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1)
- 格式:ppt
- 大小:334.5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七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得一段DNA序列、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得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就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得两性生殖方式,这就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得体细胞间发生得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4.艾姆氏试验:就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得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就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得简便有效方法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得温与噬菌体把供体得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得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得现象、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得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得全部遗传密码得阅读框架发生改变、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得一种生理状态、8、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得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得频率非常高、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得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得遗传性状得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就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得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得内切酶。
11.基因治疗:就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得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得缺陷,从而达到治疗得目得。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就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得一个群体可以就是质粒,也可以就是基因组相同得细菌细胞群体。
作为动词,克隆就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得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填空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得作用有光复活作用与切除修复、2.基因组就是指一种生物得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得基因得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与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第七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的内切酶。
11.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的一个群体可以是质粒,也可以是基因组相同的细菌细胞群体。
作为动词,克隆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 填空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的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和切除修复.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第一節微生物的遺傳變異的概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體最本質的屬性之一。
所謂遺傳,講的是發生在親子間的關係,即指生物的上一代將自己的一整套遺傳因子穩定地傳遞給下一代的行為或功能,它具有極其穩定的特性。
而變異是指子代與親代之間的不相似性。
遺傳是相對的,變異是絕對的。
遺傳保證了物種的存在和延續,而變異推展了物種的進化和發展。
在學習遺傳、變異內容時,先應清楚掌握以下幾個概念︰(一)遺傳型又稱基因型,指某一生物個體所含有的全部遺傳因子即基因組所攜帶的遺傳訊息。
遺傳型是一種內在可能性或潛力,其實質是遺傳物質上所負載的特定遺傳訊息。
具有某遺傳型的生物只有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透過自身的代謝和發育,才能將它具體化,即產生表型。
(二)表型指某一生物體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徵及內在特性的總和,是其遺傳型在合適環境下透過代謝和發育而得到的具體體現。
所以,它與遺傳型不同,是一種現實性。
(三)變異指在某種外因或內因的作用下生物體遺傳物質架構或數量的改變,亦即遺傳型的改變。
變異的特點是在群體中以極低的機率(一般為10-5~10-10)出現,性狀變化的幅度大,且變化后的新性狀是穩定的、可遺傳的。
(四)飾變指一種不涉及遺傳物質架構改變而只發生在轉錄、翻譯水準上的表型變化。
其特點是整個群體中的幾乎每一個體都發生同樣變化;性狀變化的幅度小;因其遺傳物質不變,故飾變是不遺傳的。
例如,Serratia marcescens(粘質沙雷氏菌)在25℃下培養時,會產生深紅色的靈杆菌素,它把菌落染成鮮血似的。
可是,當培養在37℃下時,群體中的一切個體都不產色素。
如果重新降溫至25℃,所有個體又可恢復產色素能力。
所以,飾變是與變異有著本質差別的另一種現象。
上述的S.marcescens產色素能力也會因發生突變而消失,但其機率僅10-4,且這種消失是不可恢復的。
從遺傳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微生物有著許多重要的生物學特性︰微生物架構簡單,個體易于變異;營養體一般都是單倍體;易于在成分簡單的合成培養基上大量生長繁殖;繁殖速度快;易于累積不同的最終代謝產物及中間代謝物;菌落形態特徵的可見性與多樣性;環境條件對微生物群體中各個體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易于形成營養缺陷型;各種微生物一般都有相應的病毒;以及存在多種處于進化過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模式等。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的概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所谓遗传,讲的是发生在亲子间的关系,即指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一整套遗传因子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它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而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不相似性。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遗传保证了物种的存在和延续,而变异推动了物种的进化和发展。
在学习遗传、变异内容时,先应清楚掌握以下几个概念:(一)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遗传型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其实质是遗传物质上所负载的特定遗传信息。
具有某遗传型的生物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二)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其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通过代谢和发育而得到的具体体现。
所以,它与遗传型不同,是一种现实性。
(三)变异指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生物体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变异的特点是在群体中以极低的概率(一般为10-5~10-10)出现,性状变化的幅度大,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四)饰变指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的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因其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
例如,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氏菌)在25℃下培养时,会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它把菌落染成鲜血似的。
可是,当培养在37℃下时,群体中的一切个体都不产色素。
如果重新降温至25℃,所有个体又可恢复产色素能力。
所以,饰变是与变异有着本质差别的另一种现象。
上述的S.marcescens产色素能力也会因发生突变而消失,但其概率仅10-4,且这种消失是不可恢复的。
从遗传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微生物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结构简单,个体易于变异;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易于在成分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繁殖速度快;易于累积不同的最终代谢产物及中间代谢物;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与多样性;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以及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等。
1、工业微生物菌种:在大规模培养条件下,批量商业性获得微生物细胞或其代谢产物过程中所使用的微生物菌株;或利用微生物特定代谢过程,规模化加工或转化特定底物或环境物料的微生物菌株。
2、天然菌种:通过自然筛选和分离获得的工业菌种。
3、诱变菌种:通过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在实验室人工诱变自然筛选与分离的菌株,获得产量或/ 和性状改善的工业菌种。
4、重组菌种:通过遗传重组技术对菌种进行定向遗传改良获得的工业菌种。
3、染色体畸变:是指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
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①缺失:指染色体片段的丢失。
②重复:指染色体片段的二次出现。
③倒位:指染色体的片段发生了180°的位置颠倒,造成染色体部分阶段的位置顺序颠倒,极性相反。
④易位:指一个染色体的一个片段连接到另一个非同源染色体上。
4、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缺少、插入或置换。
①碱基置换:DNA链上一个碱基对被另一碱基对所取代。
(注意转换和颠换的区别)②移码突变:在DNA序列中由于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而使其后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移动,进而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突变。
5、错义突变:一对碱基的改变使某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另一氨基酸密码子的突变。
无义突变:一对碱基的改变使某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的突变。
6、形态突变型:指细胞个体形态或菌落形态改变的突变型。
7、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由于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能力的突变株。
8、抗性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对某些化学药物、致死物理因子或噬菌体具有抗性的变异菌株叫抗性突变株。
9、致死性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型。
10、条件致死性突变型:在某种条件下可以正常繁殖并呈现其固有的表型,而在另一条件下却是致死的突变型叫条件致死突变型。
11、产量突变型: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的产量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称产量突变型。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一、名词解释:1.转导2.流产转导3.局限性转导4.普遍性转导5.转导噬菌体6.突变7.移码突变8.点突变9.自发突变10.诱变剂11.转化12.感受态13.基本培养基14.完全培养基(CM)15.光复活作用(或称光复活现象)16.转座子(Tn)17.基因工程18.基因19.突变20.接合21.转化子22.转导子23.F 菌株24.Hfr 菌株25.F+菌株26.F-菌株27.诱变育种28.抗性突变型29.营养缺陷型30.野生型菌株31.染色体畸变32.准性生殖33.异核体34.基因组35.同义突变36.原生质融合二、填空题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三个经典实验。
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
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
5.质粒通常以()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型、()型和()型。
6.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和()。
7.在()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而在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和过程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遗传。
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
11.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
12.受体细胞从外界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或质粒),引起基因型改变的过程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