的立意到表现的风格,都表现出深入人心的音乐情感和丰富变化的音乐风格。
整首乐曲让人如醉如痴,不断地回味和感受到其中传达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远古先秦: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氏族公社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阶段。
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都发现有远古人们活动的遗迹,但其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
各种类型的文化在每个历史阶段存在和延续的时间,有先有后,有长有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大致说来属于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它们的音乐遗物证明,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最早发祥地。
约五千年前,各个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氏族社会晚期,音乐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
属于这个时期的龙山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乐器皆可为证。
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原始音乐。
从现存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
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
各个文化遗存地区出土有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肢骨制成的“骨笛”、陶角、鼍鼓及陶铎等。
秦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创建了一系列制度。
在音乐方面,将“六国之乐”集中于咸阳宫中,大力提倡百戏与传统巫乐,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乐府”,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
然而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是暴虐的君王,对人民极端残酷,所以仅存在十五个春秋,就被秦末农民革命的洪流所淹没。
继秦而起的西汉王朝,接受了秦朝覆灭的教训,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积累了较多的社会财富,至汉武帝时代(前140—前87),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年代。
灿烂的汉文化——以乐府为代表的汉代音乐就孕育成长在这个时代。
在乐府里,既有浪漫、神奇的传统巫乐——郊祀乐、房中乐;又有洋溢着现实情志,来自各地的相和歌、鼓吹、百戏和西南、西北各地、各族民间音乐,它们得到广泛交流与提高,并在相和歌基础上产生了艺术性很高的大型乐曲——相和大曲与但曲。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中国音乐发展史悠久而丰富多彩,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原始音乐时期。
以下是中国音乐发展史的主要阶段和特点:古代原始音乐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以前):这个时期的音乐以简单的节奏和声音为主,通常与祭祀、农耕和其他社会活动相关。
主要使用的乐器包括骨笛、石鼓等。
古代宫廷音乐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5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开始进入宫廷和贵族阶层。
周朝的《周颂》和秦朝的《楚辞》中记载了当时的音乐形式,主要以歌颂统治者和表达爱情为主题。
唐宋时期(7世纪-13世纪):这个时期是中国音乐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和作品。
唐代的音乐包括宫廷音乐、广场音乐和宗教音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
元明清时期(13世纪-20世纪初):元代引入了蒙古、波斯等文化的影响,音乐多元化。
明清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衰落,民间音乐开始兴起,如戏曲音乐、曲艺等。
近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末):中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战乱、政治动荡等,音乐也受到了影响。
早期的音乐改革尝试将西方音乐元素融入中国音乐体系,同时也保留了传统音乐的一些元素。
当代音乐时期(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的音乐产业逐渐壮大。
流行音乐、摇滚乐、电子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迅速崛起,中国音乐逐渐融入国际音乐舞台。
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还有许多重要的音乐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如李白、白居易、谭咏麟、邓丽君、郎朗等。
此外,古琴、二胡、笛子、京剧等传统乐器和戏曲形式也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我们深入探索中国音乐发展史的各个阶段,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丰富多彩的特点和影响。
以下将更详细地介绍每个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代表。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音乐时期:古代中国音乐起源于远古时代,最早是由简单的原始音乐逐渐发展而来。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在古乐和民歌上,其形式以古琴、筝、锣鼓等乐器为主,具有浓厚的宗教和礼仪性质。
2.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音乐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的音乐多重视曲调和韵律,流行的音乐形式有舞蹈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
同时,音乐理论也逐渐形成,如乐律、音律和音韵等。
3. 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中国音乐开始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由于西方音乐的传入,中国音乐开始引入了西洋乐器,同时音乐形式也有所改变,如宫廷音乐中出现了西洋乐队和合唱等形式。
4. 近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西方音乐在中国迅速传入并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发展。
当时,许多年轻音乐家开始学习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并结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创造出了大量的新作品。
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中国音乐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5. 当代音乐时期:20世纪后期至今,中国音乐经历了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音乐与世界各地的音乐风格相互渗透和融合。
