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技术与相关知识——陈新新共37页
- 格式:ppt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7
护理鼻饲法知识点总结一、鼻饲法的定义鼻饲法是通过将软管插入患者的鼻腔,经过食管插入胃内,然后向胃内输送合适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鼻饲法因其简便、安全、无创伤、易控制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二、鼻饲法的适应症与禁忌1. 适应症:(1)无法口服的患者:包括因意识障碍、咽喉疾病、口咽部手术等原因导致无法进食的患者。
(2)需要补充营养的患者:包括因消化系统疾病、吸收不良、代谢疾病等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
2. 禁忌:(1)咽喉部出血:因为插管操作可能会刺激出血,加重患者的症状。
(2)严重腹部疾病:如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等情况,插管操作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3)鼻腔畸形或炎症: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插管的顺利进行和胃内的营养输送。
三、鼻饲法的操作流程1. 仪器准备:鼻饲管、鼻饲液、洗手液、护手乳、护理巾、一次性手套等。
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鼻饲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同意,让患者取适当体位。
3. 护士操作:(1)洗手及佩戴手套;(2)准备好鼻饲管和鼻饲液,检查鼻饲管是否完好无损;(3)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后仰;(4)用洗手液洗净鼻孔及周围皮肤,并用护理巾擦干;(5)用鼻饲管从一个鼻孔插入,一般选择鼻中道插入,直至管底与食管呈“J”形,然后向下推进至胃内;(6)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注入鼻饲液,观察是否有胃溢食现象;(7)完成操作后让患者适当休息、进食或是按医嘱进行其他护理。
四、鼻饲法的护理注意事项1. 保持管道通畅:定期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避免管道被阻塞或扭曲。
2. 妥善固定鼻饲管:在插管后,使用适当的方法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避免患者不慎拉扯或插管脱出。
3. 观察患者的胃内情况:定期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确保鼻饲管的位置正确,并避免胃内溢饮的发生。
4. 鼻腔及胃内护理:定期清洁鼻孔及换鼻饲管,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定期清洁患者的牙齿和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5. 注意营养液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鼻饲液,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鼻饲相关知识一、鼻饲法(nasal feeding),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药物和水分的方法。
二、目的: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三、适应症:1.不能或不允许经口进食者,如昏迷患者、口腔疾患、口腔手术后的患者。
2.拒绝进食的患者或不能张口的患者。
3.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四、禁忌症:1.肠梗阻2.活动性消化道出血3.严重肠道感染4.腹泻五、食管三个狭窄1.环状软骨水平处,起始处距门齿15cm2.平气管分叉处,起始处距门齿25cm3.穿膈肌裂孔处,起始处距门齿40cm六、相关注意事项(1)胃管插入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护患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及家属理解该操作是必要的、安全的。
(2)插管、拔管动作要轻柔,特别是在食管的三个狭窄处,防止鼻腔及食管粘膜损伤。
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时应先去枕平卧,头向后仰。
当胃管插入15cm(会厌部)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慢将胃管插入预定长度。
(3)插管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插管不畅,如果胃管盘曲于口中应拔除重新插入;出现恶心、呕吐,应暂停插管,并嘱患者做深呼吸,待患者休息片刻在重新插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说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将胃管拔除,待患者呼吸平稳后重新插入。
(4)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后回抽,抽出胃液②置听诊器于患者胃部,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
③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5)若灌入新鲜果汁,应与奶液分别灌入,防止凝块产生。
(6)鼻饲者须用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7)长期鼻饲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次,更换时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8)注意观察患者消化功能状况以及大便的性状,以便根据情况调整食物种类。
(9)每天检查插入胃管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ml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暂停鼻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