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_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5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微机系统的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搭建2. 微机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3. 微机总线技术应用实验4. 微机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5. 微型计算机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三、实验原理1. 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搭建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本实验通过选择适当的芯片、电路连接和控制程序设计,实现一个基本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2. 微机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输入输出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习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3. 微机总线技术应用实验总线是微型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信路径。
通过实验学习总线的分类、结构和时序要求,掌握总线的实际应用。
4. 微机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设备。
通过实验学习不同类型存储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存储器的选择和使用。
5. 微型计算机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中断和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是微型计算机连接外部设备的重要技术。
通过实验学习中断和DMA的工作原理,掌握中断和DMA的应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微型计算机系统;2. 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并编写控制程序;3. 进行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如串行通信、并行通信等;4. 进行总线技术应用实验,如总线传输数据测试等;5. 进行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如读写存储器数据等;6. 进行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如中断服务程序编写等;7. 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并进行总结。
五、实验设备和材料1. 微型计算机实验箱、电源适配器;2. 8051单片机、存储器芯片、输入输出芯片,如74HC164等;3. LED数码管、LCD液晶显示器、键盘、计算器等输入输出设备;4. 可编程芯片编程器、逻辑分析仪等实验设备。
成都理工大学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实验一EMU 8086软件的使用1、实验目的通过对emu8086的使用,来理解《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运用,以及emu8086交互式学习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计算机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和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完整仿真体系。
以及了解创建,编译,链接,调试运行,拟屏幕、源代码观察、复位、辅助工具、变量、DEBUG、堆栈及FLAGS(标志寄存器)观察等功能。
2、实验环境及设备实验中用到的硬件:记本电脑。
软件:emu8086编程程序emu8086.exe。
3、实验内容1.emu8086的编辑面板:其中编程时要做好三个要点1.数据段:segmentends2.堆栈段:segmentends3.代码段e segmentends这三个框架。
编辑好程序如下; multi-segment executable file template.data segment; add your data here!a db 0b db 1c db 0pkey db "press any key...$"endsstack segmentdw 128 dup(0)endscode segmentstart:; set segment registers:mov ax, datamov ds, axmov es, ax; add your code heremov al ,aadd al,bmov c,allea dx, pkeymov ah, 9int 21h ; output string at ds:dx; wait for any key....mov ah, 1int 21hmov ax, 4c00h ; exit to operating system.int 21hendsend start ; set entry point and stop the assemble d1 segment进行编译后:无错误后点击运行:程序中实现了赋值,传址,加法,中断等功能。
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微机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微机与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加深对微机与接口技术的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方法;3. 学会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接口电路进行数据输入输出。
二、实验原理1. 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关键。
通过接口电路,计算机可以与各种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接口电路通常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负责物理连接和信号转换,而软件部分则负责控制和管理数据传输。
2. 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实现接口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外部设备的接口标准、数据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
常用的接口标准包括串行接口(如RS-232)和并行接口(如Centronics接口)。
设计接口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口标准,并合理设计电路结构和信号处理方式。
3. 编程语言控制接口电路为了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需要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接口电路。
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C、C++和Python等。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可以控制接口电路进行数据传输,并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三、实验过程1. 硬件设计与连接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连接适当的硬件电路,包括接口芯片、电阻、电容等。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与计算机的接口兼容。
2. 软件编程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接口电路的控制。
程序应能够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并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3.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包括数据输入和输出测试、数据传输速率测试、数据格式转换测试等。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1. 数据输入输出测试通过实验操作,测试接口电路的数据输入和输出功能。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实验中所学到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理解,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应的实验设备和软件。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微机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 微机系统的调试与测试:学习使用调试工具和测试设备来验证微机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通过调试和测试来发现和排除系统中的问题。
3. 接口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了解各种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等,学会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接口电路。
4. 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通过实际设计和调试接口电路,加深对接口技术原理的理解,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微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
通过调试和测试,我们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接着,我们学习了各种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以并行接口为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并行接口电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串行接口和USB接口的原理,并了解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接口电路的兼容性等。
通过分析和调试,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我们不仅掌握了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还学会了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接口电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微处理器概述及数据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学习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个微处理器开发板;•1个串行通信模块;•相应的连接线。
三、实验内容在该实验中,你将学习如何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连接起来;2.将数据发送器连接到串行通信模块的发送端口,将数据接收器连接到串行通信模块的接收端口;3.通过开发板上的开关设置要发送的数据;4.通过串行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到计算机;5.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软件接收数据,并验证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四、实验步骤1.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连接起来,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2.将数据发送器插入串行通信模块的发送端口,将数据接收器插入串行通信模块的接收端口;3.在开发板上的开关上设置要发送的数据;4.打开计算机上的串行通信软件,配置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5.点击软件的接收按钮,准备接收数据;6.在开发板上的开关上切换到发送模式,并观察串行通信模块的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7.在串行通信软件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设置的数据一致;8.如果数据传输正常,则实验完成。