同时,中国
音乐也开始探索自身的特色和独特性,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结起来,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古代音乐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近代音乐时期以及当代音乐时期。
这些时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和发展,不断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传统。
中外音乐简史及名作赏析音乐起源于劳动,它是一种有组织、节奏性的声音,音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界各地各个时期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
我们今天来共同探讨一下中外古典音乐及民间歌舞。
一、中国古代音乐1、代表人物和作品《周易》; 《尚书》 ;《诗经》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近代音乐(冼星海等);中国现代音乐。
2、主要特点:具有系统性,礼仪性,简朴性,等级性,哲理性,创造性。
二、外国古代音乐三、民间歌舞、说唱音乐与器乐;宗教音乐。
五、佛教与道教音乐;古代乐舞。
六、东西方音乐比较(民族特征,思维特征) 1、乐理学:原始人类在口头上记载音律,并用以演奏或吟唱。
2、历史学:世界音乐史的开端是从古希腊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巴赫。
3、心理学:对后世音乐影响最大的是亚里士多德,而真正把音乐看作一门艺术的则是柏拉图。
4、生理学:耳朵是音乐的“感受器”,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制造的。
5、实践学:乐器的改良、音乐家们的亲身参与、发达的科技手段为音乐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佛教与道教音乐;萨满教音乐。
七、世界三大宗教音乐比较:基督教——弥撒曲、圣咏、赞美诗、神剧。
伊斯兰教——祈祷词、吟诵调、赞颂诗、哀悼调。
中国道教——祭祀、法事音乐。
八、东西方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的联系;中国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关系密切,比如春节:拜年、舞狮舞龙、锣鼓队。
九、世界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关系密切,比如春节:秧歌、高跷、龙灯、烟花爆竹、舞狮舞龙、剪纸、舞蹈、灯谜、茶馆、糖球、放鞭炮、猜灯谜。
十、日本民谣与日本古典音乐,重视传统的和歌、长歌、谣曲。
十一、古代希腊音乐与西方音乐,欧洲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的三次复兴;十二、西方民间歌舞,其中格林卡与格里格是两位杰出的作曲家。
十三、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现代音乐之父——勋伯格;摇滚乐之父——崔健;中国的聂耳、冼星海。
十四、世界三大乐器家族;钢琴家族;管风琴家族;键盘乐器家族。
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及其演变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感性认识和表达,也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紧密关联的表现手段,语言和文字无法表达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及其演变。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1. 古音句法的简约性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最大差异在于音乐句法的简约性。
中国古代音乐的依旧往往由较短的旋律或乐句组成,这些组成部分很少超过四个节拍。
即使是在乐曲中使用了多个乐章和一个完整的主题,音乐句法结构也仍然比现代音乐的结构简约得多。
2. 五音不全中国古代音乐的五音不全,与西方音乐所采用的七音相比,古代音乐的音符数量要少得多。
这是因为中国音乐理论认为,在音乐中,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功能,在限定的五音中,每个音符的功能以及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的表现效果都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3. 音律体系与音乐特点的结合中国古代音乐与西方音乐不同的是,它是建立在一种独特的音律体系之上的。
中国的古代音乐体系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种音律体系与音乐特点的结合对于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独有的音乐表现方式。
4. 音乐节奏和唱法上的独特性中国古代音乐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其独特的节奏和唱法。
古代音乐中的节奏通常是以低弱再强的三拍方法构成的,唱法上也多采用了变调和颤音等技巧,从而让音乐更加饱满丰富。
二、中国古代音乐的演变中国古代音乐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它受到了历史时期、地理位置、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古代音乐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1. 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考古学研究,中国最早的乐器可以追溯至距今约8000年的新石器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1年),音乐已成为了宫廷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文化活动。
在唐朝(618-907年)以前,宫廷文化和书法绘画早已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这也间接促进了古代音乐的发展。
古代传统音乐的演进和风格古代传统音乐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文化传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地域之间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演进和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古代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古代传统音乐的演进1. 早期古代音乐早期的古代音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人类活动中,当时的音乐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的口音和体语来传达。
例如,早期的中国音乐使用了类似“七律、九章、六幺、五声”的记谱方式,这种方式用喉音或口型模拟五声音阶的声音,使得音乐表现具有明确的旋律和节奏感。
2. 古代宫廷音乐古代宫廷音乐是在礼仪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鼓舞士气、加强统治。
例如,中国的雅乐是由周朝的礼乐演化而来,表现了当时的礼仪和官场文化,音乐表现风格庄重、古朴、缓慢。
3. 古代戏曲音乐古代戏曲音乐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宋时期开始逐渐形成,至元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
