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_营养繁殖苗培育
- 格式:ppt
- 大小:6.39 MB
- 文档页数:93
营养繁殖苗培育技术(一)营养繁殖苗的特点及其利用利用乔灌木的营养器官(苗干、枝、根和芽等)的一再生能力,繁殖成独立、完整新植株的方法,称为营养繁殖,也叫做无性繁殖。
由营养繁殖所得到的苗木,称为营养繁殖苗,或称为无性繁殖苗。
方法有扦插、嫁接、埋条、分株、插根、根蘖、压条等。
营养繁殖苗大多是从母上分离下来的一部分营养器官,用不同的繁殖方法培育成新的植株的。
在这具过程中没有发生性细胞的结合和减数分裂,染色体也未进行重新组合,只是通过简单的有丝分裂,把原植物体细胞的全套染色体系统复制于新的子细胞中,复制的染色体系统与它所来源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完全一样,所以新形成的个体的特性与其来源的植物的特性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营养繁殖苗仍然保留着引母体的遗传特性。
另外,这个新个体的发育阶段性不是重新开始,而是沿着该繁殖材料在母株上已经通过的发育阶段向前延续,因此,可以看营养繁殖苗其遗传性比较巩固和保守。
由于营养繁殖苗的上述特点,人们常利用它建立无性系种子园,大量繁殖和推广林木良种;在园艺栽培中,可使果树提前结果,花木提早开花。
但它也有发育阶段老、容易衰退、寿命短等缺点。
(二)营养繁殖的生物学基础1、植物的再生机能。
结构复杂的植物个体,都是由胚细胞经重复分裂繁殖,并在形态和生理上进一步分化、发育形成的。
细胞分裂繁殖所形成的新细胞,大部分已不再具有分生能力,成为永久组织的细胞,而只在少数部位保持分生能力,如茎、根的生长点和形成层。
但是一当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受伤或被切除而植物的整体协调受到破坏时,却能表现出一种弥补损伤和恢复协调的机能,这种机能被称为植物的补充反应,也叫作植物的再生机能。
这种再生机能是植物进行营养繁殖的生理学基础。
2、不定根的形成。
扦插、压条、埋条等营养繁殖成活与否,关键是能否形成新的根系。
一般扦插等营养繁殖都先形成根的原始体(又称根原基),然后才长出不定根。
所以,根原始体是不定根的前身。
由于根的原始体在插穗中的部位和形成时期不同,可分为“皮部根原始体”和“愈伤组织根原始体”两种。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基础知识绪论总结复习题:1、中国林业的资源情况?2、中国林业的现状,我国森林破坏的原因?建国后我国林业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中国林业展望?4、山东林业发展现状?5. 结合其它课程复习森林的作用?6.我国林业改革有几种观点?木材培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木林培育论的意义及可行性如何?7.复习何谓森林培育学及内容?第一章林木的结实复习题1、何为林木的种子和果实?如何分类?2、木本植物个体大发育周期及特点?3、试述影响林木结实期的因子?4、木本植物为什么有较长的幼年期?5、概念:林木结实间隔期、丰年、歉年、平年?6、木本植物的小发育周期?7、影响林木结实的因子?8、林木结实间隔的原因?第二章种实的采集复习题1、概念:采种基地、母树林、种子园、生理成熟、形态成熟。
2、选择母树林的原则?3、母树林建立的技术规程?4、母树林管理技术重点?5、林木种实成熟机理?6、种实脱落特性?7、确定采种期的原则?8、影响种实成熟的因子?9、种实产量调查中平均标准木法,经阶标准木法的异同点是什么?技术重点如何?10、采种有几种方法?应用条件如何?第三章种实的调制复习题1、概念:种实调制、净种,种粒分级,安全含水量。
2、球果脱粒机理及技术措施?3、球果脱粒方法?举例说明?4、干果类脱粒方法?举例说明?5、举例说明肉质果脱粒方法?6、净种的目的及方法?7、种子干燥的意义、方法及标准如何?8、种子分级的意义及方法?第四章种子的贮藏与调拨复习题一、概念种子休眠、生理休眠、强迫休眠、种子出汗、种子自热、种子寿命、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种子平衡含水量、种子区划。
二、种子生理休眠的原因?三、种子贮藏原理?四、影响种子生活力因子?五、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对种子生活力影响?六、种子贮藏方法及应用条件?七、露天坑藏技术要点?八、种子调拨的原则?第五章种子品质检验(seed quality test)复习题1、概念:种批、初次样品、混合样品、送检样品、检验样品2、净度测定方法和计算?3、千粒重测定方法和计算?4、含水量测定方法和计算?5、发芽能力测定方法和计算?6、生活力测定方法和计算?7、优良度测定方法和计算?第六章苗圃的建立1.苗圃地选择的原则2.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圃地选择要点3. 苗圃的种类及特点4. 高标准苗圃规划设计5.面积计算6.苗木种类及苗圃地的区划第七章圃地耕作1.整地的作用2. 整地方法——整地的五个环节3. 土壤处理方法4. 施肥作用5.作床和作垄6. 轮作,轮作的作用7. 苗木所需的矿质营养8. 施肥的原则及技术9. 苗木施肥技术第八章.播种苗培育1.名词:蹲苗、子叶出土型、育苗完成、时差选择、位差选择、冻害2.试述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过程(定义、时间、特点、影响因子、中心任务、技术措施)。