五、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线务必稳固连接,确保数据传输正常;2.阅读并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说明书;3.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避免影响实验结果;4.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确保计算机已正确安装了相应的驱动程序。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学习了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了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我们在实验中成功地连接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并成功地进行了数据传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注意连接线的稳固连接,以及计算机是否安装了相应的驱动程序。
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注意:本指导书旨在引导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如有任何危险情况,请立即停止实验并寻求实验室管理员的帮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熟悉并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实例操作和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
一、实验器材与软件1. 硬件器材:计算机主机、外设设备2. 软件工具:操作系统、编程软件二、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实验1:计算机开机自检在实验中,通过开机启动计算机,观察计算机进行自检的过程。
根据显示屏上的自检信息,可以判断计算机硬件的工作状态。
2. 实验2:串口通信测试在本实验中,通过串口通信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串口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然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在实验中,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判断串口通信是否正常。
3. 实验3:并口通信测试本实验旨在通过并行口通信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并行口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数据总线的宽度、传输模式等。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并口通信是否正常。
4. 实验4:USB接口测试在本实验中,通过USB接口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USB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
然后,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USB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5. 实验5:网络接口测试本实验旨在通过网络接口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计算机连接到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
然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等。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网络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三、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串口、并口、USB接口和网络接口等常用接口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我对接口通信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吴瑞坤第一部分设备运行指导一、在LED环境下运行:(1)在“P.”状态下按“0-F1-4-F2-0-EV/UN”,装载实验所需的代码程序。
(2)在“P.”状态下键入实验项目所需的程序入口地址,然后按“STEP”或“EXEC”进入实验项目的调试与运行。
(3)若需要以断点方式运行,请在“P.”状态下键入断点地址然后按“SRB”键确认,再键入实验程序入口地址按“EXEC”进入实验项目的断点运行。
(4)系统一旦进入运行状态后若需终止该程序的运行请按“STOP”键退出当前操作返回待命状态。
二、系统功能自检在闪动的“P.”状态下按键:[MOVE] 1000 [STEP] [EXEC],系统以连续方式运行“8”字循环右移程序,若6位LED出现跑“8”显示,说明系统已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可按RESET键返回“P.”待命。
三、初始化状态8088十六位微机实验系统上电总清(或按复位键)以后,显示器上显示监控提示符“P.”,各寄存器的初始化值如下:SP=0200H,CS=0000H,DS=0000H,SS=0000H,ES=0000H,IP=1000H,FL=0000H注意:1、所有命令均在提示符“P.”状态输入。
2、在键盘监控状态,段地址缺省值为0000H。
四、键盘监控程序(一)待命状态0在本状态时,显示器的最左端显示一个闪动的“P.”提示符,表示实验系统处于初始化状态,等待用户操作。
(1)在实验系统接通电源时或按动复位按钮都会使系统进入待命状态0;(2)在大多数情况下,按MON键,也可以使本机进入待命状态0。
(二)待命状态0时,可以进行的操作有:(1)按任一数字键,进入待命状态1,显示该键入数;(2)按F1标志键,进入ROM仿真,PC值指向外部程序空间,LED 显示闪动的“H…”;(3)按F2标志键,进入RAM仿真,PC值指向内部程序空间,LED显示闪动的“P…”;(4)按EC键,检查EPROM内容是否是全FFH;(5)按EXEC键,以PCH、PCL的内容作为起始地址开始执行用户程序;(6)按STEP键,以PCH、PCL的内容作为起始地址开始单步执行用户程序;(三)待命状态 1在本状态下,显示器显示一到四位数,数字之间没有间隔。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报告实验一 I/O地址译码一. 实验目的: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二. 实验仪器:U3 74LS138 74LS74 74LS00 PC TPC-ZK实验系统三. 实验总体思路:先使灯亮,延时,然后灭,不断循环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
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五. 实验代码:DATAS SEGMENTAA DB AOHBB DB A8HDATAS ENDS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START:PUSH DSMOV AX, 0PUSH AXMOV AX, DATASMOV DS, AXCIR: MOV AL, AAMOV DX, 2A0HOUT DX, AL ;输出A0H,灯亮CALL DELAYMOV AL, BB ;输出A8H,灯灭MOV DX, 2A8OUT DX, ALJMP CIRMOV AH, 4CHINT 21HDELAY PROC FAR ;延时函数MOV BX, 100WAIT: MOV CX, 2601FLASH: LOOP FLASHDEC BXJNZ WAITRETDELAY ENDPCODES ENDSEND START六. 实验结果: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实验二存储器读写实验一.实验内容:编制程序,将字符A-Z循环写入扩展的RAM中,然后再将扩展的RAM内容读出来显示在主机屏幕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微机原理实验。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机原理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微机原理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包括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存储器与I/O接口。
3. 实验步骤。
(1)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微处理器的分类、功能和工作原理。
(2)学习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掌握总线的分类、功能和工作原理。
(3)了解存储器与I/O接口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4)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板进行微机原理实验,加深对微机原理知识的理解。
4.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微机原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了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以及存储器与I/O接口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微机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二,接口技术实验。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接口技术的实验,加深学生对接口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包括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接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 实验步骤。
(1)了解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接口的分类、功能和设计原则。
(2)学习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掌握接口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调试技巧。
(3)了解接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包括各种接口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案例。
(4)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板进行接口技术实验,加深对接口技术知识的理解。
4.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接口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了解了接口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总结。
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实验,我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小组在该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方法。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 熟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学习并掌握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3. 能够使用接口技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拆解和组装计算机主机,了解主板、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组件的作用和相互连接方式,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学习串口、并口、USB等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了解不同接口的特点和使用方式。
3. 使用接口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通过编写程序和使用相应的接口设备,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如串口通信、并口通信等。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计算机硬件的拆解和组装实验,通过拆解主机并观察各个硬件组件,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然后,我们学习了串口和并口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了串口和并口通信的实验。
最后,我们使用USB接口实现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通过串口实现了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实现了打印机的控制和数据输出。
同时,我们还通过并口实现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成功地控制了外部设备的运行和数据输入。
此外,我们还成功地使用USB接口实现了计算机与移动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实现了文件的读写和存储。