古代戏曲音乐是广大民众喜爱,其中著名的京剧、评剧、黄梅戏等都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通常采用高亢、夸张的唱腔和激昂的音乐节奏。
4. 古代民间音乐古代民间音乐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乐和热闹,其形式多样,涉及到民间婚丧嫁娶、祈福祭祀、农事劳动等方方面面。
例如,中国的二泉映月等代表作品较好地表现了时间的意境,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文化底蕴。
二、古代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1. 音调和节奏规范化古代传统音乐具有严格的音调和节奏规范,表现了音乐在礼仪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例如,中国的古乐音调采用五声音阶,每个音调都有固定的音高和音用,而节奏则主要采用双拍和四拍结构,以达到更加严谨的艺术表现效果。
2. 音乐表现形式多样古代传统音乐在表现形式上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中国的宫廷音乐可以分为雅乐、俗乐和宗教音乐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古代戏曲音乐则以唱腔、音乐伴奏、旋律和节奏变化等为主要表现手法,其表现风格古朴、庄重、高亢。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与特色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演变与其独特的特色。
早期的中国传统音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那时人们用石钟石鼓等器乐演奏。
随着历史的发展,音乐开始融入儒家思想,成为一种教育手段。
古代音乐家中的“乐师”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开始整理并创作音乐作品,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楚汉战争时期,南方地区的音乐风格开始与北方产生差异。
南方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咏史歌功的宣传,代表性作品如《九歌》和《离骚》等。
而北方音乐则更多地用于宫廷娱乐,注重其独特的音律和节奏。
这种差异化特征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有了一定的交流。
西方音乐的一些元素开始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使得中国音乐更加多样化。
从那时起,民间音乐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仅限于贵族和皇宫。
进入唐宋时期,中国传统音乐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在此时涌现。
例如,许仲琳是唐代的一位杰出音乐家,他致力于整理并创作音乐作品,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宋代,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如李之龙和赵长卿纷纷涌现,他们的作品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音乐进一步蓬勃发展。
在宫廷中,新的音乐乐队形式产生,例如“皇乐”和“御乐”等。
同时,民间音乐的表演也开始盛行于大街小巷,各种不同的地域性音乐风格相互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到了现代,中国传统音乐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新的挑战。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西方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受到冷落,面临着衰败的危险。
然而,中国传统音乐并没有被取而代之,仍然得到了许多传统音乐家和爱好者的积极推广和传承。
此外,一些年轻的音乐人通过创新的方式,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活力并逐渐走向世界。
音乐欣赏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音乐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音乐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从古典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不同时代的音乐之声。
1. 古典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大约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音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著名作曲家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古典音乐注重和声的丰富性和对曲式结构的精确处理,音乐呈现出规则、优雅和庄重的特点。
例如,莫扎特的《交响曲第40号》以其强烈的对位法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于世。
而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则标志着古典音乐时期的结束,它引入了合唱部分,使得音乐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2. 浪漫音乐时期浪漫音乐时期发生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这个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表达。
作曲家们更加关注音乐的情绪化和感染力。
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以及肖邦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流露出强烈的情感和浪漫气息。
例如,肖邦的《夜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都是浪漫音乐时期的代表作品,它们旋律优美、情感丰富,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3. 现代音乐时期现代音乐时期是20世纪初到现在的音乐发展阶段,它打破了传统的音乐界限,探索了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
现代音乐包括爵士乐、摇滚乐、流行乐等等。
其中,爵士乐以其独特的节奏和即兴演奏而著名,乔治·格什温等乐手被誉为爵士乐的传奇人物。
摇滚乐则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起来的音乐风格,它以强烈的节奏、电吉他和扭曲的声音为特点。
而流行乐则是当前最为普遍的音乐形式,它融合了各种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4. 跨界音乐时期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和信息的传播,不同音乐风格的交流和融合也越来越频繁。
跨界音乐时期正是这样一个阶段,它将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音乐风格。
例如,电子音乐与古典乐的结合,打破了传统观念,创造了许多引人入胜的作品。
同时,世界音乐也在跨界音乐中扮演重要角色,将不同文化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丰富了音乐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古代史各个时期的音乐形式远古时期:歌舞乐合二为一的原始乐舞。