第9章离体无性繁殖方法大多数果树和观赏植物都是高度杂合的,它们的种子后代不可能与原种完全相同。
只有由无性繁殖产生个的植株,在遗传上才能与其亲本植物完全相同,从而可使品种的特性代代相传。
一个品种通过无性繁殖可产生在遗传上等同的多个拷贝,其中由一个个体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一个群体称为一个无性系,或称克隆(clone)。
在自然界中,无性繁殖的途径有二个,一是无融合生殖,即不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而形成种子;二是营养繁殖,即由母株的营养体部分再生出新的植株。
很少产生或不产生有生活力种子的植物,营养繁殖是惟一的繁殖方法。
与有性生殖相比,营养繁殖的优点是:①在种子休眠期很长的植物中,营养繁殖可能比种子繁殖速度快;②在某些品种的实生苗中,常会出现一个没有实效的幼年期,而在用营养繁殖方法由成年材料产生的植株中,不存在这样的幼年期。
作为植物营养繁殖的一个新手段,组织培养技术现正日益普及。
这种通过无菌方法进行的无性繁殖(现在通称为“快繁”)和常规方法相比最显著的优点是:它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空间,由一个个体开始产生大量的植株。
§9.1 离体无性繁殖的一般方法离体无性繁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Murashige (1978)把商业上进行无性繁殖的整个过程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阶段Ⅰ:无菌培养物的建立;阶段Ⅱ:茎芽的增殖;阶段Ⅲ:离体形成的枝条的生根;阶段Ⅳ:植株的移栽。
以上4个阶段中前3个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第4个则是在温室环境中完成的。
后来,Debergh和Maene (1981)建议,在阶段Ⅰ之前再加上一个阶段0。
表9-1(13-1)一、培养物的建立(一)外植体用于离体繁殖的外植体的性质是由所要采用的茎芽繁殖方法决定的。
增加腋芽生枝的数目,使用带有营养芽的外植体;生产脱毒植株,使用不足1mm长的茎尖做外植体;不需要脱毒,以带节的插条为外植体。
常用外植体:茎尖、顶芽、花序切段、匍匐枝的茎尖。
图14-3在生长季开始时由活跃生长的枝条上切取的外植体,通常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园林植物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种子生理成熟种子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形成种实,具有发芽能力。
2种子形态成熟种子完成了种胚的发育过程,结束了营养物质积累,种子外部形态完全呈现出成熟特征。
3种子发芽势发芽势在发芽过程中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率4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存在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称为种子休眠5种子被迫休眠由于得不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水分、温度和氧气等,若能满足这些基本条件,种子就能很快萌发。
这种处于被迫情况下的种子休眠,称为强迫休眠,或叫浅休眠。
如杨、榆、桑、栎类、油松等种子。
6种子生理休眠种子成熟后,即使有了适宜发芽的条件,也不能很快萌发或发芽很少,这种情况称为生理休眠,或称深休眠。
如红松、白皮松、杜松、椴树等种子。
通常所说的种子休眠,实际上是指生理休眠。
7营养繁殖苗用营养繁殖方法培育出来的苗木称为营养繁殖苗或无性繁殖苗。
8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指树种特性与栽培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树(要求的条件)与地(提供的条件)的吻合程度尽可能高]。
9引种驯化引种驯化:通过人工栽培,使野生树变成栽培树,外地树成为本地树的经济活动。
10土壤酸化处理是指对偏碱性土壤进行处理,使ph降低的方法。
11树木结实间隔期结实大小年现象。
两个相邻大年(丰年)间隔的时间称为结实间隔期12种子千粒重千粒重(one thousand-seed weight)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以克表示。
13种子发芽率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14种子寿命种子从完全成熟到丧失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15扦插繁殖取植株营养器官一部分,插入疏松湿润的土壤或细沙中,利用其再生能力,使之生根抽枝,成为新植株。
第一章森林植物1.叶由芽的叶原基分化而形成,通常绿色。