《弹歌》《八阕》《蜡辞》《云门》《咸池》《萧韶》夏朝:乐舞《大夏》《大頀》(有着深深的阶级烙印,变为帝王歌功颂德的工具)商朝:“巫乐”《wu舞》《yu舞》娱乐性乐舞《伐舞》《奏舞》《众舞》《高跷舞》《多老舞》(商代乐舞绚烂多姿并含神秘的宗教色彩)西周:1六代乐舞:皇帝——《云门》尧——《大咸》舜——《萧韶》夏代——《大夏》商代——《大頀》西周——《大武》2小舞:《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3散乐4四夷之乐5宗教性乐舞汉代:“相和歌”“鼓吹乐”“百戏”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商乐”“吴歌”“西曲”南北朝后期:歌舞戏《大面》《钵头》《踏摇娘》隋唐:宫廷燕乐大曲法曲唐代:民间俗乐:曲子,变文宋代:宋代词调(一种艺术歌曲)姜白石《白石道人歌曲》等宋代:1.瓦子勾栏,主要形式有: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唱赚、舞旋、影戏、说诨话、杂扮、叫果子等。
2.民间合奏形式:细乐、清乐、小乐器、鼓板。
3.宫廷合奏形式:教坊大乐、随军番步大乐、马后乐。
4.宋元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
5.宋杂剧。
分为滑稽戏、歌舞戏。
元代:1.元杂剧。
2.南戏。
明清:1.“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
2.梆子腔。
3.京剧。
代表艺术家: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4.鼓词。
5.子弟书。
6.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
7.弹词。
8.道情。
9.琴书。
10.器乐合奏形式:十番锣鼓、十番鼓、潮州音乐、福建南音、西安鼓乐、智化寺音乐、山西八大套、辽南鼓吹。
1、红军时期:《十送红军》:电视剧“长征”插曲,歌词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情感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
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这首作品描述的是一名女子送自己表哥远走的情景。
《映山红》:影片“闪闪红星”插曲,表达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对英雄的崇敬。
《南泥湾》:2、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曲、光未然作词。
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全曲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3、解放后:50年代《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我的祖国》60、70年代:所很多歌曲都是关于热爱祖国或赞颂毛泽东的。
《东方红》——表达在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贫苦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悦心情,才旦卓玛《北京的金山上》《情深谊长》《跟着毛泽东世界一片红》《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灿烂辉煌》《万岁毛主席》《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4、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邓小平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她赞美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然而,这首歌的一大特点却是通篇没有一处出现邓小平的名字,代指他的词也不是“大救星”或“红太阳”,而是“一位老人”。
《走进新时代》张也(1998年春节联欢晚会),整首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
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党和人民。
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反映了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进入改革开放后,一曲《走进新时代》,为我们展现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念。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从古代到现代,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带您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
一、古代音乐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220年)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源阶段,主要包括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宗教祭祀和宫廷娱乐为主要目的。
其中,商周时期的音乐以乐舞为主,主要流派有雅乐和俗乐。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乐曲的形式和结构也开始变得复杂。
秦汉时期,音乐更加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伯牙、钟子期等。
二、中古音乐时期(公元220年-公元1279年)中古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宋元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音乐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
其中,隋唐时期的音乐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如韩愈、杜牧等。
宋元时期,音乐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如曲子、曲牌等。
三、近代音乐时期(公元1279年-20世纪初)近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包括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和20世纪初。
这个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形式和演奏技巧。
其中,明清时期的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民国时期的音乐则更加注重民间音乐的发展。
20世纪初,中国音乐进一步与西方音乐接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
四、现代音乐时期(20世纪初至今)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最后一个时期,主要包括20世纪初至今的音乐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呈现出多样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和技巧,同时也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
现代音乐的流派和风格繁多,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同时,中国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许多中国音乐家和作曲家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赞誉。