2.花及花序花:是适合于繁殖的变态枝一朵完整的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3.果实植物开花后,胚珠受精发育形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果皮加上里面的种子(1)单果: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由其子房形成的单个果实。
分为干果和肉质果。
(2)聚合果:一朵花中有多数单雌蕊,每个单雌蕊形成一个单果,集生在花托上,将这样集生在一朵花内的单果合称聚合果。
(3)聚花果: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
4.森林: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具有一定面积(空间)和密度(结构),同时包括其他生物在内受环境的制约并影响环境的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整体。
5.森林的特点(1)寿命长,生长周期长(2)成分复杂,产品丰富多彩(3)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4)可天然更新,可再生的生物资源(5)巨大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量(6)对周围环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6.森林的植物成分:根据植物所处地位,可分为林木、下木、幼苗幼树、活地被物、层间植物。
(1)林木(立木):指森林植物中的全部乔木。
由于乔木树体高大,一般是构成上层和中层林冠。
据经济价值、作用和特点不同可分为:优势树种:建群种,森林中材积最大和次大的乔木树种主要树种:目的树种,符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经济价值高次要树种:非目的树种,不符合经营要求,经济价值以木材价值为准伴生树种:辅佐树种,与主要树种伴生,耐荫先锋树种:优先适应环境生长的树种,喜光(2)下木:指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的总称,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1/2。
(3)幼苗幼树:林内1年生幼龄树木(慢生树种2~3年)总称为幼苗,超此年龄以上但其高度尚未达到乔木林冠层一半则称幼树。
(4)活地被物:是林内的草本植物和半灌木、小灌木、苔藓、地衣、真菌等组成的植物层次。
(5)层外植物(层间植物):在林内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
藤本植物、附生、寄生植物。
7.林分——是指内部特征相同,与周围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的森林地段。
1、种子萌发胚根,胚根形成主根。
( )2、种子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的重量。
( )3、良种是指遗传品质优良种子。
( )4、从主根上产生的根为不定根。
( )5、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其一切生理活动均已停止。
( )6、生理成熟的种子应具备发芽的能力。
()7、种皮致密是种子被迫休眠的主要原因。
()8、苗木分级可在任意地方进行。
( )9、遮荫是培育任何实生苗都必须的一项抚育措施。
( )10、一般认为含脂肪、蛋白质多的种子寿命较短,而含淀粉多的种子寿命长。
( )11、在同一枝条上,中下部的枝条扦插后生根较好。
( )12、用材林对树种选择上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优质、萌蘖能力强”()13、山南、日喀则大部分地区都可在夏季造林。
()14、造林地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极端严酷或特殊的地方,只能营造纯林。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18、种肥宜用化学肥料。
()19、根外追肥宜选在晴天进行。
()20、西藏造林地整地宜采用块状和穴状整地。
()21、分殖造林就是利用林木的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
()22、有机肥料的肥效相比化学肥料而言它是速效的。
()四、单项选择题1、核桃宜用( )净种。
A、水选B、风选C、筛选D、粒选2、种批是指在( )。
A、同一树种B、相似的立地条件C、相同时间内采集且种实的处理和贮藏方法也相同D、以上A、B、C3、种子贮藏适宜条件的组合应是( )。
A、温度0-5℃,湿度25-65%B、温度-5-0℃,湿度0-10%C、温度-10-5℃,湿度10-25%D、温度5-10℃,湿度0-10%4、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主要因素是( )。
A、种子成熟度B、种皮结构C、含水量D、内含物成分5、不能促进扦插生根的物质是( )。
A、硼酸、蔗糖B、吲哚乙酸吲哚丁酸C、二氧化锰氧化锰D、硫酸亚铁、硝酸银6、嫁接育苗,砧木一般用(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