远古先秦: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氏族公社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阶段。
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都发现有远古人们活动的遗迹,但其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
各种类型的文化在每个历史阶段存在和延续的时间,有先有后,有长有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大致说来属于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它们的音乐遗物证明,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最早发祥地。
约五千年前,各个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氏族社会晚期,音乐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
属于这个时期的龙山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乐器皆可为证。
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原始音乐。
从现存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
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
各个文化遗存地区出土有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肢骨制成的“骨笛”、陶角、鼍鼓及陶铎等。
秦汉魏晋南北朝: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创建了一系列制度。
在音乐方面,将“六国之乐”集中于咸阳宫中,大力提倡百戏与传统巫乐,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乐府”,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
然而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是暴虐的君王,对人民极端残酷,所以仅存在十五个春秋,就被秦末农民革命的洪流所淹没。
继秦而起的西汉王朝,接受了秦朝覆灭的教训,实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政策,积累了较多的社会财富,至汉武帝时代(前140—前87),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年代。
灿烂的汉文化——以乐府为代表的汉代音乐就孕育成长在这个时代。
在乐府里,既有浪漫、神奇的传统巫乐——郊祀乐、房中乐;又有洋溢着现实情志,来自各地的相和歌、鼓吹、百戏和西南、西北各地、各族民间音乐,它们得到广泛交流与提高,并在相和歌基础上产生了艺术性很高的大型乐曲——相和大曲与但曲。
从西汉末年至东汉前期,以哀帝罢乐府(前6年)与白虎观经学会议(公元79年)为标志,正统儒学取得统治地位。
他们片面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把它等同于谶纬迷信;亟力否定乐府的作为,认为“皆以郑声施于朝廷”。
隋唐:
隋代的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连续三百余年的混乱局面。
它虽然历年短促,但也使全国人民得到暂时的安宁,社会一度呈现空前的繁荣。
南北音乐得到广泛交流的机会。
隋炀帝执政后到处游乐,挥霍社会财富,并三次攻打高丽,连年征发繁重的捐税与摇役,因此几年内就被隋末农民大起义所推翻。
唐代初年,统治阶级慑于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巨大威力,以隋的盛衰兴亡作为借鉴,实行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使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繁荣强大的朝代,有了贞观至开元之间一百多年经济上升的局面。
这一时期,统治者的政策比较开明,人民在统一与和平的环境中生活,并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这就是唐代音乐文化辉煌发展的基础。
唐代统治者在政治上有充分的自信心。
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宗教、文化、艺术方面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
对于外域东西方各国的音乐文化和国内各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都加以广泛的吸收和发扬。
国内各地和中外各国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作为唐代
国都的长安,则成为音乐变化交流的集中地。
另外,唐代最高统治者如唐玄宗等,本人对音乐非常爱好和大力提倡,必然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对音乐的重视、学习和钻研。
当时以汉族音乐“清乐”为主的各族音乐,吸收了外来音乐的有益成分,有了新的发展。
宋元:
晚唐、五代的割据局面到北宋归于统一。
北宋的疆域与武功远远比不上汉唐,但是北宋的统治者吸取了前代的教训,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有利于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所以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手工业与商业随着农业的繁荣而有空前的发展,大大超过了汉唐两代的水平。
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产生了汴梁、成都等国内贸易中心与杭州、明州、广州、泉州等国际贸易城市。
在这些城市里,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人民群众创造的曲子、唱赚、诸宫调、杂剧以及器乐独奏与合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明清:
明清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
明初,由于实行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经济改革,到嘉靖、万历年间,农业、手工业有了很快的发展,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在东南地区的手工业中出现了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劳动。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进一步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各地不同风格的俗乐——民歌、小曲、弹词、鼓词、十番、鼓吹、南北曲(戏曲)等等,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里广泛流行。
它们与宋代市井音乐迥然不同。
它们情真意切,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展示了明代社会与市井无比广阔的生活画卷,代表了一个新时代将要来临的近代新声。
与明中叶俗乐的发展相呼应,著名文人冯梦龙为贯彻“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的主张,出版了民歌集《山歌》。
汤显祖则在其《牡丹亭》一剧中借杜丽娘的恋爱故事,突现了“情”胜于“理”的时代心声。
他们把明中叶的这股新思潮推到了时代的顶峰,对明代音乐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